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645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组织保障(53

第二节体制机制保障(54

第三节政策保障(55

加快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内蒙古沿边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水平,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是指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核心的边境旗(市组成的经济区域,适当兼顾自治区经济腹地对外开放口岸和与边境旗市产业联系紧密的开发区。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内蒙古沿边地区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区域,围绕沿边开发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对外贸易、口岸物流、进出口资源加工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边境贸易不断扩大。

2012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2.57亿美元,其中对俄蒙两国经贸总额达到59.84亿美元,

占全区贸易总额的53.2%,其中进口煤炭2297.8万吨,是全区进出口商品类别中进口值最大的商品,货值17.54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15.6%。

口岸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2012年,全区口岸过货量达到6729.22万吨,占全国同类口岸货运量的40%以上。

其中,对俄口岸进出境货物2836.94万吨,对蒙口岸进出境货物3472.48万吨。

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二连浩特铁路国际物流园区、利众国际物流园区、甘其毛都亨通物流园区、策克口岸物流集聚区等一批口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

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物流已辐射到俄蒙方毗邻地区及纵深腹地。

进出口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依托进口资源优势,推动进口资源加工业产业化、链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加工、木材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进口资源加工产业体系。

围绕机电产品、建材、机械设备及服装、蔬菜、水果等出口商品,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

特别是商贸、旅游等产业亮点频现。

满洲里商贸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互市贸易区出口商品6.8万吨,实现贸易额60多亿元。

满洲里、二连浩特已成为中俄蒙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2012年俄蒙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37万人次。

产业集聚区建设具备一定基础。

19个边境旗市已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等9个自治区级开发区,积聚能力不断增强,入驻了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

主要产业发展指标

指标单位2005年2012年边境旗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391580.7边境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8.79.9对俄蒙贸易额亿美元2.759.8其中:

进口亿美元19.646.5出口亿美元1.613.3口岸过货量万吨27016729其中:

煤炭进口万吨253.92211.3木材进口万立方米1090.8928.8

机电出口亿美元3.35.3

农畜产品出口亿美元2.94对俄蒙中方协议投资额亿元14.65俄蒙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93137

第二节问题和挑战

一是沿边地区经济基础薄弱,19个边境旗市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不到10%。

二是缺少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规

模小。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口岸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产业的合理分工。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合作以贸易为主,进出口加工能力低,没有很好解决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的问题。

五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口岸通关能力不足,城镇支撑能力差,联接通道不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是外向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形式单一。

七是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一定矛盾,特别是水资源制约更加明显。

八是中俄、中蒙开放进程不同步,经济贸易合作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九是外向型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级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匮乏。

第三节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外向型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国际合作正在由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乃至自由贸易区延伸,产业的国际转移、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东北亚区域产业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大远东地区开发力度,蒙古国实施矿业兴国战略,为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带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经济互补性创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我国与俄蒙在资

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俄罗斯、蒙古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有利于沿边地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进出口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等外向型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特别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本技术外溢效应逐步显现,为沿边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展开,国家已经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沿边地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沿边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

区,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主导产业,构建延伸升级、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进出口资源加工基地、国际物流基地和跨境文化旅游基地。

第二节基本原则

——开放带动。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等多领域合作,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构筑沿边产业新优势。

——有序发展。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节奏和强度,避免无序竞争,过度开发。

——错位发展。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发挥各区域、各口岸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集聚拉动。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建立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继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及要素向园区有序转移、集聚,积极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

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创新驱动。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以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绿色发展。

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努力降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原材料消耗,控制资源浪费,减少污染,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17年,以对外贸易、进出口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的沿边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13—2017年,沿边19个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建成5个百亿元园区。

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贸易额力争达到100亿美元,对俄蒙中方协议投资额力争达到20亿美元,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突破1亿吨。

沿边地区旅游达到160万人次左右。

到2020年,各类开发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2018—2020年,沿边19个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提高到15%。

建成8个百

亿元园区。

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对俄蒙投资力争达到22亿美元,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1.5亿吨。

沿边地区旅游达到180万人次左右。

进口资源加工转化率达到50%。

第三章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以外向型经济为引领,依托沿边重点城镇,充分发挥我区地缘优势,着眼国内外、区内外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协调互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构建全方位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特点、资源组合条件、产业基础,加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加强区域之间内部分工协作,防止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沿边区域发展格局。

发挥区域中心城镇的带动引领作用,满洲里、二连浩特适度扩大规模,建设一流口岸城市。

按照城市标准,选择有条件的县城建成中小城市。

依托资源和加

工制造业优势,建设一批工贸型小城镇;

依托交通优势,建设一批商贸流通型小城镇;

依托口岸和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旅游边贸型小城镇,形成对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不断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依托正在规划和建设完善的七条国际大通道为纵轴与二条区内铁路为横轴相互贯通的铁路交通网络,辅以G10、G55等通岸高速和111、305等国道公路,形成以沿边口岸城镇、中心城市及产业集群为支撑,背靠资源产地,面向国内外市场,城镇点状分布、功能定位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西部对蒙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区。

依托策克口岸、甘其毛都和满都拉等口岸和川井镇、海流图镇等城镇,主动接受呼

包鄂沿黄沿线地区的经济带动和辐射,面向蒙古国南戈壁省、东戈壁省等蒙古国西部地区,扩大对外贸易,建立煤炭、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类进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煤炭加工转化、金属矿产采选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加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策克-赛汉陶来进出口矿产品加工工业园、敖伦布拉格工业园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工业园区、满都拉巴润工业园区和甘其毛都中蒙边境综合保税区建设。

——中东部对蒙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区。

以二连浩特为龙头,依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阿尔山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和额布都格口岸,接受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等中心城市带动辐射,面向蒙古国东三省,发展口岸物流、进口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跨境旅游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加强阿尔山市、乌里雅斯太镇、珠恩嘎达布其镇、阿日哈沙特镇、额布都格镇等特色城镇建设,做大做强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额布都格跨境经济合作区。

——东部对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区。

依托满洲里、黑山头、室韦等口岸,以海拉尔以及哈大齐工业走廊为腹地,面向俄罗斯远东和西西伯利亚地区,加强特色城镇建设,支持呼伦贝尔打造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做大做强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满

洲里市中俄互市贸易区、满洲里中俄边境综合保税区、呼伦贝尔工业园区等开发区,重点发展口岸物流、进口木材和矿产品加工、跨境旅游和文化产业,扩大蔬菜水果、轻纺产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当地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资源加工区建设。

外贸基地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

1巴彦淖尔市番茄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通辽市肉牛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3鄂尔多斯市羊绒及制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4呼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

5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满洲里进口木材加工基地

7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煤炭落地加工进口基地

8通辽市红干椒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9赤峰市西药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0呼和浩特市羊绒制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1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特色专业化工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12巴彦淖尔市籽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3兴安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综合型示范基地

14乌兰察布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5霍林郭勒工业园区煤电铝特色产业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6赤峰市羊绒制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7包头黑色金属材料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18满洲里市东湖区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19赤峰市杂粮杂豆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0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21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22乌兰察布市碳素产业出口基地

23赤峰市红山经济开发区

24内蒙古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以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强沿边与腹地经济的产业分工与衔接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实现沿边经济由贸易为主向贸易加工并重转变,力争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一、进口资源加工业

(一煤炭深加工业

以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乌海经济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依托进口煤炭资源,合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优化水煤资源及相关生产要素配臵,坚持循环高效原则,科学发展煤炭资源采掘及煤炭转化利用,加快引进规模化煤炭洗选、煤焦化和煤炭清洁利用项目,大力开展煤炭清洁高

效综合利用,发展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增值。

重点构建煤炭—煤炭洗选—煤焦化—甲醇、合成氨—尿素及其下游衍生产品产业链及煤炭—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等煤炭深加工下游产品产业链,加快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化肥、褐煤脱水提质、煤制醋酸和煤制合成氨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强化对煤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成为国家重要的境外煤炭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基地。

(二金属矿产加工业

积极寻求与俄蒙合作开发境外金属资源,建立境外金属矿产后备基地。

依托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强化与包头、赤峰等冶金产业优势区域的协作,大力引进一批采选冶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有效推进沿边矿产资源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

坚持循环、低耗、规模化原则,重点构建采矿—选矿—冶炼—合金产业链,形成煤炭—电力—钢材、特种钢、不锈钢及深加工的黑色金属产业链,煤炭—电力—铜、铅、锌—高精铜板、铝板、铅锌板、钼合金等特种型材产业链,煤炭—电力—铜、铅、锌—航空材料、电子材料、交通运输工具材料等深加工产业链,成为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采选冶一体化循环

示范基地。

(三木材加工业

以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等为主要载体,在稳定进口板材加工规模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导、综合循环利用为补充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板材—集成材—实木家具(木质门窗、木质别墅、板材—小料—指接板、板材—锯末—复合木制品、木质颗粒、活性炭等木材精深加工及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链,推动木材加工企业向精细化加工转型,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大力发展集成木屋、木窗、木门等新型高端产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最大的专项产品生产企业。

建设满洲里国家级进口木材加工示范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集成材加工集散基地和樟子松家具制造基地。

努力培育自主品牌,减少贴牌出口。

木材加工项目

8满洲里市经济合作区绿海木业集成材、木屋项目

9满洲里朗盛木制别墅有限公司木生产项目

10满洲里年轮实业有限公司木屋及木结构材生产项目

11满洲里佳事达木业有限公司集成材项目

12满洲里市凯盛木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家具及构件生产项目

13内蒙古润佳家具有限公司软体家具、板式家具生产项目

14满洲里市纸浆深加工及高档办公用纸加工项目

15二连浩特年加工3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项目

16满洲里市三发木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

17内蒙古森工集团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合作50万公顷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项目

18

19

20额尔古纳市荣程集团年加工30万立方米木材进口木材精深加工项目

根河市年产5万立方米雪橇板基材、高档家具生产线、年产3万立方米抽屉板、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落叶松精深加工、年产2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生产加工项目

额尔古纳市8万立方米纤维板、年进口木材15万立方米加工项目。

21二连浩特铝塑复合型材料项目

22二连浩特市新型墙体材料

23二连浩特市玻璃制品深加工项目

24阿尔山市木材加工、木制工艺品加工、指接拼板加工项目

二、出口产品加工业

(一建材业

以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策克口岸加工园区等为主要建

设载体,充分利用沿边地区丰富的矿石、陶瓷资源,促进石材、陶瓷等建材工业规模化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和精细化原则,努力增强建材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能力,大力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建筑、日用及精细陶瓷,新型墙体环保材料等,鼓励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锯末等固体废物,开发生产煤矸石空心砖及其它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加快构建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等环保建材产业链,建成全区重要的新型建材加工出口基地。

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向新型环保方向发展。

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建材企业开发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工艺技术和新型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型环保建材产业集群。

(二机电产业

依托满洲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等产业园区,以矿山机械、木业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为重点,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机械装备组装优势企业及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业,积极培育机械组装销售及配套维修服务业,形成以整机安装为龙头,机械零部件制造销售为基础的跨国、跨地区延伸的产业体系。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培育名牌产品。

加强出口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网络,完善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体系。

(三轻纺工业

以满洲里、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为主要载体,以服装鞋帽、玩具、皮革、绒毛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轻纺产品的龙头制造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逐步形成研发—生产—售后服务一体化的轻纺产业集群。

强化产品创新意识,提升产品开发和品牌创新能力,鼓励和扶持服装纺织企业加快建设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高设计、营销能力。

三、外向型农牧业

面向俄罗斯、蒙古市场,依托沿边地区绿色无污染的农牧产品资源优势,以肉、绒、瓜果蔬菜、粮油及加工品为重点,强化与巴彦淖尔、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乌兰察布等腹地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牧业及其加工业,推进生产、保鲜、储运、加工一体化经营,努力提高农牧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及综合利用水平,扩大创汇农牧业仓储基地规模,拓展出口绿色通道,形成内地种植、口岸中转、境外分拨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重点构建肉制品生产—初级加工及精深加工—皮革及骨血脏器加工产业链、原绒(毛—无毛绒—绒毛纱线—绒毛制品及边角料回收再利用循环产业链。

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名优特瓜果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形成鲜菜瓜果、干菜(脱水菜、瓜果蔬菜汁制品的多元产品结构,建成全国最大的对俄蒙瓜果蔬菜出口仓储基地和面向东北亚的瓜果蔬菜物流发展平台。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严格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性受保护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支持巴彦淖尔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特色服务业

(一口岸物流业

依托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个物流节点城市,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无水港国际铁路集装箱联运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公路口岸和空港物流园,完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以综合物

流为方向,大力发展陆路、空港和陆海物流产业,建设以中转分拨、进口保税仓储、运输配送、离岸加工为主要方式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国际物流外包服务。

加快建设满洲里木材、油品、天然气、粮油等专业物流中心,二连浩特市欧亚国际物流中心、二连浩特市益得物流园区及甘其毛都、策克煤炭专业物流中心等资源类产品的专业物流基地。

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国际航空货运设施,发展临空产业,积极开拓航空物流业。

加快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口岸城镇设立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努力将现代物流同商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紧密结合,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口岸物流综合服务系统,推动口岸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运作。

加快口岸物流信息化进程,建立高效运作的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与区内外物流节点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共享,推进陆海联运物流网络建设。

大力发展口岸保税物流,以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物流货源。

营造快速畅通的交通环境,推动物联网系统建设。

开通到欧亚主要市场的货运航线,促进商品出口。

合理调配铁路运力,按照外贸优先原则确保进出口货物畅通无阻。

开通主要口岸城市直达沿海港口及赴欧专列,努力降低物流成本。

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的物流合作,建立跨境物流节点的直通关模式。

深化与环渤海经济圈各港口城市的陆海联运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

(二商贸流通业

依托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毗邻俄蒙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大农产品和资源能源类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力度,有序推进特色商业集聚区。

依托口岸城镇、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边贸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充分发挥边境口岸地缘优势,发展临岸产业,利用中蒙、中俄两国的资源和市场,将两国腹地的农业、林业、矿业等资源高效快捷的引入口岸,建立以国际物流加工和国际贸易为重点的临岸产业集群,实现边境口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边境口岸产业物流体系。

重点发展农产品果蔬物流、木材及林

产品物流、矿产品物流、加工业及保税物流和边贸物流等。

建设、完善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内蒙古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物流基地、物流通道项目。

加快流通领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流通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

积极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发展跨境电子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

鼓励具备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内外贸结合的经营模式,建立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

扎实推进流通企业走出国门,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流通规则体系。

支持内外贸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内外贸结合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商贸流通项目

11通辽市内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

12赤峰市天丰商贸城项目

13赤峰市松山区新天地商务广场项目

14赤峰市东方永业城市广场项目

15赤峰市天丰蔬菜批发市场项目

16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项目

17鄂尔多斯市万家惠农贸产品批发市场项目

18巴彦淖尔市内蒙古萌业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19巴彦淖尔市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示范基地

20巴彦淖尔市脱水蔬菜出口加工示范基地

21巴彦淖尔市肉羊出口加工示范基地

22巴彦淖尔市临河四季青农贸市场集配中心(出口蒙古国农副产品腹地支撑项目

23乌海市金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