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17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第五单元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2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

生字词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讲解法朗读交流法读书汇报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预习生字词 

 

导入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

孔子)让我们随着 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教学

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4.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划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

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

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

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三、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小结

 

板书

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老子)

 

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

 

教学

后记

 

 

 

 

 

第二课时

课题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读交流法读书汇报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 

 

导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

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引入:

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教学

过程

一、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提醒学生读好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教师引读。

二、演读感悟

分小组演一演:

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活动。

1.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责任:

各小组民主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小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希望我们大家能发扬光大。

  

板书

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老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

布置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教学

后记

 

 

 

 

第三课时

课题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生字词

教学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讲解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生字词 

 

导入

(一)导入新课,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

盘古开天地有谁知道什么叫神话故事?

(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大家可否知道,我们天和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个故事里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教学

过程

一、自学检查。

1、初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读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注意观察生字的字形,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2小组内讨论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④给生字扩词。

(还可以组哪些词?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在黑板示范书写。

(3)读生字词,练习写生字。

(4)生字词听写。

(5)学生互相改。

3、通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提供每段段意,让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

高度评价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五、练习朗读课文。

 

小结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板书

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风云雷

太阳月亮

东西南北美丽的宇宙

大地江河

花草树木雨露  

作业

布置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

见。

教学

后记

 

第四课时

课题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讲解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 

  

 

导入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教学

过程

一、解释课文词语。

课文中哪些词语你是不懂的?

把它画出来,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需要解释的词语:

宇宙: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混沌:

本课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辽阔:

辽远广阔或宽广空旷。

奔流不息:

不停息地急速流淌。

滋润:

含水分多,不干燥。

二、通读全文后回答。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地点在哪儿?

主人公是谁?

2、讨论后归纳:

时间:

很久很久以前。

地点:

在混沌的宇宙中,天地还没分开。

人物:

盘古巨人。

3、读第2自然段,找出这段中几组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近义词:

漆黑——黑暗缓缓——慢慢

师问:

这段讲了什么事情?

(盘古分开了天地。

4、齐读第3自然段,画出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形成的句子。

(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累得倒了下去。

多音字“倒”,出示两个拼音,并组词。

5、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盘古的身体变成了哪些宇宙万物?

(2)小组齐读,讨论归纳。

气息变成风和云

声音变成雷声

双眼变成太阳和月亮

四肢变成四极

肌肤变成大地

血液变成江河

汗毛变成花草树木

汗水变成雨露

(3)、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会是怎样的画面。

6、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学习盘古的什么精神?

(奉献精神)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我们要学习盘古的什么精神?

四、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五、课后拓展

1.思考,提供思路:

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生写诗句(我想……)

2.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六、板书设计:

小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板书

设计

生字卡片

作业

布置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教学

后记

 

 

 

 

第五课时

课题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

会写“县、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生字词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竞赛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预习生字词 

 

导入

谈话:

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

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特点?

是谁设计建造的?

 

 

教学

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

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4.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二、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引导小结。

说说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

赵州桥今日风貌。

三、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给生字组词。

2.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

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

参、坚、案、贵

独体字: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小结

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设计

生字词卡片 

作业

布置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

后记

 

 

 

 

第六课时

课题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竞赛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 

 

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赵州桥》(板书课题)。

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教学

过程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

学习方法是:

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

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

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

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

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

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

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

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

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

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

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小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

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板书

设计

19.赵州桥

悠久1300年

雄伟长、宽世界文明

坚固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图案精美 

作业

布置

抄写第三自然段。

 

教学

后记

 

 

 

 

第七课时

课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古画懂得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

 

导入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

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

能读好它吗?

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

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

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

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

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

引导学生: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小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怒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板书

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人物街市

(完整保存)五百多个热闹 

作业

布置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

后记

 

 

 

 

第八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收集中国的传统文化 

  

导入

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 ,你知道多少?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1)规则:

按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

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2)“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二、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