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409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味。

 

(节选自《中西方戏剧》)

1.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

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B.《大劈棺》极富教育意味,包涵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C.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

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严重的剧情剧情常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B.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娘教子》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D.《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打动听众与观者的心弦。

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

家贫,牧豕海上。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

“有之。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

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

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乃上书:

“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天子报曰: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

”因赐告牛酒杂帛。

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填:

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病不俭节 

病:

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右:

崇尚 

D.治党与方急 

党与:

同党的人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

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5分)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韩愈《杂说》)

(2)半卷红旗临易水,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

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

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

”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

”或者说“帮我捶捶背!

”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

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

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

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

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

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

“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

“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

”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

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

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

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

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

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

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

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

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

她是多么后悔啊!

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

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

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

(6分)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

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

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

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

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

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

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

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

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

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

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

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

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

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

高官问:

“身体好吗?

”答:

“嗯。

”高官说:

“我们走了。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

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

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

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

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

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

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

“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

”来人都很惊愕,说:

“没有利息。

”俞先生说:

“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

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

还本付息是常识。

”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 

》2019年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

”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

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

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

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

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倒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B.在衡水市“龙腾湖城”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演员的才艺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在笑声中,大家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C.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D.两会代表认为税收应该从金字塔尖征收,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或中庸,就会大而化之;

一方面增加老百姓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部门的工作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王海洲毅然决然地在那片盐碱地承包责任状上签了字。

乡亲们纷纷议论着他的“壮举”,一时间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

B.“高考百天冲刺誓师大会”,使大家认为,当你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时,你将收获超过你预期的成果。

C.热爱科学的人们不仅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探索与发现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科学的精神。

D.在官场混的人,谁能避免自己不犯错误?

关键是犯了错误之后勇于认错,知错即改,而不是遮遮掩掩,推卸责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A.⑤①④②③ 

B.③⑤②④① 

C.③①②⑤④ 

D.⑤③②④①

16.《学会生存》一文有这样一句话:

“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

请你将这句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40个字)(5分)

17、仿照画横线的示例,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有时放弃是一种拥有。

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迈;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

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6岁他学习打字;

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

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

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你怎样看待刘伟的这些表现,请写出自己的认识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C.“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错,太绝对。

原文为“未必”。

2.B.偷换主语,原文为“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题干中“当时的进步青年”错。

3.C.“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错,不是作者观点。

原文是说“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4.B.病:

短处、毛病。

5.D.②⑤天子的做法 

③公孙弘资助别人,非为官机智。

6.C.以偏概全。

7

(1)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意:

猜疑,1分;

深:

城府很深(刻毒),1分;

诸……者,那些……的人,1分;

详:

通“佯”,佯装,表面上,1分,句意,1分)

(2)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

(畔;

通“叛”,反叛,1分;

此皆宰相奉职不称:

判断句,1分;

窃:

默默,无声无息,1分;

无以,没有……的办法,1分;

句意,1分)

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3分)

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10.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3)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