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60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docx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doc

新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护理学姓名准考证号论文题目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2015年3月10日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论文评语论文建议成绩评审教师签名年月日论文综合成绩答辩组长签名院系盖章年月日学校自考办意见目录前言.....................................................2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21.1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21.2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21.3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二、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32.1复杂多变..............................................32.2差异不同..............................................32.3交流受限..............................................32.4负性情绪..............................................3

三、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33.1环境因素..............................................33.2疾病及治疗因素........................................43.3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43.4人际交往的减少.......................................4

四、急危重症患者心理变化分期............................44.1心理休克期...........................................44.2心理冲突期............................................44.3退让或重新适应期......................................4

五、急危重症患者的日常心理护理..........................45.1稳定患者情绪,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前提.....................45.2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点......55.3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55.4护理人员责任心对患者心理有很大影响....................55.5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6

六、急危重症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66.1手术前心理护理.......................................66.2手术后心理护理......................................6

七、讨论...................................................7参考文献..................................................8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摘要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1]。

过去认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护士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近些年来,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到对急危重症患者同样也需要心理护理。

因为急危重症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负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要善于揣摩患者心理,察其颜,观其色,随机应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即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自己的麻烦。

关键词急危重症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前言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

急诊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得到康复。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个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经济地位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

他们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又有病人的特殊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运用心理护理知识,了解、分析、掌握各类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通过干预病人的心理活动,使千差万别的病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急诊患者入院后,一方面是疾病造成的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最佳护理,容易因为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影响整个治疗过程。

1.1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病人多伴有部分功能障碍和疼痛,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病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另一方面最担心手术能不能恢复功能和解除疼痛等。

对手术疑虑重重,担心麻醉意外,手术失败,术中大出血,神经损伤等,病人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会造成治疗上的不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

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给与全面、细致的健康指导,恰当的劝说和解释,以改变病人的认识方式。

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状态,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使病人按照治疗方案行事,从而使病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1.2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病人从家庭到医院,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陌生的,难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影响饮食和睡眠。

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病人,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的需要,让病人感到温暖。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生活,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病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对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完成各项工作重要基础,病人在住院期间这一点也显得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基础上的治疗关系。

护理人员的仪表、气质、行为、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感受病人的情感,理解病人的处境和他们的要求,促进相互间信任与理解,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帮助病人尽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时病人间的沟通也是一种较好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法。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种极有效的鼓舞力量,是医治疾病的良药,因此,病人入院后护士除了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外也要介绍同室病友,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二、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2.1复杂多变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临床病人多伴有功能障碍和疼痛,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病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另一方面担心手术效果以及手术风险等。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交通事故等不良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急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

恐怖、悲伤、无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

2.2差异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护士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2.3交流受限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因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而使语言交流能力受到阻碍,但患者不能用言语交流,不等于患者就没有需求。

2.4负性情绪患者发病初期可能感到恐惧,继而,恐惧变成焦虑,随着治疗和护理时间的延长,焦虑可能变成抑郁和无助感。

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情绪,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2]。

三、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3.1环境因素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因此各种医疗监护设备繁多,昼夜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往来穿梭,同室病友呻吟、抢救或去世,都给患者以精神压力;此外患者的家庭因素,如经济状况、与家庭里其他成员的关系等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

3.2疾病及治疗因素疾病本身对大脑也有显著影响,如休克患者的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细胞缺氧,因而出现烦躁不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由于大剂量应用阿托品,可出现兴奋、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3.3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患者对疾病的凶险程度缺乏心理准备,过高或过低评价疾病及治疗效果,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不配合治疗。

3.4人际交往的减少急诊中气氛紧张,医护人员忙于工作,很少与患者交流,严格的探视制度又减少了患者家属的看望时间,有的疾病或一些医护措施制约了患者的交流能力,导致患者人际交往减少,负性情绪积累和加重[3]。

四、危重症患者心理变化分期4.1心理休克期患者突然陷入严重的疾病状态,心理准备不足,陷入精神崩溃状态,称为心理休克期。

通常表现为住院1-2天,异常的平静和冷漠,表情呆板,不愿交流,对医护措施没有反应。

4.2心理冲突期此期的患者无法面对现实,思想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有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绝望等情绪,常以否认机制来减轻心理反应,一般在住院后3-4天出现。

4.3退让或重新适应期患者从疾病症状和周围反映,感到现实无法逃避,不得不面对现实,降低原来的期望值,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适应疾病的状态。

医护人员应该抓住这个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给予引导和帮助。

五、急危重症患者的日常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各种措施,力争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第二阶段,在患者病情稳定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则需要护士以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去鼓舞、支持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病魔的斗志与信心。

5.1稳定患者情绪,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前提5.1.1急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等。

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4]。

5.1.2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轻、快、稳、准,在很大程度上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

5.1.3在尽力终止患者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5.1.4对于生活丧失信心的患者,则要找出其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消除其想法,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5.2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环节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由于家属亲友对疾病的恐惧和对亲人的担忧,往往会表现得惊惶失措,哭闹喊叫,甚至易怒、冲动,不但影响了正常抢救秩序和抢救过程,而且会给患者情绪带来负性影响,使之过分担忧自己的病情,加重心理负担,反而加重病情。

5.2.1对于丧失生活信心,病程长,预后较差的患者,亲友、家属的理解、体贴、关怀和适时、适度的劝说对患者心境的改善也正如雪中送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5.2.2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向家属做必要的病情介绍,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稳定其情绪,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影响、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救治顺利进行。

5.2.3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5.3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到一个医疗水平高的医院,找一个医术高的医生救治,对护士的要求也是同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大方、端庄、仪表整洁、言谈举止得体,首先会在心理上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的准确无误,技术操作的熟练利落,就会让患者看到自己康复的希望,在安全感中,很快进入被救治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5]。

5.4护理人员责任心对患者心理有很大影响患者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尤其是某些生理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

此时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

应做好各种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5.5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5.5.1善于使用美好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能否达到相互理解,除交流的内容、环境、交谈双方的知识经验外,应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是很重要的。

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首先应有礼貌,主动向病人问好,根据病人的年龄进行称呼或称其职务,使用语言亲切、通俗易懂,对不同职业的人采用不同的口吻,使沟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要善于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使病人感到心理上的支持,精神愉快,增强治疗信心。

在病人情绪不佳时,更应注意关心体贴病人,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这样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理解与合作,积极地使病人投入到治疗过程中。

5.5.2避免伤害性语言伤害性语言不仅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带来消极的情绪,而且通过大脑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身体的生理平衡。

如随意训斥、指责病人,会挫伤其自尊心,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5.5.3积极的暗示性语言暗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产生的心理现象。

暗示既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所以积极地暗示可使病人得到良好的信息刺激,从而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促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疾病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六、急危重症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6.1手术前心理护理其心理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手术的害怕,二是担心手术的结果。

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手术效果以及风险等。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出血量大,伤口愈合迟缓等。

因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心理咨询,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阐明手术的必要性,根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及锻炼方法等。

如颈椎后路手术的病人,术前练习俯卧位以适应手术需要,并重点说明他本人在术中的有利因素,使病人深信医护人员对其的病情十分了解,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尽最大努力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使其顺利渡过这一关。

6.2手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后病人最渴望的就是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身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身体不能自主活动,病人多有焦虑不安等情绪。

因此,对术后病人要注意以下环节6.2.1让病人了解手术效果病人回病室后,医生和护士应以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病人手术进行情况。

多数病人担心意外发生,此时护士应及时的向病人提供有利的治疗信息,以减少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6.2.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伤口疼痛是普遍现象,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个人疼痛阈值、耐受力等有密切关系。

病人如果过度敏感,情绪过度紧张,会加剧疼痛。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理解病人的心情,注意从各个细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如术后可以给予药物止痛,也可应用镇静剂,以加强止痛效果。

6.2.3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人生手术病人大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如果术后效果较差或者术后部分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将会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挫伤,尤其是突然残疾,会使病人的理想破灭,病人的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而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如挑剔、骂人,蛮横无理。

在护理工作中要同情关心病人,对治疗不合作的病人要耐心解释劝说,使病人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人生。

七、讨论心理护理工作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体现了现有医疗体制的连贯性。

护理人员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致病的因素[6]只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病人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的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123.[2]吴培香.患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

(1)50.[3]吕瑾瑜,梁颖芳.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5)12.[4]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1~494.[5]吴汉荣.医学心理学[M].第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2~33.[6]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影响因素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1(5)43-44.致谢伴着论文的完成,毕业也即将来临,在此之际,谨向在学习期间给予我指导、帮助和关怀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非常感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带教老师们在我的实习及论文完成过程中提供的无私帮助和宝贵建议。

感谢急诊科各位老师在学习、生活以及本次论文撰写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协作。

向各位评阅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