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58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T业诸神之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苹果新总部将使用自家天然气发电厂,只有在使用备用电力时才接入电网。

苹果新总部并不仅仅代表着建立新的企业园区,同时也在对外表明:

苹果希望成为星河战队的中坚力量。

  喜欢科幻电影的人都知道,如果你要参与星球大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造好自己用于战斗的宇宙飞船。

  开宗明义:

四家意在定义21世纪信息技术和娱乐产业的美国科技公司正处于战争边缘。

今后一两年内,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应用程序、社交网络及其他业务领域展开激烈厮杀。

这种竞争将逐步加剧。

这四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都已对外展示了各自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制定了可行市场战略,并通过良好执行,把其他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以惠普为例,该公司曾希望以12亿美元收购智能手机厂商Palm,然后推出TouchPad平板电脑方式,以在平板电脑业务领域同苹果iPad争抢市场。

然而在TouchPad仅推出49天之后,惠普即宣布停止平板电脑后续开发,惠普前CEO李艾科(LeoApotheker)也因此丢掉了饭碗。

而微软当前的一举一动,皆可视为对苹果各项市场战略的回应。

当美国视频服务网站Hulu市场影响力提高后,外界皆认为上述四家公司将出手收购。

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因为这些公司手中都拥有拿手武器,并向对方开火,同时追求新的发展空间。

  就在不久前,人们还能清楚区别上述四家公司的业务重点所在:

苹果生产消费电子产品,谷歌运营着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亚马逊主营业务为网络商店,Facebook是一家社交网络。

但目前看来,这种业务区分已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作为最早意识到云数据服务市场增长潜力的少数人物之一,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

贝索斯(JeffBezos)正率领该公司向数字媒体、书籍出版等业务领域发展。

通过其售价仅为199美元的KindleFire平板电脑,亚马逊向苹果iPad发起了正面进攻。

2010年亚马逊年度收入达到了34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

分析师预计,到2015年时,亚马逊年营收额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市场增速将超过任何其他科技公司。

  大家是否还记得,谷歌的目标曾经只是为了收集全球所有信息?

只是谷歌的雄心远不止于此。

在谷歌新任CEO拉里·

佩奇(LarryPage)上任后不久,他就推出了Google+社交网络服务以挑战Facebook。

此外,谷歌还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目的之一是与苹果iPhone争抢市场。

谷歌旗下YouTube视频共享网站正与内容制作商洽谈,目的是提供更多原创内容。

由于谷歌网络广告业务一直保持增长势态,因此今后数年内,佩奇有能力进一步开拓新业务领域。

谷歌今年营收额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将近2007年的两倍。

  与此同时,Facebook目前也不仅仅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人类交流平台。

Facebook改变了人们的原有沟通交流格局,并重新定义了我们共享生活信息、图片(Facebook网站每天共享图片超过2.5亿张)、新闻、音乐、电视和电影的方式。

通过让8亿多网民使用“Like”按钮方式,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

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能够收集到网民兴趣爱好等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最终提高Facebook的网络广告收入。

  亚马逊、苹果、Facebook及谷歌并未给自己业务划定界限,他们大步进入零售、广告、出版、电影、电视、通信甚至财经等业务领域。

这四家公司都在加快制定各自市场战略,贝索斯、乔布斯、扎克伯格和佩奇都畅想各自公司的未来发展蓝图。

为何要主动出击?

因为通过市场竞争,这四家公司将变得更为强大,并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然后在科技产业的舞台上奏起了四重奏。

  每位读到这篇文章的网民,肯定都是亚马逊、苹果、Facebook或谷歌的用户,而绝大部分其实同时使用这四家公司产品和服务。

对于所谓的“科技四雄”(FabFour),博客社区一直有着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关注。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公司有时或许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但你能说得出该公司CEO的姓名吗?

你是否会上网查看有关该公司下一款产品的传闻?

而随着这四家公司竞争程度的加剧,消费者也期望能够看到性能越来越好的产品和服务。

2012年这四家公司的竞争情况之所以值得关注,原因是通过竞争,我们的现有日常生活可能发生更为深远的改变。

这正是我们每一个网民需要具体了解这四家公司进行竞争的缘由。

  一、路线图

  亚马逊、苹果、Facebook及谷歌不会开口谈论他们的未来市场战略计划。

如果这四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会暗示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那么可口可乐就会对外公布他们的独特配方。

苹果新CEO蒂姆·

库克(TimCook)说:

“不公布我们的市场战略,这也正是苹果的魔力之一。

  这四家公司的秘而不宣态度,却更加引发了外界对其下一步动向的猜测。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数年中,“科技四雄”的每家都会相互渗透,进一步数字化,并改变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格局。

这也是这四家公司的共同看法,而这些看法,又与三个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每家公司都认同乔布斯所解读的“后PC时代”理念,即公众生活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易于使用的小型移动电脑。

与其他公司相比,这四家公司都从科技产业转型过程中受益良多,并借此提高了营收、现金储备以及市值。

  第二个理念是在后PC时代,各类设备以不同形式鼓励和加速了网络消费。

正因为如此,这四家公司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提供更多媒体内容:

电子书籍、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以及任何可让公众打发时间的内容(这些公司将把这些内容加以社交化,以便用户与他人共享内容并结交新朋友)。

然而这也并不仅仅意味着提供数字媒体内容,同时也使消费过程更为容易。

以79美元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为例,它并不仅仅是一款阅读设备,而且还整合了亚马逊本地服务等产品。

而通过KindleFire平板电脑,将使用户在访问亚马逊网站过程中,更容易购买各类商品。

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你接入互联网,这些公司都希望给你的网络活动提供帮助。

  而我们的这些网络活动会产生海量数据,这也直接指向了这四家公司的第三个理念。

对于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而言,数据就是他们的母乳。

数据不仅能提高网络广告系统的性能(谷歌和Facebook就非常依赖网络广告系统),而且能够让服务商知道你的购物意向(亚马逊和苹果希望知道用户的购物倾向)。

数据也促进了技术创新:

谷歌的语音识别系统,该公司的交通地图,以及其拼写错误检查等服务,都是基于对大量匿名网民活动的追踪。

  这三个理念相辅相成,而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连环。

后PC时代设备与个人用户紧密相连。

可以想像一下这种情况:

你可能拥有一台家庭台式机,但你很可能没有购买一部家庭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而电子书与亚马逊用户单一帐号相连,个人能够在特定时间内阅读所订阅的电子书。

图片和应用程序服务也是如此。

对于“科技四雄”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现象,原因是你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进行的所有活动,都与你个人有关。

你的个人兴趣爱好,使服务商能够向你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

整体上看,“科技四雄”实际上收集了涉及不同阶层美国公众的信用卡信息,他们收集有关支付(苹果通过iTunes服务,谷歌利用Checkout,亚马逊使用Payments,Facebook借助Credits信用币)的信息。

谷歌和亚马逊最近都推出了与Groupon类似的团购服务,Facebook也通过其签到服务提供团购交易。

  如果你认为这四家公司的企图仅仅是为了抢占地盘(及利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四家公司坚信,他们能够提高而不是取代我们当前使用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希望通过服务器和软件,使交易活动更有效率,并提高他们自身收入。

  二、大战难免

  硬件、媒体以及数据。

由于这四家公司都认同上述三个理念,那么他们之间的市场战略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

以亚马逊为例,该公司需要推出性能更好的媒体平板电脑,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其Kindle、MP3和应用程序商店。

那亚马逊如何避免惠普TouchPad曾犯过的错误?

KindleFire平板电脑使用的显示屏仅为7英寸,并整合了亚马逊所有流媒体及网络零售服务,售价仅为199美元。

如此一来,亚马逊希望其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同苹果iPhone及iPad拉开距离,并找到新的目标用户群。

苹果则表示,根本就不存在KindleFire所预期的用户群。

但如果KindleFire能够取得市场成功,则表明此类用户群肯定存在。

  谷歌今年6月推出Google+社交网络服务时,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该服务意在向Facebook发起挑战。

但Google+的核心,再加上它的“+1”按钮,应该被解读为可给谷歌带来更多用户数据,而获得更多数据后,可提高谷歌搜索算法及其他现有服务的性能,甚至谷歌可在此基础上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由此看来,Google+本意是为了改善提高自家产品性能,但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将与Facebook竞争。

  为何扎克伯格一直对生产所谓的“Facebook手机”念念不忘?

(宏达电(HTC)曾推出了一款名为Status的手机,该产品内置了一个按钮,用户只需点击一下按钮,就能够在社交网络中发帖。

)虽然Facebook应用已成为iPhone手机用户下载量最多的应用程序,且扮演着Android、Windows及黑莓(BlackBerry)设备联系中心的功能,但Facebook竞争对手们也都在发力社交网络市场,并伺机抢走Facebook用户。

最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在iOS5平台当中整合了Twitter基本功能,用户可通过iOS5设备中的任何应用程序发布Twitter信息,此举显然是为了打压Facebook移动用户的增长。

佩奇如今拥有了Google+,亚马逊Kindle也组建了社交网络,目的是方便用户“以书会友”。

如此一来,扎克伯格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证用户不会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

这也就是外界不断传出Facebook意图“染指”手机硬件业务的原因所在。

  有关上述四家公司市场战略的传闻接连不断。

但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些公司的市场战略意图,首先需从硬件、媒体和数据三个方面着手。

  三、利润游戏

  2010年晚些时候,乔布斯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

参加该公司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

外界当时推测,乔布斯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庆祝苹果首个200亿美元的季度,但乔布斯心里其实有着挥之不去的东西:

Android。

当时谷歌主持开发的免费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已经开始蚕食iPhone的市场份额,乔布斯对此甚为恼火。

他罗列了Android的一大堆不足。

乔布斯说:

“Android将给用户和开发者都带来诸多不便。

”他的意思是指不同硬件手机厂商可对Android版本进行修订,并推出各自Android手机相互竞争。

对于各厂商正开发的7英寸Android平板电脑,乔布斯作出简短评价:

“见光死(deadonarrival)。

”只是亚马逊的贝索斯,却把乔布斯的这番言论当作是耳边风。

  在乔布斯对Android大加指责的言论中,却没有提及Android市场份额增长对苹果构成的威胁。

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尼尔森(Nielsen)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Android已占据智能手机市场40%份额,苹果iOS设备的相应份额为28%。

但这儿也正是苹果和谷歌的纠结之处:

Android市场份额甚至可增至70%,却也不会对苹果市场业绩构成实质性威胁。

为何这样说?

因为苹果iOS设备的盈利水平较高,而谷歌及大量Android手机厂商却没能达到相同水平。

这也是正是苹果市场战略同“科技四雄”中其他三家的主要不同之处。

苹果并没有必要通过占据市场优势方式来取得成功,但其他公司却必须这样做。

谷歌或Facebook的用户量越多,这两家公司的网络广告收入就越高。

亚马逊的收入模式,同样是高度依赖用户量的规模化发展。

零售业的利润率一直比较低,因此需要规模庞大的用户量。

  另一方面,苹果所销售的任何设备,都能保持非常高的利润。

一些分析师估算,苹果每出售一部iPhone,就能净赚368美元。

消费者很可能以199美元买到iPhone,但这是移动运营商的补贴价格,运营商将向苹果支付相应差价。

与此相对照,谷歌通过Android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布各类目标广告,每年从每部此类设备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不足10美元。

谷歌将Android免费送给各手机厂商使用,这也是Android市场份额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其每部手机营收额并不会有所上升。

过去数个季度中,摩托罗拉移动消费设备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尽管谷歌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但钱基本上都被苹果赚走。

一些分析师估算,在智能手机所产生所有利润中,约一半归苹果所有。

  让每款出售的设备盈利,一直是苹果多年奉行的教条。

但过去数年中,苹果对这一既定策略的具体执行方式已变得更为灵活。

以前苹果产品高利润来自高售价,使苹果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奢侈品的特征。

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苹果做到了使大量普通消费者积极购买,并仍能保持很高利润。

执行苹果这项战略的幕后人物就是苹果前首席运营官(COO)、现任CEO库克。

他重新组建了苹果全球产品供应链,亲自与各零部件供货商谈判,并给出优惠条件,使苹果能够优先采购闪存和触摸屏等配件。

苹果对于配件供货标准的要求很高,也直接拉高了苹果设备的售价,并维持了苹果的高利润。

  库克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继续维持苹果产品的高利润。

在亚马逊将以低价策略蚕食苹果用户的同时,谷歌和Facebook则希望像苹果那样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在谷歌以扩大Android影响力为目标时,该公司对于每部Android手机每年仅能给自己带来10美元收入并不在意。

但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则必须考虑其手机硬件的利润率问题。

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发行渠道等活动,都比单纯发布软件要投入更多资金。

谷歌此前表示,摩托罗拉移动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身份,但谷歌股东不可能长时间容忍摩托罗拉移动一直陷入亏损状态。

总而言之,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而进入手机硬件业务领域后,佩奇必须向库克学习,以提高谷歌手机硬件的盈利水平。

  四、拒敌之术

  “股神”沃伦·

巴菲特(WarrenBuffett)在描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投资对象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

一家实力强大的公司,一是必须有高厚的城墙(充足的资金),二是必须有很深的护城河(可阻挡竞争对手进攻的技术优势)。

而“科技四雄”都有着自家很深很宽的护城河。

  由于这些公司着有技术优势并能产生雄厚资金,他们就能放手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新业务并不会像现有业务那样给自己带来市场增长,他们也会这样做。

以苹果进入电子书业务为例,苹果此举究竟是为了击败亚马逊,还是希望给用户另一个购买iPhone和iPad的理由,以拉动苹果总营收的增长?

谷歌斥资数十亿美元进军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领域,其用意究竟是为超过苹果和Facebook,还仅仅是扩宽其护城河,以保护其核心搜索业务营收?

谷歌CEO佩奇曾表示: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项目今后不会带来真正回报,那么我们就不会去做。

”但如果社交网络业务本身并不盈利,却有利于拉高搜索业务营收呢?

这当然也行。

  通过这些新的市场战略,至少也能达到消耗竞争对手精力的目的。

以Google+为例,该服务很可能难以在规模上与Facebook相抗衡,但却能够让扎克伯格及Facebook技术开发团队坐卧不安。

事实上Google+已经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Google+推出后,Facebook也效仿了Google+的好友分组功能,并推出了时间轴和自动分享等新服务。

为了防止Facebook现有用户流向Google+,扎克伯格必须这样做。

佩奇本人更知道,扎克伯格用于防范Google+的时间越多,Facebook技术团队用于开发搜索引擎以挑战谷歌的时间就越少。

这就是硅谷的生活格局,对于那些敢于“烧钱”的公司就更是如此。

任何形式的主动进攻,其实也是防御,而每一次行动当中,都隐藏着更多后续行动。

谁也不知道哪种产品或服务将变得最为热门,如果你真的知道,那为何不每种业务都尝试一下?

  五、电视业务

  在谷歌2010年春季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谷歌产品经理里什·

钱德拉(RishiChandra)宣布了该公司下一个“受害者”产品:

电视业务。

钱德拉当时表示,电视是数字世界尚未接触的最为重要大众媒体。

全球有40亿人观看电视,仅美国而言,电视产业每年能够产生7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钱德拉当时承诺,谷歌将“改变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他还展示了谷歌新开发名为GoogleTV的电视机顶盒设备,该设备将把互联网同电视机连接起来。

然而就在钱德拉演示该功能过程中,GoogleTV却“卡了壳”,该设备的蓝牙遥控器无法正常工作。

钱德拉和他的团队就寻求大会后台人员的帮助,这些工作人员称,问题出在大会现场的手机信号过强,而干扰了蓝牙遥控器。

在接下来的数分钟内,谷歌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修复该设备。

虽然谷歌技术人员在大会现场修复了GoogleTV故障,只是该产品正式上市后,销量却少得可怜。

  在“科技四雄”中,每一家都相信自己能够以某种方式重新定义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

在平板电视及其他所有电子设备都具备连网功能后,这四家公司都希望向消费者提供各类视频内容。

随着媒体内容选择渠道的扩大,传统电视网络也需要提供新型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通过新型社交网络元素,可展示用户好友正观看哪些节目,好友也可了解你正观看哪些节目,你也可以邀请其他好友一起观看某个节目。

如此一来,广告主发布的广告也更有针对性。

在这四家科技公司中,每家都希望在该新兴产业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并不是他们仅仅看中了美国电视产业每年7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而且还觊觎该产业每年740亿美元的有线电视订阅费。

  当然,上述理念仍处于规划阶段。

截止目前,“科技四雄”进军传统电视产业的举措并没有取得成功。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这四家公司试图取代传统电视服务商的原有主导地位,而传统电视服务商会不遗余力加以反击。

以谷歌GoogleTV为例,传统电视网络不愿意向GoogleTV开放完整电视剧的访问权,而仅仅通过自家网站提供此类服务。

谷歌为此同各内容发行商举行谈判,而谈判的结果是内容发行商屏蔽了GoogleTV的访问权。

  而另一个事实是,“科技四雄”中的任何一家,都不想被外界视为已进入电视产业,原因是每家公司都认为,电视产业已经穷途末路。

以亚马逊为例,该公司提供了免费流电影和电视剧,目的是吸引更多网民成为其Prime购物服务用户。

贝索斯近日同内容提供商达成了交易,以增加亚马逊视频图书馆的内容总量。

有报道称,亚马逊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支付1亿美元,以获得《星际迷航》(StarTrek)和《干杯酒吧》(Cheers)等老电视剧的流视频播放权,时间期限为18个月。

亚马逊还同福克斯达成了类似交易。

在亚马逊今年9月举行的Kindle活动上,贝索斯表示:

“我们还刚刚开始。

”但从服务本质看,Prime并不是向用户提供大量电视剧的途径,相反电视内容将成为促进Prime服务规模增长的手段。

  而提供下一代电视硬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苹果AppleTV机顶盒为例,该设备意在将苹果iTunes网络商店与家庭电视机相连接。

但自AppleTV于2007年推出以来,该产品已经多次进行功能上的修订,只是目前AppleTV进入美国家庭的数量并不多。

乔布斯和库克为此曾自嘲道,AppleTV只是苹果的“业余爱好”项目。

  尽管如此,由于受到新型机顶盒等设备的冲击,传统电视产业看上去已接近瓦解。

业界人士认为,库克出任苹果新CEO后,很可能将主抓该公司电视业务,将有可能于2012年圣诞节期间推出苹果品牌的互联网电视机硬件,届时苹果将确立互联网电视服务的新标准,毕竟苹果此前已通过iPhone和iPad,而改变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市场的原有格局。

  但我们也别对苹果iTV业务期望过高。

在“科技四雄”中,有关苹果产品开发动向的传闻最多。

多年前就一直有报道称,苹果将进军电视产业。

有关iPhone的传闻始于1999年前后,但该产品直到2007年才正式发布。

而电视机作为普通消费品,库克既要同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同时还需同内容供应商谈判,如此才能使用户愿意掏钱,从而使电视服务成为苹果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在苹果专注于外界所传闻的电视服务业务时,人们却忽视了将在该产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另一家公司:

Facebook。

扎克伯格已同多家电影公司及媒体公司达成协议,目的是在Facebook网站提供流电影和电视剧内容。

但Facebook的强项在于,能够让用户围绕着电视节目展开各种沟通交流。

每部电影及主演都有自己的“粉丝”,而Facebook对于其8亿用户的喜好已了如指掌。

数百万用户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观看电视,因此在观看电视过程中,还能与全球好友分享交流。

  在Facebook今年9月主持召开的f8技术开发大会上,该公司宣布,Facebook已整合Hulu和Netflix的网络电视服务(随后与Facebook达成类似协议的内容提供商达44家,且不局限于美国市场)。

在增加这些内容后,不但将给Facebook用户带来更佳体验,而且Facebook也能收集更多用户数据,从而使广告主在Facebook网站上投放的广告更有针对性。

通过监测用户观看电视等活动,Facebook就能获得用户兴趣的海量数据。

尼尔森多年以来从事电视观众兴趣爱好的调查,但其调查样本毕竟有限。

而Facebook却能获得更为全面的数据,且能够具体到个人。

从这个角度上讲,Facebook无需去控制家庭用户的电视机遥控器,就能改变电视产业的传统格局。

  六、下一个乔布斯

  2005年期间,谷歌斥资收购一家名为Android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为安迪·

鲁宾(AndyR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