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74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

第1课时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谈话:

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

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4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提问:

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

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

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

(笔算:

24×1345×6715×47)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44

×14

576

144

201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

第2课时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

二、新知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7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

4、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

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

5、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

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6、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

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

三、全课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

第3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

1、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解答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

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

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

这两种方法都对吗?

哪一种简便?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

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学生尝试做题。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时,提问:

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

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0?

(5)小结:

两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

3、迁移训练

课件出示:

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

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

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

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

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四、课堂作业

五、评价总结

板书

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850×15=12750

                    850

                ×15    

                4  2  5

                8  5      

              12  7  50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

第4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          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

  估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

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

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

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

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板书

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一

(1)

第5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完成练习一的1—6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

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

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

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小结:

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第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解决问题(补充2题)

板书

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一

(2)

第4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    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

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

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如:

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9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

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

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

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

1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

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

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

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

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

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

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和65×5+45×5写出来。

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

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

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

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

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

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

“想想做做”第1~3题帮助学生消化初步认识的乘法分配律。

第1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

学生在逆向改写时会有困难,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2题选择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晰概念。

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第3题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

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教材分三步安排:

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

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互改写。

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算简便,体会简便在哪里,分析简便的原因。

第5题里的班级数和各班人数都是精心选择的,无论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和还是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差都有两种算法,而且有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要鼓励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那种方法。

第二步是第56页例题教学简便运算。

先让学生进行的估算、口算和笔算,有利于他们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

口算时先算100件是3200元(32×100),再算2件是64元(32×2),最后把3200和64合起来,这样的过程与方法已经在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题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有“扶”有“放”,把102看成(100+2)是扶的,用乘法分配律算32×(100+2)是放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为什么把102看成(100+2);二是由于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每一步都能口算,所以运算简便。

这道例题教学后,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简便计算,不要过早进入“试一试”。

第三步是第56页的“试一试”,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

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计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计算简便的原因是46+54的和正好是100。

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最根本的一点是使比较繁的计算转化成容易进行的口算。

另外,“想想做做”第1题再次安排改写算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

这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必须练好。

编排第3、5、6题是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练习五里的内容有巩固、有扩展,有助于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1、2题分别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第3、4题是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

这是知识的扩展,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扩展不是类比推理。

第3题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关系是归纳推理,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并比较得数后才能填写。

第4题是演绎推理,由于存在这种关系,所以可以改写原来的算式。

教学时不能把目光都集中在第4题上,要在第3题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

否则,第4题会陷入机械接受的学习。

第6~8题把以前教学的运算律与本单元教学的运算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前后一共学习了哪些运算律。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区别结合律与分配律,包括它们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不同

 

乘法分配律(p54-5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情境引进

流程1:

情境引进

师: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

课件出示主题图。

(图略)

师:

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式解答吗?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

(暂停)

第二段:

探索规律

流程2:

交流算法

师:

同学们都解答好了吗?

课件分别出示2种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的计算方法和小青椒、小番茄的相同吗?

你们看,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小青椒是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小番茄是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所以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但是,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

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同,都是550元。

那么,同学们会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想一想,在本子上试试看

流程3:

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等式:

(65+45)×5=65×5+45×5

师:

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能换不同的数据,再写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吗?

请大家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写一写,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暂停)

流程4:

发现规律

师:

同学们一定又写出好多这样的等式吧?

小萝卜也写了一些这样的等式,你们看:

课件出示一组等式:

师:

同学们,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把具有这样模式的等式都表示出来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独立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暂停)

流程5:

揭示乘法分配律

师:

大家一定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等式了吧。

是啊,表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那同学们知道这种等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吧。

(暂停)

师:

同学们,这样的等式都表示一个相同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

(课件出示规律文字)我们如果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不同的三个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写呢?

可以写成:

课件出示字母公式:

(a+b)×c=a×c+b×c

师:

等式的右边就相当于把括号外的因数c,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与之相乘。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出示课题)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

(暂停)

流程6:

小结过渡

师: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这一条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可有着很大的作用呢。

大家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

第三段:

巩固规律

流程7:

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

师:

我们继续看,想一想,可以怎样填呢?

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自己在书上填一填。

(暂停)

流程8:

交流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

师:

同学们填好了吗?

大家在填写等式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与字母公式相比,有的是从左向右,如1、4两题,有的是从右向左,如2、3两题;有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有的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正是因为乘法存在分配律,所以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的思维可要灵活哦。

流程9:

想想做做2

师:

接着看,这一组题,横着看,哪一组算式的得数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吧。

(暂停)

流程10:

交流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

师:

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同学们是这样画的吗?

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可以画“√”呢?

(停顿)是啊,同一个数分别跟另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

流程11:

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

师:

再看这两组算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