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03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

精品有机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规模:

100万袋

项目负责人:

张晓阳

项目实施地点:

普定县城关镇青山村

主管部门:

普定县农业局

实施单位:

普定县青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申报时间:

二O一O年四月十九日

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1.2项目规模:

100万袋

1.3项目主管单位:

普定县农业局

1.4项目申报单位:

普定县农业局

1.5项目实施单位:

普定县青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1.6项目类型:

新建

1.7项目地点范围:

普定县城关镇青山村、南门村、化处镇院坝村。

1.8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生产的品种及数量:

品种主要为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灵芝,其中:

平菇50万袋,茶树菇25万袋,金针菇20万袋,灵芝5万袋。

设施建设:

滴灌、微喷设施6套,原料储藏室80m2,原料加工车间40m2,灭菌车间10m2,制种室50m2,接种室50m2,菌种培养室50m2;生产用器械:

氧原子消毒器1台、离子风接种机2台、多功能铡草粉碎机2台、离合式装袋机1台、2.2kw拌料机2台。

1.9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批复后15天内完成新增基础设施建设,6个月内完成种植任务。

1.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5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3万元,自筹资金54万元。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到上世纪60—70年代,以高度机械化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等高能耗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食品被污染等诸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积极寻求解决上述难题的良策。

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就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1.1建设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确保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

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食品安全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贵州省具有发展有机食用菌的环境优势,有机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利用有机原料,可控性强,完全能够生产出达到有机食用菌质量标准的食用菌产品,以提升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1.2建设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打造“贵州菜、放心菜”的需要。

发展有机食用菌,普定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气候优势,因为我县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原材料未受到农药污染,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机原料。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机原料和紫外线、高温蒸汽等物理消毒措施,整个生产环节可做到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时可利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方法,从而使食用菌生产达到有机食品的质量要求。

从蔬菜的整个生产环节和过程来说,食用菌生产是最容易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的,从而引领贵州省有机蔬菜的发展,打造“贵州菜、放心菜”品牌。

2.1.3建设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实现我县农业产业升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着眼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达到提升产业的目的。

有机食用菌价格是普通食用菌价格的3-4倍,生产有机食用菌经济效益高,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4建设有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建设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有机食用菌生产以各种农作物秸秆、林业生产废料作为生产用原料,生产后的废料,直接返田作为有机生物肥料,其生产过程是一个生态循环过程,一方面减少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了土壤自身的抗旱能力。

另一方面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大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2项目区的有利条件

2.2.1气候优势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1℃,年降雨量1400mm,光照2020小时,相对湿度为76%,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产食用菌具有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

2.2.2环境优势

普定县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指数低,再加上项目区远离交通要道,无污染源,产地环境条件优越,具备生产有机食用菌的环境条件。

2.2.3原材料优势

  有机食用菌生产是以各种农林有机废料(农作物秸杆、木屑等)为主要原料的。

我县是农业大县,每年可产生各类农林有机废料约30万吨,可用于有机食用菌生产的占40%,而生产食用菌的优质有机原材料如玉米秆、玉米蕊、豆秆、花生壳等原材料多达20万吨,100万袋食用菌生产只需有机原料0.1万吨,所以该项目投资后,生产用有机原料充足,可保证100万袋菌筒的生产。

2.2.4技术优势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普定县农业局,普定县农业局拥用有2名高级农艺师、24名中级农艺师,34名技术人员。

全县有食用菌种植大户12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种植人员96人,种植经验丰富,已掌握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流程,完全可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2.2.5产业优势

有机食用菌栽培不是以土壤为生产介质的,因而它不需要经历从非有机生产到有机生产的转化过程,这一点与其他农作物是有显著区别的。

开展有机食用菌生产,一般只要在上一个非有机生产周期结束后,做好必要的卫生和准备工作,就可以引入有机生产管理。

有机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消毒试剂,使用蒸汽对菇房进行消毒,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有机食用菌属于微生物产业,代表着“白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全球有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普定县已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种植农户49户,年生产食用菌50万袋以上,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2.2.6市场优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

人们对绿色食品如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此类食品的营业额一直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强身健体的理想食品,也是我们人类的三大食物之一,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民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食用菌生产既可变废为宝,又可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品不仅行销于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还畅销于国际。

贵州省市场年食用菌需求量大约在15万吨左右,而我省每年的生产能力仅为3万吨左右,大部分食用菌是从云南、福建等省调入,尚有约12万吨的市场空间。

在生产品种上除竹荪形成产业外,金针菇、茶树菇、木耳等品种还未形成产业,无法组织大规模生产,为我县的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项目区的选择

3.1项目建设地点

实施地点在城关镇青山村、南门村和化处镇苑坝村三个村,涉及2个乡镇,1231户,人口4168人,区域内总耕地面积2053亩。

3.1.1青山村位于普定县城的西面,距县城约3公里。

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全村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

全村752户24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09人,劳动力1518人。

全村共有耕地1013亩,其中田500亩,地513亩,经果林20亩,林地面积450亩。

普定县青山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已在该村建立了年生产5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3.1.2南门村位于普定县城南面,属城郊结合部,全村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

全村193户,总人口713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劳动力394人,全村有耕地520亩,其中田350亩,地170亩产。

南门村有食用菌种植户5户,种植规模达5万袋。

3.1.3苑坝村位于化处镇东部,全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总户数286户,总人口986人。

全村有耕地520亩,苑坝村地势平坦,水资源条件好,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条件好(区内有磨乡河作水资源保障),苑坝村已发展食用菌种植10万袋。

3.2、项目区基本概况

3.2.1地理位置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具有滇之喉,黔之腹的交通条件。

普定县以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为发展目标,森林覆盖率31.4%,水源、土壤、空气污染指数低,有利于生产有机食品,正在逐步成为沿海地区蔬菜的供应基地。

3.2.2水利条件

项目区有三个水库—青山水库、窄口水库、火石坡水库,区内有磨乡河,作为水源保障,田间修有灌溉沟渠,地势平坦,青山食用菌种植基地配套有喷灌、滴灌设施,灌溉条件方便,适宜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3.2.3运输、电力、通讯条件

项目区依托贵黄、贵毕、贵新等高等级公路网,可在极短时间内把产品运输到附近省份和沿海城市。

项目区有普化、普马、安普公路相连,项目村全部通公路,运输条件非常优越;通过农网改造后,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同网同价,电力供应充足;程控电话、长途数字传输、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可视图像、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条件比较发达。

3.2.4社会经济条件

2009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2895元。

种植业以粮食(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其次为经济作物(油菜、水果、蔬菜),再次为林草类。

粮:

经:

饲比例为5:

3:

2,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民投入不断增长,为该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4、项目产品市场供需预测及销售策略

4.1本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4.1.1本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目前,有机食用菌产业虽然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但是它代表了环保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机食用菌产业必然会有无比光明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有机食用菌消费需求逐年增加,价格也不断上涨,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对食用菌的加工技术逐渐成熟,食用菌加工产品蘑菇酱油、蘑菇粉、油炸平菇丝等已经成为食用消费热点,市场供不应求。

4.1.2市场定位:

普定县距离贵阳五里冲120公里,且交通条件好,五里冲市场是黔中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蔬菜产品远销六盘水、毕节、兴义等地区,有机食用菌产品产出后,将以五里冲作市场为主,安顺市场为辅,进行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树立有机食用菌产品品牌,辐射全省及周边省份。

另一方面还可在网上建立企业网站,加强与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有机食用菌网络营销平台。

4.1.2.1鲜菇销售:

本项目生产的平菇年供应量50万公斤,平均每公斤批发价在3元以上,金针菇年供应量16万公斤,平均每公斤批发价在4元以上,茶树菇年供应量20万公斤,平均每公斤批发价在4元以上,灵芝干品年产0.4万公斤,每公斤售价30元以上。

鲜菇销售一省内及相邻市场为主,在省市农贸市场建立批发点和代销商,根据批发商和代销商的需求进行配送。

4.1.2.2加工:

目前食用菌加工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为辅。

初加工包括干制品加工、盐浸品、糖浸品、膨化品,如低糖菇脯、冻干食用菌、食用菌罐头等,以及利用残菇和下脚料加工成的休闲食品或者即食食品等。

深加工包括各种食用菌保健品、饮品、酒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如利用食用菌中具有疗效的成分,直接提取、加工成猴头菌片、安络痛、蜜环菌片、云香片,利用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粉制成灵芝制剂等。

美容制品如银耳奶液、灵芝营养霜等。

另外,还可以将食用菌培养废料加工成如菌糠饲料、菌肥、激素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有机食用菌消费品的认识增强,食用菌加工企业发展迅速。

我国食用菌生产零星分散,加工企业难以组织到大量货源,因此发展有机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是为食用菌加工企业提供充足货源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调节市场供应,有效缓解市场压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产品上市后,积极与食用菌加工企业联络,建立起供求关系网,是解决今后大规模生产中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

4.2销售策略

实施品牌战略,本项目实施采用有机技术,生产有机食用菌并积极开发有机食品生产,打造知名品牌,实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以市场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满足市场大众消费,稳定产品的销售量。

配套发展杏鲍菇、茶树菇等珍稀食用菌,开拓中高档消费市场,实

行保鲜包装,构建农超对接物流平台,拓展超市销售营销渠道,以质优价廉,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确保本省市场供应,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通过发展灵芝、猴头、竹荪等药用真菌,拓展省外市场。

5、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进度

5.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5.1.1建设地点及规模:

普定县城关镇青山村、南门村、化处镇苑坝村三个行政村。

食用菌种植100万袋,其中青山村70万袋,南门村20万袋,苑坝村10万袋。

5.1.2建设内容

5.1.2.1品种及数量:

品种主要为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灵芝,其中:

平菇50万袋,茶树菇25万袋,金针菇20万袋,灵芝5万袋。

平菇种用何北武安何氏食用菌中心推广的2005、优8二个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并试验平菇“白优二号”新品种高产种植;金针菇选用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成功的金杂19,示范自主研发的金针菇M-8;茶树菇种植采用茶树菇6号,示范并推广白茶树菇的种植;灵芝品种选用观赏性好、药用价值高的日本赤芝。

5.1.2.2生产设施建设:

滴灌、微喷设施6套,原料储藏室80m2,原料加工车间40m2,灭菌车间10m2,制种室50m2,接种室50m2,菌种培养室50m2;生产用器械:

氧原子消毒器1台、离子风接种机2台、多功能铡草粉碎机2台、离合式装袋机1台、2.2kw拌料机2台。

5.1.2.3科技培训:

年培训农民500人次。

5.2项目实施进度

5.2.1品种生产进度安排

食用菌各品种生产进度安排表

品种

生产周期

数量

(万袋)

生产时间

生长期

上市时间

采收期

平菇

第1生产周期

25

4月20日—5月20日

30天

5月20日

3个月

第2生产周期

25

5月30日—6月30日

30天

6月30日

3个月

茶树菇

第1生产周期

15

5月20日—6月20日

45天

7月5日

3个月

第2生产周期

10

6月30日—7月20日

45天

8月15日

3个月

灵芝

第1生产周期

3

4月20日—5月20日

45天

6月5日

3个月

第2生产周期

2

5月25日—6月5日

45天

6月5日

3个月

金针菇

第1生产周期

10

8月25日—9月25日

45天

10月10日

3个月

第2生产周期

10

9月30日—10月30日

45天

11月15日

3个月

5.2.2项目实施进度

生产用设施的购置与安装:

项目批复后15天内完成。

场地基础设施建造:

项目批复后15天内完成。

原材料贮备及种子的购置:

项目批复后15天内完成。

组织生产:

项目批复后10天内组织生产,6个月内完成全部种植任务。

6项目技术方案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突出抓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栽培关键技术管理,推广优质、高产食用菌品种进行生产,应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多项综合农艺技术体系。

以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行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制定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扩大社会性宣传,推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标准化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

该项目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包括:

农作物秸杆生物发酵技术、平菇生产技术、金针菇生产技术和灵芝栽培技术。

6.1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

6.1.1生产环境的要求

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区、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周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产地环境无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1)隔离带

如果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周边有常规生产田,则应在二者之间设置隔离带,宽度以能够有效防止常规生产农药、化肥对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的污染。

(2)基地选择

应选择环境无污染、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建立基地。

(3)品种选择:

食用菌品种应选择高抗病虫害、高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品种,要求尽可能来自有机认证地块的非转基因菌种。

6.1.2食用菌生产采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的选取、粉碎—→发酵料的配制—→建堆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6.1.3原料配方

平菇原料主要配方:

玉米芯45%、玉米秆40%、麦麸或玉米粉10%、石灰3%、磷酸二氢钙2%。

金针菇主要配方:

 

玉米芯78%、麦麸15%、玉米面5%、石灰1%、石膏1%,料与水的比例为1:

1.7-1.8。

茶树菇主要配方:

棉籽壳20%,玉米芯40%,木屑20%,麦麸或玉米粉10%,大豆粉8%,庶糖1%,石膏1%。

灵芝配方:

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74.5%,玉米面(或麦麸)24.5%,石膏粉、草木灰各0.5%,含水量62%-65%。

6.1.4平菇种植技术:

(1)培养料的配制与发酵

配制时先用1%的石灰水将玉米芯浸泡6-24小时,待吸足水后,再将其他辅料和药品与玉米芯混合,上堆发酵5-7天。

发酵时,把培养料堆成锥形,每堆以200-300千克为宜,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浸入或水分蒸发,每天翻堆一次。

发酵成熟的培养料堆内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且具玉米芯发酵的清香味,即可散堆降温装袋栽培。

(2)装袋灭菌

一般使用厚0.015-0.025毫米、宽24-28厘米的高压聚乙稀或低压聚乙烯筒料,截成长50-55厘米的料筒,装好袋后的培养料应立即灭菌,以确保灭菌效果,灭菌要求100℃8-10小时。

(3)接种

接种量以3%-5%为宜。

接种时间最好选择早晨或晚间,以利于提高接种成功率。

(4)菇房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通常在料袋进入前3天进行。

(5)发菌 

发菌期的管理重点是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6)出菇期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应调节好温度、湿度、空气及光照条件,其中湿度管理尤为重要。

出菇期湿度应控制在85%—95%,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6.1.5金针菇的种植技术:

除培养料不同,生长温度不同(一般在秋冬季生产),出菇时需要搔菌外其余种植技术与平菇的种植技术大致相同,此处不再另作介绍。

6.1.6茶树菇种植技术与平菇大致相同,主要区分在原料选择和生产季节,茶树菇主要安排在春秋季生产。

6.1.7灵芝栽培技术:

(1)拌料:

将配好的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

1.3)拌合后及时装入袋中,及时灭菌,特别是高温季节,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

(2)装袋与灭菌

塑料袋规格:

选厚0.03-0.04毫米低压聚乙烯,或厚0.04-0.05毫米,宽16-17厘米,长33厘米的聚丙烯袋。

装袋:

最好用装袋机装袋。

装袋前先将袋的一端用捆扎绳扎紧袋口,装袋时要使袋内培养料松紧一致,装好袋后,把另一端袋口扎紧即可。

灭菌:

常压(10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

高压灭菌(为0.14兆帕),灭菌时间2-2.5小时。

(3)接种。

料袋冷却到30℃左右(还未全冷却时)抢温接种。

接种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

接种时打开袋口,把菌种接入袋内表面,接种后袋口仍以原方式扎紧。

接种量要适量,一般每瓶菌种(750毫升)接20袋。

(4)发菌培养。

温度:

接种后至菌丝封满表面之前,温度不宜太高,以20-22℃为佳。

菌丝封面之后小气候温度控制在22-25℃,不能超过28℃。

若气温高,早晚应增加通风,或拉开袋的旋转距离,以利散热。

温度:

菌袋培养场所的小气候温度勿超过65%。

温度过大,开门通风,连阴雨天气可关闭门窗,地面洒些干石灰以降低室内温度。

空气:

接种后10天左右,菌丝长满袋口,这时就应增加袋内外空气交换,具体措施有两种:

一是在袋口处用细针轻刺7-8个小孔;二是将扎袋口听绳子轻轻松开(不解开袋口,也不要振动袋壁),使袋口自然稍稍撑开。

光照:

灵芝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光照会降低菌丝生长速度,使子实体提早形成。

所以,菌丝长满袋之前,要注意遮光。

(5)出芝管理。

菌丝长满袋,气温达22℃以上时就应增加光照,割去袋口码成菌墙。

室内栽培:

培养室(或芝棚)要通风透光,清洁卫生,地面上每隔70厘米宽放一行两砖,菌袋就放在此砖块上面5-6层。

菌袋放置好后栽培室的温度应尽是使其达到22-28℃。

出芝前和菌蕾期温度不能长期(一周左右)低于20℃,也不能高于30℃。

出芝期栽培室内要空气清新。

栽培室内还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并且要求光线均匀,光线是菌蕾形成和开片的必要条件。

菌蕾形成和开片时空气温度应保持在90%-95%。

但子实体开片基本开足、菌盖边缘稍有嫩黄色时,空气温度降到85%-95%即可。

空气温度稍低,子实体开片慢但盖厚。

(6)采收。

灵芝从菌蕾形成到采收共需25天左右时间。

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的色泽和中间的色泽相同。

但实体成熟后还应继续培养7-10天,使子实体更坚厚。

7、管理机构及运行方式

7.1组织管理

项目申报单位:

普定县农业局

项目管理单位:

普定县农业局

项目实施单位:

普定县青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项目协作单位:

普定县城关镇、化处镇政府

技术依托单位:

普定县农业局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局长任组长。

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协调项目实施;项目监督单位负责资金的拨入,并对实施单位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验收;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内容建设及技术指导;项目协作单位组织协调所属农户,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7.2项目实施程序

由食用菌种植户向实施单位提出种植申请,实施单位普定县青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向项目管理单位农业局提出种植申请,批复后组织生产。

项目实施结束后由项目管理单位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纪委、实施单位、管理单位等部门进行县级验收,再由农业局向市农委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7.3资金管理

资金设专帐、专户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按实施方案进行资金使用,实行财务报帐制度,按进度定期报帐,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7.4运行机制

实行“三位一体”,一步到位的技术推广机制。

乡镇政府负责发动农户种植食用菌,使任务落实到实处。

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优质食用菌生产技术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实施。

合作社建立营销平台,负责食用菌的销售,完成产销分离,真正起到连接基地和销售的纽带作用。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项目总需投资160万元,其中:

(一)生产设施建设25.4万元

(二)生产用器械:

2.1万元;(三)生产成本投资130万元;(四)项目管理2.5万元(详见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表)。

8.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

总投资160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资金53万元,主要投资,购买菌种、原料及其他生产材料;市县财政资金配套53万及农民自筹54万元,主要用于生产设施建设、生产用器械购置、科技推广培训费、项目管理费及人工工资等投入(详见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表)。

9、项目效益评价

9.1经济效益

9.1.1生产成本

生产食用菌的用料为各种农作物秸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