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60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docx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分析北师大

  导读: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181年:

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9岁:

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

27岁:

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

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

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

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54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百丈原。

  二、表:

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也叫“奏章”或“奏疏”。

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三、《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四、课堂探究:

  

(1)蜀国当时的形势怎样?

分析形势的原因:

  ①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居安思危、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2)诸葛亮在文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目的是什么?

(就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

  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严明赏罚(执法公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远佞(亲贤远小)“亲贤臣,远小人”。

(核心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文章为了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小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诸葛亮向陛下举荐了哪些贤臣?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略)

  建议目的:

使国内政治清明,解除后顾之忧,完成兴复汉室大业。

  (3)第三段作者回忆了哪三件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

目的是什么?

(自述身世的目的)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①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和效忠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

  ②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③表达兴复汉室的决心,

  (4)此次出师的目标是什么?

  (5)作者最后明确了哪些方面的责任?

  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

  ②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③这一段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

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

修明内政,北定中原。

  第9段:

结束语。

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对后主无限依恋之情,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五、1、全文构思:

  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

  课文脉络(以“出师”为中心)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2、中心:

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强意志。

  3、作者思想感情:

报先帝而忠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五、写作特点:

(《出师表》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1)语言质朴、恳切全文十三次提及“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七次提到“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2)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

好处:

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六、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意思:

《出师表》真是举世闻名啊,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意思:

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建功,最后死于军中,后人想起此事,不由得潸然泣下。

  

(二)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关于刘禅的著名典故

  刘禅(shàn)207—271(65岁)字公嗣,小名阿斗。

  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母亲甘氏配偶:

张飞之女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扶不起的阿斗”——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

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

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乐不思蜀”——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的人,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及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而生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蜀否?

”刘禅答道:

“此乐间,不思蜀。

”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

“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

‘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

“你说的一点不错呀!

”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七、理解性默写: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先后汉兴衰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6)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写尽作者一生(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0)“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1)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2)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3、“亲贤远佞”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