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82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7.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骨头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8.游戏: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引导组内学生好好合作,看看哪一组装得又快又准确。

9.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10.补充:

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耳朵,感觉到了什么?

(2)耳朵中含有软骨。

(3)讲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除了耳朵的软骨外,我们的鼻尖、膝盖等处还有软骨。

三、探索:

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再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交流。

3.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4.师小结:

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四、观察:

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它们能长长,也能长粗。

2.观察活动:

提供猪腿骨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

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五、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出示幻灯片(人站立图,胸廓图,人体游泳图),问: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多种作用。

4.安全教育。

六、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

(2)吃饭时;

(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成人的骨骼:

206块人体的支架

构成:

头、躯干、手臂、腿脚

作用:

运动、支撑、保护

 

2.关节

1.知道什么是关节并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

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关节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

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

3.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课件、人体骨骼模型。

每组不同长短的木棒各3-6根、绳子若干、回形针若干、小口瓶1个、豆粒若干。

一、观看视频,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机器人行走、人类运动的视频,观察对比:

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演示机器人行走和人类行走的动作。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关节)

4.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借助图片半导体天线、挖土机手臂来解释骨头与骨头能活动的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后提问:

我们都知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人体的支架。

每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那是不是所有的关节都能运动呢?

简单介绍: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在解剖学中关节指的是活动的关节。

4.小组活动(同桌):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游戏:

猜一猜: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关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关节名称,教师标明图片中关节的名称积极的鼓励并给予评价。

7.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课件中完成有关关节图片的猜猜游戏后,教师取出实物人体骨骼模型让同学们指一指、说一说。

8.谈话并设疑: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活动: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9.汇报实验结果,交流体验的感受。

10.学生回答后总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关节的作用:

1.运动更灵活。

11.提问:

教师列举某2个关节,他们都可以怎样活动呢?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简介关节的几种活动方式,并提出本册教材对关节的三种分类方法:

(1)铰链关节

(2)旋转关节(3)球状关节

12.游戏:

对号入座——根据教师给出的关节名称按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操作。

13.小结: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三、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与回忆: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回忆体育课上教师教授的立定跳远,在完成最后一个落地动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类型:

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肘关节桡尺关节肩关节

膝关节髋关节

指头关节腕关节

运动、缓冲

3.肌肉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3.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课件、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每组手臂活动模型1-2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提问:

你有办法让这幅骨骼模型的四肢动起来吗?

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介绍:

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6.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7.学生交流。

8.小结:

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做几节广播操或做几个体育运动的动作,听口令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汇总。

3.学生结合示范动作,进行汇报。

4.小结:

我们刚才做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四、从典型运动看一般规律

1.分组活动:

每组选两位大力士进行扳手腕比赛。

2.其他组员触摸他们的前臂和上臂正反两面肌肉的软硬程度。

3.分组汇报:

手臂用力弯曲时,内外两侧的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4.观察手臂模型,当肌肉收缩时,相连的两块骨头的运动状态如何?

在运动中,肌肉和骨骼各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观察:

认识全身肌肉

1.观察挂图,看一看我们全身的肌肉。

2.查阅资料,知道我们全身的肌肉一共有多少块。

3.思考:

这些肌肉还能完成哪些动作?

4.延伸:

肌肉除了协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内脏器官的肌肉有哪些作用?

5.小组讨论、汇报。

二、制作一个肌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讨论一下制作材料的材质特点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要做成课活动的结构)

3.学生制作。

3.肌肉

骨骼:

支撑保护作用

关节:

转动移动作用

肌肉:

伸缩牵引作用

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

2.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3.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分。

课件。

学生准备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或图片,例如轮滑的护膝、头盔等;

学生搜集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广播操或者运动场景,让学生活动起来。

2.讨论: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骨骼和肌肉维持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相当重要。

骨骼、肌肉的保健)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资料:

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体育课、间操的图片。

3.学生交流介绍。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

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你的身体欠缺的是什么?

你会选择哪一种体育运动,为什么?

7.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

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8.交流、小结:

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三、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

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

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

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玉米,鸡蛋,黄豆,豆腐,花生,肉类(鸽肉,猪肉,兔肉特别推荐)贝类,香菇,菠菜,鱼肉等等。

讨论、交流:

含钙的食物有哪些?

牛奶、海带、豆制品、动物骨头、蔬菜和虾皮等。

(友情提醒:

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心食用哟。

3.拓展:

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

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

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

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

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四、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生在游泳时腿抽筋;

某位同学在轮滑时膝盖摔伤。

讨论:

我们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3.活动指导:

很多同学喜欢轮滑,轮滑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请一生当模特滑两步,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

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

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

5.拓展:

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

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

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五、拓展延伸

1.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

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播放太极拳录像,介绍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益处。

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合理锻炼:

举重、体操、游泳……

丰富营养:

多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注意安全:

做好防护、急救措施……

1.我们来养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知道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4.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

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

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

3.教师讲述:

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4.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

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

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

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

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

它还能不能吃别的?

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

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

7.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8.教师讲述:

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观察蚕卵

1.教师讲述:

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

形状怎样?

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

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

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

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

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

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四、观察蚁蚕

1.出示蚕卵孵出的图片。

思考:

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并给它取个名字。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蚁蚕;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

3.讨论:

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

给它建一个家。

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

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1.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

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1.我们来养蚕

观察蚕卵:

黑色、很小、1-2毫米

观察蚁蚕:

黑色、像蚂蚁、3-4毫米

养蚕活动

2.给蚕宝宝记日记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能够较长时间的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

蚕的一生标本。

序号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1

蚕宝宝出生了

部分蚕出卵后

2

蚕宝宝蜕皮了

3—4天后

3

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

18—20天后

4

蚕宝宝开始结茧了

27—30天后

5

蚕蛹羽化成蛾子

35—41天后

6

蚕蛾交配产卵

43天以后

第一时段(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时间:

40分钟

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

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

在视频投影仪上出示蚕卵。

2.学生观察。

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4.学生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看到的蚁蚕是从淘宝买的,由于“五·

一”节后,内地天气热,在路途上已有大部分蚁蚕出卵。

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

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

6.教师:

展示蚁蚕破壳而出的资料。

7.学生观察:

蚁蚕。

8.提问:

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

9.学生汇报交流。

10.谈话:

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

我们把这个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

11.谈话:

现在将你们观察到的蚕卵和蚁蚕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

12.学生汇报活动记录。

13.讨论:

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

14.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6页,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

15.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如何完善自己写的日记?

16.小结:

(略)

二、感受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

(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

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

3.引导学生说出:

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

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

用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

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4.如果研究:

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

(注意:

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

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

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

6.教师介绍:

蚕宝宝的饲养方法。

(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

(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

(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

(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

(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

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

7.制定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

8.小组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

第二时段(蚕宝宝蜕皮了)

2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