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173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1

一、充分做好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学好新知识,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了一组“比〞,由这组比,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比的知识,如:

什么叫做比,比各局部的名称,什么叫做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

为后边学习比例意义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得出新的知识。

  三、在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师说明比例各局部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根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比照例的根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三种类型练习。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2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比照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

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应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

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拟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

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

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

〞的提问,鼓励学生翻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比照例意义的认识。

  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

学生通过迁移比拟,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通过本次的教学展示,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师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都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

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练习设计,能表达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练习有层次。

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很好的稳固作用。

三、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

  1、整节课一味担忧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

  2、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强调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拟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根底。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根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确实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

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

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

m)随宽x(单位:

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

(2)y=tx

  k可知:

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

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

以下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

(2)xy=10(3)y=k-1x(4)y=-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y与x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1

  ky+1与x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y与x-1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y+1与x-1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

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例:

y与x2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x=1.5时y的值

  解析:

因为y与x2反比例,所以设y?

k,只要将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之后引导学生书写过程。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最后学生练习并布置作业

  通过此环节,加深对本节课所内容的认识,以到达稳固的目的。

六、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根底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多练习稳固。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4

  1导入环节

  为了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以黄山风景PPT配乐〔高山流水〕导入,通过第一天的课堂反响,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是很积极,但是问题来了:

第一导入有一些太长,与教材内容想关联程度不大,耽误了课堂时间。

  2新授

  教材中例1直接引入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量,我觉得引入太多,自己根据黄山风景导入中的门票价格,编制例题一道,先来教授相关联的量。

然后通过例1来认识正比例。

这样的处理带来的问题:

教材中安排例1和试一试,两道来认识正比例,第1题比值为速度80是整数,试一试中比值单价为0.3为小数,教材编写从整数到小数,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引入我的例题就打破了教材的编写循序渐进的原那么,最后决定删除这局部内容。

  3课件PPT的制作不太适宜,内容太多,每页上的字数太多,每页上最多不能超过4行字,我在制作PPT时总是想把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总怕不全面,都想呈现给孩子看,不想错过什么,熟不知道孩子们根本不会看,而且呈现太多会导致重点不明确。

第二次试课我忍痛删除了一局部。

  4童谣中有反比例的局部,现在刚上出示有一些太早,应当反比例上完呈现。

学生理解深度会加深。

利于掌握新内容。

  5课堂上教师不能频繁移动自己的位置,这样会影响学生思考。

  上完这节课,我身上暴露的问题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去改良,反思,特别是最教材的整体把握。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因此上完这节课我比拟满意的地方有:

一、猜测导课,激发探究愿望

猜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创造和发现。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猜测两种量还可能成什么比例,学生很自然想到反比例,然后我问学生想学会反比例的哪些知识,再让学生猜测这些知识,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测。

这一环节设计巧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教材上的例题是由例一变化来的,教学正比例时,我也是自己重新编写了例题,因为我感觉利用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这三种量认识正、反比例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不接近生活。

因此,我借鉴了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这一事例,学生感觉这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亲切易懂,并且愿意在这个表格中找寻规律,进而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6

  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由于这局部内容比拟抽象、难懂,历来都是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内容。

怎样化解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呢?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我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开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深入探究,理解涵义

  在演示的根底上,我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例4,因而取得满意的效果:

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涵义,体验了探索新知、发现规律的乐趣。

  三、比拟猜测,归纳规律

  我考虑到例5和例4相仿,必须注意学习方式不能雷同。

所以采取请学生当“老师〞的方式,进一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对例5的学习探索取得更深一层的效果。

然后通过例4、例5同质比拟,归纳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3个特点,再以此和正比例的意义作异质比拟,猜测出反比例的意义。

最后经过读书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

既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总之,在本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教师比拟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情感态度,以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猜测归纳,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各种能力,开展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7

  由于新教材把“比〞的内容前移至十一册,学生难免会有遗忘和生疏,所以在教学时我适当增加“比〞的复习分量,除了教材上的复习内容,还多加了几道复习题。

  新授例1后得到两个相等比80:

2=200:

5,此时,应当再次指出:

这个等式和复习题后面列出的等式都是比例。

那么什么叫做比例呢?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一般都可以根据几个式子共有的特征得出结论。

虽然班上有些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我还是加以肯定和鼓励。

那么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再来讨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么?

〞这样的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比例的根本性质》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但是我们教学时不是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而是引导学生研究具体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的关系,在此根底上归纳得出比例的根本性质。

为了使归纳的结论具有说明力,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一个比例,并研究两内项积与两外项积有怎样的关系,再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观察得出,不管怎样的比例,它的外项与内项积都相等,并让学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个“根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和发挥。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种需要在儿童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考虑到学生学习根底、能力的差异,练习设计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开展的需要。

以上的几个练习分成三个层次,设置了三个智力台阶(根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取得成功时机,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积极自信的信心。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9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

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

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

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

7。

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适宜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

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

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讨论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时,有的学生运用直观的看、比或量的方法来判断半圆弧比直径长,而有的学生却运用两点之间的曲线比线段长来推理,这是两种不同水平的思维。

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

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底。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周三,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时,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比照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

  此外,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引导学生“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语言来鼓励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

如果在这里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她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回忆整节课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

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展,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课堂时间的分配还可以更优化。

二是学生在探究知识中所暴露的一些数学资源我没有很好的利用。

这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欠缺。

以后要多学习骨干教师的上课经验,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认识比例各局部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拟、判断、概括的能力,开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开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快乐,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答复以下问题。

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

〔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

〔指生答复〕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指生答复〕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

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指生答复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

〔国旗法规定:

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

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

2、4:

1、6和60:

40。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

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

生:

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

生:

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

师板书:

2、4:

1、6=60:

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

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

〔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

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

比例〕

  师: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

〔找3名同学答复〕

  师: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板书:

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刚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

〔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局部名称

  师:

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局部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局部名称叫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

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

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答复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根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

2、4∶1、6=60∶40

  思考:

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

〔找3名同学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