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74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3.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

(1)—(3)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诫子书诫:

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和“□”;

无论是“广才”,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则导致失败。

三年模拟全练

1.(2019江苏盐城毓龙路实验学校第二次月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乱的岩石”“强壮的臂弯”中“凌乱”“强壮”是形容词,“岩石”“臂弯”是名词。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虚心”与“骄傲”、“进步”与“落后”互为反义词。

C.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愚兄、拙作、高见、斧正、寒舍等。

D.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2019北京海淀期末,16,★★☆)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3.(2019四川达州中学期中,8-12)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使庶几之志

,揭然

有所存,恻然

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

,广咨问,除嫌吝

虽有淹留

,何损于美趣?

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矣!

——《诫外甥书》

[注]①凝滞:

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

拘泥。

②庶几之志:

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③揭然:

高举的样子。

④恻然:

恳切的样子。

⑤细碎:

琐碎的杂念。

⑥嫌吝:

怨恨耻辱。

⑦淹留:

德才不显于世。

⑧济:

成功,实现。

⑨窜伏:

逃避,藏匿。

⑩下流:

比喻低下的地位。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

B.意与日去(丧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

D.广咨问(广泛)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庶几之志

A,夫君子之行

B.下车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了,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4)(★★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5)(★★☆)读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受益匪浅,请用自己的话谈一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志存高远”的人。

答:

五年中考全练

1.(2018海南中考,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草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2.(2018湖北潜江等中考,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

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

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

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3.(2018浙江湖州中考改编,14-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与子俨等疏

(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

自恐大分

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归生、伍举,班荆

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山

仰止,景行

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

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集》)

[注]①与子俨等疏:

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

②大分:

指寿命。

③役:

从事。

④班荆:

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⑤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⑥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

⑦景行:

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⑧至心:

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

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核心素养全练

(2018黑龙江龙东中考改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个字)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注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4.4诫子书

1.答案fú

n

解析注意据义定音的原则。

2.答案

(1)有才德的人

(2)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3)达到远大目标(4)懈怠(5)修养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解析可以调动积累直接解释,也可以根据句意推测词义。

对于课内文言文,一定要加强对词语意思的积累。

3.答案

(1)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解析注意对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

4.答案诸葛亮集·

文集三国政治军事隆中丞相

解析积累文学常识主要靠记忆,填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1.B正确的节奏划分应该是:

静/以修身。

2.答案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

解析首先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选对句子,然后注意“险躁”“治性”的正确写法。

3.答案

(1)①告诫、劝勉②增长

(2)不恬淡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静俭静躁

解析

(1)①“诫”可采用组词法,理解为“告诫”。

②“广”是形容词,此处为使动用法,可理解为“增长”。

(2)要准确翻译关键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

“无以”应解释为“没有办法”,即“无法”。

(3)仔细审题,根据题中的“修身养德的方法”,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并从中提取关键词作答。

根据题中的“导致失败”找到相关语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并从中提取关键词作答。

1.C“高见”“斧正”是敬辞。

2.C第三幅是篆书,其特点是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3.答案

(1)C

(2)A(3)C

(4)①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

(5)(示例)要以先贤为榜样,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恬淡寡欲,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抱定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恒地努力追求。

解析

(1)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2)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的。

A项中的“之”也是助词,的;

B、C、D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分别指代陈元方、学问和事业、知识。

(3)“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

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故C项不正确。

(4)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有“明”(明确)、“致”(达到)、“慕”(追慕)、“绝”(节制)、“弃”(去除)。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围绕“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的境遇,摆脱琐碎事务和情感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

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不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1.答案

(1)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书法字体的能力。

甲骨文是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笔画多为直线;

篆书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且字形修长;

隶书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画连接,结构简省,偏旁假借。

由此判断题中书法作品的字体为隶书。

(2)本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

抄写时,注意从书法作品的右边的字开始写。

要做到书写正确,大小适中。

题中涉及几个繁体字和书法书写中的变体,可根据语境推断字形。

2.C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做此类题一定要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合理推断。

本题根据横线前一句“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可知,第一条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与“切合实际”相关,故排除D项(“避免说一套,做一套”与“切合实际”无关);

根据横线后的句子“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可知,第二条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与“打持久战”相关,故排除

A、B两项(“借鉴外地经验”“做好经验总结”均与“打持久战”无关),所以选择C项(“不可能一蹴而就”)。

3.答案

(1)①无猜:

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②没齿:

终身,一辈子。

(2)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C

(4)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5)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

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解析

(1)①“两小无猜”指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由此可知“无猜”指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②“没齿难忘”指一辈子也忘不了:

由此可知“没齿”指终身,一辈子。

(2)虚词“何”之前应有断句;

“役”是“从事”的意思,是动词,主语“汝辈”后的“稚小”“家贫”结构相近,所以在“家贫”后应断句。

(3)“然汝等虽不同生”的后半句是“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意思是“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友爱,而不是“要适当保持距离”。

(4)通读全文,明确作者列举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即“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从而表明自己的期望。

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时坐在路边的荆草上畅叙旧情,可见他们的至诚与友爱;

韩元长直到去世也和兄弟生活在一起,氾稚春七代没有分家,可见他们的友好融洽与同心同德。

(5)通读全文,了解文意,找到相关语句分析。

对于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他“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告诫他们“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爱子之情,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受损,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

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

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

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

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

归生和伍举久剐重逢,便席地而坐,畅叙旧情。

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拳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

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人呢!

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八十岁逝世,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

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

《诗经》上说:

“对崇高道德则敬仰,对高尚品质则学习、遵守。

”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这样的美德。

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答案

(1)(示例)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示例)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等。

(3)(示例)①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②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

③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4)(示例)弟弟,你这样无视家规是不对的。

这次家庭会议就是要让我们重新树立家风意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积极响应并遵守一起制定的家规,不能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了哦。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解析

(1)宣传标语主题要鲜明,不能脱离“建设家园,我爱我家”的主题。

另外,语言要简明,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

(2)要紧扣“注重家风建设”选取名人故事。

(3)家规就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

家规要积极向上,切实可行。

(4)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