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82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

那就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2)读准多音字:

闷(mè

n)雷薄(bó

)雾风号(há

o)浪吼

涨(zhǎng)起颤(chà

n)动

3、指名接读课文。

正音,评价

4、说说读懂了什么?

理解“天下奇观”。

打开字典查一查。

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奇观。

5、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

然后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

三、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附: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附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一、复习引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学习潮来之时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

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

闷雷滚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说出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知道朗读,读出感情。

6、领悟表达方式。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

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

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

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三、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四、品读欣赏,积累佳句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

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五、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刚才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了一次潮,钱塘江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那么壮丽,那么雄奇,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

让我们回味一下这美、这壮、这奇!

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六、作业设计

1、背诵3、4自然段。

2、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作业的布置既注重知识的积累,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拓宽,安排了两种题型,即:

必做题与选做题,这是为了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是教学中分层优化的一个体现。

课堂检测

附资料平台: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

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

“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

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

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横江词》: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毛泽东《七绝·

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直接导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交流自读疑难,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设计意图: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自主学习,理解词语,更好地为疏通文意,把握课文打基础。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以致用,用学得的知识武装自己,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朗读课文。

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练笔,达到现学现用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4、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长、深、窄(世界之最)

自然博物馆

最后一块秘境

课堂检测:

填写词语

世界屋() ()尺为邻 不容( )疑   ( )( )苍苍  

 ( )( )细流 ( )( )江水  人迹( )至   珠( )朗( )

测试题答案

  脊  咫  置  郁  涓  滔  罕  穆  玛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的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

它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附近,全长496公里,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克罗拉多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它令世界瞩目,令中国自豪。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

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

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

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03年08月20日15:

00深圳晚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

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

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

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

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

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

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

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通过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1、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2、想象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间:

(熟读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

“颤”读chan,“应接不暇”中“应”读yang。

“一簇”中“簇”读c),“隙”读“xa”。

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逼近:

靠近、接近。

茂盛: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

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2)读通顺。

(3)思考:

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

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检查反馈。

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1段(第1至4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2段(第5至9自然段):

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3段9第10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