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97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实验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docx

《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探究.docx

实验探究

2012-2013学年度?

?

?

学校1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所述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做完银镜反应后,试管上的附着物可用浓氨水洗涤②为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③在容量瓶内将苛性钠溶解,以配制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④为检验集气瓶中氯气是否已充满,将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瓶口⑤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⑥中和滴定前,将滴定管用将要装入的液体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

A.②⑤B.④⑥C.①③D.①④

2.某碳酸钾样品中的杂质含有纯碱、硝酸钾、硝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取7.8g该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得到沉淀5.0g。

下列对原样品中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B.一定有Na2CO3而没有Ba(NO3)2

C.没有Ba(NO3)2但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

D.没有Na2CO3但有Ba(NO3)2和KNO3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g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4.若50滴水正好是m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m×50×18×6.02×1023

B.

×6.02×1023

C.

×6.02×1023

D.

5.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

A.一定含有

、Ag+中的一种或几种

B.一定含有

或Ag+,不含

C.一定含有

或Ag+

D.一定含

、Ag+中的一种或几种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操作是

A.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时,洗液未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到刻度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用来配制溶液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处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为22.4L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C.1molH2和1molHe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原子数相同,质量也相同

D.体积为6L的O2,其质量可能为8g

8.下列物质中既能与KMnO4溶液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①苯②苯酚③甲苯④乙醇⑤乙烯⑥乙烷⑦亚硫酸

A.②③⑤⑥B.②④⑥⑦C.②⑤⑦D.全部

9.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A.用无水乙醇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

B.稀释浓

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

C.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D.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先加生石灰再蒸馏

10.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化学家提出的假设不一定能被实验证实

B.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C.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标志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不需要再做化学实验

11.(14分)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填空。

(1)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仪器的作用是:

(2)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气体是Cl2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a氯化铁稀溶液b氯化亚铁溶液c硫氰化钾溶液

d苯酚溶液e品红溶液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若Cl2过量:

取盛有(选填一个符号)试剂的试管,加入(选

填一个符号)试剂,无明现象,再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是:

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一种结合必要的操作就可以验证通入C装置中气体是Cl2过量

还是SO2过量,该试剂是______(选填一个符号),必要操作和结论__________。

12.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13.相关实验不能表达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把等质量的两份同种大理石块中的一份研成粉末,在同温度下分别与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放出气体快慢。

验证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小试管(密封)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试管中气体颜色变化。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直接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同温度滴有酚酞的热水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D

将足量氯水分别滴入盛有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溴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14.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研究物质的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二步是

A.实验和观察B.预测物质的性质

C.解释及结论D.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15.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片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D

向盛有20g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再加入少许浓硫酸,迅速搅拌。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16.在酸性条件下H2C2O4可以被KMnO4溶液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依据KMnO4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

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最快的是

组号

反应温度

/℃

参加反应物质

KMnO4

H2C2O4

MnSO4

V/mL

c/mol·L-1

V/mL

c/mol·L-1

m/g

A

20

4

0.1

2

0.1

0

B

20

4

0.1

2

0.1

0.1

C

40

4

0.1

2

0.1

0

D

40

4

0.1

2

0.2

0.1

1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盐酸中滴加水玻璃,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说明有硅酸胶体生成

B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无银镜生成

说明蔗糖未发生水解

C

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混合气体(C2H4、CO2、SO2等)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说明有乙烯产生

D

在新制的氨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拦后,过滤

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

18.下列实验方法操作,能达到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氯化

钠固体

B.用250ml容量瓶配制1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C.用一束强光照射经过煮沸的三氯化铁溶液有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D.过量的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可制取氯化亚铁

19.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快的是()

编号金属(粉末状)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mol)(℃)

AMg,0.16mol·L-1硝酸10mL80

BMg,0.13mol·L-1盐酸10mL60

CFe,0.13mol·L-1L盐酸10mL60

DMg,0.13mol·L-1硫酸10mL60

20.用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用丙图装置可以实现使气球膨胀

D.用丁图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2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2.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

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23.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

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与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方案

现象、结论

A

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含铝、铁、镁三种元素

B

加入NaOH溶液

有无色气体产生,含有铝元素

C

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含有镁元素

D

加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含有铁元素

24.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鉴别集气瓶中的甲烷和乙烯:

移去玻璃片,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及是否有黑烟

B.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

向酒精中加入足量生石灰

C.制备氯乙烷(C2H5Cl):

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除去乙炔中杂质气体:

将实验室制得的乙炔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

25.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26.用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用丙图装置可以实现使气球膨胀

D.用丁图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27.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将HC1通入NaAlO2溶液中

C.加热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8.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29.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

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

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

验方案:

[来源:

学|科|网Z|X|X|K]

方案1:

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

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⑴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

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

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1:

方案2: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2)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3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甲:

稀硫酸和铜片

乙:

浓氨水和SO2

B.甲:

双氧水和MnO2

乙:

NaOH溶液和CO2

C.甲:

NaHCO3溶液和苯酚乙:

NaOH溶液和Cl2

D.甲:

浓硫酸和蔗糖(滴有几滴水)乙:

水和N2

3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

Al>Fe>Cu

B

烧瓶内颜色深浅不同

说明:

2NO2

N2O4(g)△H<0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度积(Ksp):

AgCl>AgBr

>Ag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

Cl>C>Si

32.下述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33.为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与Cu2+有关而与SO42-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

A.观察硫酸溶液呈无色

B.观察硫酸铜粉末呈白色

C.往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

D.往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

34.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②③⑦B.③④⑤C.⑤⑥⑦D.④⑥⑦

35.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36..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B.可能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37.为测定一小块铁铝合金样品中的含铝量,现先将其溶于足量盐酸中,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待沉淀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时过滤,洗涤。

将沉淀物在空气中灼烧,最后得到红棕色粉末,经称量知其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70%B.30%C.54%D.无法计算

3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2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g SnCl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mol·L-1SnCl2溶液

D.检验葡萄糖,应用氢氧化铜粉末,加热检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六、简答题(题型注释)

参考答案

1.B

【解析】提出假说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能够解释并预见某些科学事实的原理或结论。

为此假说的提出一定要来源于科学实验,反过来假说又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最终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因此B选项正确。

2.C

【解析】由于样品溶于水是澄清的,因此样品中不存在硝酸钡,设样品没有杂质,则生成沉淀为

×100g·mol-1≈5.65g>5.0g,因此,样品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碳酸钠,C正确。

3.D

【解析】A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2NA;B中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氯离子的数目无法确定;C中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其物质的量大于1mol。

4.B

【解析】由已知,1滴水的体积为

mL,又因为H2O的密度为1g·mol-3,故1滴水的质量即为

g,相当于

mol,所含的分子数为:

×6.02×1023,答案选B。

5.D

【解析】BaCl2中含有Ba2+与Cl-。

加入某溶液后出现不溶于稀HNO3的沉淀,故沉淀应为BaSO4或AgCl。

故溶液可能含有

或Ag+,另因HNO3有强氧化性,可能会将

氧化为

而生成BaSO4,故其中也可能有

6.C

【解析】应逐个分析每个选项,找出正确的选项:

因为cB=nB/V,若错误操作使nB增大,V减小,则cB偏大,若错误操作使nB减小,V增大,则cB偏小.A操作使nB减少,B操作使V增大,C操作使V减小,D操作对nB和V均无影响,故A、B操作使cB减小,C操作使cB增大,D无影响.

7.D

【解析】A项中明显是物质的状态不明确;B项中盐酸是一元酸,而硫酸是二元酸,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C项中1molH2和1molHe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原子数不相同、质量相同。

8.C

【解析】上述物质中苯、乙烷既不能与KMnO4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溴水反应;甲苯和乙醇可以被KMnO4氧化但不能与溴水反应;苯酚、乙烯、亚硫酸既能被KMnO4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

9.D

【解析】

10.A

【解析】

11.(14分)(每空2分)

(1)Cl2+SO2+2H2O=4H++2Cl―+SO42―,防倒吸

(2)①b,c(或d),溶液呈红色(或紫色)

②e品红褪色,加热不复原,说明氯气过量;品红褪色,加热又复原,说明二氧化硫过量。

【解析】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的导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是错误的,会发生倒吸;C选项氢氧化亚铁易被O2氧化,盛NaOH的胶头滴管必须插入溶液中;D选项中的CO2与水不能形成喷泉。

13.CD

【解析】略

14.C

【解析】略

15.A

【解析】选项A是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16.D

【解析】

17.BC

【解析】

18.C

【解析】略

19.D

【解析】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再其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即可反应速率。

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镁的活泼性其余铁,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0.B

【解析】略

21.C

【解析】在收集氨气时需要在集气瓶口塞一团棉花,A不正确。

锌电极所在的电解质应是硫酸锌,铜电极所在电解质是硫酸铜,B不正确。

收集二氧化碳需要向上排空气法,因此D装置中应是长导管通二氧化碳。

答案选C。

22.D

【解析】草酸晶体受热时会熔化,同时反应中生成水蒸气,为避免液体回流,装置只能选择D。

答案选D。

23.B

【解析】略

24.AD

【解析】B:

水的检验一般用五水硫酸铜;

C:

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是各种取代产物,不适宜制备氯乙烷,可用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的方法制备氯乙烷。

25.B

【解析】略

26.B

【解析】略

27.D

【解析】此题是对平时各个反应实验现象的考察。

A项现象为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B项现象为溶液开始生成白色沉淀HC1过量会沉淀最终消失,C项现象为品红溶液红色消失。

D项虽然可以反应但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选D。

28.D

【解析】A可以对比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B对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稳定性,C对照苯和水的沸点高低。

29.

(1)方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可溶于稀硝酸形成蓝色溶液

方案2合理,因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生成Cu和Cu2+,导致溶液呈蓝色;而铜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2)ABC

【解析】略

30.B

【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根据题中信息,两瓶中气球都胀大,说明甲中生成气体,而乙中消耗气体,A选项中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不能产生气体,甲中气球不会胀大;B选项甲中可产生O2,乙中NaOH溶液和CO2会迅速反应使瓶内气体大量减小,气球会胀大;C选项中NaHCO3溶液和苯酚不反应,甲中气球不会胀大;D选项中甲中不能产生气体,乙中N2不与水反应,气球都不会胀大。

31.D

【解析】略

32.B

【解析】略

33.B

【解析】应提供水溶液的环境。

34.B

【解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需要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和蒸发浓缩,需要用玻璃棒。

做蔗糖炭化实验,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是B。

35.B

【解析】

36.A

【解析】气体是无色的,因此不可能含有NO2和氯气。

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则含有SO2;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则一定含有NO,所以就没有氧气,答案选A。

37.B

【解析】红棕色粉末的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得出铝的质量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其质量分数就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56*2+16*3)=48/160=0.3,即30%

【答案】B

【解析】配制FeCl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

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

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