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61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docx

《世说新语》中的山涛

一、18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

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

”对曰:

“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一〕王大咨嗟。

向秀别传曰:

“秀字子期,河内人。

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

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有无,外物不足怫其心。

弱冠着儒道论,弃而不录,好事者或存之。

或云是其族人所作,困于不行,乃告秀,欲假其名。

秀笑曰:

‘可复尔耳。

’后康被诛,秀遂失图。

乃应岁举,到京师,诣大将军司马文王,文王问曰:

‘闻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

’秀曰:

‘常谓彼人不达尧意,本非所慕也。

’一坐皆说,随次转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二〕

【校文】

 注“无不同” “不同”,景宋本及沈本俱作“固必”。

 注“不虑家之有无” “之”,景宋本及沈本俱作“人”。

【笺疏】

〔一〕 庄子逍遥游: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郭象注曰:

“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

故尧以不治治之,非治之而治者也。

今许由方明既治,则无所代之,而治实由尧,故有子治之言。

宜忘言以寻其所况,而或者遂云治之而治者尧也;不治而尧得以治者,许由也。

斯失之远矣。

”夫治之由乎不治,为之出乎无为也。

取于尧而足,岂借之许由哉?

若谓拱默乎山林之中,而后得称无为者,此庄、老之谈所以见弃于当涂。

当涂者自必于有为之域而不反者,斯由之也。

 嘉锡案:

庄生曳尾涂中,终身不仕,故称许由,而毁尧、舜。

郭象注庄,号为特会庄生之旨。

乃于开卷便调停尧、许之闲,不以山林独往者为然,与漆园宗旨大相乖谬,殊为可异。

姚范援鹑堂笔记五十以此为向秀之注,引秀答司马昭语为证。

且曰:

“郭象之注,多本向秀。

此疑鉴于叔夜菲薄汤、武之言,故称山林、当涂之一致,对物自守之偏□,盖逊避免祸之辞欤?

”嘉锡以为姚氏之言似矣,而未尽是也。

观文学篇注引向、郭逍遥义,始末全同。

今郭注亦具载之。

则此篇之注出于向秀固无疑义。

但文学篇注又引秀别传曰:

“秀与嵇康、吕安为友,注庄子既成,以示二子。

”是向秀书成之时,嵇康尚无恙。

姚氏谓“鉴于叔夜菲薄汤、武之言”者,非也。

或者后来有所改定耶?

要之魏、晋士大夫虽遗弃世事,高唱无为,而又贪恋禄位,不能决然舍去。

遂至进退失据,无以自处。

良以时重世族,身仕乱朝,欲当官而行,则生命可忧;欲高蹈远引,则门户靡讬。

于是务为自全之策。

居其位而不事其事,以为合于老、庄清静玄虚之道。

我无为而无不为,不治即所以为治也。

魏志王昶传载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且以书戒之,略曰: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

欲使汝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彊,鲜不遂矣。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昶之言如此,可以见魏、晋士大夫之心理矣。

向子期之举郡计入洛,虽或怵于嵇中散之被诛,而其以巢、许为不足慕,则正与所注逍遥游之意同。

阮籍、王衍之徒所见大抵如此,不独子期一人藉以逊词免祸而已。

 嘉锡又案:

晋书刘毅传:

“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时人谓毅忠于魏氏。

而帝以其顾望,将加重辟,毅惧,应命。

”司马昭之待士如此,宜向子期之惧而失图也。

〔二〕 晋书本传曰:

“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

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劳格晋书校勘记卷中曰:

“案任恺传:

‘庾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恺善;杨珧、王恂、华廙等,充所亲敬。

于是朋党纷然。

’则秀实系奔竞之徒,乌得云容迹而已哉!

” 嘉锡案:

子期入任恺之党,诚违老氏和光同尘之旨;然恺与庾纯、张华、和峤之徒,皆忠于晋室,秀与之友善,不失为君子以同德为朋。

劳氏讥为奔竞,未免稍过。

二、78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

谢太傅安也。

以问子弟,车骑玄也。

答曰:

“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谢车骑家传曰:

“玄字幼度,镇西奕第三子也。

神理明俊,善微言。

叔父太傅尝与子侄燕集,问:

‘武帝任山公以三事,任以官人。

至于赐予,不过斤合。

当有旨不?

’玄答:

‘有辞致也。

’”

三、5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

虞预晋书曰: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

祖本,郡孝廉。

父曜,冤句令。

〔一〕涛蚤孤而贫,少有器量,宿士犹不慢之。

年十七,〔二〕宗人谓宣帝曰:

‘涛当与景、文共纲纪天下者也。

’〔三〕帝戏曰:

‘卿小族,那得此快人邪?

’好庄、老,与嵇康善。

为河内从事,与石鉴共传宿,涛夜起蹋鉴曰:

‘今何等时而眠也!

知太傅卧何意?

’鉴曰:

‘宰相三日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君何虑焉?

’涛曰:

‘咄!

石生,无事马蹄闲也。

’投传而去,果有曹爽事,遂隐身不交世务。

累迁吏部尚书、仆射、太子少傅、司徒。

年七十九薨,谥康侯。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

有署阁柱曰:

“阁东,〔四〕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

”〔五〕王隐晋书曰:

“初,涛领吏部,潘岳内非之,密为作谣曰:

‘阁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秋,和峤刺促不得休。

’”竹林七贤论曰:

“涛之处选,非望路绝,故贻是言。

”或云:

潘尼作之。

〔六〕文士传曰:

“尼字正叔,荥阳人。

祖最,尚书左丞。

父满,平原太守。

并以文学称。

尼少有清才,文词温雅。

初应州辟,终太常卿。

【校文】

 注“冤句” “冤”,沈本作“宛”。

 “并共言咏” “言”,景宋本作“宗”。

 注“祖最” “最”,景宋本作“勖”。

【笺疏】

〔一〕 嘉锡案:

冤句,晋书本传作宛句。

元和姓纂卷四亦云“山辉宛句令”,然考诸史地志,济阴郡有冤句县,作“宛”者非。

〔二〕 吴承仕曰:

“涛年十七为黄初二年。

” 嘉锡案:

山涛之年,吴氏以晋书本传言“太康四年薨,年七十九”推知之也。

〔三〕 李慈铭云:

“案宗人下当有脱字。

晋书言涛与宣穆后有中表亲。

宣穆后者,司马懿夫人张氏也。

此云景、文者,指懿子师、昭,乃后人追述之辞。

然对父而生称其子之谥,有以见预书之无法。

” 嘉锡案:

景、文谓懿子景帝师,文帝昭也。

按晋书本纪:

师以魏正元二年卒,年四十八,当生于汉建安十三年。

昭以咸熙二年卒,年五十五,当生于建安十六年。

下数至魏文帝黄初二年,师才十四岁,昭十一岁耳。

纵令早慧夙成,亦安知其他日必能纲纪天下?

且懿是年始为侍中尚书右仆射,柄用方新,勋名尚浅,虽有不臣之心,而反形未具,外人恶能测其心腹,知其必能父子相继,盗弄天下之柄耶?

虞预之言,明出傅会,理不可信。

唐修晋书弃而不取,当矣。

〔四〕 程炎震云:

“晋书潘岳传云‘阁道东’,此及注文并当有道字。

晋书五行志:

‘永兴二年七月甲午,尚书诸曹火起,延崇礼闼及阁道。

’盖阁道与尚书省相近,故岳得题其柱耳。

”文选陆士衡答贾谧诗注引谢承后汉书曰:

“承父婴,为尚书侍郎,每读高祖及光武之后将相名臣策文通训,条在南宫,秘于省阁。

唯台郎升复道取急,因得开览。

” 嘉锡案:

汉、晋台阁之制殆相似。

〔五〕 考工记輖人云:

“故登阤者,倍任者也。

犹能以登及其下阤也。

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后。

”郑注:

“阤,阪也。

倍任,用力倍也。

”惠士奇礼说十四曰:

“说文‘马尾●,今之般緧’,则般緧在马尾,故曰緧其后。

緧一作秋。

释名曰:

‘秋,遒也。

在后遒追,使不得却缩也。

’潘岳疾王济、裴楷,乃题阁道为谣曰: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

’夹颈为鞅,后遒为□。

言济在前,楷在后也。

” 嘉锡案:

惠氏所用乃今晋书潘岳传,故与孝标所引王隐书不尽同。

岳意以大牛比山涛,言其为人所牵制,不能自主也。

黄生义府下曰:

“世说‘剔嬲不得休’,方言云:

‘妯,扰也。

’嵇康绝交书:

‘嬲之不置。

’注:

‘擿娆也。

’剔嬲即妯扰,即擿娆。

    李详云:

“黄生义府引作踢嬲,方言:

‘妯,娆也。

’嵇康绝交书‘嬲之不置’,注,擿娆也。

踢嬲即擿娆。

又按胡氏绍煐文选笺证:

说文:

娆,苛也。

段注:

谓嬲乃娆之俗。

众经音义引三仓:

嬲、娆同乃了切。

嬲、娆一字。

孙氏星衍以为嬲即嫋字,盖娆为本字,别作嫋。

草书作●,遂误而为嬲。

” 嘉锡案:

宋、明本俱作剔嬲,黄生清初人,未必别见古本,不足据也。

〔六〕 程炎震云:

“山涛以太康四年卒。

此事当在咸宁太康闲。

涛传曰:

‘太康初,自尚书仆射迁右仆射,掌选如故。

’时和峤为中书令,裴楷、王济并为侍中也。

潘岳尝为尚书郎,盖在其时。

岳传载于河阳怀令之闲,或有别本。

潘尼则于太康中始举秀才,为太常博士,疑不及涛时矣。

四、7  山司徒前后选,〔一〕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

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

亮亦寻为贿败。

〔二〕晋诸公赞曰:

“亮字长兴,河内野王人,太常陆乂兄也。

性高明而率至,为贾充所亲待。

山涛为左仆射领选,涛行业即与充异,自以为世祖所敬,选用之事,与充咨论,充每不得其所欲。

好事者说充:

‘宜授心腹人为吏部尚书,参同选举。

若意不齐,事不得谐,可不召公与选,而实得叙所怀。

’充以为然。

乃启亮公忠无私。

涛以亮将与己异,又恐其协情不允,累启亮可为左丞相,非选官才〔三〕。

世祖不许,涛乃辞疾还家。

亮在职果不能允,坐事免官。

【校文】

 注“左丞相” “相”,沈本作“初”。

【笺疏】

〔一〕 李慈铭云:

“案选上当脱一领字。

晋书作‘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二〕 嘉锡案:

赏誉篇注引山涛启事曰“吏部郎史曜出处缺当选。

涛荐阮咸,诏用陆亮”,可与此条互证。

此出王隐晋书见书钞六十。

〔三〕 嘉锡案:

晋无左丞相,且安有不可为吏部尚书而可为丞相者?

“相”字明是误字,作“初”是也。

五、8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一〕山公启事曰:

“诏选秘书丞。

涛荐曰:

‘绍平简温敏,有文思,又晓音,当成济也。

犹宜先作秘书郎。

’诏曰:

‘绍如此,便可为丞,不足复为郎也。

’”晋诸公赞曰:

“康遇事后二十年,绍乃为涛所拔。

”王隐晋书曰:

“时以绍父康被法,选官不敢举。

年二十八,山涛启用之,世祖发诏,以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竹林七贤论曰:

“绍惧不自容,将解褐,故咨之于涛。

”公曰:

“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二〕王隐晋书曰:

“绍字延祖,雅有文才,山涛启武帝云云。

【笺疏】

〔一〕 程炎震云:

“绍十岁而孤。

康死于魏景元四年,则绍年二十八,是晋武太康元年。

〔二〕 嘉锡案:

绍自为山涛所荐,后遂死于荡阴之难。

夫食焉不避其难。

既食其禄,自不得临难苟免。

绍之死无可议,其失在不当出仕耳。

御览四百四十五引王隐晋书曰:

“河南郭象着文,称嵇绍父死非罪,曾无耿介,贪位死闇主,义不足多。

曾以问□公曰:

‘王裒(原误褒,下同)之父,亦非罪死,裒犹辞征,绍不辞用,谁为多少?

’□公曰:

‘王胜于嵇。

’或曰:

‘魏、晋所杀,子皆仕宦,何以无非也?

’答曰:

‘殛鲧兴禹。

禹不辞兴者,以鲧犯罪也。

若以时君所杀为当耶?

则同于禹。

以不当耶?

则同于嵇。

’又曰:

‘世皆以嵇见危授命。

’答曰:

‘纪信代汉高之死,可谓见危授命。

如嵇偏善其一可也。

以备体论之,则未得也。

’”郭象之言甚善,不可以人废言。

□鉴、王隐之论,尤为词严义正。

由斯以谈,绍固不免于罪矣。

劝之出者岂非陷人于不义乎!

所谓“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尤辩而无理。

大抵清谈诸人,多不明出处之义。

    日知录十三曰: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

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

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

涛谓之曰:

‘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

’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也。

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

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闲,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

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

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也。

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

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

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然后可也。

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嘉锡案:

顾氏之言,可谓痛切。

使在今日有风教之责者,得其说而讲明之,尤救时之良药也。

明诗纪事辛签卷五转引明李延是南吴旧话云:

“夏存古十余岁,陈卧子适访其父。

存古案头有世说,卧子问曰:

‘诸葛靓逃于厕中,终不见晋世祖,而嵇绍竟死荡阴之役,何以忠孝殊途?

’存古拱手对曰:

‘此时当计出处。

苟忆顾日影而谈琴,自当与诸葛为侣。

’卧子叹曰:

‘君言先得吾心者。

’”

    易丰卦彖曰:

“日中则昊,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 嘉锡案:

山涛之言,义取诸此,以喻人之出处进退,当与时屈信,不可执一也。

然绍父康无罪而死于司马昭之手。

礼曰: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此而可以消息,忘父之雠,而北面于其子之朝,以邀富贵,是犹禽兽不知有父也。

涛乃傅会周易,以为之劝,真可谓饰六艺以文奸言,此魏、晋人老、易之学,所以率天下而祸仁义也。

六、15 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

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

时论乃云胜山公。

〔一〕晋诸公赞曰:

“山该字伯伦,司徒涛长子也。

雄有器识,仕至左卫将军。

【校文】

 注“雄有器识” “雄”,景宋本及沈本作“雅”。

【笺疏】

〔一〕 李慈铭云:

“案晋书山涛传以为‘涛第三子允,少尪病,形甚短小。

武帝欲见之,涛不敢辞,以问允,允自以尪陋不肯行,涛以为胜己。

’与此互异。

” 嘉锡案:

晋书涛传:

“涛五子:

该、淳、允、谟、简。

”此称山公大儿,自是该事。

详其文义,该所以不肯行者,即因着帢之故,别无余事。

御览三百七十八引臧荣绪晋书曰:

山涛子淳、元尪疾不仕,世祖闻其短小而聪敏,欲见之。

涛面答:

淳、元自谓形容宜绝人事,不肯受诏。

’论者奇之。

”元盖允之误。

其说与世说不同,或者各为一事也。

而唐修晋书兼采两说,合为一事,曰“淳、允并少尪病,形甚短小,而聪敏过人。

武帝闻而欲见之。

涛不敢辞,以问于允,允自以尪陋不肯行,涛以为胜己。

”其文左右采获,使两书所载皆失其真,可谓大误。

    程炎震云:

“晋书舆服志:

‘成帝咸和九年制:

听尚书八座丞郎门下三省侍官乘车,白幍低帏,出入掖门。

又二宫直官着乌沙幍。

’则前此者,王人虽宴居着幍,不得以见天子。

故山该不肯行耳。

七、4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一〕悉召群臣。

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

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

皆曰:

“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二〕史记曰:

“孙武,齐人。

吴起,卫人。

并善兵法。

”竹林七贤论曰:

“咸宁中,吴既平,上将为桃林、华山之事,息役弭兵,示天下以大安。

于是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时京师犹讲武,山涛因论孙、吴用兵本意。

涛为人常简默,盖以为国者不可以忘战,故及之。

”名士传曰:

“涛居魏、晋之闲,无所标明,〔三〕尝与尚书卢钦言及用兵本意。

武帝闻之,曰:

‘山少傅名言也。

’”〔四〕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

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亦叹云:

“公闇与道合。

”竹林七贤论曰:

“永宁之后,诸王构祸,狡虏欻起,皆如涛言。

”名士传曰:

“王夷甫推叹涛‘晻晻为与道合,其深不可测’。

皆此类也。

【校文】

 注“无所标明” “明”,景宋本及沈本作“名”。

【笺疏】

〔一〕 程炎震云:

“武纪:

泰始十年、咸宁元年、三年十一月,数临宣武观大阅。

〔二〕 程炎震云:

“涛传:

‘咸宁初,转太子少傅,举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

’”武纪:

咸宁四年三月,尚书左仆射卢钦卒,山涛代之。

〔三〕 宋本赏誉篇注引顾恺之画赞亦云:

“涛无所标名。

〔四〕 吴士鉴晋书山涛传注曰:

“案武帝纪:

帝临宣武观大阅事,在咸宁三年。

尚在平吴之前。

七贤论误谓‘吴既平’也。

卢钦卒于咸宁四年,亦不逮平吴之后。

世说谓‘举坐以为名言’,与本传及名士传作武帝之言亦异。

八、5  王夷甫父乂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

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

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

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

“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

”羊祜曰:

“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一〕晋阳秋曰:

“夷甫父乂,有简书,将免官,夷甫年十七,〔二〕见所继从舅羊祜,申陈事状,辞甚俊伟。

祜不然之,夷甫拂衣而起。

祜顾谓宾客曰:

‘此人必将以盛名处当世大位,然败俗伤化者,必此人也!

’”汉晋春秋曰:

“初,羊祜以军法欲斩王戎,夷甫又忿祜言其必败,不相贵重。

天下为之语曰:

‘二王当朝,世人莫敢称羊公之有德。

’”

【笺疏】

〔一〕 李慈铭云:

“案此条诸人皆名,夷甫独字,孝标为梁武讳,追改之耳。

〔二〕 程炎震云:

“王衍以永嘉五年卒,年五十六。

则十七岁,乃泰始八年。

考羊祜为尚书左仆射,五年二月督荆,此当是泰始五年事。

晋书衍传作年十四,是也。

” 嘉锡案:

晋书武帝纪:

“泰始四年二月,以中军将军羊祜为尚书左仆射。

五年二月,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

”则祜之为仆射,首尾仅及一年,王衍之见祜,必当在泰始四、五年之闲。

衍传言:

衍年十四,在京师造仆射羊祜。

案衍为石勒所杀,年五十六。

本传不言其死之年月。

考之通鉴卷八十七,事在永嘉五年。

以此推之,则泰始五年,衍年十四。

盖其时祜尚未赴荆州,故衍得往见,情事正合。

若如晋阳秋之言,衍年十七,始见羊祜,则祜去仆射之任,已三年矣。

盖传闻异辞,与世说不同。

孝标引以为注,失之不考。

晋书于羊祜传,亦叙王衍诣祜于祜都督荆州之后,盖杂采成书,而未核其年月,不悟其与衍传自相抵牾也。

吴承仕曰:

“晋书羊祜传:

衍诣祜,辞甚俊辩。

祜不然之。

衍拂衣而起。

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云云,按方以二字,当为将以。

以衍传证之,时年方十四耳。

王衍传言:

泰始八年诏举奇才可以安边者,衍初好论纵横之术,故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不就。

按泰始八年,衍年仅十七,恐非情实。

九、12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

“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名士传曰:

“咸字仲容,陈留人,籍兄子也。

任达不拘,当世皆怪其所为。

及与之处,少嗜欲,哀乐至到,过绝于人,然后皆忘其向议。

为散骑侍郎。

山涛举为吏部,武帝不用。

〔一〕太原郭奕见之心醉,不觉叹服。

解音,好酒以卒。

”山涛启事曰:

“吏部郎史曜出处缺,当选。

涛荐咸曰:

‘真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也。

若在官人之职,必妙绝于时。

’诏用陆亮。

”晋阳秋曰:

“咸行已多违礼度。

涛举以为吏部郎,世祖不许。

”竹林七贤论曰:

“山涛之举阮咸,固知上不能用,盖惜旷世之俊,莫识其真故耳。

夫以咸之所犯,方外之意,称其清真寡欲,则迹外之意自见耳。

【校文】

 注“莫识其真” “真”,景宋本作“意”。

【笺疏】

〔一〕 文选颜延年五君咏注引曹嘉之晋纪曰:

“山涛举咸为吏部郎,三上,武帝不能用也。

十、3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一〕康别传曰:

“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

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邪?

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

乃荅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

大将军闻而恶之。

【笺疏】

〔一〕 程炎震云:

“魏志二十一嵇康传注曰:

‘案涛行状,涛以景元二年除吏部郎。

’盖当年即迁,故康书云: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

’而景元四年康被诛时,嵇绍十岁也。

晋书康传亦云:

‘涛去选官,举康自代。

’惟文选注引魏氏春秋云:

‘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

’而裴松之因之,盖漏去涛之迁官一节耳。

”程炎震云:

“康书云‘闻足下迁’,是涛已迁官之证。

又云:

‘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

’则别是一事,不必定是代为吏部郎。

十一、71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

“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魏氏春秋曰:

“山涛通简有德,秀、咸、戎、伶朗达有俊才。

于时之谈,以阮为首,王戎次之,山、向之徒,皆其伦也。

”若如盛言,则非无臧贬,此言谬也。

〔一〕

【笺疏】

〔一〕 嘉锡案:

竹林诸人,在当时齐名并品,自无高下。

若知人论世,考厥生平,则其优劣,亦有可言。

叔夜人中卧龙,如孤松之独立。

乃心魏室,菲薄权奸,卒以伉直不容,死非其罪。

际正始风流之会,有东京节义之遗。

虽保身之术疏,而高世之行着。

七子之中,其最优乎!

嗣宗阳狂玩世,志求苟免,知括囊之无咎,故纵酒以自全。

然不免草劝进之文词,为马昭之狎客,智虽足多,行固无取。

宜其慕浮诞者,奉为宗主;而重名教者,谓之罪人矣。

巨源之典选举,有当官之誉。

而其在霸府,实入幕之宾。

虽号名臣,却为叛党。

平生善与时俯仰,以取富贵。

迹其终始,功名之士耳。

仲容借驴追婢,偕猪共饮,贻讥清议,直一狂生。

徒以从其叔父游,为之附庸而已。

子期以注庄显,伯伦以酒德着。

流风余韵,蔑尔无闻,不足多讥,聊可备数。

浚冲居官则阘茸,持身则贪●。

王夷甫辈承其衣钵,遂致神州陆沈。

斯真窃位之盗臣,抑亦王纲之巨蠹。

名士若兹,风斯下矣。

魏氏春秋之评,乃庸人之谬论,不足据也。

十二、1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

公曰:

“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

“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

”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公入曰:

“二人何如?

”妻曰:

“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

”公曰:

“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一〕晋阳秋曰:

“涛雅素恢达,度量弘远,心存事外,而与时俛仰。

尝与阮籍、嵇康诸人箸忘言之契。

至于群子,屯蹇于世,涛独保浩然之度。

”〔二〕王隐晋书曰:

“韩氏有才识,涛未仕时,戏之曰:

‘忍寒,我当作三公,不知卿堪为夫人不耳?

’”〔三〕

【校文】

 “君才致” 景宋本及沈本俱无“才”字。

 注“雅素” 景宋本作“雅量”。

【笺疏】

〔一〕 程炎震云:

“此文全出于竹林七贤论,见全晋文一百三十七引御览四九,又四百四十四。

〔二〕 嘉锡案:

嵇、阮虽以放诞鸣高,然皆狭中不能容物。

如康之箕踞不礼钟会(见简傲篇),与山涛绝交书自言“不喜俗人,刚□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辄发”。

又幽愤诗曰“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皆足见其刚直任性,不合时宜。

籍虽至慎,口无臧否(见德行篇)。

然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辄以白眼对之(见简傲篇注)。

则亦孤僻,好与俗忤。

特因畏祸,能衔默不言耳。

康卒掇杀身之祸。

籍亦仅为司马昭之狎客,苟全性命而已。

涛一见司马师,便以吕望比之,尤见赏于昭,委以腹心之任,摇尾于奸雄之前,为之功狗。

是固能以柔媚处世者,宜其自以为度量胜嵇、阮,必当作三公也。

呜呼!

观于竹林诸人之事,则人之生当乱世而欲身名俱泰,岂不难哉!

然士苟能不以富贵为心,则固有辟人辟世,处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虽不为山涛,岂无自全之道也欤?

 嘉锡又案:

晋书涛本传云:

“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

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钟会作乱于蜀,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

帝谓涛曰:

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夫钟会之为人,嵇康所不齿,而涛与之款昵,又处会与裴秀交哄之际,能并得其欢心,岂非以会为司马氏之子房,而秀亦参谋略,皆昭之宠臣,故曲意交结,相与比周,以希诡遇之获欤?

至为昭居留守之任,以监视魏之王公,俨然以钟繇、华歆自命。

身为人作伍伯,视宗室如囚徒,非权奸之私昵,谁肯任此?

与时俯仰是矣。

然实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也。

通鉴八十四:

“帝决意伐吴,贾充、荀勖、冯紞固争之。

帝大怒,充免冠谢罪。

仆射山涛退而告人曰: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筭乎?

’”胡注曰:

“山涛身为大臣,不昌言于朝,而退以告人,盖求合于贾充者也。

”胡氏此言,深得涛之用心。

盖涛善揣摩时势,故司马氏权重,则攘臂以与其逆谋;贾充宠盛,则缄口以避其朋党。

进不廷争,以免帝怒;退有后言,以结充欢。

首鼠两端,所如辄合。

此真所谓心存事外,与时俯仰也。

传言“涛再居选职,每一官缺,辄拟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