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37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docx

03专题报告3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09301

专题报告之三

文化旅游与修学旅游研究

第一章文化与修学旅游的内涵……………………………………1

一文化旅游………………………………………………………1

二修学旅游………………………………………………………1

第二章文化旅游是醴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

第三章醴陵文化旅游的类型与特点………………………………3

一醴陵文脉形象的总体特征……………………………………3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4

三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7

第四章醴陵文化旅游开发条件的优、劣势分析……………………8

一优势……………………………………………………………8

二劣势……………………………………………………………9

第五章醴陵文化与修学旅游开发战略(原则)……………………10

一可视化战略……………………………………………………10

二综合开发战略…………………………………………………10

三“无围化”战略…………………………………………………11

四系列产品战略…………………………………………………11

第六章醴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策划………………………11

一醴陵文化旅游开发方向定位与产品体系……………………11

二主要开发项目创意……………………………………………14

三旅游活动创意…………………………………………………18

第七章醴陵文化与修学旅游开发的近期措施和工作重点………19

一协调规划,配套发展……………………………………………19

二选准市场,重点开发……………………………………………20

三广泛宣传,主动促销……………………………………………20

四严格管理,树立形象……………………………………………21

五改善醴陵整体文化环境………………………………………21

六大力培养文化导游人才………………………………………21

七各行业和部门通力合作……………………………………22

 

第一章文化与修学旅游的内涵

一、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一种以旅游文化为消费产品,旅游者用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的审美和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精神和文化享受的旅游活动。

文化旅游属于高层次旅游,其主要功能是给旅游者某种超然的文化感受。

文化旅游过程就是游人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的过程。

各项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文的,都蕴藏着深层次的,具有科学性和自然、社会哲理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凭吊文物古迹或是观光民俗,都能诱导人们对国家、民族,对自然、人生,作历史的思索,从而获得实践逆向延伸的心理满足。

作为当代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综合性、动态性、功能性和创造性等特色。

文化旅游的消费对象是投入市场的人文景观,主要应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以人文景观为消费对象。

二、修学旅游 

修学旅游属于专项文化旅游,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形式,根据游客的年龄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修学旅游两种。

狭义的修学旅游主要是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或异地进行旅游、观光和特定文化知识(一般是当地语言)的学习,是学生接触世界、增长学识、加强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学旅游实际即为教育旅游。

在我国旅游史上,中世纪的修学旅游是东方文化中的奇观之一。

自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到盛唐时期李白所生活的时期,其间经历800多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修养方式锻炼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唐宋两代我国士人的书剑生涯与旅游生活,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代盛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夏令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和家长们的期望了,如何为孩子创造一种更符合时代特点、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的旅游形式,已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青少年能够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学旅游亲身感受长期生活环境之外地域的风土人情,从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对加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也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广义的修学旅游是狭义修学旅游概念的延伸,将修学的年龄段扩大到了所有人的范围内,属于比教育旅游更为宽泛的知识旅游的范畴。

第二章文化旅游是醴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初创的数量型、粗放型到横向扩容的质量型、集约型的转变。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也已经由原来的观光型转变为现在的知识型,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追求旅游的文化底蕴,而这也正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游客市场的发展,都表明了旅游业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则出现了以“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下的文化品牌竞争”为主的旅游竞争新格局。

“旅游作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体现了当代世界大旅游的作用、特性和功能。

由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举办的各式各样的世界杯、大奖赛、博览会、展览会、电影节、艺术节、文化节等等,可以看出,文化与旅游结合,旅游与经济联体,这是当代大旅游的突出特征。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行为,旅游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高品位的审美活动。

在这一审美活动中,旅游主体可通过特定的景区获得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重塑自身,充实、完善、发展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在国内,文化旅游也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许多饭店、宾馆已不仅在国内节庆资源方面做文章,而且开始开发利用海外的节庆文化资源,在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母亲节等重大节庆期间,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文化旅游产品的不足,满足了境外游客的多层次需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醴陵的旅游,应从更深的层次去认识文化旅游的内涵,旅游不仅是一种娱乐文化、喧闹文化、感观文化、模仿文化和躁动文化的集合体,它更具有教育人、熏陶人、传授知识的功能。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与中南地区的商品大流通、人才大流通、信息大流通,势必要带来文化大流通、情感大流通、旅游大流通,而文化旅游则将日益起着突出的导向作用。

因此在规划醴陵的旅游业时,应将这些文化因素都考虑进去,建立有益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具有醴陵特点的新的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观念。

第三章醴陵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醴陵,荆楚古邑,湘东名珠,自东汉时立县,迄今已近两千年;作为湖湘大地上的一方盛区,醴陵山川俊秀,人物风流,名人辈出,各领风骚,文化积淀深厚,众多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醴陵,钟灵毓秀,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素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誉。

一、醴陵文脉形象的总体特征

“凤”几乎可视作醴陵文化的象征物,凤凰沐火而生,又最终涅盤于火,五百年一重生,同时“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向来与“龙”相对而属于阴柔的范畴,这又与“醴陵”多水的地理环境相合,此外,醴陵名称的本身就包含有酒的含义,酒自水来,而性呈火热,正同凤的象征一样将水与火统为一体。

凤形遗址、醴陵八景之一有“东台集凤”,凤乃百鸟之王,至尊高贵,象征和平、幸福、吉祥。

家藏凤鸟,驱邪避灾,祈福纳祥。

 

 

醴陵文脉总体特征结构示意图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并结合醴陵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容,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人文景观类:

(1)历史古迹和文物

主要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宗教活动中心和遗址、古墓葬、书院、园林苑圃等。

依据1995年出版的《醴陵市志》第六章“文物胜迹”中的记载,1988年11月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计有云岩寺、屏山寺、文庙大成殿、梯云阁、包公庙、宋名臣祠、靖兴寺、袁氏贞节牌坊、起元塔、财源塔等10处;古墓葬计有吴猎墓、杨大异墓、丁应魁墓、陈盛芳墓、傅雄湘墓等5处;古遗址计有古城遗址和东汉陶窑群2处。

当然在文物保护单位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元末刘仙寨遗址、太屏山吴楚古刹、古寨遗迹、漳仙岭漳仙观等也是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市博物馆还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均与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文化与修学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

(2)革命纪念地及文物古迹

主要包括革命人士故居、纪念碑和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

在前述《醴陵市志》第六章“文物胜迹”中也记载了1988年11月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革命纪念建筑计有左权将军纪念碑1处。

此外醴陵市还有革命志士宁太一先生墓、革命家李立三同志故居。

(3)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主要包括现代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企业、新建人造旅游吸引物、现代公园、著名街道、文化娱乐中心。

具体到醴陵而言,主要表现在新建旅游吸引物——李畋殿、西山公园,瓷器与花炮产业——花炮瓷器大市场、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群力瓷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待建的渌江风光带、步行街、文庙广场等。

(4)文化艺术

主要包括戏剧、文艺等内容。

醴陵的文化艺术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属于民俗文化范畴的戏剧、民歌、小调、灯舞、民间工艺美术等,这将是今后开展文化与修学旅游的重点挖掘对象之一,也是最能体现醴陵旅游文化特色的主要依托。

醴陵地区的民歌、小调、灯舞在唐代已相当流行。

受佛教、道教影响,宋代的器乐曲、雕塑、绘画艺术发展较快,内容日趋丰富。

元代盛行春锣。

明代流行土地灯、星子灯。

清中叶以后,湘剧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浏阳、醴陵在内的湘东地区形成与发展。

有戏窝子之称的醴陵至今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戏台。

民间小调和灯舞等艺术形式,经长期演变,发展为独具特色的长沙花鼓戏的五大流派之一的“醴陵路子”。

同时书画、雕塑等艺术则因陶瓷工艺美术发展的需要而兴起,并不断推陈出新。

★民间歌谣以表演形式分,有吟、颂、唱三大类,吟者有《吴燕花》、《香山记》之类;诵者有儿歌《摇、摇、摇》;唱者有山歌、小调,如民间办婚事所唱的《十杯酒》,以及早在1957年3月参加北京全国第一次民间歌舞调演获奖的《思鬼情歌》。

★醴陵民俗曲艺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要有春锣、赞土地、说唱、莲花落、器乐曲、铜管乐等。

其中以赞土地、说唱、器乐曲和春锣最具醴陵地方文化特色。

赞土地形成于唐,一人扮土地神,持拐杖,戴白髯口,顶四方巾,着青袍,走村串户,用“大汉腔”、“神腔”、“茶歌”等曲调配赞词,伴以锣鼓、唢呐,流行于东南乡。

马恋一带由3人分别扮土地公、土地婆及山童演唱。

北乡由一人赞唱。

均用小锣打节拍,不化妆,春节期间串户,收取赏钱;或逢人办喜事,捧场作贺取赏。

说唱又称弹唱。

多以传统故事为内容,也有以本地新闻、趣事为题编成说唱本。

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月琴伴奏。

说唱注重表情,喜乐处,有声有色,令人欢欣;激昂处,高亢激越,震人心弦;悲痛处,泣诉哀婉,催人泪下。

器乐曲宋时即有“方响”艺人。

佛教、道教等宗教音乐队境内民间器乐曲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铜锣班在唐、宋时形成,后加入胡琴、唢呐,发展成具有醴陵特色的器乐曲,有“堂牌子”、“散牌子”、“吹打牌子”、“小牌子”等,表现不同情调、气氛。

春锣又名报春、赞春。

始于唐,盛于元。

敲小锣、小鼓,配以唱词,祝福、禄、寿、喜外,还有赞百花、百鸟、百药,以及劝人戒烟、酒、嫖、赌等。

★灯舞春节期间,盛行舞灯,均以锣鼓唢呐伴奏。

在1984年春节,醴陵市文化馆举办醴陵首届民间舞灯表演会,就有12个代表队表演龙灯、狮灯、蚌壳灯、星子灯。

1985年烈士塔大队曾组织300多人的夜龙灯,赴株洲市串街表演。

灯舞的形式主要有:

龙灯一般为9节或11节,用布缝制龙衣连接,每人举一节,可舞出“麒麟送子”、“龙摆尾”、“节节圈等花样。

夜时龙灯装烛火或电灯,舞动时光彩夺目。

官庄一带有2人擎举舞动的软龙。

神福港等地有少年玩的板凳龙。

狮灯舞狮之时,表演拳、刀、剑、棍等武术或杂技。

蚌壳灯由旦角舞蚌,丑角扮渔夫配合,边舞边唱地方小调或花鼓戏选段。

竹马灯一旦一丑或多旦多丑表演。

马恋一带表演关公骑马护送糜夫人,后随马夫,车夫推糜夫人走关公前,载歌载舞。

星子灯又叫清洁灯,流行于南桥、白兔潭、洪源一带。

灯火用硝磺特制,迸发红色星火,可舞出“满天星”、“蚂蚁出洞”等花样,1984年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南本。

★民间工艺美术

醴陵民间工艺美术,有印染、刺绣、编织、剪纸、纸扎、漆画、雕塑、雕刻等。

篾织烘笼、麻篮,织工精细;小儿摇窝,用染色细篾编织出松、鹤、鹿和多种花纹图案与“长命富贵”等字样。

★戏剧主要有湘剧、花鼓戏、皮影戏。

(5)饮食风味

主要包括地方风味、引进风味。

醴陵传统名菜有苦瓜炒仔鸭、黄鳝炒芹菜、狗肉、辣椒炒干鱼仔、八宝黄菜、腌制酸菜及果品等。

三、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较好

基于醴陵山川毓秀、山水相依的地理环境,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名人墓葬等文化旅游资源无不与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相互依存,从而为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景观基础,这与很多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但周边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相比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2.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但缺乏美誉度较高的精品资源

醴陵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相比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但从诱发游客的出行动机而言,尚缺乏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精品景区、景点。

这就要求今后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旅游精品,逐步提升醴陵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3.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高

醴陵瓷器与花炮产业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而醴陵的产业文化旅游势必应成为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龙头。

长期以来,醴陵瓷器与花炮产业的发展已为醴陵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扩大了醴陵在全国的知名度,并通过国内外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为醴陵产业文化旅游造就了一批潜在的客源市场,为文化与修学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醴陵民俗文化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充分反映了醴陵的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对“异质文化”的体验活动,越是有特色的、能够反映一地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越能吸引旅游者。

醴陵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在结合节庆旅游、修学旅游和产业旅游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开发精品民俗旅游项目,使之成为醴陵文化旅游中的一个亮点。

第四章醴陵文化旅游开发条件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内涵深刻)

国际旅游者对中华文化的偏好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国内旅游需求在以观光为主的同时,对娱乐消遣、商务旅游、修学旅游等的偏好将增加。

2.山水形胜

3.陶瓷与花炮产业发达、知名度高

醴陵是全国著名的“瓷城”和“花炮”之乡。

陶瓷和花炮生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全市拥有陶瓷生产企业400余家,是全国八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和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

至2000年底,全市花炮总产量发展到600多万箱,日用陶瓷突破5亿件,工业陶瓷11万吨。

2000年,醴陵市有51家企业直接进行对外贸易,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1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8.33%,在全省名列前茅。

醴陵借助传统的陶瓷、花炮产业,迅速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造就了湖南乡镇企业第一乡——渌江乡,湖南乡镇企业第一村——泉湖村。

醴陵陶瓷工业历史悠久,经历了由陶到瓷,由粗瓷到细瓷,由普通日用瓷到门类齐全的中高档出口日用瓷、陈设艺术瓷、电瓷、工业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的发展过程。

醴陵已成为全国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八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产品有3500多个品种。

深入研究和了解陶瓷的历史、分类知识、如何区别、艺术瓷鉴赏等。

醴陵是烟花鞭炮的发源地,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醴陵生产花炮始于唐而兴于宋,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经过长期的发展,全市烟花鞭炮产业已发展到拥有各类生产经营企业299家,其中生产企业157家,经营企业72家。

从业人员(包括下手工及相关生产职工)近30万人,所生产的产品共13大类,3800个品种,其中名优产品200个。

2000年全市烟花鞭炮生产企业共生产各类烟花鞭炮过500万箱,完成产值超过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近5000万元,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地区和全国各省、市、县,成为闻名中外的“花炮之乡”。

4.交通条件便利优越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为醴陵旅游业开发提供了大量而稳定的客源。

从长株潭的地理位置看,长株潭距离张家界、炎帝陵和井冈山较远。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人们对于工作之余的旅游地将有较高要求,幽静、雅致、充满文化意蕴的醴陵旅游将有良好前景。

醴陵距株洲50公里,与长沙相隔100公里,驱车仅1个小时。

二、劣势

1.客观条件的制约

醴陵市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虽多,但就单体的规模、档次等条件而言,与周边市县同类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更无法与国内的名山大川、名人名寺相比,而且相对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文化旅游的发展。

有形资源少、无形资源多;目前醴陵人造景点的建设,就存在景点建设缺乏文化内涵或文化内涵不够高、定位差等问题。

2.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醴陵目前尚未成立独立的旅游局进行旅游事业的统一管理,在部分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上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调难以顺利进行,如宗教寺宇的旅游开发,就与宗教局(委)有一定的权限重叠或难以管理。

3.思想认识上的滞后

不少人对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差距,特别是对如何以文化和修学旅游为特色旅游产品,来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认识不足,这些无疑会给今后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五章醴陵文化与修学旅游开发战略(原则)

中国“入世”后,醴陵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其劳动密集性和传统性特点,将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

同时,旅游业还将是中国对外敞开的大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醴陵的旅游发展规划必须放在这个大背景中,用大文化、大旅游的观念来指导具体的旅游规划工作。

从整体上而言,文化旅游开发应遵循以下战略:

一、可视化战略

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难以表现,而现存有形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有限,又常常因其形定而显得尤其不够生动,这就需要在开发中加以补充诠释使之神动,从而使游客产生共鸣。

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将满足不同游客的感受力,使产品开发充分。

将那些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或普通动感技术表现出来,真正达到变无形为有形,变形定为神动的效果。

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低层次的陈列观光型向高层次的表演欣赏型、主体参与型发展,增加娱乐性和可参与性。

二、综合开发战略

文化旅游资源必须结合自然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开发时应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

实施综合开发战略应注意以下两点:

实施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综合开发,即在小区域内从以一种资源为主体的开发形式向挖掘多方位资源开发转化;实施文化旅游形式的综合开发,在同一资源开发中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

三、无“围”化战略

正确处理“有墙产品”与“无墙产品”的开发关系,在大力发展收门票的“有墙产品”的同时,注意开发不收门票的“无墙产品”。

这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如节庆旅游、民俗旅游、都市文化旅游等都应以延长游客在醴陵逗留时间为主要目的,从而增加整个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收入。

四、系列产品战略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包括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节庆文化及其寻根旅游产品。

第六章醴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策划

一、醴陵文化旅游开发方向定位与产品体系

1.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三个层面

景观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资源风情文化旅游产品

体验文化旅游产品

艺术文化旅游产品

景观文化旅游产品源于对文化资源的表层开发,属于一种观赏型的初级旅游产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体验文化旅游产品,这类旅游产品通过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旅游产品的消费。

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又分为两个层次:

风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初级开发;而艺术文化旅游产品则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

所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内涵是文化。

风情文化旅游产品(活文化)主要包括:

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田园文化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艺术文化旅游产品(物文化)主要包括:

表演艺术文化旅游、造型艺术文化旅游、语言艺术文化旅游、实用艺术文化旅游、综合艺术文化旅游。

2.醴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与产品体系

结合醴陵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可重点开发如下的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

修学旅游是旅游者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为目的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可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修学旅游指身份为学生的修学旅游;广义则还包括非学生身份的修学旅游。

修学旅游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精神;有利于青年学生熔炼坚毅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培植节俭的作风、刻苦的精神;有利于旅游者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目前在我国国内旅游市场上,具有修学性质的旅游已以它的初级产品形式进入了我国广大的旅游市场。

如香港回归后,到内地学习普通话、学习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修学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旅游景点,暑假期间来自广东等省市的学生修学旅游双飞团几乎每日可见。

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修学旅游及由此所带来的家庭旅游的大发展,必将大大突破我国原有的观光产品的定式。

不难推断,这一市场变化所带动的产品变化,定将成为我国国内旅游产品开发和品位提升的重要动力。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醴陵应正确分析开发修学旅游的有利条件和所面临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修学旅游成为推动醴陵旅游业大发展的拳头产品。

★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具有客源市场稳定、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等特点。

佛教禅宗曹洞宗发源地云岩寺、仙岳山护国寺、广目天山寺、道教“彰仙佛地”、佛教“彰仙寺”等香火旺盛的宗教朝拜地,以及作为近代中南地区天主教与基督教的传播中心之一,为醴陵开发宗教文化与修学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旅游

产业旅游(包括工业、农业及各种新兴产业旅游)是创新性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之一,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三方面有机统一的特点。

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矿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矿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将旅游观光与参观考察工厂企业结合起来,通过让游客了解工矿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全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和吃、住、游、行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

其优点在于企业通过接触游客,可以培养更多的潜在客户,扩大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这是单纯的广告所无法替代的,对游客来说,则花费少,时间短,既开阔眼界,又增长知识。

工业旅游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国外工业旅游早已兴起且发展迅速,如法国的标致、雷诺、雪铁龙三大汽车公司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美国造币厂的开放不仅能让游人了解造币的历史、过程及其真假鉴别,而且独特的旅游产品——经过特殊处理而无法流通的钞票更是让游人尽兴而归;国内如北京首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项目、上海的“宝钢工业观光”、四川的“长虹之旅”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农业旅游与工业旅游相比,在观光之外,农业旅游更强调游客的参与性。

城市里的人到农村观赏田园风光,参加农务活动,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和农民自家饲养的家禽牲畜,体会农村生活,既是一种别具风味的生态旅游,也是一种新型产业旅游。

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生活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很多城市旅游者过去有“上山下乡”的人生经历,寻根的潜意识和“回归”情节驱使他们寻找一个适当的时机与方式,回到农村,重新体验农家生活,农业旅游正由此应运而生。

★节庆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