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07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docx

高考选修之环境保护精讲精练

环境保护精讲精练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

自然环境: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社会环境: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2.环境问题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

有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

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工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2.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3.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

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

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见课本P26页)

利:

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

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

1、原因:

①自然:

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

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3、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

①自然:

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

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

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陆地淹没,海水入侵,海浪侵蚀作用加强,洪水泛滥

3、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全球合作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

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气候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1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㈡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2、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

(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

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

(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

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

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

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

农业:

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

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

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

农业:

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

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

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

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土地资源问题

㈠世界耕地

1、总体需求趋势:

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若进一步开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

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㈡、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

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

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

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南方地区

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寒漠化

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

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

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

自然:

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

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

自然: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

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

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

自然:

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

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

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

自然: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㈠太阳能-------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1、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

缺点:

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

3.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原因?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

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

③地势:

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

④大气透明度:

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

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

雨多,雾多,晴天少

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

㈡风能

1、风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

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

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

空间:

北方>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

时间:

冬春>夏秋

3、风力发电站选址:

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区

㈢水能-------------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1、水电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

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水坝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不利影响

3、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水电比重最大国家:

挪威,巴西

4、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

西南:

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中南:

水量大;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西北:

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华东:

水量大;落差小

东北、华北:

水量小;落差小

㈣潮汐能

1、分布:

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2、优缺点:

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㈤生物能

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柴草,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

2、新的利用方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

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

3、沼气是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

①原料丰富,可分散制取,就地使用

②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不足问题

③缓解燃料同饲料、肥料间的矛盾

④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⑤促进封山育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⑤推广省柴灶

㈥地热能

1、优缺点:

优点:

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

缺点:

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

2、分布:

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森林

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优化设计76页)

时期

原因

变化趋势

地质时期

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

森林面积有所变化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游耕制度

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

农业社会

滥垦滥伐

逐渐减少

工业社会

商业性采伐

锐减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

3、原始森林:

①亚寒带针叶林:

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

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4、我国森林的分布: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5、森林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

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

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首要价值:

改善生态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

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林破坏的原因:

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⑥战争,森林火灾

8、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

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

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

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

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9、19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

1998年锋面雨带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

▲湿地

一、湿地

1、湿地的概念:

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

(1)位置:

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

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

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

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

),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

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

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

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3、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4、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

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填平湿地,建造楼宇②裁弯取直,水泥护坡③人工明渠,水泥河岸

2、保护湿地的措施:

A.1971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了《湿地公约》

B.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C、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

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

②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

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⑤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⑥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

⑦战争,核试验

⑧人口增长

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

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6、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

7、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

1、现状:

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

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试题精练精讲

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

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7分)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8分)

C

.[选修6——环境保护]

(1)总体趋势:

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

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

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

,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试题)地理)43.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

民勤地区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

增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图8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