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757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设计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56课时)

导学要点: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夫(fú)淡泊(dàn)(bó)淫(yín)慢

遂(suì)庐(lú)

2、解释下列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典故、故事: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代表作(名句):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放课文朗读录音)

•诫:

警告,劝诫。

•书:

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练习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行:

操守、品德。

以:

连词,来、用来。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⑾,险躁⑿则不能治性⒀。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⑾〔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⑿〔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⒀〔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广:

扩展,增长。

成:

成就。

译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⒁,意与日去⒂,遂成枯落⒃,多不接世⒄,悲守穷庐⒅,将复何及⒆!

⒁〔年与时驰〕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⒂〔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⒃〔枯落〕凋落,衰落。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⒅〔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⒆〔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

年华,年纪。

日:

时间,岁月。

遂:

最终,最后。

接世:

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译文: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

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57课时)

导学要点:

1.研读赏析课文;

2.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二)研读赏析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时。

淡泊: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结构层次

第一层:

(①)告诫儿子应当将“静”与“俭”作为“修身”与“养德”的根本。

第二层:

(②③)阐述“静”与“学”的辩证关系,鼓励儿子成就学业。

第三层:

(④)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为了增强效果,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你能补充一个“躁”的例子吗?

学习和做人,对比论证。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

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

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5、画出文中提高“志”的语句,练习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

以俭养德

学:

以静求学

才:

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6.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三)名句赏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及欲扬先抑、欲擒故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原创《淮南子》。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

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

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非学无以广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在中小学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因为我们无知,我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必须跟随老师刻苦学习。

在上大学时,我们几乎都是成年人了,熬过了人生学业中的最重要、最艰苦的关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学生开始松口气歇下来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时拼搏的身影,平时的学习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图混个文凭,仿佛大学只是供“天之骄子”休息娱乐的场所。

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当他们埋头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学同学继续刻苦读书找到更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头了。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

非也。

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

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

 

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

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

”(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

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

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

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

”(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

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

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

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四)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1)对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偶句的运用: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字简洁精警。

2、双重否定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

语气强烈,强调了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一)问题引申:

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

(二)为本文补充论据。

1、道理论据:

淡泊: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立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惜时: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2、事实论据:

立志:

(1)毛泽东:

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

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一)理解默写。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二)谈感受,说启发。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推荐给大家。

示例: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长歌行》中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反义词

好—坏、对—错、真—假、美—丑,我们知道它们意义完全相反,互为反义词。

还有一些词,意义上是相对的,我们习惯上也把它们成为反义词,如:

黑—白、甜—苦、上—下、大—小。

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

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八、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导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