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266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课隋唐科学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隋唐的历史,想一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各方面有何显著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隋唐时期政治大一统,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加快,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反映了高度统一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教师讲述:

在这高度统一、繁荣与开放的基础上,隋唐文化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一个方面----隋唐的科学技术。

提问:

赵州桥是在哪一朝由谁主持建造的?

它建在什么地方?

是用什么材料砌成的?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是隋朝时期一个叫李春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全长52.82米,宽9.6米,桥上有3股道,中间走车马,两侧行人。

桥的净跨度长达37.37米,是当时中外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桥的跨度虽大,但拱高只有7.23米。

桥面坡度平缓,有利于交通和运输。

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1.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可以减轻桥身重量和桥基的压力;

遇到洪水,小拱排水,增加了排水量,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这种“敞肩式”的桥梁设计符合力学原理。

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

2.桥跨度大,弧形平,既可以增大排水功能,又使桥面坡度平缓,便于车马往来,还可以节省工料。

3.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轮廊清晰,线条柔和,在雄伟中显出秀逸、轻盈、匀称。

4.赵州桥的两侧栏杆、栏板和柱子也装饰得十分华美。

石栏板上雕刻的蛟龙,有的互相缠绕,有的回盘相望,有的张目怒视,有的做成二龙戏珠,有的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变幻多端,“若飞若动”。

它是隋代石刻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赵州桥对我国各地桥梁的建造影响很大。

在中外桥梁史上,赵州桥占有突出地位,赵州桥建成700多年后,欧洲才出现类似的石拱桥,如14世纪法国的赛雷桥,但在一百八十年前早已毁坏。

赵州桥至今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历经强烈地震,任凭风吹雨打,仍屹立于洨河上。

赵州桥,这座具有高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准的工程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为你自豪。

1、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

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书稿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字面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为正字了。

这种印刷术是人们从印章和拓碑中受到启发而发明的。

印刷术是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我国很早就有了好几种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如印章和拓碑,这就是印刷术的先驱。

印刷术的发明,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来自于具体的实践,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思考、创新。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行动,做科技创新的有心人,去总结、探索、创造、革新,成为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物。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

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

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

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

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3.雕版印刷术的意义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熟练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此后,逐步传到国外,唐朝时期,朝鲜和日本来我国的留学生学到许多工艺技术,包括印刷技术。

十二世纪,我国的雕版技术传到埃及,并西传到欧洲。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

僧一行,原名张遂,从小刻苦学习,青年时代已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以学识渊博闻名长安。

唐玄宗时候,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对天文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和研究,724—725年组织了全国13点的天文测量工作。

从天文学家南宫说测量的数据中,得出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公里)的结论。

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这与现在计算北纬34°

5地方子午线一度弧长110.6公里,仅差20.7公里,子午线就是经线。

唐代测出的子午线的长度,还有一些误差,但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对测知地球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这次测量有十分宝贵的科学价值。

四、唐朝的医学成就也很大。

1.贞观时,办分科医学校(早西方200年)

唐太宗时,我国已出现了专业学校教育,当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中央医学校,直属中央太医署,早西方200年。

2.《唐本草》(世界之最)

唐高宗时期,由宫廷主持编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总结了1000多年来的药物学知识,图文并茂。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早西方800多年。

3、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指导学生看教材小字内容得此结论)。

用毕生精力研究医学,虚心学习前人经验,搜集民间药方,亲临深山老林采集药物,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写成《千金方》,即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意。

《千金方》记载了五千多个药方,淘汰了古代医书中一些不合理药方,吸取了民间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是我国医学史的重大革新。

孙思邈被人们尊称为药王。

小结:

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引导学习使用互联网,搜索“赵州桥”、“唐都长安、《金刚经》、“孙思邈”等资料,进而引导学生查找“现代建筑艺术”、“世界著名桥梁”、“现代印刷技术”等,学会利用网络扩宽知识面,博古知今。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注意吸收文化成果,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隋唐文化中的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3)通过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古今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人类目前科技的兴趣和向往,对未来科技的憧憬和幻想。

(4)讲到赵州桥时可联系赵州桥已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等意识。

讲到《金刚经》时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补充《金刚经》被近代外国侵略者掠走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难点:

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部分杰出成就。

(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同学习高超的建筑水平。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由学生总结得出)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出示赵州桥图片)引导学生读图评价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

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

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

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

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

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

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

……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

多媒体投影: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以及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教师提问:

唐朝长安城建筑布局如何?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对唐都长安作一简要说明。

它东西约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十倍。

长安城规模庞大,“长安百万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市、坊分开,东西对称,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得有如棋盘,全城街道整齐宽直,树木成行,两边有排水设施;

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唐太宗时开始修建。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以及阅兵、献俘等主要仪式,都是在此殿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也基本相当。

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

国家预计资金投入为13亿至15亿元,将大明宫遗址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进行修复,重现盛唐恢弘气势。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出示图片)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教师在学习回答基础上强调:

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

可引导学生联系印刷术的发展: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近代欧洲人发明了机器印刷、现代的电脑排版等。

让学生感触到近现代中国的与世界的落伍和差距,让学生意识到振兴中国的责任。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金刚经》

教师作如下介绍:

请大家看最后一行字,你有怎样的发现呢?

教师念“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警造普施”,并作进一步的解释。

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

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教师强调: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教师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900年,丝绸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复窟,里面堆满了古写本和古画。

这个自公元366年开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满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间画家和雕塑家们留下的艺术杰作。

这座文物艺术宝库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注意。

1907年,替英国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克·

斯坦因风闻此事后,马上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千沸洞来。

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5箱古画和丝绣品,计1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而他为这些希世奇珍只付给王道人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

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5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

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

斯坦因是一个极为贪婪的所谓“汉学家”,他对我国西域文物进行了三次扫荡,历时16年,盗骗走了足以装满一个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文书。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观看李、杜、白三人画像插图和“文献资料、诗句摘录”,然后讨论回答:

1、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

2、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

3、说说他们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有所不同?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中品味三位大诗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归纳总结〕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发明过程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作品及特色)

杜甫(作品及特色)

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探究活动〕

1.让学生扮演一名导游设计一篇赵州桥和唐都长安城的“导游词”。

(必须包括地点、建筑名称、建造者、特点、地位等)

要求:

语言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

2.利用网络查找世界著名桥梁的资料及图片等,以古今中外桥梁建筑为专题,选出自己喜欢的二、三座桥梁,做重点介绍,进行研究性课题探讨。

3.以印刷术的发展为专题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讨。

(原创作品)

系统分类:

标签:

诗歌 

 

归类:

七年级下册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