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64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权威性;

(4)法制性;

(5)系统性;

(6)主动性。

3.答:

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

行政组织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一切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职能的发挥都是由行政组织来进行的;

(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对于人员而言,组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管理活动更为基本的支点,它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和能量的物质基础。

4.答:

行政组织理论是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行政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现代政府管理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

5.答:

传统时期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管理的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的行政组织理论和官僚制的行政组织理论。

其研究的特点表现在:

(1)由于理论家所在国度,以及自身的经历和专长上的差异是的科学管理的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的行政组织理论和官僚制的行政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和论证的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呈现出多样性。

(2)由于所处相同的政治、经济时代在理论上也存在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

(3)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及有突出的贡献,又有明显的片面性特点。

6.答:

对行为科学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的评述:

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理论特别注重对组织中的人进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决定因素,提出组织应当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使组织研究从传统的静态研究转入动态研究。

这一时期人际关系学派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组织理论的新的组织管理原则,如人格尊重的原则、相互利益的原则、人性激发的原则、人人参与的原则、相互支持的原则以及协调统一的原则等。

该理论注重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从霍桑实验以及巴纳德等人的研究中可知,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必然伴随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在组织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彼此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人群关系。

他们认为,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组织成员个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上,比正式组织更有优越性。

所以主管人员在组织工作中,应注意发挥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强的凝聚力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限制其消极影响。

该理论注重对组织决策问题的研究。

西蒙等人认为,组织首先是个决策过程,组织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决策是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行为。

决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

他们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命题。

他们把决策看成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并认为组织有效与否取决于组织决策是否合理。

行为科学时期行政组织理论较之传统行政组织理论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

第一,过分偏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贬低了组织结构、法规与制度对行政组织的重要意义。

第二,过分注重对个别的事实的研究,而忽视对组织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致使研究日趋支离破碎,缺乏有力的理论统御。

第三,这一时期关于组织的研究仍然是带有封闭性质的。

虽然巴纳德等人涉及到了组织的内外平衡问题,但没有深入探讨组织外部环境对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影响。

7.答:

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一)行政组织的真实基础在于特定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否认恒古不变的超时代组织内容与形式。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行政组织的内容与形式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区分一般社会组织与行政组织,区分不同形态下的行政组织,把行政组织的发展视为一种历史过程。

(二)行政组织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坚持行政组织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对旧的行政组织理论即批判又继承,看到不同社会形态的行政组织形式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共同性。

(三)关于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行政组织是人民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统一;

(2)社会主义行政组织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3)干部与制度是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核心与关键;

(4)与形形式式的官僚主义作斗争,不断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的行政组织。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行政组织的分析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8.答:

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

(一)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

孙中山主张按五院制形式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万能政府”。

(二)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

孙中山一方面提倡地方自治,另一方面也强调国家的集中与统一,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孙中山提出“均权主义”的主张。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孙中山认为西方各国“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关键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三、论述题:

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意义:

(一)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我们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目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揭示行政组织的构成、运行与发展的规律,寻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为建立一个结构合理、法制完备、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体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

概而言之,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二)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国家行政管理支配、制约着其他各类社会管理活动,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各类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

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又是行政组织的科学化。

行政组织是管理社会各类组织的组织,在国家各项管理活动中享有极大的权威。

离开了行政组织,离开了它对各项社会事业、社会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生活将会陷于混乱。

满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行政组织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意义。

(三)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它可以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行政组织改革是我国当前开展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

从1982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行政组织的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逐步摸索,已取得一些成效。

但就总体而言,还没有完全根治以上弊端。

因此,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呼唤着行政组织理论的深化。

没有理论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也是近十几年行政组织改革的教训与经验之所在。

(四)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如何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行政工作人员的潜力,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科学的行政组织管理,就能有利于调动

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反之,则相反。

因此,认识、掌握行政组织自身管理规律,有利于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

同时,研究、学习行政组织理论,使行政工作人员能够更自觉地按照行政组织建立、运行的规律办事,也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自身管理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有助于行政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行政组织的基本方法,它是我们开展行政组织理论研究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为此,我们在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它要求将特定的行政组织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

不仅考虑上下左右、各类组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要考虑当时阶级力量、阶级意识对国家有关组织活动的支配和影响。

(2)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求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行政组织的整体。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任何理论的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大量的客观存在中寻找其自身的规律。

行政组织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直接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突出。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对行政组织结构、制度、规章和权力分配的研究。

动态的研究方法则着眼于组织中的行为主体——人的因素以及组织环境条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进行动态的研究。

我们既要把握作为静态的行政组织,又要考察和分析动态的行政组织,考虑环境和人的能动因素。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去考察和研究行政组织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又要横向考察和比较各国行政组织的现状及特点,借鉴和吸收其长处与优点。

作业二

1.行政组织结构:

是指行政组织各种要素的一种特定安排,即行政组织各种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2.均权制:

是指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力保持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3.混合制:

又称委员会和首长并立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一部分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另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4.辅助机关:

是指活动内容直接为行政首长和业务机关服务、间接力实现整个行政组织目标服务的机关。

5.监察机关:

监察机关分为两种:

一是负责对整个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主要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

一是负责对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执行首脑机关发布的决议与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

在行政机制的运行中,良好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完成行政组织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它有着重要的行政功能。

(一)合理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

(二)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四)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

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是反映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工;

行政组织的微观纵向分工是指各级政府或各个部门内部层级的分上。

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形成的行政组织层级制,在行政组织运行中有其优缺点。

其优点是:

(1)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管辖地域范围内,能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

(2)行动迅速,能及时地根据本地情况作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并有利于就地监督、控制;

(3)能发挥各个层级行政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

(4)各层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行政管理人才。

但层级制也有缺点:

(1)各层级行政首长管辖事务过多,责重事繁,难以事事精通;

(2)容易形成地方的块块分割,不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容易犯地方主义的错误,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控制。

第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有关。

第二,下属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第三,领导者的领导水平与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的大小与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成正比例。

第四,被管理者的素质高低也制约着管理幅度。

第五,集权、分权与授权程度影响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第六,下级单位所在地的集中程度及交通和信息传递状况影响着管理幅度。

第七,技术设备与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行政组织中配备的技术设备越先进、工作条件越好,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

反之则应减少。

上述因素都是确定管理幅度大小与管理层次多少的重要参数。

正确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二者的关系,应根据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确定,总的目标是保持行政管理的有效性。

在人类历史上,行政组织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多种形式,于是就形成了多种权力分配关系。

将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层组、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制度化,并按此制度所规定的关系运行,就是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的载体,没有权力的分配,也就没有结构的分工;

没有权力中服从与被服从、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行政组织就无法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也就是说行政组织无法运行。

而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正是整个行政组织运行的动力,即是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

(一)首长制的优缺点:

首长制的优点:

第一,事权集中,办事果断,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二,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可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弊端的产生。

第三,易于保密。

首长制的缺点:

第一,首长个人独揽全权,易形成个人专制。

第二,首长易滥用职权,拉帮结派,营私舞弊。

第三,首长一人智力、精力有限,易陷于管见,对问题的考虑难以周详,难免出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弊。

(二)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委员会制的优点。

第一,能集思广益,容纳各方意见。

集中众人智慧,考虑问题较全面。

第二,集体承担责任,有利于协调一致地推行计划。

第三,互相监督,不易营私舞弊。

委员会制的缺点。

第一,责任分散,且不准确,对决策后果易出现争功诿过。

第二,委员之间地位平等,权、责相同,难以彼此协调;

人多嘴杂,也难以保守国家秘密。

名誉市长制,又称委员会制,是指城市政府仅设立一个名誉市长,行政及立法实权皆由民选的市议会或民选的委员会所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

其基本特征是否定“权力分立”,实现“立法与行政的统一”。

市的一切立法与行政权均由民选的市议会或民选的委员会统一行使。

市议会或委员会的组成成员中,除一人被指定为“市长”外,其他委员均负责主管市政府各行政部门的具体工作。

市长仅为名誉性或礼仪性的。

并不掌握行政实权,与其他委员一样,他只领导一个部门的工作。

市经理制,又称委员会——经理制,是指城市的立法权由民选的市委员会或市议会所掌握,再由市委员会或议会聘任一名市经理执掌行政权的行政组织体制。

该体制产生于美国。

其基本特征与做法是:

作为立法机关的市议会或市委员会由选民选举产生,专门负责制定各种政策和法律,并控制财权。

市委员会根据市政管理的需要,聘请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市政专家为市经理,以专门负责领导与管理市政府的各项行政工作。

市议会对市经理有聘任、监督和随时撤换的权力,市经理要执行市委员会的政策和法规,并对之负责。

市经理的待遇及任期不定,完全取决于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

市经理制的优点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一个统一而高度负责的行政首位,便于统一指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第二,行政首长由市政专家担任,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市经理对民选的市委员会负责,市委员会对选民负责,使得专家的特长与选民的意志得以较好结合。

(一)中央行政机关的性质。

中央行政机关是指活动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如我国的国务院、朝鲜的政务院、美国的总统等。

中央行政机关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全国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均受其统一领导。

(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

中央行政机关代表整个国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全国性公务。

它有权依据宪法与法律,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行政机关,其职权主要有以下七项;

(1)根据宪法与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与命令。

(2)规定各部、要的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委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3)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

(4)规定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批准省、自治区位辖市的区域划分以及自治州、县、市的建置与区域划分。

(5)审查行政机关的编制,依法任免、培训与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6)领导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教育、科学、民政、公安等各项事务。

(7)改变或撤消各部、委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命令、决议与决定。

(1)集权制是指一切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中央级大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之权力,地方行政组织接受中央行政组织命令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法国是实行集权制的典型国家。

集权制的优点有:

1政令统一,统筹全局,防止政出多门;

2层级节制,指挥灵便,令行禁止,利于提高效率;

3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用于重点建设,避免人财物分散、盲目建设及资源浪费。

缺点表现在:

1事事听从于中央政府安排,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不利于地方政府的因地制宜处理本区域事务;

2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易导致中央机关的独裁;

3层级繁多,事事层层汇报,行政效率低下;

4下级对上级的唯命是从,过分依赖,不利于下级人员工作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培养。

(2)分权制是指地方行政组织对其辖区内的地方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美国是实行分权制的典型国家。

分权制的优点有:

1地方政府能够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本地事务;

2分权分工,可防止上级专断与个人独裁;

3分级治理,符合民主原则,可发挥下级人员的主动性,激发其责任心,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缺点主要表现在:

1地方过度分权,易形成地方本位主义,甚至导致国家分裂;

2分权过久,必导致全国各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加重地区间的不平衡;

3地方限权过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统一的政策、法律难以有效贯切。

以组织结构模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组织分为传统领导模式、现代领导模式、集权直线模式、分权扁平模式与多向沟通模式。

一、传统领导模式优点:

第一,权力集中,指挥统一;

第二,决策快捷,执行迅速;

第三,沟通直接,行政效率高。

缺点。

第一,行政首长无幕僚机关的咨询,仅设有为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机关。

因此,首长只能凭自己的智慧、经验进行决策和指挥,难免有失误、差错之处。

第二,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事事请示汇报,费时误事。

第三,下级行政机关不能因时因地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妨碍下级行政机关积极性的发挥。

二、现代领导模式优点:

首长能在集中幕僚机关人员智慧的条件下指挥下属工作,易于使决策正确,易于使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

同时又使权力集中于首长,统一指挥,行动迅速。

权力仍集中于上级首长,下属单位不能因时因地自行处理行政事务,积极性不易发挥,层层请示汇报,自然可能费时误事、贻误工作。

三、集权直线模式优点:

权力集中,逐级控制,纪律严明,政令统一,指挥迅速。

一切靠上级政府或首脑,下级单位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处理行政工作。

四、分权扁平模式优点。

各级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的管理幅度较宽,因此下级政府或部门不能事无巨细都依赖上级决定,必须要求上级向下级适度分权。

凡下属政府或部门能自行处理的事务皆由下级处理,上级政府只管大政方针、工作目标、重大决策。

故能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使下级因时、因地制宜地处理事务,不必层层请示费时误事,因此能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

因管理幅度较宽,如果首长和幕僚人员能力较弱,交通、通讯条件不便,下属首长能力较差,就会导致领导不力,宏观失控,下属不能独立、正确地处理问题。

五、多向沟通模式优点:

各单位之间交换意见增多,便于行政机关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协作,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的微观行政效率和整个行政组织系统的宏观行政效率。

如不明确职能部门领导关系与沟通关系的区别,有可能因沟通关系而削弱领导部门的领导权力,导致政令不一,造成行政混乱。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的环境:

是指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就是行政组织以外的、能够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因素。

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组织以内的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和。

2.政治制度:

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法律制度、选举制度和官吏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又包括国体和政体两方面。

狭义的政治制度,仅指国家制度中的国体。

国体是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3.民族:

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4.行政文化:

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人们关于行政组织系统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个观念所要求的行政组织及其成员所应具有的行为模式。

5.群团:

又叫群体、团体,它是指行政组织中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6.组织冲突:

是指行政组织中两个以上的人或者群团为达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自的利益所形成的对立、争执与争斗的关系。

7.行政组织职能:

二、简答题。

行政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在行政组织以外,不经讨人工制作而存在的事物。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行政组织外部环境中,除自然环境外,直接影响其整体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废的社会各因素的总和。

社会环境又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

国际社会环境包括国际关系格局、重大国际事件、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及其它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等。

国内环境主要是指:

(1)政治,(3)经济,(4)科技,(5)教育,(6)民族,(7)宗教,(8)文化,(9)社会阶级与集团,(10)人口。

政治、法律制度对行政组织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基本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行政组织的阶级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及在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地位;

(三)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程度制约行政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四)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五)政治形势的动乱与稳定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现行的状态与秩序;

(六)法律制度规定和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系统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

(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的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协调化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行政组织的制度环境可分力行政组织对外行使功能的制度和行政组织内部自我管理的制度。

后者主要指处于行政组织界限之内的有关组织行为的一系列法规、规章的总和,主要包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办公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

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一)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统一性;

(三)制度促进行政组织活动的法制化,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