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14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专题限时复习训练1

专题十一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两次工业革命

1、2、3、4、5、6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

7、8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9、10

19世纪的科学与文学艺术

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华南师大附中模拟)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

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解析: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出现的动力和市场等因素,故彭慕兰认为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2.(2013绍兴模拟)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

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下列不是英国议会通过这一法令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到的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

B.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

C.人权观念的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D.英国开始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解析:

D 英国开始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

A项是法令通过的直接原因,B项是法令通过的根本原因,C项是法令通过的客观条件。

3.(2013宁波五校联考)观察下图,下列不属于英国资本总额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B.英国出现规模庞大的垄断组织

C.英国政府实行贸易自由政策

D.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解析:

B 题中图表时间范围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而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产物,故B项不属于英国资本总额迅速增加的原因。

A、C、D三项均与图表时间段相符。

4.(2013河北调研)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撰写了时间跨度达3个世纪的“四部曲”:

《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

查阅他的观点“整个世界被法国政治革命和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共同改变着,这场‘双元革命’造就了我们所知的现代社会”“俄国革命的爆发与法西斯的兴起,分别是左右两端的代表”,需要分别阅读(  )

A.《革命的年代:

1789~1848》与《资本的年代:

1848~1875》

B.《革命的年代:

1789~1848》与《极端的年代:

1914~1991》

C.《资本的年代:

1848~1875》与《帝国的年代:

1875~1914》

D.《帝国的年代:

1875~1914》与《极端的年代:

1914~1991》

解析:

B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故“双元革命”处在革命的年代:

1789~1848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法西斯主义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时间范围应属于极端的年代:

1914~1991年,故B项符合题意。

5.(2013温州三模)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解析:

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为原则的自由主义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垄断取代竞争,自由主义“大大衰落”,故D项符合题意。

6.(2013丽水模拟)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作者要说明的是工业革命(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推动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传播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促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解析:

B “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则代表先进的思想,因此斯塔夫里阿诺斯上述言论旨在说明工业革命在推进先进生产方式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7.(2013年广东文综,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1789年革命”可判断该国家是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共和制,故“当前政体”应是共和制。

8.(2013衢州三模)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

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

与原文相比,译文更富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

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

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

A.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四海之内皆兄弟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材料中“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可判断该潮流指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最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即与“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意思相符。

9.(2013河北联考)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引言中指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

是(  )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

B 材料中论述的“共产主义”即无产阶级的斗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它们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C、D两项因果倒置。

10.(2013山西模拟)马克思说:

“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

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利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解析:

C 由材料中“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可知巴黎公社领导人员是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普选权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故选C。

A、B、D三项材料均无体现。

11.(2013江南十校摸底)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

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

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解析:

B 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步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恶化等问题,故答案为B。

12.(2013衢州三模)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现代主义

解析:

B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反映了库尔贝对现实的尊崇,其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故可判断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3年浙江文综,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

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

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问注意试题的限定条件和提示信息“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17世纪后期英国”的“变革”事件,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变革事件”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国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其“历史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要求从“五位一体”的角度论证西方在1750~1850年的历史发展特征,故回答该问题的切入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具体内容需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事实上要求说明1750~1850年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阐述中国落后的原因、西方突飞猛进的原因。

答案: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9分)

(2)(11分)

经济

生产力极大提高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文化

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

社会

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

生态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理由:

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

赞成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理由: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

赞成③“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理由:

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

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

(6分)

14.(2013宁波十校联考)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对一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异常重要,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菲律宾—美洲的大帆船贸易。

学者严中平认为:

“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

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

”他还说:

“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大帆船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学者全汉异的研究表明从1571年至1821年共有2亿比索(西班牙银元)的白银流入中国。

材料二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制的时间表。

国家

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816年

德国

1871年

法国

事实上在1873年

美国

事实上在1873年

日本

1897年

埃及

1885年

材料三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1)结合材料一回答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制的原因。

(9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白银的大量流入必然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一时间从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等方面回答。

(2)问19世纪中期金本位制的较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进而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另外时间表中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充分发挥了其世界工厂的带头作用。

第(3)问首先据材料概括出特里芬难题的内容,然后从日本、西欧崛起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威胁的角度思考。

答案:

(1)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推动中国新型工商业市镇的发展;(3分)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3分)

(2)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3分)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3分)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效仿。

(3分)

(3)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要求汇率保持稳定,所以要求美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另一方面,世界贸易发展,各国需要更多美元,所以美国要保持贸易逆差,这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概括出特里芬难题内容即可)。

(4分)日本和西欧崛起导致美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加之美国对外扩张,形成严重的财政赤字,这些问题只能靠增发美元解决。

所以美元事实已大幅贬值。

(4分)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