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936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Word下载.doc

新建或改建学校应以适宜规模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依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城市、县镇学校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0人。

牧区和偏远山区小学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农村小学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25人,班额过少的应举办复式教学班。

学校的适宜规模如下:

(表1)学校适宜规模

学校类型

适宜规模

班额

独立设置的小学

每年级2-4班,合计12-24班

≤45人

独立设置的初中

每年级6-10班,合计18-30班

≤50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2-4班,合计18-36班

完全中学

每年级4-6班,合计24-36班

独立设置的高中

每年级8-12班,合计24-36班

(三)校地面积与规划

1.学校占地面积

学校用地面积标准,按照中心城和中心城以外地区分别确定学校用地面积的基本要求。

设置具体学校的实际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规划配置和建设。

(1)本《标准》颁行后新建学校的用地,原则上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规划和配置。

其中确因用地条件限制和本标准颁布之前已审批规划方案的学校,依据本标准可适当调整用地指标,但不得低于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2)改建和扩建学校时的用地可以参照本标准进行计算和配置。

若需增加用地,应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3)城市个别改建学校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其改建方案应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改建。

(4)城市已有学校的占地面积因受环境限制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学校的举办者应当通过资源共享,以及就近利用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满足该校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其共享校外设施的占地面积可以折算为该校的占地面积。

(5)学校占地面积应满足建设必要的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其中建设用地和体育场地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建设用地:

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室)、阶梯教室、风雨操场(体育馆)等建筑所需用地。

体育场地:

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小学200米(或300米、4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用地,以及篮排球场按200名学生设置1个、器械场地每生平均1平方米所需用;

中学400米(或3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用地,以及篮排球场按200名学生设置1个、器械场地每生平均1平方米所需用地。

(6)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学校占地总面积参照表2一表6:

(表2)独立设置的小学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12班

15500

18班

18900

24班

17300

22700

注:

中心城区不宜设置18班以下规模学校

(表3)独立设置的初中校地面积(≥)

15400

22000

26500

30班

24300

30000

(表4)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地面积(≥)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27班

26800

36班

40000

中心城区不宜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

(表5)完全中学校地面积(≥)

24500

34500

41000

(表6)独立设置的高中校地面积(≥)

31700

36600

34600

2.校园规划与设计

(1)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人工设施、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

山林、绿化带环绕中的学校建设应与自然协调,创建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体验自然的教育环境,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2)校园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持良好的建筑朝向(一般为坐北朝南)。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用房的干扰。

有关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问隔,并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4)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走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5)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6)校园规划设计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

(7)学校设施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需要,为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四)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等标准。

同时应特别考虑到在紧急意外情况出现时师生避险、疏散的需要。

设计和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应充分考虑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所需通讯、强弱电、燃气、采暖、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的要求。

1.教学建筑指标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是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专用教室包括:

科学教室(小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

小学科学教室、初中理科实验室及辅助用房建设要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基本要求。

城市中心区学校在配置教学建筑设施时如果能够就近利用学校教育辅助中心相应条件的,其专用教室总面积标准可做相应适当减扣。

教学建筑的具体标准如下(表7一表11):

(表7)独立设置的小学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10

12

13

总面积(m2)

1100

1320

1430

普通教室总数(个)

班级数

普通教室总面积(m2)

班级数×

88

多功能教室面积(m2)

普通教室总面积×

0.1

校舍总面积(m2)

3564

4698

5832

(表8)独立设置的初中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18

24

26

2160

2880

3120

96

6390

8040

9600

(表9)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16

23

1920

2760

5850

7830

10080

(表10)完全中学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25

29

33

3000

3480

3960

0.12

8160

9750

11340

(表11)独立设置的高中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27

30

3240

3600

8280

9900

11520

2.图书资料设施

学校图书资料及设施的配备标准如下(表12一表13)。

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图书资料用房及图书设施分别参照独立设置的初中和独立设置的高中的标准执行。

(表12)独立设置的小学、初中图书馆(室)设施

24班及以下

25班以上

设计藏书量(≥)(万册)

1.8

3

工具书(种)

80-180

报刊杂志(种)

40-80

学生阅览室面积(m2)

学生数×

10%×

1.5

教师阅览室面积(m2)

教师数×

30%×

2.1

视听阅览室面积(m2)

4%×

5

辅助用房

以满足工作人员整理资料、管理借阅的需要为原则。

(表13)独立设置的高中图书馆(室)设施

3.5

5.5

200-500

100-150

12%×

40%×

5%×

3.体育运动设施

室外运动场:

24班以下的学校应设不低于300米的环形跑道及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

25班以上的学校应设不低于400米的环形跑道及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

篮球场和排球场的总量以每4个班1个场地的标准设置;

小学设每生不少于1平方米的儿童快乐园地,中学设每生不少于1平方米的体育器械场地。

室内操场或体育馆:

24班以下的学校,可视情况设有一座简单的室内风雨操场;

25班以上的学校根据学校情况可设一座体育馆;

位于城区面积狭小的学校可与礼堂兼用,也可利用其他社会资源。

器械库:

设置于体育活动场所附近,适于放置体育器械、用品。

4.办公及生活用房

办公用房:

包括教学办公室及准备室、行政办公室、少先队、共青团等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校史或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维修、仓库用房等,以能满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为配置原则。

生活用房:

包括教工单身宿舍、教工食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与学生厕所及其他辅助用房等。

学生宿舍按实际住校生计算,每生不少于4平方米;

学生食堂按实际就餐人数计算,每生不少于1.5平方米;

学生厕所按每16-20人设置一个坑位计算,旗县所在地以上学校应建水冲式厕所。

学校还应视情况设置配电室、车库、水房、锅炉房、调压站等用房,以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为配置原则。

5.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与教学无关的设施及进行房地产开发行为,已形成的现状要逐步搬迁,并做出规划及年度计划。

三、教学、办公及生活设备

学校教学、办公设备配置应当以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求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实际需要。

考虑到教育教学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更新周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充分运用和学校建筑设施的特点和利用效率等因素,本着经济、实用、便利、规范的要求,合理配备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学校办公设备。

(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常规通用教学设备是指学生通用设备、常规教学设备和环境通用设备,其配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常规需要。

课桌椅、多功能橱柜、计算机等学生通用设备的配置,应安全、规范、耐用,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黑板、板书工具、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等教师使用的常规教学设备的配置要适应各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照明、通风换气、防火、隔音等教学环境与安全设备的配置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二)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配置各学科专用教学设备,以基本、先进、安全、适用、科学和方便师生教学应用为原则,适当考虑学科问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合理配置。

1.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中小学文科学习领域教学设备,应能适应文科教学的人文性、历史性、多样性、感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以及师生互动。

应配置能够满足小学进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语文、外语、写字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满足中学进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挂图、模型、卡片、用表、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设备。

2.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中小学理科学习领域教学设备,应能适应理科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操作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感受知识产生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及便于师生互动。

应配置能够满足小学进行数学、科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能够满足中学进行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通用仪器、测量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和图片、演示器、实验安全保护用品、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设备。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符合教育部规定标准,即《JY/T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6-2006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7-2006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3.艺术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艺术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应能适应艺术教学特点便于学生操作、体验与感悟,满足教师多种形式教学和学生多种艺术学习活动的需要。

配置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在满足师生音乐活动的需求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兼顾师生开展舞蹈、戏剧表演等其它艺术活动的需求。

音乐教室教学设备主要包括:

钢琴、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乐器类设备,视听设备、计算机、音乐软件、五线谱电教板、电子节拍器等电教设备,音乐课教学挂图等传统教学设备。

学校若开设专门舞蹈教室,其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

钢琴或电钢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音像设备等。

配置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设备,主要包括:

进行国画、版画、雕刻等教学所用的多种教学设备及材料;

灯光器材、画架画板、写生台及各种写生用具;

视听设备、投影设备及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及教学软件;

配设储备教具、工具、材料的橱柜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展板、展示立体作品的橱架等。

4.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应以规范、安全、耐用为原则,其主要设备包括:

能满足开展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课程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要的运动器械和设施以及测量和计时工具、体育挂图和软件、辅助设备等。

卫生保健设备的配备,应能够满足医务室完成学生发育和健康检查、治疗、机能测试、卫生保健教育和管理等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及辅助材料。

5.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教学设备

配置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教学设备,应能满足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及竞赛、艺术辅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

劳动技术专用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开展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手工、电子制作、金工、家具维修、服装设计与缝纫、烹饪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相应设备。

还应配备学校开展“生命与人”、“人际关系”、“城市与乡村发展”、“生活模拟”、“模拟避险自救”、“文献研究”等主题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道具、模型、图表、文献检索软件、图书卡片和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及校园信息化设备

各类中小学校应当根据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发展的实际,配置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立校园网络并接入教育专网或互联网,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满足学生多种网络学习活动、教师备课和研究活动,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

农村牧区小学应配置卫星收视系统1套,计算机教室(40台/套)和多媒体教室各1-2间,班班通电视,并配光盘播放系统(设备);

农村牧区初中、高中应配置卫星收视系统1套,计算机教室(40台/套)和多媒体教室各2套,班班通电视,并配光盘播放系统(设备);

城市城镇小学应配置完整的校园网,计算机教室(40台)和多媒体教室2-3套,校园管理系统,班班通电视,并配光盘播放系统(设备);

城市城镇初中、高中应配置完整的校园网,2-4套计算机教室(40台/套)和多媒体教室,校园管理系统,班班通电视,并配光盘播放系统(设备)。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应当包括能满足各类教学需要的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与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电视系统等。

为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利用,学生用网络终端除计算机教室集中设置外,每个普通教室都应当设置网络接口。

教师办公室应当配有足够的网络终端和计算机设备。

(四)图书馆设备

各类学校的图书资料设施应当配置能满足正常阅览和管理需要的各类阅览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办公设备。

在城市学校建设电子图书馆,与校园网(因特网)连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方便学校师生便捷、高效地浏览、查阅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社区开放。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学校应当根据学校规模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配备包括用于办公的桌椅、资料柜、储物柜、计算机、电话、复印机、传真机等必要设备。

教学、办公及生活设备配置的具体数量和质量标准,由盟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四、教师和工作人员

(一)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备

公办中小学校教师、职员和工勤人员的配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编办等三部门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发〔2002〕24号)和《关于调整〈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中附加编制标准的通知》(内机编办发〔2003〕69号)规定的标准执行。

要按学科配齐专任教师。

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可以参照公办中小学的标准执行。

(二)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资质

在自治区中小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通过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在相应周期相应年度,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

(三)中小学校长配备

中小学校长配备应符合《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工作试行办法》规定的任职条件。

五、学校教育辅助中心设置

(一)选址和选项

1.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学校较为集中的地区,其服务范围由举办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学校教育辅助中心所设项目可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置一个或多个学习领域项目。

在设施设置上应有一定前瞻性,可以与社区资源、其他学校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共享或互补。

3.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发挥单项教育设施辅助中心的作用,为周边其他学校服务。

4.可结合城市改造、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校外教育设施的改造等,统筹安排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建设。

(二)建筑设施和设备

学校教育辅助中心的建筑设施、设备配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中所列相关标准要求。

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可以选择的设施和设备项目主要包括:

1.体育类:

体育馆(内设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

可容纳一定数量观众的观看台;

根据中小学学生特点,分设不同规格练习游泳池;

足球场;

棒球场(垒球场);

田径运动场等。

2.艺术教育类:

演播室(可以用作为各学校自行录制、编排教学电视节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