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87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实验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docx

《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探究.docx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1.(14分)某课外小组欲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

成分。

已知:

①沸点:

SO2-10℃,SO345℃;②SO3遇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

产生酸雾。

③98.3%H2SO4可以吸收SO3和酸雾。

提供的药品:

Na2SO3固体、10mol/LH2SO4、催化剂(V2O5)、KMnO4固体、蒸馏水、0.5

mol/LBaCl2溶液、98.3%H2SO4、2.0mol/LNaOH溶液、品红溶液等。

(1)该小组同学用Na2SO3固体与10mol/LH2SO4混合制取SO2。

发生装置应该选用下图中装置(填字母)。

 

(2)若选用上图中b装置制O2,反应的方程式是。

(3)该小组同学为检验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装置: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c中盛放的试剂是;e中盛放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③某同学提出用饱和的NaHSO3溶液代替98.3%的浓H2SO4,请你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若可以不必说明理由;若不可行,简述其理由。

 

2.(12分)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对Fe3+与I-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1)该同学最初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编号

操作

现象

I

先向2mL0.1mol/L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

II

先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0.1mol/LKI溶液

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滴加KI溶液后,红色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的现象为。

②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同学分析了导致实验II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

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编号

操作

现象

III

向2mL0.1mol/LKI溶液中滴加1mL

0.1mol/L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根据实验III,甲同学认为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结合实验现象用简

明的文字说明他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

(3)该同学认为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根据实验III中现象得出的结论。

请补全下表中

的实验方案。

编号

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IV

向2mL0.1mol/LKI溶液中滴加1mL

0.1mol/LFeCl3溶液,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

应的Fe3+与I-的物质的量相同。

该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III中加入

KSCN后溶液变红的原因,认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27.(16分)某校学生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及现象:

操作

现象

Ⅰ.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

产生气体

Ⅱ.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

Ⅲ.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

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

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Ⅳ.用F向E中鼓入空气

烧瓶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Ⅴ.一段时间后

C中白色沉淀溶解

试回答:

(1)操作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目的是。

(3)C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操作Ⅱ中当C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上提的原因是。

(4)操作Ⅲ中装置A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5)烧瓶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

(6)操作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7)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分)氯化铁是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

某同学用mg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FeCl3·6H2O晶体,同时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了如下装置(夹持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Ⅱ中“……”的内容是,烧杯中的现象是,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是、。

(3)操作Ⅲ不采用直接加热制FeCl3·6H2O晶体的原因是(用简要文字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4)测得B中所得的气体是VmL(标准状况时),由此计算出该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低,若实验过程操作无误,偏低的原因是。

(5)为了准确测定铁的质量分数,还可以另取mg废铁屑和某种常见的还原剂气体在加热时充分反应到恒重,测得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是wg。

由此求出铁的准确质量分数是(用含m、和w的式子表示)。

27.(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填序号)。

a.稀盐酸b.稀硫酸c.小苏打d.石灰石

(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填K1或K2),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

(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

取最终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

6.(16分)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A、B装置可选药品:

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

(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①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

②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序号)。

 

(5)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化合物

X为。

NH4HCO3的作用是。

7.(16分)

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下图是模拟制取装置。

(1)与氢气相比,氢化钙作为能源提

供剂的优点是。

(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反应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的目的是。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应在B、C之间再连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4)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入序号)。

①加热反应一段时间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④停止加热,

充分冷却

(5)上述实验中假设钙充分反应,为测定所得氢化钙的纯度,可称取44mg氢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反应完全后充分冷却,最终生成气体体积约44.8mL(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求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

若钙没有充分反应,对氢化钙纯度的测定(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

1.(14分)

(1)c……………………………………………………………………………………(2分)

(2)2KMnO4K2MnO4+MnO2+O2↑…………………………………(2分)

(3)①2SO2+O22SO3…………………………………(2分)

②0.5mol/LBaCl2溶液………………………………………………………(2分)

品红溶液(或KMnO4溶液)……………………………………………………(2分)

检验和除去SO2气体………………………………………………………(2分)

③虽然饱和NaHSO3溶液可除去SO3,但是SO3与NaHSO3反应生成SO2,干扰对原混合气体中SO2的检验。

…………………………………………………………(2分)

2.(12分)

(1)①滴加KSC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各1分)

②2Fe2++Cl2===2Fe3++2Cl-

(2)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

编号

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IV

再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或铁氰化钾溶液)

(1分)

预期现象:

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色;或生成蓝色沉淀),结论:

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或Fe2+)

(现象、结论各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2Fe3++2I-

2Fe2++I2(3分,不写可逆符号扣2分)

3.(16分,每空2分)

(1)CO2

(2)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

(3)CaCO3防止消耗硝酸过多影响铜与硝酸的反应

(4)

(5)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

(6)HNO33NO2+H2O=2HNO3+NO(或4NO+3O2+2H2O=4HNO3)

(7)平衡压强,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4.(16分)

(1)Fe+2HCl=FeCl2+H2↑

(2)当A中固体完全消失;无色溶液逐渐变黄,有气泡产生。

2Fe2++H2O2+2H+=2Fe3++2H2O、2H2O2

2H2O+O2↑

(3)Fe3++3H2O

Fe(OH)3+3H+,加热会促进FeCl3水解,产生Fe(OH)3。

(4)Fe3+和Fe发生反应消耗部分Fe,使与盐酸反应的Fe相应减少。

(5)

5.(共14分)

(1)2Na2O2+2CO2=2Na2CO3+O2大于

(2)bc(3)K2

(4)①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②水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

(5)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合理答案均给分)

6.(16分)

(1)4NH3+5O2

4NO+6H2O

(2)在氨水中存在平衡:

NH3+H2O

NH3·H2O

NH4++OH—,加入NaOH固体,OH—浓度增加,平衡向左移动,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均有利于NH3逸出

(3)①2NO+O2==2NO2(1分)②NH4NO3(1分)③3Cu+8H++2NO3—=3Cu2++2NO↑+4H2O

(4)①增加(1分)减少(1分)②abc(选2个得1分,选1个不得分)

(5)Na2O2NH4HCO3分解放出NH3;同时放出的CO2和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