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37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docx

植物生长与环境总复习题2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主根2.侧根3.完全花4.显性性状5.隐性性状6.表现型

7.基因型8.纯合体9.杂合体10.杂种优势11.基因突变12.多倍体

第二章

1.生长2.发育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5.顶端优势6.植物生长的大周期7.双受精8.春化作用9.光周期现象10.长日照植物(长日性植物)11.短日照植物(短日性植物)12.生态型

第三章

1.光合作用2.光呼吸3.呼吸作用4.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

1.积温2.生物学下限温度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5.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第五章

1.伤流现象2.吐水现象3.蒸腾4.空气相对湿度

第六章

1.土壤肥力2.土壤3.田间持水量4.土壤耕性5.土壤质地6.土壤容重

7.土壤孔隙度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2.主动吸收3.被动吸收4.营养临界期5.最大效率期6.复合肥料7.肥料利用率8.配方施肥

第八章

1.季风2.暖带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植物的细胞由()和()构成。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由()、()及()组成。

3.染色体是()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必须是()的,否则便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发育。

4.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的,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称为();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形态结构不同,则互称为()。

5.性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通常以()和()分别表示体细胞和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6.细胞通过()分裂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通过()分裂能使染色体数目有规律地减少一半,()就是通过这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7.植物的组织依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和()两大类。

8.()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9.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的分枝叫(),它是()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

10.一个完整的叶包括()、()和()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11.禾本科植物的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12.一朵花中()、()、()、()四部分齐全的花,叫();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花,叫()。

13.花的雌蕊由()、()和()三部分组成。

14.当一朵花受精以后,()发育成果实,里面的胚珠发育成()。

15.种子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16.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原始体,它由()、()、()、()四部分组成。

17.有胚乳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中;无胚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中。

18.在维管束系统中,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经由()或()输导到各个部分,直到树冠;由同化组织制造的有机物质经由()输送到所需部分,直至根部。

第二章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和()。

2.每个花粉粒中含有一个()和两个(),它们均含有()染色体数。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指一个()与一个()结合成为();另一个()与两个()结合成为()的过程。

4.在被子植物中,当双受精完成后,由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而胚乳细胞则发育成种子的()。

5.当一朵花完成受精后,子房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6.根据植物春化过程对低温要求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和()三种类型。

7.对短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同理,对短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

8.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条件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列简单公式表示:

()=()+()

9.自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异花授粉作物的异

交率()。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和()三类。

11.同一品种因肥力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植株在株高、穗子大小、籽粒重量等方面的差异,属于()变异。

12.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只能影响个体的()型,不能改变()型。

13.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类,即()、()和()。

14.植物生长发育进入生殖器官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故将这一时期称为植物需水的()期。

第三章

1.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因子是:

()和()。

2.植物的光合性能包括:

()、()、()、()和()。

3.农田中光损失主要是:

()、()和()。

第四章

1.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期,5—5℃时期称为()期,10—10℃的时期称为()期,15-15℃的时期称为()期,20-20℃的时期称为()期。

2.松土具有()、()和()的作用。

3.镇压土壤除了可以调节土温外,还有()作用。

4.垄作的作用在于()、()、()和()。

5.地膜覆盖的作用在于()、()、()和()等。

第五章

1.免耕与少耕必须与()和()相结合。

2.抗旱土壤耕作技术有()、()和()等。

3.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

()、()和()等。

4.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有()、()等。

5.水土保持的蓄水保土措施有()、()和()等。

6.抗旱栽培技术主要有:

()、()、()和()等。

7.覆盖节水技术主要有()、()、()、()等。

8.滴灌可实现()、()同步进行。

第六章

1.土壤的三相组成是指()、()、()。

2.土壤矿物质是由()和()组成的。

3.土壤矿物颗粒中,粒径()称为物理性砂粒,()称物理性粘粒。

4.粘质土含()较多,()占主导地位,通透性较差。

5.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方面的转化。

6.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7.土壤耕性的好坏,一般可依据()、()、()等三个方面来判断。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指()与()的差值。

9.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时,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

10.土壤胶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1.一般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分()、()、()、()。

12.()是土壤水分和空气运动的通道和仓库。

13.施用石灰,可以降低红壤的()。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2.植物主要通过()和()吸收养分。

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分()和()两种类型。

4.植物缺钾时,老叶叶缘呈()。

5.在酸性土壤上,易发生作物()中毒。

6.旱田中氮素通常以()的形式被流失。

7.氯化铵应避免施用于()。

8.硝酸铵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用,易发生()而造成氮素损失。

9.硝态氮肥贮存时,应特别注意()。

10.土壤速效磷包括()和()。

11.在水—旱轮作制度中,磷肥应重点施于()上。

1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常采用()、()、()等方法。

13.在温室大棚中,增施()气肥可提高作物的产量。

14.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18-46-0是表示含()、()、()。

15.在作物生育期中,两个需肥关键期为()和()。

第八章

1.我国气候的四大特点是:

()、()、()和()。

2.我国冬季受()高压和()低压的影响,盛行()风。

我国夏季受()高压和()低压的影响,盛行()风。

3.农业气候的特征有:

()、()、()和()。

4.护田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主要是:

()、()、()、()。

5.伏旱发生于()月份,主要出在()地区。

6.干旱对谷类作物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和()。

三、判断题

第一章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

2.一般而言,性细胞中的染色体全部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

3.由于维管束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因此它是输导组织。

()

4.山楂、柑橘植株上的刺状物为叶的变态。

()

5.在被子植物中,无胚乳种子在其发育的初期即未产生胚乳细胞。

()

6.小麦的籽粒在植物学上称为种子。

()

7.海带具有根、茎、叶,它是蕨类植物。

()

8.杂种优势存在于杂种后代的所有世代中。

()

9.大多数的基因突变对植物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

第二章

1.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是种子的健壮萌发温度。

()

2.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营养体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

3.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需水量少于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

()

4.根据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原理,要促进或控制器官的生长,必须在植株或器官生长最快时期及时采取农业措施。

()

5.要使甘薯结出硕大的薯块,只要在薯块形成期施以充足的肥水即可,而与前期蔓生长得好坏无关。

()

6.植物在生长最适温度下,长得最好,植株健壮。

()

7.在植物生长的初期由于对矿质营养的需要量不大,因此这时即使缺乏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大。

()

8.在光周期现象中,中间型植物是指这类植物每天所需的日照时数介于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之间。

()

9.无论是短日照植物还是长日照植物,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在其一生中都是非常严格的。

()

10.自交是指成熟的花粉授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而不包括同株异花间的授粉。

()11.异交是指一朵花的花粉授到另一植株的花的柱头上。

()

12.一个高产品种如果某一年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高产特性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

13.植物的春化过程可以促使植物开花,因此当春化过程完成后马上就能开花。

()

第三章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2.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植物的光合产量是植物生产的最基本任务。

()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吸收的CO2和水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

4.当绿色植物水分严重亏缺时,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并且难以恢复。

()

5.保证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促进其光合作用的基础。

()

6.在北半球一年中生长期内日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变短。

()

7.在北半球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

()

8.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有生命的象征,一旦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将终止,这就意味着死亡。

()

9.植物的有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吸收氧气。

()

10.植物的无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不需要吸收氧气。

()

11.CO2浓度增高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

12.植物种子内含水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

13.植物的叶面积越大,植物光能利用率越高。

()

14.实行间作套种对提高农田光能利用率有利。

()

15.起源于高纬度的植物为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的植物为短日照植物。

()

16.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失散热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在夜间才有地面有效辐射。

()

17.空气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大,气温下降越快。

()

18.地面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的差值。

()

19.一切生产措施,归根到底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

20.延长光合时间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所以条件许可时,应提倡选用晚熟品种。

()

第四章

1.起源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作物,比较耐寒,三基点温度范围较低。

()

2.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低温大。

()

3.在计算某种作物某一生育时期的活动积温时,应扣除该作物在该生育时期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

4.一般来说在温暖季节或白天,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远大于地表各项热支出,所以土壤温度升高。

()

5.热容量大的土壤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6.导热率大的土壤地表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

7.疏松土壤与紧实土壤相比,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8.在春季砂土地比粘土地地温高,应早播种。

()

9.春秋季节凹地比较容易出现霜冻。

()

10.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幅,随土壤深度而增大。

()

11.窖藏农产品时,地窖深度应在当地最大冻土层以上。

()

12.白天空气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空气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

()

13.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日变化增大。

()

14.晴天气温日变化比阴天大。

()

15.沙漠地区气温日变化最大。

()

16.谷地、盆地气温日变化比岗地、坡地小。

()

17.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减小。

()

18.清晨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较正午好。

()

19.温暖季节松土可以提高地表温度。

()

20.在降温季节,镇压过的土壤比未镇压的土壤温度高。

()

21.在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表土层的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

22.南北走向的垄比东西走向的垅土温分布均匀。

()

23.沟种在寒冷季节里有保温作用。

()

24.粘质土壤起垄栽培时掺砂或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增温效应。

()

25.用透明薄膜进行覆盖增温效果最好。

()

26.砂田的增温效应主要在春季。

()

27.灌溉地日、夜温差比未灌溉的大。

()

28.温暖季节灌溉有保温作用。

()

29.冬灌的麦田比未冬灌的5cm地温高。

()

30.温度日较差大的地区瓜果香甜。

()

第五章

1.水是绿色植物不可缺少的,没有水便没有生命。

()

2.植物主动吸水是由根压引起的。

()

3.植物的被动吸水是由植物的蒸腾作用引起的。

()

4.一般来说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打开。

()

5.温度越高,植物蒸腾作用越弱。

()

6.空气湿度较低时,植物蒸腾作用加强。

()

7.通常情况下,光照增强,蒸腾减弱。

()

8.一般情况下风速较大时蒸腾加强,但风速过大时反而抑制蒸腾。

()

9.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占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

10.我国水资源总量少,合理开发和保护刻不容缓。

()

11.农作物的水分敏感期是其需水关键时期,又称水分临界期。

()

12.在农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能起到明显增产效果。

()

13.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畦灌、沟灌节水效果最好。

()

14.霜冻来临前可以采取灌水办法,以避免霜冻危害。

()

15.水稻育秧时为避免低温危害应采取夜排日灌的方法,调节稻田温度。

()

第六章

1.砂质土保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强,是一种理想的土壤质地。

()

2.土壤有机质既可为植物提供养分,又可保蓄土壤中的养分。

()

3.在土壤质地层次中,垆盖砂这种层次结构既保水又保肥。

()

4.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

()

5.土壤胶体在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是它对养分的吸持性。

()

6.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约占田间持水量一半时,适合于多数作物生长发育。

()

7.在地下水含可溶性盐分较高时,毛管悬着水有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可能。

()

8.植物在砂壤土上生长出现萎蔫时的含水量大于粘壤土。

()

9.我国土壤的酸碱变化呈“南酸北碱”的规律。

()

第七章

1.植物的某些必需营养元素可以由其它营养元素来代替。

()

2.增施磷肥可改善作物对钾的吸收。

()

3.作物只能通过根部吸收养分。

()

4.施用氮、磷肥可减轻土壤中氯离子的毒害。

()

5.植物缺氮时,新叶先开始发黄甚至枯死。

()

6.植物缺硫时,幼叶开始黄化,叶脉先缺绿。

()

7.硫铵适于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

()

8.碳酸氢铵可以撒施在土壤表面。

()

9.在土壤中铵态氮易被胶体吸附,移动性小。

硝态氮易淋失,移动性大。

()

10.酸性土壤增施适量石灰,有利于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

11.在作物轮作换茬制中,每茬作物都需要施用足够的磷肥。

()

12.硝酸铵易结块,在施用时可用铁锤将其击碎。

()

13.几种肥料混合时,只需考虑混合肥料养分不受损失即可。

()

14.人粪尿应避免施于忌氯作物。

()

15.只要注重施肥,作物就可以高产。

()

第八章

1.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

()

2.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雨量年际变化小。

()

3.气温日、年变化大是我国大陆性气候的重要特点。

()

4.我国南北各地气温差异冬季大,夏季小。

()

5.我国气候的重要特点是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

()

6.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可以任意利用,无需保护。

()

7.实行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的热量资源。

()

8.发展设施农业可以避开不利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

9.一般来说太阳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少。

()

10.高山上气温月、年变化比平原上大。

()

11.降水量随海拔高度而增加。

()

12.坡地的坡度越大,太阳辐射也越大。

()

13.我国大部分山区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利于喜光、喜温作物生长。

()

14.盆谷地的气温日、年差较小。

()

15.山区应根据立体气候的特点,实行农业的立体布局。

()

16.山区水利条件差,要多种耐旱作物。

()

17.防风林带的方向必须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风作用。

()

18.防风林带可以减少农田的蒸发和蒸腾。

()

19.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

()

20.霜冻发生的季节主要在冬季。

()

21.果树的成熟枝条最易受冻害。

()

22.冷害是指温暖季节中相对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

23.南方的“寒露风”害危害的主要作物是水稻。

()

24.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

四、选择题

第一章

1.原核生物是指该生物的细胞中()。

A.具有最原始的细胞核,核的结构比较简单

B.细胞核很小

C.仅含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

D.细胞核不稳定,容易解体

2.真核生物是指该生物的细胞中()。

A.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核

B.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

C.细胞核具有两个以上的核仁

D.具有较大的细胞核

3.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光合作用

B.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合成蛋白质

D.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4.叶绿素的功能是()。

A.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进行光合作用

C.合成蛋白质

D.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5.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A.合成蛋白质

B.进行光合作用

C.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在细胞中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的是()。

A.染色体B.叶绿体

C.核糖体D.线粒体

7.由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

A.与分裂前的母细胞一致

B.为分裂前母细胞的一半

C.接近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D.接近母细胞的染色体数

8.性细胞中的染色体()。

A.为体细胞染色体的任意一半

B.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C.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含有体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D.接近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9.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

A.明显减少B.为分裂前母细胞中的任意一半

C.接近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D.为分裂前母细胞的一半,含有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10.木栓层属于()。

A.机械组织B.保护组织C.基本组织D.分生组织

11.()属于输导组织。

A.维管束B.纤维C.木栓层D.筛管和伴胞

12.()属于基本组织。

A.表皮B.叶肉细胞

C.木质纤维D.石细胞

13.()属于机械组织。

A.纤维B.木栓层C.表皮D.维管束

14.不定根是指()。

A.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B.根的生长方向不定

C.由侧根上生出的根D.由茎、叶、胚轴生出的根

15.须根是指()构成的根系。

A.由很多不发达的主根

B.没有主根,只有许多不定根

C.由少数几条主根和大量侧根

D.有一条不发达的主根,在茎基部生出许多不定根

16.瓜类、葡萄属于()。

A.直立茎B.攀缘茎C.匍匐茎D.缠绕茎

17.()属于缠绕茎。

A.牵牛花B.瓜类C.甘薯D.匍萄茎

18.甘薯、草莓属于()。

A.缠绕茎B.直立茎C.攀缘茎D.匍匐茎

19.不完全叶是指()。

A.叶片表面有缺损的叶

B.禾本科植物的叶

C.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

D.缺少叶柄或托叶或两者皆缺的叶

20.完全花是指()。

A.花冠完整无缺的花

B.花瓣大小形状一致的花

C.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

D.由许多花集生在花轴上的花

21.隐性性状是指()。

A.白花性状

B.在杂交后代中很少出现的性状

C.在F2中未表现出的性状

D.在F1中未表现出的性状

22.显性性状是指()。

A.在杂种后代中表现明显的性状

B.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红花性状

D.在F2表现出来的性状

23.将抗病、晚熟的品种与感病、早熟的品种杂交,后代的重组类型是()。

A.抗病早熟和感病晚熟

B.抗病早熟和抗病晚熟

C.感病晚熟和抗病早熟

D.抗病晚熟和感病晚熟

第二章

1.在种子萌发的初期不需要供给其营养物质,这是由于()。

A.幼苗自身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养料来源于胚或子叶中所储藏的营养物质

C.可以从空气中吸收少量氮、氧等元素

D.可以从水分中吸收少量矿物质

2.在生产上,播种后因田间积水造成烂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种子吸水过多,致使种皮破裂

B.微生物的活动使种子腐烂

C.土壤温度降低,使种子不能发芽

D.土壤缺少氧气,使种子窒息而死

3.植物生长协调最适温度()。

A.就是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

B.应略高于最适温度

C.应略低于最适温度

D.应略高于生长的最低温度

4.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大体是这样的()。

A.苗期需水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大

B.苗期需水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水量大;成熟期需水量小

C.生殖器官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体平衡

D.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要量大;成熟期需要量大

5.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大体是这样的()。

A.生长过程中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大体平衡

B.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要较大;成熟期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