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74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杜甫画像),谁知道他是谁?

  师:

都知道,一起说。

  生(齐):

杜甫。

这是杜甫的画像。

他就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

  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

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

  生: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712——770)他与李白齐名,二人并称“李杜”。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

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素有“诗史”的称号。

背诵《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

(学生说,教师稍加概括和总结)

  2.师:

大家只知道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却不知他的诗还被后人成为“诗史”。

这样讲是有原因的。

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败时期,杜甫的诗全是深刻反映社会面貌的诗。

大家猜猜《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是什么时候作的诗?

兴盛时期。

《登高》《春望》呢?

衰败时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他在唐朝衰败时期写的,但是却一改他深沉、悲壮的旋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出示:

古诗诗题)

  二、解诗题

  1.齐读课题,读出“快诗”的感觉

  2.“闻”什么意思?

(听说)谁听说了什么?

(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

(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杜甫听到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下面我请大家准备读古诗,要求:

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师示范读,齐读)

  三、明诗意

  1.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

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难点预设:

学生在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

如:

涕泪却看妻子白日青春

  2.小组汇报。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四、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

你知道吗?

(喜)欲狂

  师板书:

喜欲狂

“喜”到什么程度?

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

这不得不提背后的历史事件(出示:

安史之乱)

  同学们对安史之乱有了解吗?

谁来说一下。

  生简介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于河北省,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

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

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

因为这七年多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於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诗是描述百姓的苦难.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选自杜甫《彭衙行》

  翻译:

逃难途中,小女儿饿的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

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

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

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

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这是老师摘录的杜甫的部分诗句,请你联系诗句说说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破茅草屋的秋夜里,杜甫辗转难眠;

在战火连续不断的日子里,杜甫苦盼家书。

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多呀!

这七年,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

盼呀盼呀,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大家齐读古诗。

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你又明白了什么?

杜甫回想这7年来的种种艰辛,不禁悲从中来,所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也是喜悦的泪,一切的苦难终于像恶梦一样过去了,他终于可以重返故乡了,他喜极而泣。

真是悲喜交加(板书:

悲喜交加)

他是“怎样狂”的呢?

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杜甫曾经写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板书:

欣喜若狂)

从杜甫“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放歌纵酒)

杜甫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杜甫很快很顺畅地返回了故乡呢?

即从、穿、便下、向。

  这时老师补充资料:

你们知道杜甫现在在哪?

(四川)

  出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接着出示杜甫在恨别中写道的诗句: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杜甫《恨别》

  再次出示杜甫在四川住时写下的诗句:

  行步欹危实怕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现实与狂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呀,现实是路途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喜欲狂啊。

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归心似箭啊!

归心似箭)

我还从“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旅途有宜人的景色伴随,那么快那么顺畅地就返回了故乡,想到这里,杜甫又怎能不“喜欲狂”呢?

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诗句,都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喜欲狂,这时不仅仅是杜甫特别的开心,还有谁也一扫愁容,喜气洋洋呢?

他的夫人和孩子也处在极度的兴奋之中。

公元763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

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让我们试着把这种“喜欲狂”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

师补充资料: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喜欲狂是为谁而喜为谁而狂?

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

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

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板书:

爱国

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圣”。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