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03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2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1.(2018·全国卷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析] A对: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对: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出来,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

C对: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错: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中,而不是线粒体外膜上,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2017·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D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 雌激素由卵巢分泌后,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作用于乳腺细胞的受体,将信息传递给乳腺细胞;而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要经历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精子通过与卵细胞的直接接触将信息传递给卵细胞,故选D。

3.(2017·天津理综)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  B.组成成分中含mRNA

C.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

[解析] 核糖体是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A项正确;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糖体RNA(rRNA)组成,B项错误;有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C项错误;能识别基因启动子的是RNA聚合酶,而不是核糖体,D项错误。

4.(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析]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膜中所含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是通过膜的流动性实现的,涉及膜脂的流动,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5.(2016·四川理综)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 )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解析] O2是通过水的光解产生的,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项正确;H2O可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质、在细胞核中DNA转录形成RNA等过程中也可产生H2O,B项错误;[H]的消耗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也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C项错误;ATP的合成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以及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薄膜上,D项错误。

6.(2018·福建省南平市一模)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解析] A.图中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A错误;B.②是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C.③是磷脂分子,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基本骨架也为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④表示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D错误。

故选:

C。

7.(2018·北京卷)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C )

A.细胞核:

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

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

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解析] C错:

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8.(2016·全国卷Ⅰ)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解析] 核糖体无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B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光合作用中既有CO2的固定,又有ATP的合成,D项错误。

9.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解析] 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运输到内质网加工不需要囊泡。

10.(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 A错: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

B错:

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C对: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由通道蛋白协助的被动运输。

D错:

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

11.(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B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解析] B对:

一般情况下,气体(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12.(2017·全国卷Ⅱ)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 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是因为物质A进入了细胞,使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A项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所以0~1h内,细胞体积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量,B项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液泡中的水分进入细胞质基质,此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大于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项错误。

13.(2016·全国卷Ⅰ)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 根据题干“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其体内血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动物体内细胞有氧呼吸强度降低,供能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14.(2016·江苏卷)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解析] 据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15.(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液泡膜和细胞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

C.该载体蛋白也能运输Cl-进入液泡

D.Na+进入液泡能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解析] A.液泡膜、细胞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Na+的逆浓度转运,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该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能运输Cl-进入液泡,C错误;D.Na+进入液泡,使液泡中的渗透压升高,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D正确。

故选:

C。

16.(2018·江苏镇江一模)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图中A、B、D分别表示蛋白质、磷脂、糖类

B.过程a、d都可以表示细胞吸收葡萄糖

C.细胞缺氧时,b、c、d过程基本不受影响

D.图示过程b不能反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b过程虽为自由扩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7.(2018·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期末)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KNO3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

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从而引起自动复原

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

D.整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解析] A.由于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说明KNO3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A正确;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直到水分进出平衡,而引起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导致,B错误;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质壁分离时,出细胞的水分子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质壁分离复原时,出细胞的水分子少于进细胞的水分子,C正确;D.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进入细胞,所以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

B。

18.(2016·天津理综)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解析]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19.(2018·柳州一模)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C )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物质N应该为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作用于病原体的抗原;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的活动,物质N为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二元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因此细胞Ⅰ、Ⅱ可以分别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0.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解析]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膜受体结合的第一信使有递质、大多数激素等,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21.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B )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包括:

通过信息分子间接交流、细胞间直接交流、经特殊通道交流三种方式。

图示为细胞间直接交流,选项中符合图中信息交流方式的只有B。

选项A、C是通过细胞信息分子间接交流,选项D是经特殊通道交流。

22.(2018·日照模拟)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C )

①具有双层膜

②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③利用气体和产生气体

④消耗水并生成水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多种酶

⑦含有丰富的膜面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

[解析] 两者在结构上都具有双层膜,且线粒体通过内膜的凹陷扩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囊状结构的堆叠扩大了膜面积,①⑦正确;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酶,只是酶的种类有差别,⑥正确;都含有D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⑤正确;在功能上虽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并有水生成,④正确;都有气体的消耗与释放,③正确;都能产生ATP,但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呼吸作用是通过分解有机物合成ATP,②错误。

23.(2018·安徽合肥一模)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病毒蛋白质外壳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C.人体的抗体由浆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合成

D.蓝藻核糖体内的翻译过程在转录未完成时已开始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因此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项错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项错误;人体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由浆细胞中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项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转录还未结束翻译过程已经开始,即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生物先完成转录后再进行翻译过程,D项正确。

24.(2018·江西南昌模拟)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C )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含有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叶绿体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解析] 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时会有水生成,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可产生水,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都能够产生ATP,B项正确;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rRNA),C项错误;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液泡中含有色素,如花青素等,D项正确。

25.(2018·郑州三模)下面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细胞无叶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示意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解析] 此植物细胞(如根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等植物一般进行有氧呼吸,但在特殊的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短期的无氧呼吸;该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且蔗糖溶液浓度未知,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中表示出了各种细胞器,应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

26.(2018·山东省济宁市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

B.叶绿体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分解葡萄糖

C.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

[解析] 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正确;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错误;卵细胞体积较大,其相对表面积较小,不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27.(2018·山东省枣庄一模)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为“自噬作用”机理发现所作出的贡献。

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分隔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自噬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自噬溶酶体中生成的小分子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质后可再度利用

D.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

[解析] A.分隔膜也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自噬作用包括分隔膜形成吞噬泡以及膜融合的过程,因此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图中看出,自噬溶酶体中只具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D.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D正确。

故选:

C。

28.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C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解析] ①~⑥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

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

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但染色质的数目不变。

29.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C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D.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解析] 由图可知,漏斗内为蔗糖溶液,烧杯内为清水,水分渗透进入漏斗,漏斗内液面升高,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降低,但仍大于漏斗外。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已经比实验开始时的浓度有所下降,吸水能力也下降,所以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若再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溶液浓度增大,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减小,吸水能力也下降,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取决于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不变,平衡时m也不变。

30.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胞所需的水分子都是以方式①进出细胞的

B.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乙酰胆碱以方式②通过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K+以方式④外流

[解析] 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细胞吸收水分子也可能通过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是协助扩散,A项错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完成运输葡萄糖的过程,B项正确;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糖蛋白,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过程,不通过突触后膜,C项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从细胞外以协助扩散内流进入细胞,D项错误。

31.(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胞吞和胞吐都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产生囊泡,而且都需要消耗能量。

32.(2018·天津六校联考)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

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脂质和蛋白质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__①细胞核__。

(2)图甲中囊泡X由__③内质网__经“出芽”形成,到达__④高尔基体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

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溶酶体__。

(3)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控制物质进出细胞__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与囊泡和高尔基体的融合有关__。

(5)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丙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__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__,图丙__不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物理模型。

[解析]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是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①细胞核。

(2)图甲中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由图可知,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然后运输至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

囊泡Y内的“货物”为水解酶,富含水解酶的结构是溶酶体。

(3)图乙中囊泡上的蛋白质A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从而精确地将细胞“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