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33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docx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新版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2021新版)

Technicalsafetymeansthatthepursuitoftechnologyshouldalsoincludeensuringthatpeoplemakemistakes

(安全技术)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2021新版)

备注:

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

  一、硫化氢

  主要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

轻者表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咽部烧灼感。

中度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

咳嗽、胸闷呈现化学性支气管和肺炎肺水肿征象。

重度中毒者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样死亡。

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炎症,重者角膜溃疡、视力模糊。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炎等。

  目标疾病

  职业病: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GBZ31)

  职业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3、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措施:

1、提高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加强通风排毒;2、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3、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4、进入密闭空间或高浓度作业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过滤防毒面罩和面具。

  二、苯

  主要危害:

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

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初起粘膜刺激症状,随后表现兴奋及醉酒征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中毒者:

最常见的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造血系统损害。

早期白细胞持续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可同时有血小板下降,皮肤粘膜出血等。

晚期可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少数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变得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疹和毛囊炎等。

  目标疾病

  职业病:

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BZ68);2、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GBZ94)。

  职业禁忌证:

1、上岗前检查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3、脾功能亢进。

预防措施:

1、可用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代替苯做原料或溶剂;2、改良工艺,防止跑、冒、滴、漏,做好通风排毒;3、严禁用苯洗手,接触高浓度苯蒸汽应戴合适的防毒面具;4、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苯的检测工作。

  三、甲苯、二甲苯

  主要危害:

属低毒类,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者恶心、呕吐、幻觉、谵妄、抽搐、甚至神志不清,有的出现癔病样症状,慢性中毒者可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长期作用可引起脑病、肝、肾功能损害。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较小。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红斑、干燥、脱脂、皲裂及皮炎等。

  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上岗前检查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3、脾功能亢进。

预防措施:

1、可用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代替苯做原料或溶剂;2、改良工艺,防止跑、冒、滴、漏,做好通风排毒;3、严禁用苯洗手,接触高浓度苯蒸汽应戴合适的防毒面具;4、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苯的检测工作。

  四、一氧化碳

  主要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黏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可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对时间距离的估计能力减退;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心肌病。

  预防措施:

1、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2、经常测定车间空气一氧化碳浓度,配备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4、普及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知识,加强自救、互救和使用防毒面具的训练;5、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工作,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宜从事接触一氧化碳作业。

  五、电离辐射

  主要危害:

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质子等。

石化系统主要有用于探伤的X射线装臵,用于控制液位、料位的铯-137、钴-60、γ-射线放射源。

  对机体的影响:

1、诱发癌症;2、遗传效应,通过改变基因作用于睾丸或卵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引起基因突变而引起染色体畸变;3、诱发白内障;4、对胚胎的影响,造成畸形、发育障碍,严重时出现致死效应;5、对造血系统,白细胞下降较为明显,血小板、血红细胞的改变较晚。

  目标疾病

  职业病:

外照射畸形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等。

  职业禁忌证:

1、血象:

血红蛋白低于120g/L(男)或110g/L(女);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90×109/L;2、严重的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泌尿、免疫系统疾病;3、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4、严重皮肤疾病;5、严重的视听障碍;6、恶性肿瘤;7、严重的残疾;8、先天性畸形;9、遗传性疾病;10、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11、未能控制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预防措施:

1、尽量远距离操作,或轮流作业,缩短射线照射时间;2、屏蔽防护,臵于射线源与人体之间,劳动者应按规范作业;3、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铅胶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围裙、防护眼镜等;4、工作人员应加强营养,每年有一定时间休息或疗养,应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早发现职业禁忌。

  六、噪声

  主要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全身性的,除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外,主要是对听力的影响,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是由暂时性的听力位移变成永久性的听力位移,以致不能恢复,进而发展成噪声性耳聋。

  目标疾病

  职业病:

职业性听力损伤(GBZ49)。

  职业禁忌证:

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双耳3000Hz、4000Hz、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

  预防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经常维修和保养;2、采用吸声、隔声、防振动等措施降低噪声;3、佩戴有效、舒适的护耳器;4、尽量减少在强噪声源附近停留的时间。

  七、高温

  主要危害: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适应性变化。

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如环境温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等因素,则可引起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中暑。

中暑表现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尽管迅速救治,仍然有20%-40%的病人死亡。

  目标疾病

  职业病:

职业性中暑(GBZ41)。

  职业禁忌证:

1、Ⅱ级及Ⅲ级高血压;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3、慢性肾炎;4、未控制的甲亢;5、糖尿病;6、大面积皮肤疤痕。

  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2、做好隔热与通风降温;3、供应饮料和补充营养;4、加强个人防护;5、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工作,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