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0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docx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

【篇一: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

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

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

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

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

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

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三)现代会计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

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的建立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

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

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seriesreleases,asr),并在asr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

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or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

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臵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

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二、会计思想的萌发

(一)萌芽时期的原始会计思想:

首先指出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产品剩余是会计思想萌芽和发展的前提,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的生产实践决定了相应的会计思想形态;接着考察了原始会计思想从模仿自然到脱离模仿实物的过程以及相应的绘图记事、刻符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形式;最后分析了原始会计思想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为后期会计思想所做的历史积累,如计数制、实物计量单位、原始文字等。

(二)传统中式簿记时期的会计思想:

首先分析了本期会计思想所处的历史背景,如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落后、重农抑商等以及相应的社会生产发展特点;接着分析了单式簿记思想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主要发展特色以及各阶段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单式簿记思想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为复式簿记思想所做的历史积累,如记账符号思想、内部控制思想、四柱结算思想等;最后分析了复式簿记思想的直接背景,构成复式簿记思想主要方面的人名账户思想、物名账户思想以及平衡思想的主要发展过

【篇二:

《会计发展史》读后感】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在寒假期间,我完成了对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的阅读,该书包括前言、经济核算与复式会计的产生、核算成为科学、改革前俄国核算的产生与发展、俄国的会计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等九个部分。

索科洛夫在这本书中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以会计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会计观念、技术和方法的演进过程以及有关会计学派的特点,特别是通过结合不同学者对会计科学发展贡献的理论概括与观点介绍,注重从史学展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科学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体现出该书与其他西方类似著作所缺乏的一个基本特征。

该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思想的影响,或许国的史料更为翔实,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

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到20世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实践

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前苏联是当时的“老大哥”,所以作者在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前苏联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同步发展。

在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一书中,他把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的生产,生产的行为同时也是生产的消费行为。

生产的消费,除了自然资源耗费外,都可归结为劳动的耗费。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总是力求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

为了达到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力求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耗费与成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借以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我国,“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

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记录和计算方法。

这是会计的萌芽。

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

据我国历史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

《周礼.天官》中记载:

“司会主天下之大计,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

?

而听其会计?

?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当时,就设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和管理王室的钱粮赋税,并设有官厅会计部门,主管官员称为“司会”,“司会”在总揽国家政大权的天宫大宰的领导下,组织年度的总合核算.“司会”下面又设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薄的“司书。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

四柱是指: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

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四柱清册”将一定

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以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以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簿记记账法提高到较为科学的层次。

可以看出,在四柱中,每一柱都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各柱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不但彼此具有相互核对的作用,而且可以总括表现某一特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

“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大成就,为我国通行多年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出现空前的繁荣,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于是到了明末,出现了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龙门账”核算方法。

“龙门账”是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所谓“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包括债权);“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

“进”、“缴”、“存”、“该”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下面会计方程式表示:

进-缴=存-该或进+该=存+缴年终结算,按照上式,从两方面计算盈亏:

进-缴=盈亏;存-该=盈亏。

两式计算结束相符,称为“合龙门”。

“四柱清册”只能应用不计盈亏的政府(官厅)会计,而“龙门账”则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的需要。

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工作者又创造了“四脚账”,这种账主要应用在民间商业界。

“四脚账”对企业发生的日常经济事项无论现金出纳、商业购销、内外往来等,均在账簿上记录两笔账,即要登记某一账项的来龙和去脉。

可见我国会计工作者早在明末清初就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

账”原理作出过极为重大的贡献。

在封建社会,由于我国历来实行闭关自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力逐渐落后。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会计发展的步伐一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前苏联会计模式,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制度和方法的变更,我国会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1985年出台了第一部《会计法》。

1993年和1999年根据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分别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

新《会计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管理松弛、违规操作、会计造假、监督不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标志着我国财务管理日趋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适应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92年制定和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突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经营要求的科学的会计体系,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我国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核算准则。

从此,我国会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方法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

【篇三:

财务读书笔记】

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笔记网院学号:

12011110264批次:

_201210_辅修专业:

__会计学_姓名:

___李瑞欣____

一、学习内容(30分)1.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财务分析基本方法;筹资、投资、营运及流动资产的

管理;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内容。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总结归纳出本课程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章节的关键词汇及知识点,如名词解释、相关

概念、公式等,词条内容不限,要求字数不高于4000字。

财务管理的目标1利润最大化采用此作为目标的理由:

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是股东价值的来源。

优点:

容易理

解;计算简便;很直观。

缺点:

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没有考虑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

基于过去的历史信息,不能代表未来盈利能力;促使企业财务决策注重短期效益;会计计量

指标受会计处理方法和判断的影响,可能有失真实。

总结:

浅层认识,片面性、不是最优目标。

2每股收益最大化优点:

计算简便;考虑了利润和投入资本规模的关系。

缺点:

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同样也具有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3企

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可认为是股票价格最大化)优点:

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一定程度克服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反映了资

本和收益间的关系;本身已经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股东前得以满足)。

总结:

是最优的目标4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概念

该目标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但过于抽象。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1经济周期:

复苏、繁荣、衰退、萧条2经济发展水平3通货膨胀水平通胀影响表现在:

资金占用增加使得资金需求增加;利润虚增;利率上升使资本成本增

加;有价证券价格下降;资金供应紧张使筹资困难。

4经济政策

(二)法律环境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税法

(三)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概念及分类

金融市场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影响:

为筹资和投资提供场所;实现长短期资金的互相转化;

为企业理财提供相关信息。

金融工具及分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息率及测算利息率:

衡量资金增值量的基本单位。

资金融通实质是资源通过利率这个价格体系在市

场机制作用下实行再分配。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违约风险报酬+流动风险报酬+期限风险报酬纯利率:

没有

风险和通胀下的均衡点利率。

(影响因素为资金供求)通胀补偿:

短期无风险利率(国库券)

是包括无风险利率和通胀率。

违约风险报酬:

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风险。

流动性风

险报酬:

资产变现能力。

期限风险报酬:

负债期限越长风险越大。

先付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xfvan=a*fvifai,n*(1+i)=a*(fvifai,n+1-1)xpvan=a*pvifai,n*(1+i)

=a*(pvifai,n-1+1)延期年金的计算

v0=a*pvifai,n*pvifi,m

(1)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

反映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之间关系的财务比率;效率比率:

反映某项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财务比率;相关比率:

反映经济活动中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项目比值的财务比率。

(2)比较分

析法

纵向比较分析法:

又称趋势分析法,将同一企业连续若干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确定

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此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横向比较分析法:

将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其他企业的同期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确定其存

在的差异及其程度,以此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资金需要量的预

通常定量方法有销售百分比法、编织现金预算法、线性回归分析

法,需要掌握销售百分

比法。

基本原理:

根据营业业务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资

本需要量。

(1)按预计销售收入总额计算:

预测过程:

先编制预计利润表,从预计销售收入开始计算出预计留用利润。

(根据基年实

际利润表计算利润表各项目与销售额的百分比,用该百分比和取得的预计年度销售收入来确

润增加额+基年累计留用利润再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外部筹资额。

(先选择

基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里对营业收入保持基本不变比例的敏感资产和负债,计算其占销售

收入的百分比。

不敏感资产和负债预计与基年数值相同。

)预计所有者权益总额=预计资产总额-预计负债总额外部筹资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实收

资本—累计留用利润

(2)按预计销售增加额计算:

rarl?

?

s?

?

?

ressrarl=?

s(?

?

?

)?

?

re

ss

rl

其中,?

s表示预计年度销售增加额;?

表示基年敏感资产总额除以基年销售收入;s

ra

?

s表示基年敏感负债总额除以及基年销售收入;?

re表示预计年度留用利润增加额。

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

s?

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本没有固定到期日,是永久性资本,无须偿还;筹资风

险小;提升公司信誉。

缺点:

资本成本高;分散控制权;降低每股收益,使股价下降;增发股票会造成股价波

动。

投入资本筹资的优缺点优点:

资本属于企业,提高企业的资信和借款能力;能直接获得先进设备和技术;尽快

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财务风险较低。

缺点:

资本成本较高;未能以股票为媒介,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不便于产权交易。

长期

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较低;筹资弹性较大;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

资风险较高;筹资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普通债券筹资的优缺点优点:

筹资成本较低,可以抵税;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能保障股东的控制权;便

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

缺点:

有必须承担的义务,财务风险较高;筹资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量有限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优点:

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限制条件较少;可以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全部租

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可以享受抵税利益。

缺点:

筹资成本较高;在财务困难期租金支付压力大;不能享有设备残值。

优先股筹资

优缺点

优点:

没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偿付本金;股利具有一定灵活性,不构成法定义务;可以

保持对公司控制权;增强公司股权资本基础,提高借款能力。

缺点:

筹资成本比债券高;制约因素很多;可能形成一定的财务负担。

可转换债券的优

缺点

优点:

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利于筹集更多资金;利于调整资本结构;避免筹资损失。

点:

转股后失去利率较低的好处;回售条款可能使公司损失。

经营租赁:

短期租赁,承租企业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使用资产,如同一般的出租。

融资租赁:

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方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内提供给承

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承租方主要是为了融通资本,一般会在合约到期时买入设备。

本成本率的计算

(1)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是企业用资费用和有效筹资额的比率。

k?

dd

或者k?

p?

fp(1?

f)

注意:

有用资费用、筹资费用、筹资额三个影响因素,筹资费用是一次性费用,即时支

付。

时注意个别资本成本与借款利息率的不同。

①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k?

il(1?

t)

;il为借款年利息额,t为所得税率,l为长期借款筹l1-fl)(

资额,fl为筹资费用融资率。

②债券资本成本: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k?

ib(1?

t)b(1-fb)

n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税前资本成本率p0?

?

(1?

r

t?

1

i

t

b

?

pn(?

1rb

n)

税后资本成本率kb?

rb(1?

t)债务类筹资资本成本一定要记得税率影响。

③普通股资本成本:

股利折现模型:

pc?

dt

;注意pc为发行价格扣除发行费用。

?

t(1?

k)t?

1c

?

(固定股利时kc?

dd

;固定增长股利时kc?

)?

g;pcp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c?

rf?

?

i(rm?

rf)资本成本=债券投资报酬率+

股票投资风险报酬率

④优先股资本成本:

kp?

dppp

;其中pp为发行价格扣除发行费用,看做固定股利永续年金。

⑤留存收益资本成本:

(注意没有筹资费用)类似于普通股。

(2)加权资金成本率:

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成本率kw?

?

kjwj;

j?

1

n

?

w

j?

1

n

j

?

1

其中,计算各资本权重时使用的价值有三种选择:

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目标价值。

(3)

边际资金成本率:

企业追加筹资的资本成本率注意使用加权资本成本;重点是各个筹资分界点的确定,使用表格进行计算会更加方便。

经营杠杆系数

dol?

?

ebitebit

(概念式)

?

ss

?

财务杠杆系数

s?

c

(计算式),其中s为销售收入,c为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s?

c?

fdfl?

?

eateat?

epseps

或者dfl?

(概念式)?

ebitebit?

ebitebit

dfl?

联合杠杆系数

ebit

(计算式)

ebit?

i

dcl?

dol?

dfl?

?

epseps?

ss

营运资金筹集政策

配合型筹资政策(完全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