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53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docx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综合测评3含第567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含第5、6、7章)

(满分:

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共同进化

C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2.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  )

【导学号:

77782191】

A.此细胞含有6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

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图示细胞有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其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为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d、d,但不能确定的是D突变成d,还是d突变成D,故可能发生的是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

3.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

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

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D [从选项中可看出,该突变只有一个脱氧核苷酸对发生了替换,对比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应该是mRNA上密码子AAG中间的碱基A变为U,导致赖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对应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变化是胸腺嘧啶被腺嘌呤替换,故D正确。

]

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导学号:

77782192】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C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长于分裂期,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起作用,所以可以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细胞,都是被“固定”在特定时期的死细胞,不能观察到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

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C [A、a是一对等位基因,B、b也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它们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项正确。

染色体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形态上有较大的改变,是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故B项正确。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的移接涉及多个基因的转移,不属于基因重组,故C项错误。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会形成AB、aB、Ab、ab4种配子类型,故D项正确。

]

6.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B.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

C.由于X、Y染色体之间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两者都进行了测定

D.人类第21对染色体的密码是指第21号染色体的DNA所有碱基对序列

C [人类的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但两者的差别较大,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对X和Y染色体都进行了测序。

]

7.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193】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B [图示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由于出现异常联会,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再均等分配,自交后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该玉米为杂合子,而且既可以进行自交,也可以进行杂交,所以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正常联会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a和aa,经过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和aaaa,不均为纯合子,D项错误。

]

8.经权威遗传机构确认济南发现了世界首例染色体异常核型:

46,XY,t(6,8),该例异常核型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丢失,患者表观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

某女性患者的第1和5号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表示为46,XX,t(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易位

B.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

C.只有缺失和重复这两类染色体变异才能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D.染色体易位不属于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C [染色体易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需要染色,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推出染色体核型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B正确;能导致基因数量改变的不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和缺失,还有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

9.某女患者有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194】

家系成员

父亲

母亲

妹妹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舅母

舅舅家表弟

患病

正常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女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

C.其妹妹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D.该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 [从表格分析得知,父母患病而妹妹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母亲一定是杂合子,A、B正确;其舅舅家表弟和妹妹表现正常,基因型一定相同,C正确;而该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6,D错误。

]

10.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新品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 [水稻的糯性来源于基因突变;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11.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会出现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B.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 [a~b过程是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d~e过程是DNA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因为使用了秋水仙素,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故C正确。

f~g过程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

12.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判断出(  )

【导学号:

77782195】

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

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

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D [黑麦属于二倍体,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A错误;黑麦是二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可育,B错误;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前期,C错误;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无同源染色体,表现为高度不育,D正确。

]

13.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二倍体),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约占1/4

D.经③处理获得的是由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成的多倍体植株

D [在杂交育种中,通过连续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由于F1中植株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故过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育种要求是获得高蔓抗病番茄植株,F1产生4种类型的花药,故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约占1/4;由于该番茄植株是二倍体,故其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培养成的是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

14.如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骤需用到的工具是(  )

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C [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需要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此过程不涉及DNA复制,不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

15.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成功表现出抗病毒特性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196】

A.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病毒

B.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具有特异性

C.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抗害虫

D.抗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毒性状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

B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不能抵抗所有病毒,只能抵抗与抗病毒基因相对应的病毒,故A、C错误,B正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转基因植物也不例外,D错误。

]

16.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C [A项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项为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C项为基因工程育种,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原理为基因重组;D项为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

17.科学家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一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若改造成功,她以后所生的儿子中最可能(  )

A.一半正常    B.全部有病

C.全部正常D.不能确定

B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治愈的患者体内,只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各种血细胞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其他组织器官的细胞内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故该女性的生殖腺中原始生殖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未发生改变,她仍然会产生含红绿色盲基因的卵细胞,从而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

]

18.科学家将豌豆染色体片段导入玉米细胞,培育出具有豌豆优良性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玉米新品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197】

A.新品种玉米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一定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

C.新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仍然都具有豌豆的优良性状

D.新品种玉米能表现出玉米和豌豆的所有性状

A [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染色体上加入了豌豆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导入的染色体片段上有多个基因,所以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且该玉米自交后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不一定具有豌豆优良性状,该玉米不能表现所有性状。

]

19.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的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A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A项正确;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B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C项错误;杂交育种选育品种时,F1一般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会发生分离,D项错误。

]

20.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

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198】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单倍体植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D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为单倍体植株,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自交产生后代,A项错误;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B项错误;依题意可知,筛选出的植株X为杂合子,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C项错误;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的染色体数最多,为40条染色体,D项正确。

]

2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其领地筑巢。

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致使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

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

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鸟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其领地筑巢

C.该种群若干代后,控制长尾羽的基因型频率会增大

D.该种群中的长尾羽鸟(C类)与短尾羽鸟(A类)不存在生殖隔离

A [鸟种群进化的原始材料不仅仅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还可来自其他可遗传的变异,如染色体变异等。

]

2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导学号:

77782199】

A.75%B.50%

C.42%D.21%

C [A、a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

种群1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AA=64%,Aa=32%,aa=4%;种群2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AA=36%,Aa=48%,aa=16%,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

AA=50%,Aa=40%,aa=10%;混合后的A基因频率=50%+40%×1/2=70%,a基因频率=1-70%=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

]

2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

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这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环境对细菌的抗性基因进行筛选,引起抗性基因频率的升高;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这说明斑马和驴能够杂交,但是不能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因为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斑驴兽”是不是可育,是判断斑马和驴存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条件;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

2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海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

A.乙B.丙

C.丁D.戊

D [该海岛上经常刮大风,生存下来的昆虫可以是翅特别短不飞行的,也可以是翅长、力量比较大,在大风下依然能飞行的。

]

25.羽衣甘蓝、花椰菜和卷心菜都是由野生甘蓝经过人工选择形成的蔬菜。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育蔬菜必须经过选择、隔离种植、选择等过程

B.三种蔬菜属于不同物种,是因为它们形态差异很大

C.选育过程中,野生甘蓝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进行人工选育是因为植物体内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B [人工选育蔬菜必须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为防止杂交,要隔离种植,然后再从中选择;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叫作物种,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而不是形态差异;选育过程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所以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能进行人工选育是因为植物体内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导学号:

77782200】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________。

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_______期的细胞。

(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

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

倍性

气孔长度/μm

气孔长度/μm

气孔密度/个·mm-2

二倍体

22.8

19.4

120.5

四倍体

34.7

29.6

84.3

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的________。

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形成多倍体。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多倍体形成的因素有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天诱导形成四倍体的效果最显著。

(3)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芽,只有地上部分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地下部分并未加倍。

(4)从表中数据可知,四倍体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的大。

气孔除能经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外,还可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秋水仙素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 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天 (3)当代草莓植株的根尖细胞并没有经过诱导,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 中 (4)大 有利于植株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

27.(12分)如图①~④列举了4种育种方法,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2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③正常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④种子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

(1)第①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F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________倍体。

(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________的形成。

(4)第④种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此处诱发该变异的因素属于________因素。

[解析] 第①种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第②种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肯定是纯种。

第②种方法中F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第(4)种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突变的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卫星搭载是利用太空中的物理因素。

[答案] 

(1)基因重组 

(2)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单 (3)纺锤体 (4)基因突变 物理

28.(10分)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苔原狼,苔原狼的体型大,从鼻子到尾巴约200厘米,平均重量45~57千克,身高70~100厘米。

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马鹿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是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

(2)随机从苔原狼的种群中抽出100只,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___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的改变。

(4)苔原狼和马鹿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苔原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

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

D.马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