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23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范围、依据和原则

1.1编制范围

本项目为吉尔吉斯南北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第三标段(B段)KM340+000~KM341+850(图纸桩号PK450+85~PK469+60)段落内隧道土建及其机电工程预埋的工程施工。

1.2编制依据

1.2.1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第三标段招标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等资料。

1.2.2标段内的设计资料和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1.2.3现场实地勘察调查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气象、交通运输情况、建筑材料分布、临时辅助设施的修建条件,以及水、电、通讯等情况。

1.2.4我单位计划对本工程投入的施工力量、机具现状和计划情况。

1.2.5现行相关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和实际施工水平。

1.3编制原则

1.3.1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1.3.2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1.3.3按照“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装备”和“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1.3.4以满足工期要求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快速均衡生产。

1.3.5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为指导原则,科学组织,精益求精,争创全段优质工程,实现安全生产。

1.3.6积极稳妥地推广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本项目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贾拉拉巴德州,为连接吉尔吉斯南部和北部的一条道路中枢,项目全长约154公里,是吉尔吉斯重要的运输干线公路。

本标段位于KM340+000~KM341+850。

 

2.2自然条件

本项目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贾拉拉巴德州,该州绝大部分位于铁尼尔套山的西南部。

多数地方为高、中、低山脉。

由古老的结晶岩石组成。

视所处位置、坡度及地形特点不同,夏季炎热、温暖、凉爽和寒冷各异。

山前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22~25℃,高山地区10~5℃,初夏多雨,夏末及秋天干旱。

冬季温和,一月份平均气温2~15℃。

森林草原带属于温暖潮湿的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500~1000mm,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冬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

2.3结构形式

本隧道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洞身为直墙复合式衬砌。

2.4技术标准

本项目施工规范及技术、质量标准采用吉尔吉斯规范和标准或俄罗斯规范和标准,并遵循当地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

2.5主要工程数量

本项目为吉尔吉斯南北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第三标段(B段),主要工程量为KM340+000~KM341+850共计1875米的隧道正洞和1875米的隧道导洞。

2.6工期要求

本项目施工工期要求为45个日历月,拟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9月1日,拟计划竣工日期为2018年5月31日。

2.7本项目施工特点(难点)

本项目的施工特点是隧道较长,地质复杂,洞内通风较难。

导洞断面较小,机械作业空间狭窄,车辆运输和转向较困难。

3施工总体安排及说明

3.1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隧道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我单位组建“中国路桥吉尔吉斯南北第二条公路第三标段(B)段项目经理部”,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检部、计划财务部、和综合办公室,在项目经理部下设置:

拌和站、钢筋班、开挖班、初支班、二衬班、机械班等班组负责本隧道施工,项目经理部全权负责资源调配、生产指挥和控制内外协调等工作。

具体见附图四。

3.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项目现场实际地形地貌,结合我公司类似施工经验,将现场各施工区域布置如下,具体见附图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施工总体计划及进度安排

3.3.1施工总体计划

本项目按45个日历月总工期进行计划安排。

拟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9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8年5月30日。

考虑当地气候(每年十一月底至来年的3月初为吉尔吉斯的冬季),本项目原则上不安排冬季施工。

扣除冬季12个月,本项目有效作业时间为33个月,总体安排如下:

项目进场及前期准备1个月,洞口段施工2个月,开挖支护及衬砌等23个月,电缆槽和路面等工程计划工期为4个月,其他项目2个月,竣工验收1月。

3.3.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及施工总体计划,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现编制本项目主要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具体见下表:

附表六主要工程项目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七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八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九施工总体计划表-施工横道图

3.3.3资金使用计划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根据业主相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具体见附表:

附图一现金流量分析曲线

附表五项目用款估算表

3.4施工总体方案

本隧道全长3.7km,本标段施工出口段主导洞各1.875km,工期为45个自然月,拟计划开竣工日期为2014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

本标段隧道洞口施工采用挖机开挖,边仰坡采用挖机配合人工刷坡,本标段隧道主洞和导洞开挖均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施工,主洞出渣采用50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渣,导洞出渣采用40装载机配合自卸农用车出渣,主导洞喷锚初期衬砌采用湿喷机喷射砼进行初期支护施工,主导洞的防水施工采用人工配合简易台车进行防水板的施工,主导洞的二衬施工采用衬砌台车配合砼输送泵进行施工。

本标段隧道主洞和导洞分别形成超前地质预报、开挖、支护、装运、辅助、防水、衬砌等多条主要生产作业线,实现机械化施工。

坚持“预报超前,治水先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速反馈、控变形”的施工原则。

隧道初期支护形式采用系统锚杆(砂浆和中空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与多功能作业台架作业,为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封闭围岩,采用12m长的液压台车全断面衬砌。

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

施工前做好实地现场调查工作,核实地形、地物,必要时设置观察点,对施工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予以充分估计,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采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优化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施工中尽量减少围岩扰动,控制变形。

对于较破碎岩石地段、水平层岩石地段,严格控制每循环爆破进尺,利用激光断面仪等较为先进高效的测量手段,适时调整钻爆参数,严格控制隧道开挖超欠挖。

由于本标段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中把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的指导作用,适时调整施工方法,开挖支护完成后尽快施作仰拱,以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在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研讨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隧道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3.5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在本项目经理部成立“技术创新评估委员会”,由项目经理担任委员会组长,总工程师、副经理担任副组长,其他各部门主管、2~3名职工代表担任委员会组员。

技术创新申报和评估制度:

所有技术创新项目可以随时申报;每年对员工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一次评估,每年12月底之前评审完毕。

所有员工如果有需要申报技术创新项目的,需要填写‘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表’,填写完整后报给项目部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汇总,奖励技术创新有成果的技术人员。

建立项目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营造创新氛围。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开展科技攻关,全面提升项目科技含量。

聘请有关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在关键技术、工艺等方面的指导咨询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依靠科技进步,在施工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对每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首先研究和制定方案,报建设单位、监理审批后,再进行工艺试验,成功后再全面应用和推广,并不断总结提高,指导施工。

坚持以重难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创新为中心,以技术创新成果转换为关键,发展技术优势为目标,通过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制度,鼓励技术人员开拓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应用新技术,培养科技尖兵,并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掌握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项目培养、储备技术人才。

要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善于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提高项目技术人员攻坚破难的能力。

并努力实现新技术的转化,增加项目工程的科技含量。

加大技术管理力度,技术工作一步到位。

要形成以项目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质量网络体系。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重要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工艺和技术措施,使技术难题事先有预案。

要重视现场技术管理,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技术人员24小时盯岗到位。

同时,加强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和技术、质量的日常工作,并通过加强质量的三检制度,来检验技术方案的可靠性,靠技术保质量,以质量促技术的创新。

4材料、人员及机械配置计划

4.1材料

本项目施工所需的钢筋、水泥、沥青、油料等大宗材料由业主统一负责采购,其余材料均在吉尔吉斯斯坦当地采购。

进场计划见附表二主材进场计划表。

4.2人员

本项目施工所有项目部管理人员均为本公司员工,隧道施工的技术工种均为中国普工,其余所需劳动力均为当地普通工人,具体用工计划见附表四劳动力计划表。

4.3设备

根据本项目施工需求,我公司拟配备以下主要仪器设备,具体清单见以下附表: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和仪器表

附表三拟配备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隧道洞口段施工

5.1.1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隧道的测量工作极为关键。

开工前,首先复测设计中线,并在山顶布设导线网联系进出洞口方向,达到设计精度,进出口高程进行复测闭合,采用统一高程。

施工中在洞内布设导线,建立中线与导线互控网络,定期将洞内点引出洞外与导线网联系,进行检测复核。

贯通后进行洞内与洞外控制点闭合测量。

确保隧道中线精度符合要求。

为保证隧道施工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5.1.1.1洞外控制测量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级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测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组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运用光电三角高程新技术,高程起算点利用定测高程,三角高程与地表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相关的平差计算,天顶角观测四个测回,仪器高和反射镜高精确到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平面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光电经纬仪。

4)具体要求:

①项目部测量队负责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洞内引线控制测量,提供正确的进洞方位和高程点。

对精测组提供的测量成果和桩位经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并负责中线、高程测量。

中线测量在隧道每掘进20米,衬砌每10米时各进行一次,隧道每延伸100米时建导线网复核一次。

②测量作业需按《测规》要求,原始记录齐全,测量资料整洁无误,各种计算工作必须由两人独立进行,对照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③所使用仪器,钢卷尺按规定定期送检。

④测量组需保管好各种测量桩橛,包桩时注明桩号,以防毁坏或用错桩。

5.1.1.2洞内控制测量

因洞内控制网随掘进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向前延伸。

为满足精度要求和尽量减少测量工作量,洞内平面控制拟采用主控网、基本网和施工导线三级控制;洞内高程控制拟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实施三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

(1)洞内主控网

布网:

自洞外控制网点向洞内布置边长约为500m的重叠狭长菱形边角网。

在菱形的重叠部分施加长约5m的高精度因瓦线尺测距边(±0.1~0.3mm)作为固定值,对控制网施加额外约束,以提高精度。

控制点布置在隧道两侧,以利保护点位,且测量时尽量不影响隧道内的交通。

施测:

施测时选用6套高精度Leica基座和4套Leica标准圆棱镜,利用LeicaTCA2003测地机器,根据三联脚架法,利用测地机器的ATR功能对目标实施全自动测量。

每点观测四个方向和四条边长,方向按全园测回法观测。

三联脚架法测量主控网的同时,用一根因瓦线尺测量联系短边。

隧道掘进增加500米,主控网向前推进一节。

(2)洞内基本网

布网:

自洞内主控网点向洞内布置边长为100~150m的狭长菱形导线网。

基本控制网点沿隧道两侧和隧道中线布置,部分基本网点与主控网点重合,由主控网分段对基本网施加约束。

施测:

利用2″级全站仪,根据三联脚架法测量。

隧道掘进增加100~150米,基本网向前推进一节。

(3)洞内施工导线

自基本控制网点,向洞内布置边长约为50~80m长的单支导线,控制洞内开挖和衬砌施工。

洞内施工导线测量和洞内施工测量,均采用LeicaTCR750无棱镜激光全站仪,以加快测量进度。

5.1.2边仰坡开挖

本隧道的洞口在施做前,首先进行边仰坡开挖。

先在洞口仰坡线外5~10m施作洞顶截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以拦截地表水,避免雨水冲刷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浆砌片石砌筑,做到圆顺流畅,不积水,不渗水,拦截导引地表水,防止地表水影响洞口施工,达到稳定坡面的目的。

为增加洞口及边仰坡的稳定性,确保进洞安全,在洞口范围内放出边仰坡开挖轮廓线,清除开挖范围内植被,按照“分层、分段,自上而下,边开挖、边防护”的原则,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人工配合精确刷坡。

施工中避免围岩振动过大,造成边坡、仰坡坍塌,影响洞口施工安全。

洞口边仰坡按设计支护,支护完成后,然后开挖进洞。

5.1.3超前管棚支护

洞口开挖至超前管棚位置后,及时施做C25混凝土导向墙,精确预埋导向管,达到强度要求后,管棚钻机就位,施做洞口超前管棚。

洞口超前管棚采用Φ140mm的无缝钢管,管棚长度按设计施作,管棚内压注水泥浆。

导向墙施工(进洞施工):

导向墙采用C25混凝土,兼作止浆墙。

为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导向墙内设2榀I20b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Ф140mm壁厚5mm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

管棚定位及钢管安装:

充分考虑到上抬量和上抬角度后,正确算出各钻孔孔口位置,利用测量仪器定出钻孔的位置和倾角。

钻孔:

利用管棚钻机钻到设计深度,每钻入一节续接下一节钻杆。

表5.1.1管棚钻孔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钻孔外插角

2

孔距

±150mm

3

孔深

±50mm

清孔:

利用高压风将孔内余碴清洗干净,以防塞管时卡管。

装入钢管:

棚管采用Φ127mm无缝钢管,钢管节长为6m,管棚长度30m,此必须接长。

棚管接长时先将前一根钢管顶入钻好的孔内再联结。

事先加工好的管节联结套,要预先焊接在每节钢管两端,便于联结。

第一根钢管前端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管头顶弯或劈裂。

接长管件应满足管棚受力要求,相邻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断面受力。

高压注浆: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利用注浆泵将浆液压入孔内,通过钢管壁注浆孔来加固地层。

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堵孔止浆:

堵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注浆效果。

堵孔包括钢管自身的封堵和钢管与孔壁之间空隙的封堵。

钢管自身的封堵:

一般在钢管最外端1.5m~2.0m范围内不设置注浆孔。

孔口用厚3~5mm钢板凿孔焊接注浆管等直径小导管来封堵。

钢管与孔壁间空隙的封堵:

利用自制工具将早强水泥砂浆塞入孔口封堵,封堵材料装入孔内不小于1m长度,确保封堵质量。

施工要点:

①成孔较容易时,先用钻孔后顶进管;成孔较难时,改装扩大孔偏心钻头,套管跟进。

②若钻进过程阻力较大,可退回1m左右,多次反复,阻力减小后继续钻进。

③初钻用低压顶进,以保持方向,防止孔位偏斜。

④注浆方式采用后退式。

图5.1.1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管棚施工完成后,采用台阶法开挖进洞,施作初期支护,根据围岩变化情况设置临时仰拱,尽早形成封闭支撑结构。

5.1.4洞门施工

在进洞施工正常后,适时安排洞门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洞门的位置和标高及边、仰坡开挖线,待洞口段主洞衬砌后,再进行洞门的建筑。

洞门混凝土采用整体浇筑,内模采用衬砌台车,外模采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在洞门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洞门完成后及时修筑洞顶排水沟和边、仰坡防护工程,保证洞口稳定和排水顺畅。

回填在洞口段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并施作防水层后进行,两侧对称回填土石方至设计坡度。

附图3.1洞口段施工工艺图

5.2洞身开挖施工

本隧道主洞和导洞均采用台阶法施工;爆破均采用光面爆破。

详细爆破方案见第7章相关内容。

施工作业流程:

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测量放样→上台阶开挖→初喷→拱部组合锚杆→挂网→复喷→测量放样→开挖下台阶→初喷→边墙锚杆→挂网→复喷。

掏槽方式:

采取楔形掏槽。

炮眼深度:

上台阶钻眼深度3.0m,掏槽眼深度3.2m,循环进尺约2.8m;下台阶炮眼深度为3.0m,循环进尺约2.8m。

5.2.1上台阶开挖

准备工作:

测出路面线和中线,标出开挖轮廓线,按爆破设计标出炮眼位置。

钻孔:

采用YT-28风钻钻眼。

装药:

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干净,检查炮眼达到设计要求后装药,装药时严格按设计药量进行,装药后所有炮眼均堵塞炮泥。

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管联接,掏槽眼采用集中装药,底部30%长度加强装药,其它眼采用集中装药。

起爆:

爆破网络采用微差、非电毫秒雷管起爆,非电毫秒雷管插入药卷内,反向装入眼孔内,导爆管引线连接采用一把抓型式。

连接雷管采用低毫秒段,同组连接雷管采用同种毫秒段导爆管。

5.2.2下台阶开挖

上台阶掘进一定距离后,进行下台阶的开挖爆破。

采用凿岩机钻孔,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微差控制爆破。

图3.2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5.2.3超前注浆小导管

5.2.3.1小导管制作

小导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小导管前端做成尖锥形,尖锥形长度15cm,尾部焊接φ8mm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20cm梅花型钻眼,眼孔直径为8mm,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

小导管构造下图:

 

图5.2.2注浆小导管结构图

5.2.3.2小导管安装:

采用YT-28风动凿岩机钻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围岩软弱地段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打入,外露端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5.2.3.3小导管注浆:

采用KBY-50/70注浆泵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厚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盘。

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

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

注浆施工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随时分析和改进作业,并注意观察施工支护工作面的状态。

注浆参数应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

注浆参数如下:

注浆压力:

一般为0.5~1.0Mpa

浆液初凝时间:

1~2min

水泥:

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

中细砂

5.2.3.4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图5.2.3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5.3初期支护

本隧道初期支护由挂钢筋网、系统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组成。

5.3.1喷射混凝土

5.3.1.1原材料要求

砂选用颗粒坚硬、干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碎石选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水泥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速凝剂在使用前,要做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使用中初凝时间应小于5min,终凝时间小于10min。

5.3.1.2湿喷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在料斗上安装振动筛,以避免超大粒径骨料进入喷射机;喷射混凝土前首先要对岩面进行修整,清除松动岩块,对个别欠挖突出部分进行凿除、对个别超挖部分采用C25喷混凝土补平;用高压水将岩面冲洗干净,对遇水易潮解的岩层,则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检查喷射机工作是否正常;喷混凝土前要进行喷射试验,一切正常后可进行混凝土喷射工作。

混凝土喷射送风之前先打开计量泵(此时喷嘴朝下,以免速凝剂流入输送管内),以免高压混凝土拌合物堵塞速凝剂环喷射孔;送风后调整风压,控制在0.45~0.7MPa之间,喷射压力根据喷射仪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风压和计量泵,控制好速凝剂掺量。

初喷在刷帮、找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厚度4~5cm,及早快速封闭围岩,放炮后由人工在碴堆上喷护。

复喷是在初喷混凝土层及加固后的围岩保护下,完成立拱架、挂网、锚杆工序的作业后进行的。

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分层进行,由下向上,从无水、少水向有水、多水地段集中,多水处安放导管将水排出。

施喷时喷头与受喷面基本垂直,距离保持1.5~2.0m。

设格栅(型)钢架时,钢架与岩面之间的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顺序先下后上对称进行,先喷钢架与围岩之间空隙,后喷钢架之间,钢架应被喷射混凝土所覆盖,保护层不得小于4cm。

喷前先找平受喷面的凹处,再将喷头成螺旋形缓慢均匀移动,每圈压前面半圈,绕圈直径约30cm,力求喷出的混凝土层面平顺光滑。

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下,每段长度不超过6m,喷射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

喷射混凝土施工顺序见下图:

 

图5.3.2喷射混凝土施工程序图

5.3.2系统锚杆

5.3.2.1拱部中空锚杆

①钻孔

中空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采用锚杆钻机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岩层结构面尽量垂直,钻孔直径φ42mm,钻孔深度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

②锚杆安装、注浆

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吹净孔内岩屑;将锚头与锚杆端头组合后送入孔内,直达孔底;将止浆塞穿入锚杆末端与孔口取平并与杆体固紧;锚杆末端戴上垫板,然后拧紧螺母;采用锚杆专用的螺杆式注浆泵往中空锚杆内压注水泥浆,水泥浆的配合比为:

1:

0.3~0.4,注浆压力为1.2MPa,水泥浆随拌随用。

图5.3.3中空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5.3.2.2砂浆锚杆

图5.3.4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砂浆锚杆采用Ф22mm螺纹钢筋,施工前按设计长度截取

②锚杆钻孔

砂浆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采用普通风机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岩层结构面尽量垂直,钻孔直径φ42mm,钻孔深度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

③锚杆安装、注浆

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吹净孔内岩屑;在锚杆孔内灌入水泥砂浆,砂浆量以能将锚杆与锚孔四周空隙填满为准,然后插入锚杆;锚杆末端戴上垫板,然后拧紧螺母。

5.3.3钢筋网

5.3.3.1制作

钢筋网片在洞外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

5.3.3.2安装

采用人工铺设钢筋网,贴近岩面铺设并与锚杆和钢架焊接牢固。

钢筋网焊接在钢架靠近岩面一侧,以确保整体结构受力。

喷混凝土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和控制风压,以减少钢筋网振动,降低回弹。

钢筋网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

5.3.3.3钢筋网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5.3.5钢筋网施工工艺流程图

5.3.4钢架

5.3.4.1钢架洞外加工制作

工字钢等钢材按照钢材质量证明书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