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677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巨献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绘制简明大气运动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原理。

〔3〕利用这个原理,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大气质量。

【发现问题】〔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本上讲到,由于受热不均会引起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降,地面空气由冷的地方向热的地方运动。

即所谓的热力环流。

这一规律可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得到验证呢

【分析问题】〔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说明:

分析问题不是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环流运动,而是分析影响我们解决问题〔即验证热力环流〕的因素。

影响验证能否实现的因素是:

⑴加热因素:

能否对局部地区进行加热,附近地区不加热。

或全部加热,一地升温快,一地升温慢。

⑵观察因素:

空气是透明的,能否用一种方法让人能观察到因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环流现象。

【提出假设】〔从可变的影响因素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⑴实验:

加热环节

第一步:

将黄沙和水并排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将小孔一侧正对水盆〕。

第二步:

将射灯放入玻璃缸内。

接通电源,使射灯同角度同时照射黄沙和水。

〔或只对黄沙一端进行射灯加热。

⑵实验:

观察环节

第三步:

点香,从小孔垂直插入适当深度,观测烟气运动。

⑶现象假设:

原理:

……

【验证假设】〔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或探究,以验证假设;

并将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人类服务〕

用实验去验证。

在生活中应用。

如:

利用这个原理,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大气质量。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城郊绿化带宜布局在环流圈内侧〔城市风的下沉距离内〕;

城市间的距离应在两环流圈以外〔城市风的下沉距离外〕,避免城市交叉污染;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常见题型

1、课题材料收集与成因探究〔如例2〕

2、课题研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例3〕

3.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如例4〕

4.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探究〔如例5〕

5.研究性问题的方案论证〔如例6〕

6.课题研究的设立及论证〔如例7〕

7.研究论证的过程〔如例8〕

【例2】〔课题材料收集与成因探究题型〕M国一直洪灾不断。

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

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

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

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该小组应查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探讨交流:

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解析】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归宿,而利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是“有用地理”的具体表达。

结合此题材料内容特别是图示经纬网以及海陆轮廓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一是M国为盂加拉国;

二是N是形成于北印度洋的热带飓风。

结合中学地理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可以思考盂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与该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密切相关;

而热带气旋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与热带气旋的本身特点密切相关。

【答案】

(1)(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图

(2)(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

【例3】〔课题研究调查的主要内容题型〕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描述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B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

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关键的三个条件:

①由题干及图示知,此题考查的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相关自然、人文状况。

回顾该区位置。

主体范围应界于40°

N~52°

N之间,纬度偏高,地势平坦、地广人稀;

②由图示等降水量线分布形势并结合等值线读图原那么知B地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③对任何一个区域舍饲养畜业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都必须从生产准备、生产过程及产品销售三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

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状况;

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

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只要合理即可得分,答对其中三条即可得总分值)

【例4】〔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题型〕我国东部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假设干个同心圆(如图)。

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h29m28s、12h05m44s。

假设你是该小组。

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要求:

(1)请在地面上画出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出来的经度为。

请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

(至少两条)

【解析】这是一道为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的题目。

为完成该设计方案,必须明确以下信息:

①该中学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以测定投影A、B的时间也应在地方时12点前后;

②旗杆顶部的投影A、B在同心圆周上,即影长相等;

③影响课题研究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设计方案不完善,也可能是其他在测量过程中的外因所致。

(1)见下图。

(2)116、90°

E测算过程:

①与正午12点(地方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故A、B两个时刻的平均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数值是llh47m36s(北京时间)。

②当地的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为1lh47m36s,因此当地与120°

E的地方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3、10°

,故测得的该市经度为116、90°

E。

(3)以下要点供参考(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即可)

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

可以将旗杆换成可以确保垂直的木杆(【一】两米即可,太高那么不易保持垂直)。

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误差。

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子午线。

【例5】〔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探究题型〕分析以下实验步骤,回答: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

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

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的交换。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图。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表达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的过程。

【解析】地理实验重视地理原理。

只有对地理概念、原理有较透彻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并用有关概念、原理指导、安排实验。

该实验即用简易材料证明了水循环的发生、形成、过程及意义,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升了实验价值。

在实施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操作严谨:

例如盆中注水适量、塑料封口要严、石头放置要准;

第【二】观察要细致:

例如长时间暴晒前后塑料纸上水珠量的变化、运动状况,水珠(滴)对沙的冲击等;

第三,描述规范、科学。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

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5)左栏:

由上而下:

E、B、F右栏:

自上而下A、D、C(6)统一演化

【例6】〔研究性问题的方案论证题型〕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2)假设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按图中A线和B线两个方案,请你从工程量、运行等综合考虑,简要比较它们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路线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A

B

(3)该地的开发,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山上植茶树、果树,山下种粮食、棉花。

方案二:

山上修梯田,种粮食、棉花;

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你同意哪种方案?

理由是什么?

【解析】

(1)判断河流流向要找两个条件,一是地势高低起伏;

二是图示中有无方向标志如指向标、经纬网等。

(2)公路、铁路线路的选择,必须明确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并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情况选择最正确线路。

(3)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做到园地制宜,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例如此题依据经纬网判定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依据所学知识即可选择最正确方案。

(1)从西南向东北

(2)

坡度较平缓

需架设4座过河桥梁,且占用耕地

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靠近甲地的地段坡度太陡

(3)方案一该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上坡度陡,宜种植茶树、果树(或不宜修筑梯田);

山下坡度缓,可种植粮棉(不一定发展城郊型农业)。

【例7】〔课题研究的设立及论证题型〕根据以下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目前全国铁路日均运输请求约30多万车,但满足率只有35%左右。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发展。

(1)列举出京沪铁路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2)从资料中挖掘一个问题,就此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写出课题的名称。

课题名称:

(3)铁路运输能力紧张是运输请求数量大于运能的结果,请列举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影响因素。

(4)扼要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5)请提出解决京沪线铁路运能不足现状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结合所给材料展开课题研究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的巨大挑战。

以此题为例,要从材料中挖掘出问题并找出问题原因及出路,理解材料是基础,深厚的地理基础是关键,材料中提及的“日均运输请求”、“满足率”、“京沪铁路长度占全国营运线长比”、“承担的客、货运量”、以及“运输密度”和“运能缺口”等都是课题制定的依据。

京沪线运输请求量大于运能以及铁路运输密度高与其运输起止点及通过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1)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

(2)课题名称:

京沪铁路运能不足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应包括①研究对象:

京沪铁路,②研究内容:

运能不足问题,③研究的范围方法或属性:

现状及对策。

(3)①运输请求数量(经济水平、其他运输方式的发达和承担程度、货物性质、运输距离),②铁路运输能力(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载重量、列车编组水平)。

(4)它连接着环渤海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5)①进行京沪线的电气化改造,以实现进一步的列车提速,提高铁路或列车的载重量和列车编组能力,实现重载、快速、高效运输(原因是铁路运行速度的提高可以提高运能,目前京沪线虽经多次提速,但随着技术改造,尤其是电气化改造,使之仍有提速空间。

另外载重和编组效率也可能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②新建一条京沪高速铁路。

由于目前京沪线的铁路运能缺口高达50%以上,因此新建一条运能超过现有京沪线的新复线高速度铁路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例8】〔研究论证的过程题型〕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据此,分析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下图,说出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

(2)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的几条论据,请你分析每一条论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相应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基岩的矿物成分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份相同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3)如果黄土高原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请把这些变化填入下图中。

【解析】此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时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由西北向东南分别是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2)

黄土是风力吹来的

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不是本地的,好像来自中亚、蒙古等地

黄土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3)河流:

径流量变化加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

动物:

栖息地被破坏,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可能减少(多样性减少)

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土壤:

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热点话题】常遇到的探究问题

1.自然地理探究点

⑴与地球运动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

①收集证明地球的自转存在的证据;

②利用手表与日影测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测算当地经度;

③观察天然河流的水流对左右岸的冲刷情况;

④在某一地点连续记录日出、日落的时间,分析本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⑤利用简单工具与仪器,每隔一周测量一次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分析其变化规律;

⑥从冬季日照要求,测量当地居民住宅楼的实际间距与理想间距;

⑵与大气运动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

①设计效果明显的“热力环流”小实验;

②在旷野用随身物品目测当时、当地的风力、风向;

③搜集资料或连续观测风向,计算出季风气候下冬夏季风交替变化情况或计算当地最大风频或最小风频的风向,制作风玫瑰图;

④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形势图,预报冷锋或暖锋天气,高压或低压控制下的天气;

⑤调查或搜集资料,撰写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学小论文,如:

房屋的式样与气候的关系;

生产方式与气候的关系;

饮食习惯与气候的关系;

交通运输方式与气候的关系;

⑥搜集气象资料,绘制当地气温曲线或降水量柱状图。

⑶与水、地壳运动及自然带分布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

①实地考察当地主要陆地水体类型及其补给来源、补给特点和时空调节措施;

②实地考察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形态,探究其主要成因;

③实地考察当地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撰写考察报告;

④搜集各种自然带的景观图片、照片,举办展览;

⑤考察当地陆地环境的地域特征及形成原因。

2.人文地理探究点

⑴调查当地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某种农作物的种植或某种畜、禽的饲养),并制作本地农业主要农事时间表,分析所需条件或投入因素。

⑵参观当地大型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现代化饲养场、生态农业园,选择当地某家工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土地、水源、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及区位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⑶调查当地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地形、河流、气候、交通、经济条件等),评价区位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⑷查找资料,了解近20年本地(县、地区)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测算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城市化水平、速度及与经济的关系。

⑸考察当地城市道路网格局,分析其优缺点、主要交通问题、改进设想或方案。

⑹考察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设想或方案。

⑺走访调查当地经管部门,说明当地商业贸易对象国或地区,调查商业往来的商品种类、数量并分析原因。

3.区域地理探究点

⑴搜集相关材料,比较重要国家或地区自然特征(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和人文特征(如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等)的差异,掌握分析研究该差异的方法和过程,撰写研究报告。

⑵调查或搜集有关资料,分析我国重要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及其相关联系与成因。

⑶调查当地河流的水文特点及成因,了解河流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⑷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理化建议。

⑸走访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并结合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⑹走访当地经管部辩明,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在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以及产业转移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高考冲刺演练】

1、某学校同学在6月22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所示的示意图。

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A、23°

26′N,105°

EB、23°

26′N,135°

E

C、23°

26′S,105°

ED、23°

26′S,135°

某地理探究小组进行了地理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图,在一个盆中加适量的水,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膜封住盆口,用橡皮筋箍住塑料膜,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的塑料膜上。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照射,待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阅读实验材料回答2~3题。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

A、水循环现象B、热力环流现象

C、生物循环D、地质循环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A、内力作用中的岩浆岩形成

B、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作用

C、外力作用中的流水沉积作用

D、外力作用中的流水溶蚀作用

某中学调查小组在某流域进行的聚合草地(22度坡地)调查的资料如表。

回答4—5题。

4、通过调查资料说明,要想减水效益显著、稳定,聚合草覆盖度最合适的值应为

A、20%B、40%C、60%D、80%

5、根据表中所示原理分析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任务艰巨的原因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径流减少率降低

B、侵蚀减少率上升,水土流失加重

C、多雨季节,直接汇入长江干流的地表径流增多,水位上涨

D、河床上升,湖泊萎缩,防洪能力下降

某学校的研究性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两块土地进行研究时发现,甲块土地是种草养羊的,由于植被覆盖好,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少;

而乙块土地是种植小麦的,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多。

两地下雨时产生的地面径流有很大差异。

分析完成6~8小题。

6、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7、假设该所学校所在地为澳大利亚,那么小麦的收割时期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假设该所学校所在地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那么乙块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造成该土地肥力下降B、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增多

C、学校附近发生泥石流的频率增大D、该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下降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某条国道两旁加油站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绘出如下图的加油站、村落和道路分布图。

读图分析判断9~11题。

9、如果图中黑点表示加油站,那么影响该地理事物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车流量

C、地价D、服务范围

10、距该地中心城市最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图中国道走向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A、尽可能联系较多的经济据点

B、缩短线路长度,节省运营时间

C、降低筑路成本

D、少占耕地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12~15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5:

10

12:

40

20:

太阳高度

00

73026′

1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100E,400NB、1100E,500NC、1150E,400ND、1150E,500N

13、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B、8小时C、9小时D、10小时

14、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太阳直射赤道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15、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B、东北方、西北方C、东南方、西北方D、东北方、西南方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

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

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

如图甲。

测量日期:

2007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

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

在手表显示12∶58时角β最小为52º

56′。

A为量角器中心O点的阴影,AB⊥PA。

据此回答下16~18题。

16、当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5°

E,29°

N〕

B、〔105°

30′E,29°

30′N〕

C、〔104°

30′E,23°

D、〔105°

30′E,30°

17、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

C、正东方向D、西南方向

18、如图乙所示,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为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有关水资源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

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

在一些发达国家,约50%的饮用水和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