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04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社区卫生服务是国际推崇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得以全面引入。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发,我国开始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

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做补充。

各社区配备一定的人员、设备,设置不同功能科室,以便开展相应服务。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从1998年开始起步至今,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和人员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河北省11个市均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并预计到2012年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层服务网络正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河北省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72个,比去年增长145个,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

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队伍也在日渐壮大,如表2所示。

截至2010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已由2006年的252人增加至14,473人,其中执业医师从2006年的68人增加到4,613人。

(表1、表2)

(二)各项政策得以制定和落实。

2005年,河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冀政[2005]69号),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河北省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00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召开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发布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34号),并成立了“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根据国家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9个配套文件,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9个配套文件,健全完善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6年4月29日召开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

以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从居所步行10~15分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标准,到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010年,全省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六位一体”日趋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工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河北省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基本实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活动,如“助残献爱心”、”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体检”等。

河北省将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了健康档案。

多个地区通过“‘片医’负责制”、“居民健康卡”、“社区责任医生”、“首席医师进社区”等形式,走进社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2011年河北省全面深入推进“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各社区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实践“六位一体”。

石家庄市成立“石家庄社区健康宣教队”积极打造健康社区,并将在2012年开展“八进社区”活动,即“首席医师”进社区、中医中药进社区、康复训练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体质监测进社区、计划免疫进社区、健康宣教进社区、关爱老人进社区,完善“六位一体”功能。

(四)“双向转诊”制度网络化发展。

“双向转诊”可以使各级医疗机构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方便群众就医。

2006年3月河北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首先在省会石家庄启动实施。

2010年5月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工作,解决双向转诊信息不畅问题,石家庄市率先开发了“社区—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网上信息平台”,于6月30日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正式启动。

目前,石家庄网上双向转诊医院已增至9家。

根据双向转诊情况统计显示,石家庄市2010年7月至12月社区向开通网上双向转诊的单位平均转诊到位率达65%,社区接诊到位率达96%以上。

双向转诊网络平台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渠道更为顺畅、管理更为严密,不仅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与质量,更方便了患者享有无缝隙服务。

(五)人才培训力度逐步加大。

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河北省社区卫生人员培训经费274万元,省财政配套培训经费79万元,共计353万元。

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执行中央2006年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并在2007年组织了100名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完成了800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1,600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河北省卫生厅特制定了《河北省2007~2011年社区卫生人才培训规划》。

计划用5年时间(2007~2011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300名临床医生分别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或岗位培训,对3,300名护士进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对1,200名其他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岗位培训,建立一支7,800人的系列完整、质量可靠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这一任务在5年间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实现。

(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及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和投入增加,河北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及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管理,规范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近年来,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的有关部署,省卫生厅、民政厅、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

石家庄市长安区、桥西区,保定市北市区、新市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此外,石家庄市新华区东焦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桥西区裕西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皇岛市海港区港城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2011年“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二、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省级财政虽然安排了一些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所形成的需求。

虽然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补助,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但是,由于居民医疗需求不断增长,政府财政投入落实到每个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就显得不足。

从机构收入构成看,机构总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业务收入,财政补助所占比例较小,特别是卫生服务站。

在我们的调查中,城市社区服务机构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政府投入的资金太少,只是在建立初期有相应资金的投入,后续资金投入太少。

(二)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

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参与意识不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意识比较淡薄,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些人甚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概念,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去就诊了。

这说明,我们对社会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全社会参与的宣传和报道,影响力相对较弱,群众的认知度不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到位,如社区医务人员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随访慢性病人等,缺乏主动宣传,使人们没有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价值,导致缺乏理解和信任。

(三)人员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要全面一些,医生是从医院直接分过来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

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多是退休医生返聘回来的,并且一个医生在多个站点流动。

而护士多是中专卫校毕业,有些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康复、预防等工作,因此急需“多面手”式的全科人才。

近几年,政府举办过多次全科医师培训,并逐步形成制度化,也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这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起了一定作用。

但培训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效果受到影响。

从调研情况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仍然存在学历偏低、观念保守、知识老化和技能欠缺的问题。

(四)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目前,各单位和居民普遍都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而这些制度尚未全面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许多卫生服务站不是医保定点机构,不能进行医保费用刷卡结算,限制了患者到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他们只能选择医院,加重了患者的医药费开支。

虽然提倡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但是河北省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患者很多时候是被动转诊,受到利益驱使几乎不存在将患者转回社区接受康复治疗,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

除此之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需要居委会、物业等相关部门配合。

某社区卫生站负责人谈到在2011年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就遇到这种情况:

由于新建小区每个单元都有楼宇对讲系统,结果导致根本进不了住户家中,数据搜集工作就无从谈起。

(五)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较低。

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构成,人均工资收入基本稳定。

据统计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月工资收入仅为1,875.67元,而河北省人均月工资水平为2,893.85,二者相比有很大差距。

由于工资水平低,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医务人员流动率较大,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有效人才。

三、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治服务,而且能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

在宣传上可以采取以下宣传渠道:

一是政府的宣传,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进行宣传。

二是街道居委会的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可程度,增加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宣传,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患者认可其医疗水平和便捷性,让患者进行口碑宣传;

另一方面印制保健材料和名片,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养方法,介绍开展的服务项目与联系方式等,扩大机构的知名度,增强居民的认可和参与程度。

(二)增加政府投入。

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投入资金与提供补偿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对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的原则。

首先,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和补偿长效机制,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一方面政府按照服务人口增加社区卫生经费投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另一方面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基础上,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对考核成绩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奖励,增强各个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稳定的多方筹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的作用。

(三)进一步落实配套政策。

鉴于不能使用医保卡已成为目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率的重要原因,需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间的契合点,有效衔接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

一是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尤其是服务站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范围,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减轻参保人员费用负担,促进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调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引导病人在基层就医,把具有社区卫生特色的诊疗服务项目,如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守门人”作用。

要以推行社区首诊为突破口,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对不同的卫生机构进行分工、定位和分级治疗。

对于需要转诊的病人,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病人再去上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治。

但是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应由政府部门强制规定,需要给予他们双向选择的权力,建立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体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河北省需要大力开展人才的规范化教育培训,制度详细的培训计划,增加经费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重视。

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开展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

加强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协作,一方面可以开展“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安排卫生技术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门诊和教学;

另一方面对于在社区工作多年的医生,也可以到医院进修学习,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层次。

此外,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流向社区,鼓励退休医护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服务质量。

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需要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内部运行机制。

根据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情况定编定岗,进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提供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采取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法,以绩效工资为主,选用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人群满意度为考核指标,实现工资的激励作用。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服务质量,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护理、家庭病床、老年保健等;

同时,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老年人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中国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林琼.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刘美霞,杨金锁.河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8.1.[4]李玉英等.河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2009.11.[5]刘澍,朱晓卉.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赵文伟.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建议[eb/ol].[2011-10-20].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