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76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有双层膜结构又含有DNA分子,A项正确;

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且无DNA分子,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也无DNA分子,B项错误;

内质网具有单层膜且无DNA,C项错误;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具有单层膜且无DNA分子,D项错误。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可以降低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特殊的酶是RNA

C.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D.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起到催化反应速率的作用;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详解】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起到催化反应速率的作用,故其可以降低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A选项正确;

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特殊的酶是RNA,B选项正确;

酶是生物催化剂,但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C选项错误;

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选项正确。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

5.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可水解为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

B.ATP的元素组成有C、H、O、N、P

C.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储存大量ATP供运动消耗

D.在有氧条件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可以形成ATP

【解析】ATP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依靠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

合成ATP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所以ATP可水解为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A正确;

B、ATP的元素组成有C、H、0、N、P五种元素,B正确;

 

C、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依靠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故在缺氧条件下和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C。

6.在研究离体番茄根吸收K+速率与氧分压关系的实验中,已知当氧分压为5%~10%时,K+吸收量达到最高值。

之后氧分压继续提高,但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氧分压高抑制主动转运B.运输K+的载体达到饱和状态

C.外界溶液中K+减少D.氧分压高影响载体活动

【解析】氧分压主要用于呼吸作用,说明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已经满足了对离子的吸收,所以不再增加是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

【详解】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

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ATP产生增多,K+吸收速率也随之增加;

氧分压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K+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里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载体的数目有限。

故选:

B。

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解析】

(1)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来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用公式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2)把有机物加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在进行,A错误;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二者互相联系,B正确;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呼吸作用,C错误;

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吸入18O2,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B.给水稻提供14CO2,其叶肉细胞中可检测到14C6H12O6

C.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根尖,细胞中可检测到3H标记的RNA

D.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5S标记的半胱氨酸,可在分泌蛋白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1、用35S标记半胱氨酸,可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2、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O2→14C3→(14CH2O)。

3、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2),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即18O→H218O。

【详解】A、小白鼠吸入18O2,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因此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A正确;

B、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O2→14C3→14C6H12O6,故叶肉细胞中可检测到14C6H12O6,B正确;

C、胸腺嘧啶是DNA中特有的碱基,所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根尖,细胞中可检测到3H标记的DNA,C错误;

D、半胱氨酸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所以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5S标记的半胱氨酸,可在分泌蛋白中检测到放射性,D正确。

9.经典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研究了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定位于豌豆的染色体上,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要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最适宜选取的性状组合是

基因所在染色体编号

1号

4号

5号

7号

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花的颜色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豆荚的形状植株的高度

豆荚的颜色

种子的形状

A.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B.豆荚的形状和植株的高度

C.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D.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控制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的基因都在1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控制豆荚的形状和植株的高度的基因都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控制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的基因都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控制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的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7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10.下图是某动物睾丸中细胞分裂的一组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细胞中有8个DNA分子B.图②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图③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D.图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图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详解】根据题图可知,图①中含有8个DNA分子,A选项正确;

图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B选项正确;

图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位于赤道面上,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C选项错误;

图④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选项正确;

11.下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tRNA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

B.tRNA分子一定含有氢键

C.tRNA分子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

D.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解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

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

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

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详解】tRNA是相关基因转录的产物,A正确;

据图分析,tRNA分子一定含有氢键,B正确;

tRNA分子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

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可能相同,D错误。

12.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刺激蛋白(ISGs),它能够直接抑制病毒的增殖,而且还会影响人体细胞核内干扰素基因表达量,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SGs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ISGs能够影响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或翻译

C.ISGs能够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D.人体干扰素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解析】ISGs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A正确;

干扰素刺激蛋白(ISGs)会影响人体细胞核内干扰素基因表达量,即能够影响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B正确;

干扰素刺激蛋白(ISGs)能够直接抑制病毒的增殖,因此能够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C正确;

人体干扰素基因位于染色体DNA上,D错误。

13.下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流向的模拟实验。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聚合酶

B.若X是CTTGTACA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Y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用于破译密码子,则X是mRNA,管内还要有其它RNA

【解析】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满足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详解】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中发生逆转录的过程,试管中必须加入DNA逆转录酶,A选项错误;

若X是CTTGTACAA,则X是DNA,Y含有U,则Y为RNA,管中发生转录过程,试管中必须加入RNA聚合酶,B选项错误;

若Y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则Y为mRNA,那么管内为转录的过程,需要加入RNA聚合酶,C选项错误;

若用于破译密码子,过程为翻译,X为mRNA作为模板,管内需要有其它RNA,例如rRNA和tRNA,D选项正确。

故正确的选项选择D。

14.下图表示中心法则,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示DNA分子复制B.②过程表示基因转录

C.③④过程不需要碱基互补配对D.⑤过程表示翻译

【解析】①表示由DNA到DNA的DNA复制过程,A项正确;

②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B项正确;

③④为RNA复制和逆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项错误;

⑤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项正确。

【点睛】“二看法”判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一看”模板

①如果模板是DNA,该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转录。

②如果模板

RNA,该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RNA逆转录或翻译。

(2)“二看”原料

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该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该生理过程可能是转录或RNA复制。

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该生理过程是翻译。

15.下图中左图是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照片,右图是左图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可能会增加后代的变异类型

B.此过程导致了基因重组

C.此图表示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D.此图之后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该染色体行为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

【详解】交叉互换为可遗传的变异,可能会增加后代的变异类型,A选项正确;

该过程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选项正确;

此图表示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C选项错误;

此图表示的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后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选项正确;

16.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会与细胞中的DNA形成“加合物”,导致相关基因中的A-T碱基对被替换为T-A,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

马兜铃酸的代谢物引起的变异属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不可遗传变异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根据题干信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会与细胞中的DNA形成“加合物”,导致相关基因中的A-T碱基对被替换为T-A,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这属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替换,故选B。

17.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

【详解】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

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

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

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C。

18.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母亲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35

唐氏患儿发生率(×

10-4)

1.19

2.03

2.76

9.42

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

C.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

D.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验年龄范围内,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母亲年龄大于等于35岁后发生率更高。

【详解】对于唐氏综合征的抽样调查应该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A正确;

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患者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引起的,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B正确;

根据表格信息只能说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年龄有关,但是并不能说明与父亲年龄无关,C错误;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母亲年龄大于等于35岁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D正确。

19.下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②所示的过程分别在细胞核、核糖体中进行

C.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D.该图只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途径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

由于细胞分化,基因1和基因2不在同一个细胞中表达,但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A错误;

真核细胞转录主要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③④过程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是直接原因,C错误;

该图既可以反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也可以反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定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实现的。

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一系列步骤,有如下两种方式:

(2)基因、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图解: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0.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

但仍有少数纯蛱蝶有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

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

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

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

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C.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D.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详解】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A选项正确;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B选项正确;

西番莲发生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纯蛱蝶觅食的刺激无关,C选项错误;

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下面a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

b图表示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a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物质A为________。

(2)b图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

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_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

C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被称为___________。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c中a点将向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___移动。

【答案】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O2B、C否装置中的氧气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光补偿点上左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图中A为O2,物质B、C为CO2;

甲表示光合作用,反应①为碳反应,反应②为光反应;

乙表示呼吸作用,反应③为电子传递链,反应④为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b图中,B、C两点表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速率相同,D点低于A点,表示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在24小时后有有机物的积累;

c图中,a点表示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X点表示光饱和点,c点为光饱和点时的表观光合速率。

【详解】

(1)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

乙表示呼吸作用,场所为细胞质和线粒体;

物质A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O2;

(2)根据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B、C两点;

因为D点低于A点,一昼夜后容器内的氧气含量降低,即番茄自身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不足以提供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和有机物的消耗,故该番茄植株经历一昼夜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3)由题图可得,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温度调节到25℃,a点表示的呼吸速率下降,将向上移动;

b点表示光补偿点,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同时的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上升,与呼吸速率相同的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故b点向左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状况,b图中的曲线斜率能够表示氧气的变化情况,当曲线的斜率为0时,表示密封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变,即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同。

22.下图1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各期图像,图2表示细胞核中DNA的数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个DNA分子。

(2)请按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时间先后将图1各细胞排序:

___________。

(3)图2中A→B表示___________期,此期细胞核中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解离之后应当___________,防止解离过度以及解离液干扰染色。

可以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色质)染成深色的染色剂为___________。

(5)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可以转变成根冠、伸长区、根毛区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_,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把根尖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答案】612E→A→D→C→B→F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