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55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docx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7

1负荷计算方法

1.1冷负荷计算

空调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适用于计算民用和公用建筑物及类似的工业建筑物空调工程设计冷负荷。

a)通过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b)透过外窗、天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c)人体散热量;

d)照明、设备等室内热源的散热量;

e)新风带入室内的热量。

1.2根据冷负荷系数法

对外墙、外窗、屋面、天窗等的热引起的冷负荷逐时进行计算,而对内墙、内门窗、楼板、地面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及人体散热和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均按稳定传热计算。

最后把各项冷负荷计算结果逐时累加,再加上新风负荷,求出冷负荷最大值及发生时间。

a)外墙、屋面、外窗、天窗传热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

冷负荷=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本地修正值)-室内设计温度]

b)外窗、天窗辐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冷负荷=窗户面积×日射得热因子的最大值×冷负荷系数×窗户有效面积系数×窗户内遮阳系数×窗玻璃修正系数

c)内墙、内门窗、楼板稳定传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冷负荷=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温度+邻室计算温差-室内计算温度)

舒适性空调房间夏季地面冷负荷一般不计算,对于工艺性空调房间:

地面冷负荷=传热系数×有效传热面积×计算温差

式中: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一般取0.47W/(m2·℃);

有效传热面积指距外墙2.0m以内的地面面积。

计算温差=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室内设计温度。

d)人体散热引进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冷负荷=人数×群集系数×成年男子的全热散热量

湿负荷=人数×群集系数×成年男子的散湿量

从理论上说,人体、照明、设备的冷负荷需逐时计算,但在设计时很难确定什么时间有多少人在室内,什么时间开多少台设备,因此软件中将其按稳定传热计算。

这样做引起的误差不大,而且偏于安全。

e)设备散热冷负荷计算公式:

冷负荷=设备功率(kW)×1000

湿负荷=设备散湿量(kg/h)

f)新风冷负荷计算公式:

冷负荷=人数×人均新风量×室外空气密度×室内外空气焓差/3.6

湿负荷=人数×人均新风量×室外空气密度×室内外空气含湿量差

1.3热负荷计算

根据规范,对下列各项耗热量进行计算:

1,外墙、外门窗的耗热量;2,内墙、内门窗的耗热量;

3,屋面、天窗的耗热量;4,楼板、地面的耗热量。

对于采暖热负荷,还计算由门窗缝隙冷风渗透造成的耗热量。

在冷风渗透计算中考虑了热压与风压的综合作用,可用于多层和高层采暖热负荷的计算。

对于空调热负荷,不计算冷风渗透,除上述四项外,另外计算新风热负荷。

具体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Q=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室内外计算温差×温差修正系数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Q'=Q×(1+朝向修正+风力修正+多面外墙修正+窗墙比修正)×(1+房高修正)×(1+间歇修正)×(1+其它修正)

其中:

多面外墙修正仅用于外墙、外门、外窗;

窗墙比修正仅用于外窗;

地面按平均传热系数法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Q=0.278×渗入室内的空气量V×空气密度×空气比热×室内外计算温差

其中:

V=缝隙长度×缝隙单位长度每小时渗入室内的空气量×缝隙渗透量的综合修正系数

空调新风热负荷计算公式:

热负荷=人数×人均新风量×室外空气密度×室内外空气焓差/3.6

2建筑物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

东经:

108.93北纬:

34.3

海拔:

396.9m年平均温度:

13.3℃

大气参数

夏季资料

大气压(hPa):

959.20

室外日平均温度(℃):

30.70

室外计算日较差(℃):

8.70

室外干球温度(℃):

35.20

室外湿球温度(℃):

26.00

通风计算温度(℃):

31

室外平均风速(m/s):

2.20

室外相对湿度(℃):

72.00

冬季资料

大气压(hPa):

978.70

采暖计算温度(℃):

-5.00

空调计算温度(℃):

-8.00

最低计算日平均温度(℃):

-12.3

通风计算温度(℃):

-1

室外相对湿度(℃):

67.00

室外平均风速(m/s):

2.70

3建筑物围护结构信息

3.1建筑物墙体

a)建筑物墙体的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计算: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对于外墙、屋顶、地面及室外相通的楼板等

=1.0;

计算最小传热阻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取较大值,假设本建筑等级为一级,则:

=23℃;

对于陕西西安地区,宜采用Ⅱ型墙体围护结构,则室外计算温度

查表得:

=-8.00℃,

=-12.3℃;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对于外墙取

=6.0℃

对于屋顶取

=4.0℃;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8.7W/(m2·°C)。

计算:

对于外墙:

=0.627W/(m2·℃)

对于屋顶:

=0.940W/(m2·℃)

b)建筑物墙体的选择

1)对于外墙:

选择墙体的建筑材料为:

石灰、水泥、砂、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墙体总厚度为320mm。

墙体传热系数为0.59W/(m2·℃)

2)对于内墙:

选择墙体的建筑材料为:

水泥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墙体总厚度为280mm。

墙体传热系数为1.34W/(m2·℃)

3)对于屋顶:

选择建筑材料为:

石灰、石膏、砂、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卷材防水层,钢筋混凝

屋顶结构总厚度为215mm。

墙体传热系数为0.99W/(m2·℃)

4)对于楼板:

选择墙体的建筑材料为:

石灰、石膏、砂、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卷材防水层,钢筋混凝

屋顶结构总厚度为90mm。

墙体传热系数为2.83W/(m2·℃)

3.2建筑物窗体及遮阳设施

a)窗户的构造

5mm普通玻璃双层钢框外窗,Xg=0.69。

b)内遮阳类型

选用密织布作为内遮阳设施,非沿窗面送风。

取Xz=0.6。

无外遮阳设施。

3.3采暖设计中的参数

a)外墙计算

1)修正系数

温差修正:

=1.0

朝向修正:

东:

-5%,南:

-20%,西:

-5%,北:

10%

2)基本参数

传热系数0.59W/(m2·℃)

b)内墙计算

采用邻室温差修正法计算

内墙传热系数为:

1.34W/(m2·℃)

c)外窗计算

1)基本参数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2.7m/s,则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为

=23W/(m2·℃)

玻璃的导热系数为

=0.65W/(m·℃),厚度为

=5mm

窗户的构造修正系数为

=0.69;内遮阳系数为Xz=0.6;

2)修正系数

◆温差修正:

=1.0

◆朝向修正:

东:

-5%,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南:

-20%,西:

-5%,北:

10%

◆冷风渗透:

渗风系数

=0.5,渗风指数

=0.67

风压系数

=0.7,热压系数

=0.2

d)屋面计算

屋顶楼板的热阻为0.99W/(m2·℃),温差修正系数为

=1.0

4空调系统方案选择

一般风系统分两类:

①低风速全空气单(双)风道空调方式的送风系统;②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中的新风系统。

由于此办公大楼第三层和第八层都以中小型的办公室为主,少数为大空间的办公室,故在本设计中两种方式均有采用:

第八层的面积较大的办公室空间一采用全空气系统,冬季送热风,夏季送冷风,风管送风,集中回风后回风。

对于中小型办公室等面积稍小的空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楼梯间设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至等焓状态送风,室内空调负荷由风机盘管独立承担。

这种方案既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的结露现象可得到改善。

对于大楼一侧的厕所则采用一般通风系统,保证其新风量。

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考虑运转和调节的灵活与经济性。

多层建筑的系统划分应根据各层平面布置和机房的位置等条件而定,尽量做到风管布置合理,系统运转灵活而经济,空气调节系统不宜过大,以便于调节和减少噪声。

国外在大型办公楼设计中,在周边区采用风机盘管时,新风的补给常由内区系统提供,其优点是:

各房间可独立调节室温,房间不住人时可方便的关掉机组,不影响其他房间,从而比其他系数较节省运转费用。

因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均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所组成。

根据具体需求,三楼的301~313房间和八楼的小办公室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其中的大会议室采用吊装式全空气空调机组加散流器。

其中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承担室内围护结构和人体照明等冷负荷。

新风机处理室外新风,即独立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新风机仅承担新风负荷,而风机盘管承担全部室内冷湿负荷,盘管在湿工况下工作。

此种方式我国经常采用,风机盘管冷量可充分发挥。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送风量的10%,且不应小于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和保证各房间每人每小时所需的新风量。

在保证必需的新风量的条件下,冬、夏季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回风百分比,尽量减少新风量,以节约能量。

室内散湿量较小,且全年使用的集中式系统,应考虑有变动一、二次回风比的可能性。

我个人设计的是一层,六层和七层。

其中一层有两个大厅,属于高中空建筑,故在此处采用四周式风机盘管侧送风,新风独立令供。

其它的房间主要是标准客房和办公室。

故采用目前流行的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5负荷计算以及数据汇总

5.1冷负荷

一层

房间

项目

计算时刻τ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各项温差传热的逐时冷负荷计算

101档案室

北外墙

K=0.59

ξ=16

F=46m2

⊿=0

τ-ξ

16

18

20

22

24

2

4

6

⊿tτ-ξ

9

9

8

7

7

6

6

7

244

244

217

190

190

163

163

190

内墙

K=1.34

ξ=4

F=46.8

⊿=0

τ-ξ

4

6

8

10

12

14

16

18

⊿tτ-ξ

2

3

4

5

6

7

7

7

125

188

251

314

376

439

439

439

北外窗

K=2.9

F=13.68m2

⊿=0

⊿tτ

3

5

8

9

10

9

6

5

99

210

309

369

385

341

254

179

冷负荷小计∑Qτ

469

643

777

872

951

943

856

807

遮阳情况

项目

透过玻璃外窗的太阳辐射逐时冷负荷计算

(5mm普通玻璃双层钢框外窗,Xg=0.69)

选用密织布作为内遮阳设施,非沿窗面送风。

取Xz=0.6

北外窗

F=13.68m2

Xd=1

Jnτ

49

60

89

103

97

72

67

9

278

340

504

583

549

408

379

51

项目

室内发热量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人体

φ=0.96

n=(0.2人/m2)*(86.4m2)=18人。

q1=57(男)

取男女比例为1:

1

灯光

n1=0.8

N=0.02×86.4=1.72kw(按20w/m2计算)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711

811

137

64

36

36

27

下午

T=14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711

811

137

64

Qτ=Qτ1+Qτ2

711

811

137

774

847

173

91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1205

1404

297

132

83

50

33

下午

T=14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1205

1404

297

132

Qτ=Qτ1+Qτ2

1205

1404

297

1337

1486

347

165

新风负荷30m3/h.人

4175

负荷项目

房间冷负荷与湿负荷汇总

传热负荷

469

643

777

872

951

943

856

807

辐射负荷

278

340

504

583

549

408

379

51

室内发热负荷

0

1916

2214

434

2112

2333

520

256

人体潜热负荷

815

815

0

815

815

0

0

0

房间湿负荷

1

1

0

1

1

0

0

0

房间全冷负荷

5737

7889

7670

6880

8603

7859

5930

5289

102阅览室

南外墙

K=0.59

ξ=16

F=21.24m2

τ-ξ

16

18

20

22

24

2

4

6

⊿tτ-ξ

10

10

9

8

7

7

7

6

125

125

113

100

88

88

88

75

内墙

K=1.34

ξ=4

F=23.4

τ-ξ

4

6

8

10

12

14

16

18

⊿tτ-ξ

5

5

7

11

15

17

16

14

157

157

219

345

470

533

502

439

外窗

K=2.9

F=10.26m2

⊿tτ

3

5

8

9

10

9

6

5

74

158

232

277

289

256

190

134

冷负荷小计∑Qτ

356

440

564

722

847

877

780

648

遮阳情况

项目

透过玻璃外窗的太阳辐射逐时冷负荷计算

(5mm普通玻璃双层钢框外窗,Xg=0.69)

选用密织布作为内遮阳设施,非沿窗面送风。

取Xz=0.6

南外窗

F=10.26m2

Xd=1

Jnτ

50

110

164

143

85

39

14

7

212

467

697

607

361

166

59

30

项目

室内发热量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人体

φ=0.96

n=(0.5人/m2)*(43.2m2)=22人。

q1=57(男)

取男女比例为1:

1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869

991

167

78

45

45

33

下午

T=14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869

991

167

78

Qτ=Qτ1+Qτ2

869

991

167

947

1036

212

111

灯光

n1=1

N=0.04×43.2=1.728kw(按40w/m2计算)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1514

1763

373

166

104

62

41

下午

T=14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1514

1763

373

166

Qτ=Qτ1+Qτ2

1514

1763

373

1680

1866

435

207

新风负荷30m3/h.人

2087

负荷项目

房间冷负荷与湿负荷汇总

传热负荷

356

440

564

722

847

877

780

648

辐射负荷

212

467

697

607

361

166

59

30

室内发热负荷

0

2382

2754

540

2626

2902

647

319

人体潜热负荷

996

996

0

996

996

0

0

0

房间湿负荷

1

1

0

1

1

0

0

0

房间全冷负荷

3653

6374

6102

4954

6918

6031

3574

3084

103办公室

南外墙

K=0.59

ξ=16

F=10.6m2

τ-ξ

16

18

20

22

24

2

4

6

⊿tτ-ξ

10

10

9

8

7

7

7

6

63

63

56

50

44

44

44

38

外窗

K=2.9

F=3.42m2

⊿tτ

3

5

8

9

10

9

6

5

25

53

77

92

96

85

63

45

冷负荷小计∑Qτ

87

115

134

142

140

129

107

82

遮阳情况

项目

透过玻璃外窗的太阳辐射逐时冷负荷计算

(5mm普通玻璃双层钢框外窗,Xg=0.69)

选用密织布作为内遮阳设施,非沿窗面送风。

取Xz=0.6

南外窗

F=3.42m2

Xd=1

Jnτ

50

110

164

143

85

39

14

7

71

156

232

202

120

55

20

30

项目

室内发热量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人体

φ=0.96

n=(0.2人/m2)*(25m2)=5人。

q1=57(男)

取男女比例为1:

1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237

270

46

21

12

12

9

下午

T=14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237

270

46

21

Qτ=Qτ1+Qτ2

237

270

46

258

282

58

30

灯光

n1=0.8

N=0.02×25=0.5kw(按20w/m2计算)

上午

T=8

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10

12

14

Xτ-T

1

1

0

0

0

0

0

350

408

86

38

24

14

17

下午

T=14连续工作小时数=4

τ-T

0

2

4

6

8

Xτ-T

1

1

0

0

350

408

86

38

Qτ=Qτ1+Qτ2

350

408

86

389

432

101

55

新风负30m3/h.人

1159

负荷项目

房间冷负荷与湿负荷汇总

传热负荷

87

115

134

142

140

129

107

82

辐射负荷

71

156

232

202

120

55

20

30

室内发热负荷

0

587

678

132

647

714

159

85

人体潜热负荷

453

453

0

453

453

0

0

0

房间湿负荷

0

0

0

0

0

0

0

0

房间全冷负荷

1770

2470

2203

2089

2520

2058

1445

1356

104传达室

南外墙

K=0.59

ξ=16

F=10.6m2

τ-ξ

16

18

20

22

24

2

4

6

⊿tτ-ξ

10

10

9

8

7

7

7

6

63

63

56

50

44

44

44

38

外窗

K=2.9

F=3.42m2

⊿tτ

3

5

8

9

10

9

6

5

25

53

77

92

96

85

63

45

冷负荷小计∑Qτ

87

115

134

142

140

129

107

82

遮阳情况

项目

透过玻璃外窗的太阳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