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39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docx

归纳复习16文言文文体知识

第1页文言文文体知识

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等。

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

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

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一、一词多义

知识盘点: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

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

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积累卡片:

常见多义词例释

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

1.从①跟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顺着,随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④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⑥介词,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2.策①名词,泛指马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动词,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具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4.书①字条,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④著作,书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⑤书写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5.亡①灭亡,亡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③同“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6.许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名词,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④代词,此,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⑤数词,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⑥拟声词,hǔ曳屋许许声(《口技》)

7.已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②完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③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④同“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⑤已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

8.作①振作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②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兴建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⑤劳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⑥起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⑦像……那样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使①使者,使节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晏子春秋》)(第一个“使”是动词,派)

②派遣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③出使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④让,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⑤假使,假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0.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11.故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第2页③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类活用

知识盘点: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积累卡片: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攘除奸凶(《出师表》)“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

第3页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补:

人教版七——九年级词类活用一览

七年级(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七年级(下)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

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

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

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

登记。

8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说出。

八年级(上)

10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

闻名,著名。

1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显出灵异。

1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4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受到扰乱。

15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感到劳累。

16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

善跑的马。

1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急流。

1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清波。

19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结霜。

2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

客居。

21与余舟一芥。

(同上)(名词作状语):

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八年级(下)

2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23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

指飞奔的马。

2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25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没。

26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吃完。

27策之不以其道。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

行千里。

29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尽,竭尽。

30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

挂在腰间(腰间挂着)

31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同上)(名词用动词):

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3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动手。

3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用笔。

3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

向西。

35如鸣环,心乐之。

(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36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向下。

3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像北斗星一样。

3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像狗的牙齿一样。

3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使……凄凉;B使……寒泠。

4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

A在……之前;B在……之后。

4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守”,名词,太守,官名。

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4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4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4泉而茗者。

(《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

用泉水。

45泉而茗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煮茶。

而歌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端着酒杯。

46红装而蹇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穿着艳装。

47作则飞砂走砾。

(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飞。

48作则飞砂走砾。

(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走。

九年级(上)

49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A(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50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长庄稼(长草木)

5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

5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和……亲近。

5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和……疏远。

5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55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奸邪、凶恶的敌人。

九年级(下)

56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5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58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59朝服衣冠(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6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61闻寡人之耳者(闻: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2吾妻之美我者(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6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64必先苦其心志(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65空乏其身(空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66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7劳其筋骨(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68饿其体肤(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69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7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第4页71吾与汝毕力平险(毕:

形容词)

72惩山北之塞(惩: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7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74面山而居(面:

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三、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高兴

2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你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聪明  

4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显现 

5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七年级(下册)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牵,引  

7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才能   

8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粘贴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呢  

10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座位     

八年级(上册)

11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邀请

12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13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中断   

八年级(下册)  

14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鸟叫声 

15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返回  

1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喂养   

17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显现  

18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才能   

19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吗   

20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2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穿

22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都 

23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嘱咐

24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佳肴   

25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九年级(上册)

26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挑选   

27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缺点  

九年级(下册)

2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高兴   

2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抵御  

3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抵挡   

3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理屈  

3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