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949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B.密度比为11∶8

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原子个数比1∶1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钠置换

B.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能电离产生H+而表现酸性

C.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D.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与其分子中其他的氢一样活泼

8.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9.有下列气体:

①N2、②O2、③NO2、④NO、⑤CO2、⑥CO,其中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③④⑥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0.下列图像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或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Al3+与

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实线表示Al3+物质的量的变化,虚线表示

物质的量的变化。

其中正确的是(  )

1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  )

A.稳定的液体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D.化合物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

A.金属、氧化物B.金属氧化物、化合物

C.酸、混合物D.化合物、盐

13.Mg、Al、Fe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80LH2(标准状况),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  )

A.0.120molB.0.110mol

C.0.080molD.0.100mol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量Na与1mol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B.1L1mol·

L﹣1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通常状况下,NA个N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1mol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分为油和脂肪两种,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16.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

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1C.+3D.+5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铁为灰黑色,所以铁属于黑色金属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2S3

C.纯铁的抗腐蚀能力非常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

D.足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18.已知1.505×

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32B.32gC.64g·

mol-1D.32g·

mol-1

19.CN-为拟卤素离子,(CN)2性质和卤素类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N)2可以和H2反应B.(CN)2不能和碱反应

C.CN-具有还原性D.(CN)2的性质活泼

20.某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其质量比为1∶1.9,原子个数比为1∶3,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7B.56C.23D.64

21.武德合金(由50%铋、25%铅、12.5%镉制成,熔点为70℃)常用于制作电品保险丝是因为它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

①熔点低 ②能导电 ③延展性好 ④不易氧化 ⑤硬度大

A.①B.①②③④C.①③D.全部

2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

A.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SO2+Cl2+2H2O===H2SO4+2HCl

C.CaCO3+2HCl===CaCl2+CO2↑+H2O

D.2KClO3

2KCl+3O2↑

23.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是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中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

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

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

LaNi5+6Ni(OH)2。

关于镍氢电池放电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储氢合金作负极

B.正极反应式:

6NiO(OH)+6H2O+6e-===6Ni(OH)2+6OH-

C.负极反应式:

LaNi5H6+6OH--6e-===LaNi5+6H2O

D.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24.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B.导电性

C.弹性D.导热性

25.关于次氯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属于弱酸,可以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B.长时间放置的次氯酸溶液酸性减弱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D.与氯化亚铁反应所得溶液遇硫氰化钾变红

26.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碱金属是(  )

A.锂B.钠C.钾D.铷

27.欲配制100mL1.0mol·

L-1Na2CO3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A.称量10.6gNa2CO3溶于100mL水中

B.称量10.6gNa2CO3•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C.量取20mL5.0mol·

L-1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D.配制80mL1.0mol·

L-1Na2CO3溶液,则只需要称量8.5gNa2CO3

28.在自来水的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桶装出售。

为辨别真伪,可用以鉴别的一种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酚酞试液

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

29.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2CuFeS2+O2===_____+2FeS+SO2,若CuFeS2中Cu、Fe的化合价都为+2,S的化合价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线中的物质是Cu2S

B.CuFeS2仅作还原剂

C.SO2是还原产物,不是氧化产物

D.FeS是氧化产物

3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HCl+Na2CO3;

HCl+NaHCO3

B.NaOH+HCl;

Ba(OH)2+H2SO4

C.BaCl2+H2SO4;

Ba(OH)2+Na2SO4

D.CaCO3+HCl;

Na2CO3+H2SO4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1mol·

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1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

(1)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32.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

(2)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18mol·

L-1浓硫酸配制100mL3.0mol·

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稀释,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填字母)。

A.10mLB.25mLC.50mL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________。

34.现有某气体分子式为AB,其摩尔质量为Mg•mol﹣1,取该气体VL(标准状况)完全溶于1L水中形成密度为dg·

cm-3的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1。

35.标准状况下,将4.48L氯化氢气体溶于一定量的水配成200mL盐酸溶液。

(1)此状态下,氯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2)该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选项A、B中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选项C为取代反应;

选项D为加成反应。

2.【答案】A

【解析】铝能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铝;

铁在氧气中燃烧,直接与氧气化合生成四氧化三铁;

氢氧化亚铁能与氧气、水直接化合生成氢氧化铁;

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3.【答案】B

【解析】纯碱属于盐而不属于碱;

乙醇属于有机物而不属于碱;

苛性钠(氢氧化钠)属于碱而不属于盐。

4.【答案】C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直接数出碳、氢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出分子式为C9H12,A正确;

1mol该分子含4mol碳碳双键,故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因含碳碳双键,且只含有C、H两种元素,因此属于烯烃,D正确;

甲烷分子中四个氢原子被四个—CH===CH2取代后,其正四面体的基本结构不变,C错误。

5.【答案】C

【解析】氯化镁固体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都能导电,氯化镁固体是电解质,氯化镁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6.【答案】A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质子数之比为

=1∶1;

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32∶44=8∶11;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8;

原子个数比=

=11∶12。

7.【答案】C

【解析】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不具有酸性。

乙醇与钠反应时,断裂的是氧氢键(O—H),只有羟基上的氢被置换,说明羟基氢比分子中其他氢原子及乙烷中的氢活泼。

8.【答案】D

【解析】蒸发结晶时,若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蒸发皿受热不均会破裂;

分液时,若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不相通,液体难以滴下;

蒸馏时,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冷凝管突遇高温气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破裂;

萃取操作时,两种溶剂的密度相差越大,分层效果越好,与萃取剂的量多量少无关。

9.【答案】A

【解析】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的是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烟尘。

10.【答案】B

【解析】A项和B项中,实线发生的反应为Al3++3OH-===Al(OH)3↓,虚线发生的反应为Al(OH)3+OH-===

+2H2O,两段消耗的n(NaOH)之比为3∶1,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和D项中,虚线发生的反应为

+H++H2O===Al(OH)3↓,实线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Al3++3H2O,两段消耗的n(HCl)之比为1∶3,C项错误、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属于分散系,溶液是透明的、稳定的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是不透明的、不稳定的分散系,各种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只有C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金属属于单质,金属氧化物属于化合物,酸和盐属于化合物。

13.【答案】C

【解析】生成2.8LH2共转移电子

×

2=0.25mol,需Mg:

0.25mol/2=0.125mol、Al:

0.25mol/3≈0.083mol、Fe:

0.125mol。

故得:

0.083mol<n(金属)<0.125mol。

14.【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水都含有氧,所以1L1mol·

L﹣1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NA,B错误;

通常状况下Vm≠22.4L·

mol-1,所以NA个N2所占的体积不为22.4L,C错误;

1molNa2O2中含有过氧根离子数为NA,D错误。

15.【答案】A

【解析】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而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

单糖和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油和脂肪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6.【答案】C

【解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体积比为1∶1,两者中氮的价态分别为+2、+4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价),钠盐中氮元素为+3价。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D

【解析】1.505×

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

=0.2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32g·

mol-1,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因此卤素能发生的反应,氰(CN)2也能发生。

把(CN)2换成Cl2判断即可。

Cl2可以与H2反应生成氯化氢,A正确;

Cl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CN)2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N、NaCNO和H2O,B错误;

氯离子能被氧化,具有还原性,CN-具有还原性,C正确;

卤素单质性质活泼,是常见的氧化剂,则(CN)2性质也活泼,D正确。

20.【答案】B

【解析】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3,说明金属的化合价为+3价,可能为铝和铁。

氯化铝中铝与氯的质量比为1∶3.9,氯化铁中铁与氯的质量比为1∶1.9。

21.【答案】A

【解析】当电流突然增大时电路温度升高,瞬间保险丝熔断,保护用电器的安全,所以要求保险丝的熔点低,易于熔断。

武德合金常用于制作电器保险丝是因为它的熔点低。

22.【答案】B

【解析】A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错误;

B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气作氧化剂;

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二氧化硫作还原剂,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正确;

C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氯酸钾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错误。

23.【答案】D

【解析】由总反应式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确定:

LaNi5H6为负极(价升高),NiO(OH)为正极(价降低);

写出相对简单的正极反应式:

6NiO(OH)+6H2O+6e-===6Ni(OH)2+6OH-;

总反应式与正极反应式相减可得负极反应式:

LaNi5H6+6OH--6e-===LaNi5+6H2O。

该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24.【答案】B

【解析】当玻璃被击碎时,与各层中间嵌有的极细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立刻报警,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25.【答案】B

【解析】长时间放置的次氯酸分解2HClO===2HCl+O2↑,溶液酸性增强,只有B错误。

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可将氯化亚铁氧化生成Fe3+,遇硫氰化钾变成红色,D正确。

26.【答案】D

【解析】锂、钠、钾、铷四种碱金属,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铷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7.【答案】C

【解析】A项,100mL为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则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错误;

B项,n=

=

<0.1mol,由V=0.1L、c=

可知,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

L-1,错误;

C项,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稀释后c=

=1mol·

L-1,正确;

D项,配制80mL1.0mol·

L-1Na2CO3溶液,需要100mL容量瓶,碳酸钠的质量m=cVM=0.1L×

1.0mol·

L-1×

106g·

mol-1=10.6g,错误。

28.【答案】C

【解析】自来水中存在微粒与氯水相似,在氯水中Cl2+H2O

H++Cl-+HClO,加入AgNO3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检验方法只需看有无氯离子。

29.【答案】A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u、S原子守恒,方框中的物质应为Cu2S,A正确;

CuFeS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则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

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O元素0价降低为﹣2价,则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错误;

FeS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FeS不是氧化产物,D错误。

30.【答案】C

【解析】A项,前者为2H++

===CO2↑+H2O,后者为H++

===CO2↑+H2O,两者不同;

B项,前者为H++OH-===H2O,后者为Ba2++2OH-+2H++

===BaSO4↓+2H2O,两者不同;

C项,两反应均为Ba2++

===BaSO4↓;

D项,前者为CaCO3+2H+===Ca2++CO2↑+H2O,后者为

+2H+===CO2↑+H2O,两者不同。

31.【答案】 

(1)0.27g 

(2)0≤a<50 (3)2.5

【解析】 弄清图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由图像分析可知,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所需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

L-1×

(90mL-80mL)×

10-3L·

mL-1=0.01mol,则由Al(OH)3+OH-===AlO+2H2O得:

n[Al(OH)3]=n(Al)=n(OH-)=0.01mol,则m(Al)=0.27g。

(2)沉淀铝离子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0mL,因是镁、铝混合物,故a值一定小于50,若加入的盐酸恰好将金属溶解时,则加入氢氧化钠就可立即产生沉淀,即a=0,故a的取值范围是0≤a<50。

(3)由图像分析,沉淀铝离子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0mL,是一个定值,故沉淀镁离子最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80-30)mL=50mL,则此时镁离子的量最大,n(Mg2+)=0.025mol,故

的最大值是

=2.5。

32.【答案】

(1)KAlO2 Al2O3 AlCl3 NaAlO2

(2)

+CO2+2H2O===Al(OH)3↓+

 2Al+2OH-+2H2O===2

+3H2↑

【解析】题目应以B物质作为突破口:

33.【答案】

(1)16.7mL B 

(2)先向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偏小 无影响 偏小 偏大

(1)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0.1L×

3.0mol·

L-1=0.3mol,所需浓硫酸的体积=0.3mol÷

18mol·

L-1≈0.0167L,即16.7mL,选用25mL的量筒。

(4)实验误差分析:

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吸水,其浓度变小,因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不变,所含溶质减少,导致所配制稀硫酸的浓度偏小;

容量瓶残留有少量的水,不会影响浓度;

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会损失,浓度偏小;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液面实际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34.【答案】

【解析】w=

100%,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1。

35.【答案】

(1)0.2mol 

(2)1mol·

L-1

【解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4.48L÷

22.4L·

mol-1=0.2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

0.2L=1mol·

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