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948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就是在播种前对姜种进行必要的处理,促使姜芽萌发,保持姜芽生长健壮。

通常按三个步骤进行:

(一)晒姜和困姜

晒姜通常于播种前20—30天进行。

淮北地区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趁晴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

晒姜要适度,若中午阳光强烈,可用草席遮阳。

晒姜时要勤翻动姜块,保证晾晒均匀,傍晚收进屋内,以防夜间受冻。

晒姜结束后,将姜种置于屋内,覆盖草苫或旧棉被,堆放2—3天,称为“困姜”。

晒姜和困姜可以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加快发芽速度,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二)挑选

晒姜、困姜后,将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淘汰。

选留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

(三)催芽

把姜种放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中,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

催芽在北方称“炕姜芽”,地膜栽培多在惊蛰至春分前后;

南方称“熏姜”或“催青”,多在惊蛰前后。

露地栽培推迟25—30天进行。

催芽的方法很多,只要满足姜芽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即可。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电热毯加温催芽法:

在室内干净的地上或床上,先铺一层10厘米厚的干麦秸,上铺一层薄地膜,一层电热毯,再铺一层薄地膜,一层2—3厘米厚的干麦秸,做成催芽床。

趁晴暖天气姜体温度较高时,将姜种层层平放在麦秸上,堆放厚度为50—60厘米,过厚则温度高,湿度大,容易引起烂种,反之则不利于发芽。

然后把电热毯温度控制器的接点温度计放到姜堆中间,上面再盖一层10厘米厚的麦秸,一层旧棉被。

接通电源,把温度控制器指针定在25℃,10—12天以后,姜堆内部温度升高,温度调低到20--21℃。

如湿度过大,中午时分可把棉被掀开1—3小时,再盖上即可。

经过20—25天左右,幼芽长至0.5—1.0厘米时即可播种。

三、整地

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松软透气、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

姜田不要重茬连作,近二、三年内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

选好的姜田,要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深耕25厘米,冬季经雨雪风化,第二年3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再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基肥:

每亩施腐熟优质厩肥5000—8000千克,尿素30千克,磷酸二铵13千克,硫酸钾50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

为防止地下害虫,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掺土12-15千克撒匀。

然后将地整平耙细。

四、播种

适期播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

淮北地区地膜栽培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

常规栽培一般于5月上旬、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

在适播期内宜早不宜迟。

播种前,先用生石灰、硫酸铜、水按1:

1:

100配成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

然后将大块姜种掰开,以每块种姜50--75克为宜,一般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

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予严格剔除。

掰姜后将掰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封伤口。

在整好后的田块上按行距50厘米、深20厘米开沟,在播种前浇底水。

浇水量既要充足,又不可湿透垄面,否则不便下地操作。

按株距16—17厘米将姜种水平放入沟内,姜芽方向要保持一致,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姜芽一律向西。

用手轻轻把姜块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持平。

每亩播种大姜400千克约7400—7800株,小姜300千克约7600—8000株为宜。

每亩沟内喷施济农150毫升、杀菌先锋20毫升加水25千克混合药液,及时将垄上的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覆盖厚度以4—5厘米为宜。

喷施除草剂:

每亩用菜草通150毫升加水60千克,均匀喷施地表。

覆地膜:

用宽1.2米的透明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

五、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生姜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要获得丰产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 

遮阳

地膜栽培的生姜,在4月底--5月上旬生姜出苗前,将一层黑色地膜覆盖在原来的透明地膜上即可。

露地栽培的生姜播种后即可覆双层黑色地膜,也可在6月中旬姜苗出齐后用遮阳网搭棚遮阳。

遮阳程度以遮光60%效果最好。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撤除遮阳设施。

(二) 

破膜与撤膜

播种后20—30天,姜苗开始陆续出土。

待苗与地膜接触时,打孔引出幼苗,以后随着生姜侧枝的发生,增大放苗孔,以防高温灼伤姜叶。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姜株已经枝繁叶茂,能够遮盖地表,可撤除黑膜与透明地膜。

(三) 

灌溉与排水

生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生长期间必须根据土质、土壤水份和天气情况及时排灌。

地膜栽培的生姜,一般在生姜出齐苗时开始第一次浇水,以后4—5天浇水一次;

露地栽培的生姜,一般在生姜出苗70%时开始第一次浇水,以后2—3天浇水一次,立秋后4—5天浇水一次。

一般选用井水浇灌。

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

连阴雨天要及时排水,保证姜沟无积水。

(四) 

中耕除草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不宜深耕。

地膜栽培的生姜在撤膜前不需要中耕。

露地栽培的生姜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起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和清除杂草的作用。

(五) 

追肥与培土

生姜属耐肥作物,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大,应根据不同生长期合理追肥。

立秋前后生姜由幼苗期转入旺盛生长期,对肥水需求量明显增大,须施“转折肥”。

一般在拆除地膜后,每亩施饼肥75千克,尿素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0.5千克,硼砂0.25千克。

覆土封沟培垄,使原来姜株生长的沟变为垄,垄变为沟。

一般施肥后2天浇水。

9月中旬,为保证生姜根茎膨大的养分需要,须施“补充肥”。

每亩施尿素5—7.5千克。

追肥时,可在垄下开小沟施入,也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顺水冲施。

为防止根茎膨大时露出地面,需要进行培土。

一般在立秋前后追肥的同时进行第一次培土。

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至17—20厘米左右。

(六)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生姜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炭疽病。

生姜腐烂病:

又称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带菌的姜种、土壤是主要传染源,病菌污染的水和厩肥,也可传播病菌。

生姜腐烂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一般在6—7月开始发生,8月发病严重。

发生腐烂病的姜株,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而后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最终全株下垂枯死。

根茎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散发臭味。

生姜腐烂病主要采取农业措施防治:

一是轮作换茬:

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尤其是发病的地块,要间隔4年以上才可种姜;

二是严格选用无病姜种。

三是防止雨季田间积水;

四是施净肥、浇净水。

姜田要使用腐熟后的农家肥,最好用井水灌溉,严禁将病株丢入水渠和井中;

五是及时铲除病株,消毒土壤。

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其周围0.5米以内的健康姜株,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再撒上一层生石灰并及时改变浇水渠道,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药剂防治生姜腐烂病:

一是播种前浸种,掰姜后用草木灰处理伤口;

二是在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用新植霉素每袋15克兑水5千克灌根,一个星期灌1次,连续灌2—3次;

也可每亩用姜瘟清500—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5—7次。

生姜炭疽病症状为:

受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及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状褐斑,数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干枯。

农业措施防治生姜炭疽病:

一是注意轮作;

二是收获时彻底清除染病植株残体,集中烧毁,防止病菌污染土壤;

三是增施农家肥,注意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严禁偏施氮肥;

四是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

药剂防治生姜炭疽病: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

或用50%使百功1000倍液,于发病初进行叶面喷施,7—10天1次,连续2—3次。

2、 

虫害

生姜虫害主要有姜螟和蛴螬。

姜螟又名钻心虫。

被害叶片成薄膜状,茎、叶鞘常被咬成环痕。

被害姜苗上部枯黄凋萎或造成茎秆折断。

地膜栽植生姜因出苗早,田间绿色植物少,更易发生姜螟虫。

防治方法一是清理田园:

生姜收获后,将生姜的断株、枯叶、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二是人工捕捉:

发现姜叶卷缩萎垂,茎上有虫孔和排泄物,用小刀剖开姜株的受害茎部捕捉;

三是药剂防治:

从6月上旬开始,每亩用生物农药Bt800--1000倍液喷施;

或用20%营利1000倍液喷施, 

7—10天1次,连续3—5次。

蛴螬也称白地蚕。

防治蛴螬和其他地下害虫,只要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掺土12—15千克,在整地时撒匀翻入土内即可。

六、收获与贮藏

生姜不耐霜冻,一般于10月下旬气温降至11-15℃,初霜到来之前应及时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

(一),选在晴朗天气采收。

收姜时,土壤不能过干过湿,土壤过干时,要提前2—3天,浇1次水,使土壤湿润;

土壤过湿时,要晾晒至松散时再收获;

(二),仔细刨挖,勿伤姜块。

若土质疏松,可抓住茎叶整株拔出,抖掉根茎上的泥土;

(三),自茎杆基部向上保留2-3厘米,掰去或用刀削去地上茎;

(四),挖出后的姜块,要及时采取遮阳措施。

(五),轻装运,不要碰伤姜皮;

(六)留种生姜单收、单贮。

淮北地区多采用卧式窖贮藏生姜: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好、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处挖窖。

先挖深2米,宽1.2米,长以贮姜量多少而定的长方形池子,池底略斜,然后在两侧各挖一个渗水沟。

在池底从较高的一端开始竖排姜块,每排一层加盖一层湿润的细土,直至距地面50厘米处,最上层盖8—10厘米厚的细土。

窖的一端留60—80厘米做为走廊。

然后架上竹竿、木棍,其上铺作物秸杆,用细土封顶至高出地面。

雨雪天再盖上防雨布。

窖口开在其上。

老窖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

生姜入窖后,当气温高于15℃时,只用姜秧或草苫稍加遮盖窖口,保持空气流通。

这期间姜块呼吸旺盛,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窖内严重缺氧,操作人员不可贸然下窖。

当窖内温度降到11--13℃时即可封实窖口。

生姜贮藏适宜温度为11—13℃,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

封窖后,要定期检查窖内温度、湿度变化,注意防止雨水浸透窖内,窖顶如有积雪应及时清除。

生姜经过贮藏,不仅可以保鲜,而且可以反季节销售,避免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竞争,使农民朋友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