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20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docx

美国历史与文化概况详解

美国历史与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

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简称:

TheUnitedStates、America、TheStates,缩写:

USA、TheUS),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接壤。

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48个州都位于美国本土。

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方,东部为加拿大,西面和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

夏威夷州则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岛。

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还拥有多处境外领土和岛屿地区。

此外,美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4个海外军事基地。

美国目前有50个州、一个联邦直辖特区及若干境外领土,面积约962.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名(依水域面积定义而有差异)。

美国人口约为3.15亿人,其数量为世界第三。

是个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3]

在13个殖民地的公民自1776年脱离大不列颠王国管辖,建立国家,殖民地代表一同发表《美国独立宣言》。

在经历美国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大不列颠王国签订《巴黎条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承认。

美国宪法于1787年通过。

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获得批准之后,又经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民权人士努力引发检讨和改正,而后逐步扩展到美国白人以外全体美国人。

美国曾经历过1812年战争、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和经济大萧条(1930年代)[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共同击败纳粹德国和大日本帝国而获得胜利。

经历数十年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强国。

其在经济、工业、军事及科研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1.名称

1.1英文名称

“TheUnitedStates”最初是复数,例如“theUnitedStatesare”,包括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批准使用。

美国内战结束后使用单数,如“theUnitedStatesis”。

现在单数形式是标准。

[17][18] 1507年,由德国制图员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制作的《世界地理概论》中,美洲首次在世界地图上被标注为“America”。

[19]因为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指出这块大陆是新大陆而非当时包括哥伦布等人所认为的亚洲东部。

美国因美洲而得名。

在英语中,亚美利加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中译不同,前者指美洲,后者指美国。

[20][21] “哥伦比亚”是美国一度流行的名称,来自哥伦布,一些美国事物至今仍沿用“哥伦比亚”的名称,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

1.2中文名称

在清朝,美国又被称为米国(日本翻译为“アメリカ合衆国”,简称“米国”),比如曾国藩就说过:

“米夷质性淳厚,于中国时思效顺”。

中国开始接触美国时,称为“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美国”或“合众国”,参见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因美国国旗的花样,别称“花旗国”,一些美国事物的中文译名至今仍沿用“花旗”的名称,如美国特产花旗参以及美国最大银行之一花旗银行(Citibank)。

美国的谚文名称“미국”所对应的朝鲜汉字,在韩国(标准韩国语)为“美國”,在朝鲜(文化语)则为“米國”;至于美国在越南国语字中的惯用名称“HoaKỳ”,所对应的越南汉字名称为“花旗”。

美利坚,美国,米国均源自日语的メリケン。

幕末时代日本人称美国为メリケン(米利坚/美利坚),メリケン由アメリケン(American)转化而成,当年神户美国领事馆附近的码头被称为美利坚码头(メリケン波止场),现在改建为美利坚公园(メリケンパーク)。

2.历史

2.1原住民与欧洲殖民

考古学研究表明,美国原住民中的大多数是黄种人的后裔,人类开始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出现在美洲。

基本与人类出现在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时间相同。

史前移民来自亚洲和欧洲。

主要的移民活动发生在约1.4万-1.1万年前。

之后形成美洲原住民。

[22]

1492年10月12日,在西班牙女王支持下,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22]。

(认为是印度,其实是新大陆)1493年,哥伦布在今圣多明各建立第一个西班牙殖民地。

[22]此后,欧洲开始殖民美洲,北美洲的原住民开始热情帮助移民,但换来的却是殖民者的捕杀、驱赶和奴役,原住民从此开始被殖民。

1607年,位于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在北美切萨皮克湾的詹姆斯敦建立英国的第一个短暂殖民地[22]。

其后,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和中部陆续建立殖民地。

1624年,荷兰在哈得逊河口建立殖民地-新尼德兰,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扩展到康涅狄格和特拉华河谷[22]。

1652年至1675年英国与荷兰的三次战争后,荷兰永久撤离北美,英国得到新尼德兰并继续拓展殖民地。

至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现美国境内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

2.2独立与扩张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个美洲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引发了革命战争,殖民地的代表们在1776年7月4日签下了《美国独立宣言》。

在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中,乔治·华盛顿领导13个殖民地组成的大陆军团对抗英军。

殖民地在1776年的大会中创立了大陆军团,但未授权他们征收税赋和制定联邦法律。

1777年,独立的殖民地正式采纳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联邦的主权国家,组成行使管理权的联邦政府。

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大陆军团终于击败英军,英国于1783年签下了《巴黎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从1803年至1848年,成立的美国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三倍,殖民者们胸怀新的共和国“注定扩展至整个大陆”的理想,朝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斯安那购地”之前便已深入内陆[23]。

这种扩展在1812年战争时遭到了短暂的阻挠,但很快随着战争的胜利而继续进行。

1848年美国赢得了美墨战争,更增强了殖民者们扩展国土的理想。

2.3奴隶制、内战和工业城市化

随着国家不断扩展和发展,一个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北方掌控的联邦政府与南方的州

政府在蓄奴问题和州权上有所分歧:

北方州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展,反对新加入的州实行奴隶制度;而南方州反对北方州干涉其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棉花经济产业是全盘依赖于奴隶制度的。

在共和党的亚伯拉罕·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后,冲突彻底爆发[24],这是由于林肯所属的共和党反对奴隶制度。

南卡罗来纳州成为第一个宣布脱离联邦的州,六个南部州也相继分离,于1861年成立美利坚联盟国以对抗联邦政府。

林肯就任后不久内战正式爆发,美国内战以联邦在1865年取得胜利告终,同时终结了奴隶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权脱离联邦的争议。

这场内战成为美国历史的主要分水岭,联邦政府的权力从此大为增加[25],也确立共和党控制美国政坛的地位,直至1932年。

内战期间的科技发展和来自欧洲的大量移民潮为美国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在从前乏人问津之处建立了许多社区和城市,加快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以及迈向国际强权的速度。

接着,美国在海外进行了许多帝国主义的冒险,包括在美西战争[26]胜利后吞并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使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列强之一。

2.4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美国最初保持中立;

由于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国船只,造成许多美国平民的无辜死伤,激怒了美国民众。

在战争最后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以对抗同盟国。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大众对于英国和法国较为同情,虽然有部分德裔和爱尔兰裔反对介入[27]。

为了保护美国投资者和联邦政府在欧洲的大量投资也是美国参战的主因之一。

在美国于1917年参战后,对战局有所扭转,使协约国在1918年获胜。

战后,担心过度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参议院并未批准协约国制裁同盟国的凡尔赛条约;相反,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

战争使英法德等国家元气大伤。

而由于战争从未在北美本土进行,给美国带来大量财富和声望。

在几乎整个1920年代,农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发展的异常繁荣。

另外信贷上升和股票市场的兴盛也在这波经济成长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终于令股市在1929年大崩盘,随之而来的是大萧条。

为了复苏经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然而,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彻底复苏。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

接下来的多场战役成为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昂的一场战争,然而前线和大后方创造的大量工作机会、以及军工产业带动的生产复苏,使美国经济完全走出了大恐慌的阴霾。

美国妇女也因此大规模踏入工作职场[28]。

2.5冷战时期和种族冲突

在战争胜利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逐渐浮现,美国代表的是经济方面实行资本主义政策和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而苏联则代表实行社会主义政策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一党专政制度,苏联的崛起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造成了1940年代末期开始的冷战。

两国在许多地区和国家进行一连串代理人战争,包括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5次中东战争以及几乎触发核大战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阿富汗战争。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下,后于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同时在美国国内,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方。

从1950年代开始,这些歧视法律受到马丁·路德·金等人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挑战,最后终于废除了南方各州的种族隔离法律。

随着时间流逝,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逐渐改善,法律也定下条文禁止任何形式包括工作和教育的歧视。

在2009年1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巴拉克·侯赛恩·奥巴马宣誓就职。

虽然如此但种族问题及中的深层矛盾至今仍未完全解决[29]。

2.6当代

经历19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后,美国经济于1980年代开始复苏。

苏联在1991年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依然继续派兵参与海外的战争,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

在1990年代,拜数字化革命以及互联网制造的大量工作机会和技术变革之赐,美国经济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繁荣成长,新兴的硅谷成为世界资讯产业的龙头重镇,诞生了诸如苹果公司以及Google在内的大量资讯产业公司。

在21世纪初发生的九一一袭击事件,纵使事件直接导致的伤害有限,但已然重创了美国民众的信心。

这起事件促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将对付恐怖主义威胁作为焦点之一。

美国政府开始了反恐战争和行动——阿富汗战争,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于该年12月份建立起阿富汗临时政府;又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政权,建立伊拉克临时政府。

由于美国对于当地政府过于强势的态度及军事力量,引发所驻兵地区人民的担忧。

美国在反恐驻兵过程中,因为各种机遇而发生了一些广为流传的虐囚丑闻和袭击无辜平民事件,如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军屠杀伊拉克平民录像以及美国设在世界各地的黑狱等等,受到当地人士及世界多国的强烈谴责。

自2008年底,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经济一度遭受重创,目前已经进入复苏期,失业率也已从最高峰的百分之十开始下滑。

不过,整起次贷危机对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目前依然未有动摇。

3.地理

美国领土广阔,本土三面临水,气候适中,资源丰富,地理由东低地爬升到西部高地。

3.1领土面积

美国的国土面积次于俄罗斯,在中国、加拿大之前或之后,是世界第二、第三或者第四大。

排名不同取决于中印两国领土争议,以及领土总面积(如是否包含水域)的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公布中国面积为约960万平方公里,而美国国家审计局1989-1996年记载美国领土面积为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629,091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沿海水域面积),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出版的《世界概况》记载美国国土面积为9,826,630平方公里,[30]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记载9,522,055平方公里。

[31]这些数据均与领土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

就美国而言,有资料称美国陆地面积约916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这样,9,372,610的数字是陆地面积加上了内陆水域面积的结果,963万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沿海水域面积,而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机构自2000年以后记载的982万平方公里则可能是再加上一部分领海面积。

[32]如果只计陆地面积,美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在加拿大之前[33]。

3.2领土开拓史

1789年的美国领土由东岸的13个州组成,而当时西部地区大多为西班牙所有

自1783年9月3日《巴黎条约》签订,美国独立获得承认以来,美国领土向西逐步扩张,前后扩张了7次,州数也由最初的13州增加到目前的50州。

主要大的进展:

1803年4月30日,美国和法国签订了路易斯安娜购地,美国以1500万美元购得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今日美国国土面积的22.3%,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使得美国领土大幅向西扩张;

1819年,从西班牙购得佛罗里达州;

1845年,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入美国(德克萨斯共和国于1836年独立自墨西哥);

1848年,美墨战争后,美国获取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全部地区,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怀俄明州部分地区;

1864年,与英国签署条约,取得俄勒冈(包括今天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爱达华州);

1867年4月9日,美国以七百二十万美元从俄罗斯帝国买到阿拉斯加,1959年升格为美国的第49个州;

1898年8月12日,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割让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予美国;同年美国吞并夏威夷,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

3.3现状

美国现在的问题是荒漠化严重,西部的沙漠正在扩张,沙尘暴严重,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被称为黑风暴,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中,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的肥沃土壤。

浩劫之后,几百万公顷的农田废弃,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众多城镇成为了荒无人烟的空城。

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

美国本土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

其中48州彼此相连,地处北美洲中部。

剩下的两个州中,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西北部,东部与加拿大接壤,西部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隔海相望;夏威夷州则处在太平洋的群岛上,位于北美大陆的西南方。

此外,美国也拥有许多散布于加勒比海(例如波多黎各)与太平洋(例如关岛)上的海外领土。

美国国土东至大西洋、西至太平洋、南至墨西哥湾、北至加拿大、北冰洋(阿拉斯加州)。

3.4地形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尤其是在西部。

东海岸沿海地区有着海岸平原,在南部较为宽广,而在北部较为狭窄,海岸平原在新泽西州以北并不存在,不过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

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西部地带的内部平原,这里相对而言较为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34]也位于这里。

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内部平原的地形开始上升,最后进入美国中部面积广阔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则有高耸的落基山脉,从南至北将美国大陆一分为二,在科罗拉多州的最高峰到达4270米[35]。

在以前落基山脉还有频繁的火山活动;现在则只剩下一个区域了(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

在落基山脉以西有一个高原内陆盆地—大盆地,该地带有大量的高山、盐带平原和山谷,其间的沙漠称为大盆地沙漠,是北美最大的沙漠。

内华达山脉本身也有崎岖的峡谷。

在大盆地的西南方则有低于海平线的死谷(DeathValley),那里也是西半球最低矮的地区之一。

大脸盆地带北方和喀斯喀特山脉东方的则是哥伦比亚高原,有着一个大规模的火成岩区,是地球上最大的洪流玄武岩地区。

而在大脸盆地带西方的内华达山脉则有美国本土海拔最高的惠特尼山(4418米)。

由科罗拉多河贯穿的科罗拉多高原坐落于四角落州正中央,高原跨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高原的面积是337,000平方公里,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达600至3870米,并且有经过强烈侵蚀的砂岩地带,这些红土高原也是数个国家公园坐落的地方,包括了布莱斯、大峡谷和宰恩等。

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是太平洋海岸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从南至北穿越美国。

阿拉斯加州也有许多山脉,包括了北美洲最高6194米的麦金利山,阿拉斯加大陆以西和以南的阿留申群岛上也有许多火山。

夏威夷群岛则是热带的火山岛群,分布面积超过2400公里,由6个大岛和其他一些小岛组成。

3.5气候

由于幅员辽阔和众多的地理特征,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区属柯本气候分类法的“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南下冷空气影响,冬季较冷,夏季较温和,多雨雪,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属于“亚热带森林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副热带湿润气候:

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温暖湿润,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

中部平原:

寒暖气流均可长驱直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雪;

西部内陆高原:

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炎热,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下;

西部太平洋沿岸:

南段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北段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

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

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38厘米。

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38℃。

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而会带来少见的大雨。

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豪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

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

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

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近年来由于全球暖化导致的持续性气候变迁,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与数个其余州在内的西部地区自2011年开始发生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降雪量降至仅仅平均百分之六的历史新低,导致水库储水量大幅削减,同时也导致了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灌溉与民用水源的大幅度限制。

加利福尼亚州更是在2015年4月1日宣布了该州有史以来首个大幅减少用水量百分之二十五的行政命令。

[36]

3.6生物

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光是加利福尼亚州就有5000种,从热带地区至北极都有植物分布,美国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同时,数千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有时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

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00,000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37]。

许多植物和动物都仅限于它们的分布区域,有些则濒临绝种的危险。

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联邦政府管理的58座国家公园保护了大量生态各异的大自然地区[38]。

某些地区也成立了荒野保护区,以确保对当地动植物栖息地的长期保护。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负责监控濒临绝种和威胁的动植物,并在全国成立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栖息保留区。

这些动植物保护区域全部加起来高达2,643,807平方公里——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8%[39]。

这些土地都由联邦政府保护,但有些地区也放宽允许石油的勘查、采矿业和大农场的经营。

3.7水文与山脉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水系全长6270公里,为世界第四长河(前三为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流域面积2,980,000平方公里,是北美大陆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两岸多湖泊和沼泽。

本流源头在明尼苏达州落基山北段,流经中央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除了主流外,可通航的支流约有40条,水深2.75米的航道达1万公里,并通过运河与五大湖连成一巨大的内河航运系统。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属于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是美国的两大山脉。

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西部,从加拿大横越美国西部、直到新墨西哥州,绵延超过4800公里。

洛矶山积雪融化补充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占美国全部淡水水源的1/4。

该山脉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4.政治

4.1政党

美国联邦和州的政府与议会主要有两个政党竞争:

共和党和民主党。

一些小党的参选人有时也有可能当选。

共和党通常在社会议题上属于社会保守派、在经济议题上属于古典自由主义,对外奉行强硬的国防外交政策,属于干涉主义路线。

民主党通常在社会议题上属于自由派、在经济议题上属于进步主义及自由主义的路线。

美国人一般会倾向支持两党中的其中一个,不过一些人也会支持独立的小政党的候选人,包括了自由党、绿党、宪法党等

4.2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权提名联邦各部部长和局长、最高法院法官、大使等各项人选,在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通过后即可上任。

任期内全家居住在白宫内。

总统可以否决任何获国会通过的法案,但是如果法案获国会两院均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总统的否决权将会被推翻。

总统可以向国会提出各种咨文和立法计划。

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

5.反美现象

所谓“反美”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仇视美国的心态,但普遍不存在凭空反美,而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就反美而言比较极端的就是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暴力袭击美国普通民众的恐怖行为。

外部产生原因有以下三大因素: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大影响力,扩张其人权主义价值观,被政治敌对势力视为“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

独裁敌对势力凭借美国议会中民主势力影响的削弱以宣称其民主制度为伪民主

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对占领地的政策,往往只考虑美国自身的良性发展,并不考虑其政策对外的影响。

自身产生原因有以下三大因素:

美国在其占领区内宣扬自身的人权和价值观,但未充分考虑到当地风俗习惯,某些时候属于强加于人,易使人反感。

美国虽然具有宗教自由和禁止种族歧视,但由于历史、政治以及包括九一一事件在内的恐怖事件等多重因素,美国社会中仍存在对某些宗教和种族的歧视现象,如亵渎伊斯兰教圣物《古兰经》,以及有美国人拍摄诋毁和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招致穆斯林反美浪潮。

美国的影视产品往往宣扬美国文化的优良之处,并以扭曲贬低其他文化的形象来凸显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