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176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docx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运五21号★仰望星空★

绪论

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

(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

(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

(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

2.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

(2)站间距短;

(3)速度较低;

(4)列车编组较小;

(5)列车发车间隔小;

(6)采用直流牵引;

(7)无须预定坐席;

(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

1.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

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

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

(2)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

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

(2)中运量:

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

(3)低运量:

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

(2)导向轨导向

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

(2)地下铁道(地铁)

(3)轻轨交通

(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

(5)有轨电车

(6)自动导向系统

(7)小断面地铁

(8)胶轮地铁

(9)索道

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

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14.各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介绍。

(1)市郊铁路

定义:

是由电气或内燃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特点:

由铁路部门经营,全封闭,投资省,见效快,环境污染少,能耗低,速度快。

(2)地下铁道(地铁)

定义:

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又分为普通地铁和小断面地铁(线性地铁)两种。

特点:

一般线路全封闭,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

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3)轻轨系统

定义:

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1.5~3.0万人次/h。

特点:

轴重较轻,线路半封闭,供电系统安全,线路修建灵活,修建周期短,工程投资少,运营成本低,运行噪声小,能适应陡坡急弯,旅客乘坐舒适。

(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

定义:

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列车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通常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

特点:

一般用橡胶轮胎,线路全封闭,能适应复杂地形,占用土地少,建设工期短,施工简便,造价低,安全正点运行,噪声低,振动少,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

但是它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道岔结构复杂,车辆造价高,疏散和救援工作比较困难等缺点。

一般多用于运动会、体育场、机场和大型展览会等场所与市区的短途联系。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新交通系统)

定义:

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

导向方式有中央凸型导向、中央内侧导向和两侧侧面导向。

特点:

站间距较短,工程造价低,运行噪声小,占地面积少,旅客乘坐舒适,能适应陡坡急弯,采用高新技术,应用范围广阔,车辆性能上乘,形式多种多样,存在的缺陷。

(6)有轨电车

定义:

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特点:

线路开放,运行速度较低,行车安全和准时性较差,运量较小,造价低,无污染。

15.地铁和轻轨的区分。

远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1万人次的是轻轨,≥4万人次的是地铁。

1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参数。

(1)日均载客量

(2)行车间隔

(3)运行车辆

(4)停站时间

(5)速度

(6)交路时间

(7)票价

1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营功能的分类。

(1)列车运行系统

(2)客运服务系统

(3)检修保障系统

1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

(1)系统联动性

(2)时空关联性

(3)调度指挥集中性

(4)管理的严格性

(5)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1.不同层面的运营管理。

(1)宏观管理问题:

定位(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管理模式,各主客体关系;

(2)中观管理问题:

机构设置(职工分配),管理制度;

(3)微观管理问题:

运行计划及其管理,日常管理与调度,应急情况管理。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分类。

(1)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

定义:

线路为政府所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运营单位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经营权。

代表城市:

首尔

(2)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

定义:

线路为政府所有,一家单位独家经营,或两家以上单位按行政区域划分经营范围。

代表城市:

伦敦、纽约、北京、广州、柏林、巴黎

(3)官办半民营模式

定义:

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

代表城市:

香港

(4)官办民营模式

定义:

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民间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

代表城市:

新加坡

(5)公私合营模式

定义:

线路归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所共有,同样由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组织人员经营。

代表城市:

东京

(6)民办民营模式

定义:

线路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由私人集团经营,政府无权干涉私人工作。

代表城市:

曼谷

3.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重要依据。

(1)客流量

(2)线路类型

4.东西方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管理模式。

(1)欧美流行的“一体化”模式

定义:

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或国有公营企业垄断经营,且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代表城市:

巴黎、芝加哥、柏林、莫斯科、圣保罗

(2)“一体化”模式的变种

定义:

由两个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或国有公营企业垄断经营,也实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代表城市:

东京、汉城

(3)投资、建设和运营分离的模式

定义:

投资、建设和运营相互分开的运营模式。

代表城市:

新加坡、台北

5.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集权式)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应用较为普遍)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分权式)

6.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的类型。

(1)集中统一的总、分公司型

代表城市:

天津、南京、深圳

(2)事业总部制的总、子公司型

代表城市:

广州

(3)事权分设制的独立法人型

代表城市:

上海

(4)多元互补性企业集团型

代表城市:

北京

7.地铁行业所包容的主要职能。

(1)融资

(2)建设

(3)运营

(4)开发

(5)监管

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案。

(1)共线运营方案

(2)独立运营方案

(3)部分独立、部分共线方案

9.市场营销的目标。

(1)吸引到最多的乘客;

(2)使消费者达到最大的满足;

(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3章车站客运组织

1.客运组织的概念。

通过合理布置客运有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2.客运组织的主要内容。

(1)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

(2)车站导向的设置

(3)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

(4)隔离栏杆等设施的设置以及车站广播的导向

(5)售检票数量的配置

(6)工作人员的配备

(7)应急措施

3.车站客运组织的中心环节是车站售检票作业,即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售检票数量的配置和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

4.进行车站客运组织就考虑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

(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

(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

(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

5.票制方式的分类。

(1)单一票价制,适用于运营里程较短或乘客平均运距较长的线路上;

(2)分段计程票价制,适用于运营里程较长,而乘客平均运距偏短的线路上;

(3)综合票价制

6.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的分类。

(1)人工售检票系统

(2)自动售检票系统

7.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分类。

(1)磁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

(2)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

(3)非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

8.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构成。

(1)中心AFC系统

(2)车站AFC系统

(3)终端设备

(4)车票

9.车站的构成。

(1)车站主体(乘客使用空间和车站用房)

(2)出入口(分为合建式和独建式)

(3)通道

(4)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

1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

(1)按流量大小:

大车站、中等车站、小车站;

(2)按运营功能:

始发站、中间站、换乘站、区域站、联运站、枢纽站;

(3)按站台形式:

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混合式站台车站;

(4)按车站规模:

大型站(甲)(3~5万人)、中型站(乙)(1.5~3万人)、小型站(丙)(<1.5万人)。

11.自动售检票系统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分界线。

12.换乘站换乘方式的分类。

(1)站台直接换乘:

采用同平面或双层的岛式站台,换乘能力最大,换乘时间最短。

(2)站厅换乘:

采用侧式站台,换乘能力剧中。

(3)通道换乘

(4)组合式换乘

13.采用不同换乘方式的原则。

(1)缩短换乘路径;

(2)减少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干扰;

(3)最大程度利用换乘能力。

14.车站客流按空间分布的特征。

(1)均等型

(2)两端萎缩型

(3)中间突增型

(4)逐渐缩小型

15.车站客流按时间分布的特征。

(1)单向峰型

(2)双向峰型

(3)全峰型

(4)突峰型

(5)无峰型

16.客流调查种类的主要类型。

(1)全面客流调查

(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

(3)断面客流目测调查

(4)节假日客流调查

17.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

(1)增加列车运能

(2)增加售检票能力

(3)采取临时疏导措施

(4)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

第4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

1.客流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2.客流的三要素。

(1)流时

(2)流向

(3)流量

3.客流的分类。

(1)按空间:

断面客流、车站客流;

(2)按时间:

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高峰小时客流;

(3)按来源:

基本客流、转移客流、诱增客流。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计划内容。

(1)客流计划

(2)全日行车计划

(3)车辆配备

(4)运用与检修计划

(5)日常运输调整计划

5.客流计划的主要内容。

(1)沿线各站到发客流数量

(2)各站分方向分别发送人数

(3)全日分时段断面客流分布

(4)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图

6.全日行车计划编制的依据。

(1)营业时间计划

(2)全日分时最大客流断面分布

(3)列车运载能力

(4)设计实际满载率

7.全日行车计划的调整原则。

9:

00~21:

00非高峰小时时间,发车间隔时间不宜大于6min;其他时间不宜大于10min。

8.车辆保有数计划的内容。

(1)运用车辆数

(2)在修车辆数

(3)备用车辆数

9.列车周转时间的概念。

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

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以及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

10.车辆检修概念包括的内容。

(1)车辆检修级别

(2)车辆检修周期

11.列车开行方案的内容。

(1)列车编组方案

(2)列车交路计划

(3)列车停站方案

12.影响列车编组方案的因素。

(1)客流

(2)车辆选型

(3)列车间隔

(4)乘客服务水平

(5)车辆运用经济性

(6)运营组织复杂性

13.列车交路计划规定列车运行区段、折返车站以及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

14.列车交路的类型。

(1)长交路

(2)短交路

(3)混合交路

15.列车折返方式及其优缺点。

(1)站前折返方式

定义:

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优点:

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上下车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

列车折返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后续列车闭塞,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起站台客流秩序的混乱。

图例:

(2)站后折返方式

定义:

指列车由站后尽端折返线/环线折返。

优点:

避免了站前折返的进路交叉,安全性能良好,而且,站后列车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

缺点:

列车折返时间较长。

图例:

16.影响列车交路方案选择的因素。

(1)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2)乘客服务水平

(3)运营经济性

(4)通过能力适应性

(5)运营组织复杂性

17.非站站停车方案的内容。

(1)区段停车

(2)跨站停车

(3)部分列车跨多站停车

18.影响列车停站方案选择的因素。

(1)站间OD客流特征

(2)乘客服务水平

(3)列车越行条件

(4)运营经济性

(5)运营组织复杂性

本章计算题

已知:

(1)一条有8座车站的地铁某号线在早高峰小时(7:

00~8:

00)的站间到发客流数据见下表。

A站至H站为下行方向。

(2)营业时间:

5:

00~23:

00

(3)全日客流分布模拟图见下图。

(4)列车编组6辆,车辆定员310人。

(5)列车满载率,早高峰小时为110%,其它运营时间为90%。

要求:

(1)计算早高峰小时各站上下车人数;

(2)计算早高峰小时各区间断面客流量数据;

(3)绘制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图;

(4)计算营业小时内各小时应开行的列车对数(即分时开行列车对数);

(5)计算营业小时内各小时内的发车间隔(即分时行车间隔)。

(6)确定最终全日行车计划,经调整后确定该条线路全天开行列车的对数,并指出早高峰小时开行列对数和行车间隔时间分别是多少?

(说明调整的过程)

早高峰小时各站间到发客流OD表

发到

A

B

C

D

E

F

G

H

A

2341

2033

2518

1626

2104

3245

4232

B

2314

575

1540

1320

2282

2603

3112

C

1887

524

187

281

761

959

1587

D

2575

1376

199

153

665

940

1638

E

1556

1253

322

158

143

426

1040

F

3100

2337

662

691

162

280

1895

G

4191

3109

816

956

448

388

711

H

3560

2918

1569

1728

967

1752

671

全日客流分布模拟图(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

答:

(1)计算早高峰小时各站上下车人数:

早高峰小时各站上下车人数表

下行

站名

上行

上车

下车

上车

下车

18099

0

A

0

19183

11432

2341

B

2314

11517

3775

2608

C

2411

3568

3396

4245

D

4150

3533

1609

3380

E

3289

1577

2175

5955

F

6952

2140

711

8453

G

9908

671

0

14215

H

13165

0

计算方法:

到发客流OD表中每行之和为上车人数,每列之和为下车人数。

(2)计算早高峰小时各区间断面客流量数据:

早高峰小时各区间断面客流量表

下行

区间

上行

18099

A-B

19183

27190

B-C

28386

28357

C-D

29543

27508

D-E

28926

25737

E-F

27214

21957

F-G

22402

14215

G-H

13165

计算方法:

Pi+1(断面客流量)=Pi(前一断面客流量)+P上车人数-P下车人数

(3)绘制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图:

下行

(4)计算分时开行列车对数:

ni=pmax,i/(cp×β)

n1=53181860×0.9=3

n2=124081860×0.9=7

……

(5)计算分时行车间隔:

Ii=60/nimin

Ii=3600/nimin

I1=603=20min

I2=607=8.6min

……

(6)调整原则为在9:

00~21:

00非高峰小时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一般不宜超过6分钟,在其它运营时间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计算汇总如下表:

时间段

比例

该小时最大客流断面旅客数量pmax,i

列车满载率β

分时列车开行对数n

分时行车间隔I

调整后分时行车间隔

调整后分时列车开行对数

5:

00~6:

00

0.18

5318

0.9

3

20:

00

10:

00

6

6:

00~7:

00

0.42

12408

0.9

7

8:

36

8:

36

7

7:

00~8:

00

1

29543

1.1

14

4:

18

4:

18

14

8:

00~9:

00

0.74

21862

0.9

13

4:

36

4:

36

13

9:

00~10:

00

0.49

14476

0.9

9

6:

42

6:

00

10

10:

00~11:

00

0.52

15362

0.9

9

6:

42

6:

00

10

11:

00~12:

00

0.64

18908

0.9

11

5:

30

5:

30

11

12:

00~13:

00

0.59

17430

0.9

10

6:

00

6:

00

10

13:

00~14:

00

0.56

16544

0.9

10

6:

00

6:

00

10

14:

00~15:

00

0.57

16840

0.9

10

6:

00

6:

00

10

15:

00~16:

00

0.68

20089

0.9

12

5:

00

5:

00

12

16:

00~17:

00

0.86

25407

0.9

15

4:

00

4:

00

15

17:

00~18:

00

0.63

18612

0.9

11

5:

30

5:

30

11

18:

00~19:

00

0.44

12999

0.9

8

7:

30

6:

00

10

19:

00~20:

00

0.33

9749

0.9

6

10:

00

6:

00

10

20:

00~21:

00

0.28

8272

0.9

5

12:

00

6:

00

10

21:

00~22:

00

0.25

7386

0.9

4

15:

00

10:

00

6

22:

00~23:

00

0.16

4727

0.9

3

20:

00

10:

00

6

总计

160

181

第5章列车运行图编制

1.列车运行图的格式。

(1)横坐标:

表示时间变量;

(2)纵坐标:

表示距离分割;

(3)垂直线:

是一族平行的等分线,表示时间等分段;

(4)水平线:

是一族平行的不等分线,表示各个车站中心线所在的位置;

(5)斜线:

列车运行轨迹线,一般以上斜线表示上行列车,下斜线表示下行列车;

(6)运行图上列车运行线与车站的交点即表示该车站到达、发车或通过的时刻;

(7)列车运行图上每个列车均有不同的车号与车次。

2.列车运行图的标记。

(1)列车始发:

(2)列车终到(退出正线运行):

(3)列车临时退出运营:

(4)列车停站时间过长:

(5)列车折返:

(6)列车放站运行(载客通过车站)

(7)列车反向运行:

(8)列车故障救援

(9)列车运休:

3.列车运行图分类:

(1)按运行线路:

单线、双线、单混合;

(2)按运行速度:

平行、非平行;

(3)按列车数目:

成对、不成对;

(4)按运行方式:

连发、追踪。

(5)按刻度仔细程度:

一分格运行图:

用于地铁和轻轨系统;

二分格运行图:

用于市郊铁路;

十分格运行图:

用于绘制实绩运行图;

小时格运行图:

用于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

4.列车运行图编制要素。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3)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

(4)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5)列车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

(6)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7)连发间隔时间

5.影响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的因素。

(1)车站上下车人数

(2)平均上(下)一个乘客所需时间

(3)开关车门时间

(4)车门与屏蔽门的不同步时间

(5)确认车门关妥与信号显示时间

6.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原则。

(1)在保证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缩小列车的运行时分;

(2)尽量方便乘客;

(3)充分利用线路的能力和车辆的能力;

(4)在保证运量需求的条件下,运营车底组数达到最少。

7.列车运行图编制步骤。

(1)研究讨论:

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

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对于修改运行图应总结分析现行列车运行图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编制方案:

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

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

征求调试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行车运行方案进行调整;

(3)铺画详图:

根据列车运行方案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

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

(4)计算指标:

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并将编制完毕的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和编制说明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执行。

8.编制列车运行方案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方便乘客

(2)列车运行与折返站作业协调

(3)列车运行与换乘作业协调

9.列车运行图铺画方法。

(1)详图选用一分格或二分格;

(2)确定车站中心线位置;

(3)确定各时段开行的列车数和列车发车间隔;

(4)列车交路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