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81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

1.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A

)。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2.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B

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D)。

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大师是指(D)。

D、有新思想的人

5.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6.智慧是(A)。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

7.世界观是(B)。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8.方法论是(D)。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反思是(B)。

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C、世界是物质的

1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C)。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14.“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是(B)。

B、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

15.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D、可知论的观点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C、世界本原问题

17.《国语郑语》写道:

“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B)。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8.哲学上的本体论是指(D)。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

19.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0.当今世界上四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

A、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21.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著作是(D)。

D、《共产党宣言》

22.“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表示这种态度的是(A)。

A、吉登斯

23.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A)。

A、《共产党宣言》

24.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B)。

B、实用主义

2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表述为:

(B)。

B、传播?

?

运用?

?

发展

2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D)。

D、实践

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C、对立统一

28.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B)。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9.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C)。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0.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思想基础是:

(D)。

D、实事求是

31.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2.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是:

(D)。

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A、发展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B、以人为本

35.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C)。

C、朴素唯物主义

36.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B)。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7.

C)。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C、列宁

38.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D)。

D、客观实在性

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B)。

B、物质

4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C、可知性

4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A、运动

4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D)。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B)。

4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C)。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5.承认相对静止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6.静止是指(B)。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47.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D)。

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48.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A)。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4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B)。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0.形而上学认为静止(B)。

B、存在运动之中

51.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D)。

D、形而上学

5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A)。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54.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观点是(A)。

A、唯心主义

55.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B)。

56.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D)。

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C、它的物质性

58.物质世界是(C)。

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

59.世界的物质性是指(A)。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60.意识是(A)。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61.反应特性是(A)。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62.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B)。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3.感觉是(B)。

B、高级动物和人所共有的

64.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D)。

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6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B)。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66.意识的本质是(D)。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67.科学证明人脑是(C)。

C、意识的加工厂

68.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D)。

D、唯物论的观点

69.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C)。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70.“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A)。

A、客观规律性

71.“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指的是(B)。

B、客观事物

72.“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A)。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

A、实事求是

74.“反物质”的发现,证明列宁的物质定义(B)。

B、是正确的

7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76.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C)。

C、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7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78.发展的实质是(C)。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C)。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8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81.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82.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C)。

C、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83.事物的质是指(C)。

C、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84.新生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

85.“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B)。

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86.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87.主要矛盾是指(C)。

C、起主导、决定作用的矛盾

88.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

B、同一性和斗争性

89.矛盾是反映()。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90.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D)。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9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A)。

A、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9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B)。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3.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94.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B)。

B、客观性

95.矛盾的特殊性是指(C)。

C、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96.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C)。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97.“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体现了(A)。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9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9.事物的量是指(C)。

C、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

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100.事物的度是指(C)。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101.量变是指(D)。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2.质变是指(C)。

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

10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04.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的范围

105.质量互变规律(D)。

D、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

106.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为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的(C)。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原理

107.党的“让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靠勤劳守法先富起来”的政策,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的(B)。

B、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原理

108.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是(C)。

C、客观的、普遍的

10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C)。

C、事物内部决定事物当前性质、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8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B)。

B、事物内部同事物当前性质相反、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B)。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B)。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D)。

D、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C)。

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

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D)。

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A)。

A、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这是(D)。

A)。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D、形而上学观点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C)。

C、量

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B)。

B、具体分析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1.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是孤立地存在的,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规律是(A)。

A、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参考答案:

A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C)。

C、感觉

125.实践是指(C)。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12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B)。

127.表象同感觉、知觉都是感性认识形式,但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又(A)。

A、带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

128.概念、判断、推理是(D)。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29.感觉、知觉、表象是(C)。

130.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B)。

B、经验论

131.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D)。

D、唯理论

132.“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现了认识论中的(A)。

A、辩证法

133.

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就是要肯定(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

134.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指(C)。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35.“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

这体现了认识论的(A)。

A、唯物主义思想

13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A)。

A、说明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37.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指(B)。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38.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C)。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

139.

140.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141.真理是指(D)。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是指(C)。

C、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B)。

B、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C、生产方式

B)。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人们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

B、有一些相关思想,但未建立理论体系

社会历史观是(A)。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经济结构是指(A)。

A、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是指(B)。

B、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D)。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D)。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53.国家属于(B)。

154.文化与文明有这样的关系:

(B)。

B、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155.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将来表现为(D)。

D、公共管理职能

156.文化的实质是(A)。

A、精神

157.国家的实质是(B)。

B、阶级压迫和统治的工具

158.社会形态是(D)。

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15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A)。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

160.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主体是(B)。

B、人民群众

161.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的基础是(C)。

C、社会基本矛盾

162.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C、生产力

163.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完全是(A)。

A、脑力劳动者

参考答案:

A

16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B)。

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

165.网络发展的未来是(C)。

C、受人类控制的

166.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A)。

A、辛勤劳动

167.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

(B)。

B、共产主义首先是科学,然后才是信仰,宗教只讲信仰

168.大学生要完成未来的历史使命,至少有如下的知识结构:

(ABCDE)。

A、专业知识

B、专业基础知识

C、技术知识

D、道德知识

E、哲学知识

参考答案:

ABCDE

169.大学生要实现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就要(ABCDE)。

A、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B、积累丰富的知识

C、增长智慧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E、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参考答案:

ABCDE

170.哲学的性质有(ABC)。

A、非实用性

B、非功利性

C、智慧性

D、技术性

E、永恒性

171.哲学的功能有:

(ABD)。

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

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

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

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

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

172.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

(ACD)。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哲学有智慧性

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是科学的科学

173.反映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知识有:

(ADE)。

A、自然知识

B、信息知识

C、基础知识

D、社会知识

ABCDE)。

E、思维知识

174.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有:

A、对社会变革的指导

B、对科学研究的指导

C、对经济活动的指导

D、对日常生活的指导

E、对思维方式的指导

A、

没有真理性

B、

不懂得物质性

C、

具有机械性

D、

具有形而上学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

(AD

)。

A、

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

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

D、

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CDE)。

13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有以下主要观点:

(ABE)。

A、一元论:

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二元论:

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E、多元论:

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

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有:

(ABDE)。

A、帮助我们把握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帮助我们把握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为我们提供理解哲学和哲学史的钥匙

E、为我们提供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

(ABD)。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

(BCE)。

B、直观性

C、猜测性

E、与辩证法相结合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是:

(ADE)。

A、机械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

(ABCD)。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

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ABD)。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下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是:

A、泰勒斯

ADE)。

D、德谟克利特

E、赫拉克利特

185.形而上学观点就是:

(ABC)。

A、片面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

C、孤立的观点

186.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ABE)。

A、历史根源

B、阶级根源

E、认识根源

18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

(AB)。

A、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

B、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有指导作用

188.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持肯定态度的当代思想有:

(ABDE)。

A、吉登斯

B、哈贝马斯

D、德里达

E、詹姆逊

189.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哲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C)。

A、马克思主义哲学

C、现代西方哲学

190.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有:

(AE)。

A、人本主义

E、科学主义

191.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表现在:

(ABCE)。

A、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B、它是分析现代社会制度的方法论

C、它能帮助我们分析全球性问题

E、它是当今世界文化精华的集中反映

192.关于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四条新闻是:

()。

A、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B、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C、2002年,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伟人”

D、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进行调查

E、2006年,英国国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活动

参考答案:

ABCD

19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

A、毛泽东哲学思想

B、邓小平哲学思想

C、孙中山哲学思想

D、胡适哲学思想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它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

ABE

194.毛泽东哲学思想主要包括:

()。

A、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

C、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D、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

ABCD

195.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表现在:

()。

A、强调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B、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

C、强调“发展”观点

D、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E、以“两点论”为核心丰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参考答案:

ABCDE

196.邓小平的“两点论”思想主要有: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E、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参考答案:

ABCD

197.“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总是:

()。

A、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着中国最民主的政治力量

E、代表着中国最大的社会团体

参考答案:

ABCD

198.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具体运用和发挥表现在:

A、蕴含了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

B、蕴含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C、蕴含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