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41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docx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

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

『摘要』冬季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气温低于5℃水泥水化基本停止,低于0℃以下,有可能造混凝土结冰,引发冻害质量事故。

如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应关注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管理。

『关键词』:

冬季 冬期 临界强度 防冻剂 保温蓄热

0.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哲学思维

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及其凝结硬化,从哲学上看,是一种物质运动。

运动是有规律的,可认识的。

对这种物质运动的规律的认识,并使之为工程建设服务,也应遵照事物运动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变化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它的普遍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与温、湿度及其对措应施等。

冬季气温多在5℃以下,甚至更低,不仅不利于水泥水化,甚至带来冻害。

使用的水泥品种及对应采用的一切应对措施,是联系普遍性表现。

冬季的低温以及不期而遇的大风降温、寒潮与水泥水化对温、湿度要求是对立统一关系,是一对矛盾,也是非常温条件下的一种矛盾特殊性。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也不能千篇一律,也要结合工程及其所处环境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为确保混凝土工程冬季的正常施工,避免冻害发生和可能采取的一切相关措施,是解决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矛盾发展的动力。

我国地处北半球,四季分明,民间习惯按农历的10、11、12月为冬季,天文学是依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划分的。

在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天文学还把冬季具体定为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的三个月的时间定为冬季。

故名思义,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也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事故的多发季节,如何预防冬季新浇混凝土因遭受冻害而引发事故,是眼前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包括亚热带、温带和严寒地带的各种自然气温,,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从沿海到内陆、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气温差异。

随着环境污染,大气温室效应,近年来全球气温出现许多异常的现象。

混凝土是与气温十分密切的材料『1』﹙图-1﹚,冬季施工中诸多问题,本来多是长江以北乃至三北地区的问题,现在连地临亚热带的广东、云贵等省也偶尔在冬天出现-5℃上下的天气了。

因此,因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可能引起商品混凝土的冻害,不仅仅是长江以北商砼企业应关注的问题,广大的江南温暖地区,也可能因偶尔不期而遇的低温寒潮、大风降温,带来的“意外”事故。

商品混凝土与一般自拌混凝土的共同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不是根据水泥水化需要,而是依据施工要求,是饱和含水状态,自由水较多,商品混凝土尤甚。

在0℃以下,由 0℃的水转化成0℃的冰体积增大约9%,产生很大的冻胀力。

有学者研究此冻胀力在密闭的容器中,有可能达到100MPa。

新浇的混凝土即便已凝结硬化,但因初始强度低,不能足以抵抗此冻胀力而导致破坏。

当气温恢复到0℃以上,水泥虽仍可继续水化,28天强度也会大大削弱,甚至不到标准养护强度的60%『1』﹙图-2﹚。

因此,如何使混凝土在可能遭受冻害前尽快达到临界强度,是冬季施工技术理中心环节。

老混凝土只要含水率低于85%,0℃的水转化成0℃的冰体积增大9%,不会对混凝土造成危害,冻融循环破坏主要发生在水位变化频繁,含水率高于85%的冰冻区。

1.临界强度的概念

临界强度的含义是指新浇混凝土在遭受冻害前,必需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值。

混凝土在达到此临界值后,即使再处于低温环境,只是涉及强度增长慢,而不致因自由水的结冰冻胀,而带来后期强度的损失。

冬期施工临界强度大小与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外加剂类型及强度等级等有直接关系。

各国对临界强度值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在国外,早在1974年西德就提出过5.0MPa的规定,随后美国在1978年提过3.5MPa。

三年后日本也分别在规范中规定了3.5MPa和5.0MPa两个值。

前苏联的RILE39-BH委员会则在规范中明确规定为应达到设计强度的20%。

由此可见,各国对临界强度的规定应为多大合适尚不一致。

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分析国内外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础上,1998年在编制我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时明确规定:

对于冬季施工仅采用保温蓄热而未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比较严格。

当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为设计强度值的30%;当采用矿渣水泥时,则为设计强度的40%,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也不得小于5.0MPa。

目前,商品混凝土普遍使用外加剂,在冬季根据最低气温的要求,可分别选择掺用早强型复合减水剂或防冻型复合减水剂。

对此掺用外加剂的商品混凝土,当室外气温不低于-15℃,临界强度值应为4.0MPa。

长城以北的严寒地区,如哈尔滨、内蒙、乌鲁木齐等地冬季最低气湿有时到-15℃以下,新浇筑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应不低于10MPa『2』。

还应指出的是,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既使不属于冬期施工,环境气温低于5℃以下,其强度增长很慢,有人视为水化基本停止,应注意混凝土保温蓄热的养护。

对抗压强度的检测,非标准方法成型或非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其28天抗压强度的检测结果,都不应作不合格判断的依据。

因此,在这里应注意到混凝土强度增长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参看图-1、图-3『1』。

2.冬季施工与冬期施工是有区别的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冬期施工规范中的“冬期”,与其冬季施工在概念上不尽相同。

我国的冬季的划分如前所述,而规范JGJ104中的冬期施工有其另外的明确界定: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此规定的精神与一年中的月份没有直接关系。

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属于冬季的月份,虽在冬至后有明显特征,但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并非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不属冬期施工。

如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或寒潮突袭,有可能最低气温出现0~-5℃甚至更低,都需采取一定的防寒防冻措施,以免混凝土受冻。

此种冻害,常发生在刚浇筑的混凝土,由于饱和含水结冰,混凝土中的自由水淅出成冰粒,如同“冻豆腐”,破坏了浆体的初始结构,愈是发生在早期,其28天强度损失愈大。

此种情况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即使气温恢复到0℃以上,水泥继续水化,其强度损失可达60%左右『1』。

3.万一发生冻害的应对措施

3.1 以预防为主。

天有不测风云,如遇寒潮突袭,大风降温天气,或有可能最低气温出现0℃以下时,商砼公司应提前以各种联略方式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提醒甲方及时对新浇筑的混凝土采取防寒、保温蓄热措施,以免新浇筑的混凝土遭受冻害。

 3.2冻害多在初凝前。

冻害多在当天午后浇筑的混凝土,白天气温低于5℃,水化很慢。

夜间气温进入负温度,水化完全停止,混凝土还多未到初凝,混凝土中的自由水结冰淅出,原有的浆体结构破坏。

此时如处理不当,既使白天气温恢复到正温以上,强度可继续增长,其强度损失也是必然的﹙图-2﹚。

3.3应对措施。

如遇上述冻害不必惊慌失措,应看到此时混凝土还远未达到终凝,浆体中水泥水化产物并未形成结构。

当白天恢复到正温混凝土解冻后,对受冻混凝土表面重新搓拍提浆、抹面,使之恢复原有浆体结构,认真复盖保温蓄热,强度增长可不受影响。

甚至,因部分水份蒸发,水胶比降低强度还有所提高。

4. “防冻剂”并不防冻

市场上有什么需求,受利润驱动就会有什么产品销售。

有些工程因工期要求冬季停不下来,总希望掺“防冻剂”能照常施工。

除东北、内蒙、乌鲁木齐等地严寒地区外,在长城以南的寒冷的北方﹙冬季最低气温>-15℃的北京、天津、兰州、石家庄、太原等﹚,有可能在采用保温蓄热综合法的同时,掺用防冻型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达到继续施工的要求。

这种防冻型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和少量防冻剂以水为载体制成,其降低冰点的作用很小,主要靠适当提高单方水泥掺量,降低水胶比,充分利用水泥水化的水化热和保温、蓄热措施,靠混凝土的自身温度,加速水化,使之尽早达到临界强度来满足预防冻害的需求。

设想完全靠防冻剂降低冰点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据研究『2』在冬季气温<-15℃的严寒地区的施工,当采用发热量较大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施工,并选用亚硝酸钠﹙NaNO2﹚作防冻剂,达到预计施工气温的NaNO2掺量『2』如下表-1。

预计施工气温的NaNO2掺量﹙%﹚ 表-1

预计当天气温﹙℃﹚

≥-5

-5~-15

-15~-25

NaNO2掺量﹙%﹚

0.5~1.0

1.0~3.0

3.0~4.0

从表-1的冬季施工按降低冰点的NaNO2掺量看,既使要求仅满足在-5℃气温的要求,在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施工,防冻剂亚硝酸钠的掺量也要在1.0%上下,这比水剂外加剂中的减水剂掺量还要多,在一般施工中掺用胶凝材料的2~3%防冻型复合外加剂中,根本就溶不进去。

更别说在-5~-15℃气温下的施工了。

因之,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温、蓄热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充分利用水泥水化自身的热量,加速水泥水化,使之尽早达到临界强度,以避免冻害事故的发生,是优先采用的措施。

那种依赖防冻剂解决冬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欠妥的。

5 进入冬季商砼公司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混凝土的凝结硬化与环境气温的密切关系,因之在预期进入冬季施工前,公司的技术管理应提前做到以下准备:

5.1 冬季施工的原材料准备

水泥应以选用水化热较大的R型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且标号不应低于42.5。

不宜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火山灰水泥。

因特殊情况的需要提前竣工,也可选用硫铝酸盐水泥,以保证在冬期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有较大的发热量,为保温蓄热养护提供条件。

砂石料的质量和规格应严格把关,含泥量要求等级不低于Ⅱ级,含水量要尽可能低。

砂石料进场后堆放有序,注意防冻。

不允许含有冻结的砂石料或冰块进入生产流程。

外加剂的选用是混凝土冬季或冬期施工的重要环节,应提前做好准备。

按江淮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最低气温一般不会低于-15℃,冬季商品混凝土施工,有施工单位的配合,一般最低气温在0℃~-5℃时采用早强型复合减水剂;最低气温为-5℃~-15℃时应选择防冻型复合减水剂。

目前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水剂外加剂,推荐掺量一般是1.5%~2.0%,这对再复合早强剂和防冻剂,达到有效的掺量都是很难的。

上两种冬季施工的外加剂,其掺量都必须提高到3%~5%,或者把防冻剂和复合减水剂分别按需要掺用。

但需要强调的是,商品混凝土掺用这种外加剂后,一般情况下,其降低冰点的作用是有限度的,仍然需要施工单位配合,保温蓄热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5.2 调整好配合比

为适应冬季施工的需要,适当掺加引气剂,适当增大水泥用量,降低水胶比,结构混凝土水胶比不得大于0.6,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5.3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必要时使用热水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注意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在气温处于-10℃以下时可采用加热搅拌用水,且水温不高于80℃,并不得直接加到水泥上,更不能用含有冰块的水搅拌混凝土。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5.4 做好设备检修

进入冬季施工无论是搅拌或运输车辆都会因气温太低而发生变化,如搅拌楼的上水管和外加剂上料管的防寒防冻,要加强保温措施。

车辆要做好检修和更换冬季润滑油加好防冻剂。

5.5 提前做好与施工单位的协调

商砼产品只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最终质量的好坏要在工程结构上体现,为确保冬季的工程质量,施工方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为此,在进入冬季前,提前与施工方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6 冬季施工施工方注意事项

工程质量本来不单是混凝土公司的事,进入冬季因气温异常带来一系列施工中的新问题,更应引起施工方的重视并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没有施工单位的配合,再好的混凝土也难保工程质量。

6.1首先在认识上沟通:

由混凝土公司提供掺用早强型或防冻型减水剂的混凝土,只是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水化,使之较早达到临界强度,降低冰点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不能完全杜绝混凝土拌合物在0℃以下的冻害。

认为掺防冻剂后就可高枕无忧是个误解。

仍需要采取保温防寒措施。

进入冬期施工,施工单位应合理使用冬季施工附加费,充分做好准备。

6.2做好防寒防冻的物资准备。

加强温度监控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防寒防冻的准备。

在冬季因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常低于0℃以下,应提前做好防寒防冻的物资准备。

如常用的塑料薄膜、彩条布、棉毯、草袋等,以便需要时能用上。

并在气温低于0℃后,应加强温度监控。

每2小时测温不得少于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3 精心施工。

施工中不能在已冻结或带有冰雪的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对大体积需分层浇筑,注意不要漏振或过振;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的温度不应低于2℃。

6.4 以保温蓄热综合法为主

在黄河南北地区,一般情况下,可不必采用电热法或蒸汽养护,可充分利用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采用蓄热法养护。

方法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在其上视具体情况覆盖彩条布和草袋保温等即可。

在特殊情况下,气温低于-5℃时,也可采用增加棉毯或电热毯养护,以防混凝土在达到临界强度前受到冻害,特别是对表面功能要求比较高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更是如此。

6.5 基础工程可利用地形。

对地下结构或地表以下的混凝土基础,可利用地形,采用暖棚法养护,必要时也可在暖棚内设置火炉。

6.6 气温低于5℃时不再洒水养护

当气温低于5℃后,应采取塑料薄膜覆盖,利用混凝土本身的水分蒸发保持养护湿度,不必洒水养护,以免水的蒸发又带走大量的热量,不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

6.7充分利用正温浇筑混凝土

尽可能将混凝土浇筑工序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上半天,使混凝土进入0℃以下时,有一定的预养期。

对道路施工,除注意覆盖保温保湿外,气温降到0℃前应有不少于8小时预养时间,严禁受冻。

6.8 拆模时温差不宜过早

在混凝土蓄热法养护拆模时,一要注意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二要注意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气温温差不得大于20℃,并在拆模后再次覆盖且不少于14天,以保证强度的继续增长。

6.9 做好冬季的强度检测管理

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强度检测应严格执行标准,注意试块制作和养护,也不能用同条件养护检测强度作为评定强度的依据。

强度检测和回弹验收,都要满足600℃·d的要求。

据多年现场经验统计,未经培训的人员制作的试块,在相同养护条件下,强度要低30%左右;非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冬季要低40%上下。

更不应发生拿同条件养护的28天试块强度,做为判定混凝土合格与否的依据。

7 结束语

在冬季因气温条件不同,对商品混凝土和施工上有其特殊要求,这是混凝土工程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对此特殊性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忽视这一点也会带来事半而功倍,甚至质量事故。

但只要引起注意,采取针对性相应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材料 杨静编著清华土木工程技术丛书

[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

[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4] 商品混凝土冬期施工控制措施 赵卫星 赵银花 金艳等 『商品混凝土』2005年11期 P46~P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