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584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两句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反映出词人畅游一天后恬静舒畅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习习,吹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⑵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据此理解作答。

(2)《浣溪沙·

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

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

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

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

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

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3.古诗欣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1.明丽(日暮)怀乡

2.示例:

托想空灵:

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

寄情高远:

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3.示例: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理解景色特点要抓住相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画面。

理解作者情感,要抓住作者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堪称“托想之空灵”;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可谓“寄情之高远”。

3.本题属于主题性默写题。

抓住默写主题“地名”,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

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4.阅读古代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⑵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选择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别这一主题。

B.“北风卷地白草折”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状写风势之猛,暗示环境的空旷、荒芜。

C.“愁”字既写当时天气状况,又为后文离别分手做了暗示,隐约透露诗人的担忧。

D.“归客”指即将回京的武判官。

“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

2.请你从三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妙处。

1.D

2.从不同角度鉴赏,言之有理即可

我选⑴,这两句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颇有浪漫色彩。

我选⑵,这两句诗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飘雪的冬天里红白映衬的景象,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或:

“掣”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天气的恶劣。

红旗在寒风中毫不动摇、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我选⑶,这两句借景言情,耐人寻味。

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离去依依不舍、担忧惆怅的心情。

1.D“送别的愉悦心情”错误,送别一般心情不可能是愉悦的。

2.开放性试题,从三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妙处即可。

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

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从题材看,与这首诗相近的是()

A.《商山早行》B.《春望》C.《过零丁洋》D.《游山西村》

2.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3.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作简要赏析。

1.A

2.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因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3.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1.这首诗和《商山早行》都属于羁旅怀乡之作,题材相同。

B项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C项表达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D项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故选A。

2.颈联是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

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3.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本诗最后两句的“烟月”与“鱼船”是让人心生欢乐之景,但却曲折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

京中:

指西京长安。

游寓(yù

):

寓寄他乡。

秦:

指长安。

(1)《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______”三个字,将诗人______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

(2)《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独游秦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

(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

《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春日京中有怀》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

“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

《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

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李商隐《夜雨寄北》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

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7.诗文赏析。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诗人运用了的修辞,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拟人例如: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人使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要求学生在理解是跟内容的基础上。

首先指出修辞方法。

然后具体分析。

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分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结合“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

把“杨花榆荚”比作“雪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榆荚飘落的情景。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⑤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⑥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

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

杜鹃花科。

④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⑤炎瘴:

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⑥斗:

通“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绘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之景。

B.颔联“筼筜竞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筼筜”人格化,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

D.尾联含蓄委婉,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E.本诗是赠答诗,张十一客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愈也用此“闲”字回答了他此时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

2.诗歌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远近结合”和“以声衬静”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

(1)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

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蹄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项,诗歌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属于白描勾勒,并非浓墨重彩。

故A项理解有误。

B项,正确。

C项,诗句“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

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

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

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所以C项中“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的说法不准确。

D项,正确。

E项,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被贬无奈、愤慨之情。

并非自在悠闲、无所事事。

所以,E项中的“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理解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BD。

2.试题分析: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法分析作答。

诗的前两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的意思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从描写的顺序看,“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是远景的描写;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近景的描绘。

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从视觉和听觉来描绘的,“山净江空水见沙”描绘了山村的宁静,“哀猿啼处两三家”则写猿啼,采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更突出山村的静寂。

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乙词中的“神州”指中原大地。

B.甲词用“挑”“看”“回”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英雄迟暮的形象;

乙词中的“悠悠”既指时间流逝之快,也指词人思绪无穷。

C.甲词中“马作的卢飞快”描绘了一个“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的画面。

乙词“不尽长江滚滚流”,用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词人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甲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阔大雄奇而又深沉的意境;

乙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

2.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1.B

2.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甲文塑造的是壮士形象。

所以选B。

2.考查对诗词主题思想的赏析。

甲文主题:

本词追忆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乙文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表面上颂扬孙权,实际上暗讽朝廷无能,无人担负北伐复国的重任,表达自己光复神州的雄图大志。

共同点:

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

10.《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②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

指作者自己。

②快阁:

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③朱弦:

古琴的琴弦涂成朱色,所以又叫朱弦。

④佳人:

知心朋友。

⑤青眼,指瞳孔,即正眼相看,表示喜爱。

1.这首诗颔联中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落木天远大

2.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绝”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3.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落木”(落叶)和“天远大”(秋高气爽)。

2.要求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

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所以可从自称痴儿了却公事,喜欢欣赏自然风物的角度,从对表明已无意仕途“绝”字与“弄长笛”“白鸥盟”等短语的分析,来考虑答案内容。

3.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分析是作答的关键。

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

岑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

)西馆:

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

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

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试题分析:

(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

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12.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思乡之情。

(意对即可)

(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

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往往会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体现出来。

《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