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51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套管为三级钢承口混凝土管,管径d1650,管线长度约48m路面标高226.863,管底高程约为

222.98至223.082,坡度0.0026。

依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及物探结果,风穴路中间绿化带内有

一条现况自来水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铸铁钢管,管径为DN300有一条现况雨污合流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i500,合流管线管底高程为224.7,需降低顶管高程。

西侧人行道栏杆附近地下1.2米有燃气管道(直径300mm,西侧人行道栏杆西5m处地下1m位置有移动、联通、电信光缆,东侧人行道栏杆东5m处地下1m位置有移动、联通、电信光缆。

三、过东城二号大道顶管

东城二号大道为双向4车道沥青路面,沥青面总宽度45米。

设计为混凝土套管顶进,内穿D1620*12钢管。

套管为三级钢承口混凝土管,管径d1800,管线长度约64m路面标高,221.898,管底高程约为216.666,坡度0.001。

依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及物探结果,东城二号大道有一条现况合流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i600。

地下存在天然气、自来水、雨污水管道及移动、联通、电信光缆。

四、地质水文条件

过风穴路顶管工程及东城二号大道顶管工程暂无地勘报告,根据现场附近开槽情况判定,顶管工作坑及线由附近均为原状粉质粘土,土质较好,局部可能有砂卵石个别粒径大于20cm,8米以内暂

未发现地下水,故暂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章编写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2013);

2、已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

3、已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

4、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技术文件》;

5、经审查批准的《监理规划》;

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

2008);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建部87号文。

第三章顶管施工工艺

第四章顶管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质量控制主要采取全过程动态控制的方法,重点在事前控制,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理,工程问题积极协调的方法,以建设单位文件、监理合同、施工合同、设计文件、监理规范、监理规划、技术规范等为依据,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1、熟悉施工合同与监理合同中有关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条款。

2、熟悉有关规范和法规。

3、组织图纸会审、审批施工单位施工方案。

4、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及其组成架构人员资质。

5、检查计量设备、测量工具、检测工具(经纬仪、水准仪等)的标定情况。

6、审查顶管机操作手、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的上岗证。

7、检查承包单位的材料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

(1)采购的管材等材料品牌必须经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

(2)进场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

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后方可使用。

(3)所有材料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对于承插式管材、配件堆放时,相邻两层管材的承口应相互倒置并让出承口部位,以免承口承受集中荷载。

8、施工机械设备的审查

(1)审查施工单位调用或选购的机械设备清单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方法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

(2)机械设备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按清单逐一核对其机械型号、规格和数量,不符时应予调换。

(3)现场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或试车应保证其运转正常、性能良好、配套完整,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后方可使用。

1、测量放线的过程控制

(1)复核临时水准点闭合差和导线方位闭合差,是否符合允许范围之内,是否与另一水准点闭合。

(2)检测各管道中线的控制点,中心桩,中心钉高程,检查接入原有管道接头高程,检查挖槽边线、堆土、交通、排水等设施是否完善。

(3)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

1水准点闭合差为士20L1/2(mm)L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畑

2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为40n1/2n――摆设测站数

3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

A、测距小于200m时,允许偏差1/5000。

B、测距200~500m时,允许偏差1/10000。

C、测距大于500m时,允许偏差1/20000。

2、基坑开挖的过程控制

(1)测放基坑的开挖中心线,确定坑口开挖宽度,并用石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开挖时应及时控制中线和基坑底高程。

(2)根据土质,确定每次开挖深度,一般为每次开挖100cm左右,即进行护模,如果遇有流砂等适当减少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30cm及进行连续墙护模施工。

全部基坑保证坡顶无堆土,无动载,尽量不扰动原状土、原状地基。

开挖线5米以内,不得堆土或堆放杂物。

开挖后根据实际状况适当调整放坡系数,开挖边坡由现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挖至距设计高程30cm位置停止机械挖掘,防止超挖。

(3)基坑开挖前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坑槽开挖卸载带来的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不会影响其他构筑物的安全后才可进

行施工。

(4)在施工中关键是解决土体本身的稳定性,坑槽稳定性主要包括:

边坡整体滑动、土体扰动破坏、基坑隆起。

在保证边坡坡度、坑边不堆土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不会产生整体滑移。

(5)基坑挖好后及时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土基暴露时间。

如结构当天不做,坑底要留20cm浮土待下垫层前人工清理。

(6)基坑作业从上至下由浅至深,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明沟,及时抽水,保证干坑作业,挖至坑底设计高程以上20cm时,人工清底,避免超挖。

人工修坡,保证坡度。

测量人员在开挖时跟班作业,严格控制坑底高程和长、宽度,防止超挖。

基坑开挖完成后,确认坑底土壤承载力。

(7)由施工单位自检,再请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进行坑槽底高程、地基承载力等检测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若遇软弱基础,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再对地基进行处理。

(8)顶管工作坑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工作坑每侧宽度、长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每座

2

用尺量

垂直度

0.1%H

用垂线与角尺量

3

勻匕冃

水平与中心线偏差

0.1%L

4

高程

+3

用经纬仪测量

5

中心线位移

左3以内

右3以内

3、设备安装的过程控制

(1)安装前应检查设备基础满足尺寸偏差的要求。

(2)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

轴线位置:

3mm顶面高程:

0〜+3mm两轨内距:

士2mm③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3)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②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

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

③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4)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②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

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③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④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⑤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5)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

②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

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

③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

④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

⑤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

⑥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

(6)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②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

顶铁拼装后应锁定。

③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

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

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

④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

⑤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7)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②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

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

③严禁超负荷吊装。

4、顶管顶进中的过程控制

(1)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

①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

②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规定。

③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

④开启封门的措施。

(2)管道顶进

1初始顶进。

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初始顶进。

在穿过工作井洞口时,需保证如下两方面要求:

A、洞口结构不被破坏,同时泥水不进入井坑。

B顶进速度控制在3-5mm/min,高程、中心偏差控制在如下范围内:

a、

轴线位置士3mmb、高程0~+3mm

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为防止管节飘移,可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联成一体。

2正常顶进。

根据顶进设定的速度及土质的变化情况,优化泥浆配合比,调整泥浆压力以及流动速度等。

3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待顶管

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

B、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

C、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3)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填塞物应抹平,不得凸入管内。

(4)工具管进入土层后的管端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进入接收坑的工具管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

②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

③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5)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

(6)顶进管道允许偏差(mm)

允许偏

差(mm)

中线结构

D>

1500

<

50

每节管

测量并查阅测量记录

管内底咼程

+20

-40

用水准仪测量

相邻管口错口

20

5、可能发生特殊情况的过程控制

(1)顶管穿越铁路或公路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并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安全规定。

(2)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

管道顶进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①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

②后背墙变形严重。

③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④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⑤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

⑥油泵、油

路发生异常现象。

⑦接缝中漏泥浆。

(3)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

(4)纠偏

1顶管允许偏差值:

中心线位50mm;

高程+20mm-40mm。

设置报警中心线:

中线士25mm,高程+15mryi-20mm。

2在顶管中,由于周围穿越土层的变化,顶力的不均匀,管道联接的误差等因素,均可能造成顶管中线偏离设计中线位置,当管道偏差超过10mm时,需采取纠偏措施。

3纠偏动作主要由方向控制测量的成果指导。

4为消除测量基准的误差,在顶进50m处还要对测量基准作一次全面复测。

机头进洞前25米处,对机头的偏差进行一次精确的测量,确定纠偏控制措施,以确保机头以尽可能小的偏差进洞。

5纠偏时指导思想是“减缓发展,稳慢回归,平行找顺,纠偏一半,反曲靠线,主动微调”。

⑧纠偏工作操作要点:

A、纠偏前,要根据机头本身已存在的斜率和轨迹综合分析,确定校正方

向及纠偏千斤顶的伸出量;

B纠偏时要坚持勤测、勤调、微动的原则,每次纠偏;

C纠偏操作必须在顶进中进行,严禁在停止时纠偏;

D当进行主动纠偏时,应会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进行。

第五章顶管安全控制重点

、安全监理目标

1、安全目标

防止重伤,杜绝死亡。

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技术性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等“五无”要求,安全核评优良。

2、安全标准:

《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

、安全保证体系

1、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1)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传达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较大的安全问题。

(2)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

设专职安全员,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

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处理措施,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一次。

(3)专职安全员。

各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三、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场地安全:

(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佩戴分色或有区别的安全帽,现场指挥、质量、安全等检查人员穿戴明显的袖章或标志。

(2)施工现场安全员定期巡视,重点是人行、车辆进出通道、排水基坑两侧等位置。

定期检查施工围蔽状态。

(3)施工现场设立明显指示牌和警示牌。

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护一切必要而合适的标志牌。

危险施工区域挂警示牌或警示红灯。

2、基坑内安全:

(1)基坑周边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高度不低于1.2m,围栏采用

钢管设置。

(2)施工人员戴安全帽,基坑有人时,基坑上有人监督防护;

基坑周边作业人、监护人员,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

(3)基坑内设置应急时使用的安全绳和爬梯。

(4)基坑内外设置对讲机,便于上下联系,确保通讯畅通。

(5)管内照明用低压电源,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或安全矿灯。

(6)当基坑深大于5m时,向基坑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基坑上人员密切注意观察基坑下人员情况,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7)管道内人工凿岩时,戴防尘口罩。

(8)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基坑口周边3.0m范围内,禁止堆放土石方。

3、机械设备:

(1)垂直起重设备经常性检修维护,保证机件能够运转正常,操作灵活。

(2)按钮开关、减速器、钢丝绳、绳卡、吊钩、吊桶、吊笼等,不带病作业。

(3)各种机械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定期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装置完好,设备装置附近设标志牌及安全使用规则牌,没有进行年审过的机械不进场施工。

(4)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栅等装置。

(5)运输车辆信号灯齐全,制动器机械性能良好。

5、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电源线路,按“三相五线”制,TN-S系统要求布

置,并按“三级配电”“二级漏电分级”分段保护。

(2)各基坑用电分闸,金属外壳做接地或接零保护。

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

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敷设。

(3)电气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

(4)电工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5)电气设备所有的保险丝,禁止用其它金属代替,并且须与设备容量相匹配。

(6)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有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要求。

(7)凡移动式照明,使用安全电压。

6、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防雨措施及加强排水手段,确保雨季正常进行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影响。

(2)随时了解气象资料,做好临时防雨设施的储备,如雨棚、草袋、防滑跳板等。

(3)加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如工人宿舍、办公室、食堂、仓库等检查,对危险建筑物进行全面翻修加固或拆除。

同时检查排水设备的工作状况、供电线路等的安全状况。

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离地面高度应在3m以上。

(4)做好施工现场及生产基地的排水工作,根据地形对场地排水系统进行疏浚,并防止四邻地区地面水倒流进入场内,排水备用泵的工作状态应良好,排水系统应畅通,保证场内不积水。

(5)施工便道碾压密实,上铺建渣或天然级配砂砾,并做好路拱。

道路边要做好临时排水沟,保证雨后通行不沉陷。

(6)机电设备的电闸箱要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并安装接地保护装置。

对于怕雨淋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要按规定存放,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且要保证通风良好。

(7)雨天施工工作面不能过大,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尽量在晴天完成。

(8)大雨天停工,对暂时停工工程进行检查并做好维护,已安装的管道及时进行覆盖保护。

8、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噪声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夜间不使用风镐、冲击钻、振锤等噪音的施工机械。

晚上十时后严禁进行有声音的施工。

(2)防止带泥的污染及扬尘治理

开挖基坑和沟槽的弃土必须在24小时内清运完毕,避免现场堆积,淤泥清运采用散体物料运输车。

其他不外运的余土采用遮阳网全部覆盖。

在进行土方、运输作业时采用湿法作业。

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设置固定式的洗车槽,所有外运余土的运渣车辆、加油车辆及相关施工车辆必须对车轮、车身进行清洗后才能离场。

(3)防止施工、生活污水污染

施工出入口围蔽围栏底脚砌单坞砖墙40cm高并设置截水沟以防止工地范围内污水流出,污染周围环境。

生活区的污水做好沉淀格渣工作,以免淤塞排水管网。

(4)防止粉尘,废气污染

机动的施工机械做好检修工作,尤其是废气的排放检测,将废气污染降到最低。

设立专职的清扫队伍,对通道,护拦进行定期的清扫,并对通道进行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第六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原则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应急策划

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地面沉陷。

在督促现场机

电管理、安全管理等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制定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地面沉陷的应急方案。

3、应急资源分析

救援行动所需资源的组成一般如下配置: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

公司部门和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

救援设备和材料、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药品、通讯器材等。

(3)上级救援机构:

成立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4、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预案中的救援措施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应急响应

(1)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工作,当发现有临界状态出现或有征兆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2)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收集、记录、整理到的紧急情况信息及时、迅速上报。

(3)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4)事故处理。

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

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

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5)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1接警与通知发生突发事件(尤其安全事故)后,项目经理部必须立即上报直至相关主管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2指挥与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有程序地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3通讯

项目经理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