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22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

XX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两个重要知识的开始。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

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为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加减法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借助具体情景较直观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记忆、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计算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反过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

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数学问题。

  ■教学建议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前教育中,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有一定的接触,对加减法的意义有初步的感知,但学生之间也存在生活经验和学前教育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尊重这种差异,同时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面对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10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5以内的加法

  5以内的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

  6、7的减法

  8、9的加减法

  0的组成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和

  回顾整理

  综合练习

  

  来到花果山---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信息窗一5以内的加法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创设“花果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体会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起来”的含义,特别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图的意思,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以及整个算式的意义,体会图与算式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加法算式的读法。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花果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西游记》中一段关于孙悟空的录像,主题图,关于猴子、小鸟、花、云朵和桃子的图片,田字格。

  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5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放《西游记》的歌曲,问同学们你们在那里听过这首歌曲,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对《西游记》及孙悟空的喜爱,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引导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做法,全班交流。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做法,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在解决一共有几只猴子?

这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

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

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2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

  ○=

  2.看图列式。

  

  参考答案:

  .3+1=4

  +4=5

  2、2+2=4

  3、略

  (五)课堂小结

  2、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3、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号,知道合起来就用加,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题,会口算。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中学生可能说出学过了“+”。

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学生也可能说学过一共有几只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的有道理即可。

  (六)布置作业

  、看图列式。

  2.妈妈让小明到面包店买五个面包做早餐,.面包店的面包有以下几种包装,他可以怎样买呢?

  

  参考答案:

  、3+1=4

  2+3=5

  2、2+3=5

  4+1=5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1)一共有几只猴子?

  

(2)一共有几只小鸟?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4+1=5

  ¦

  加号

  (3)一共有几个桃子?

  2+2=4

  ▇教学反思:

  本课是加法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怎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加法就是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本课的难点。

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充分围绕这个难点来考虑,首先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景。

由于学生已经或多或少有了对把直观的物体合起来的感性认识,也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第一问题“求一共有几只小猴”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再在观察、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引出加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本课在教学时还特别注重将加法算式和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每列一个加法算式,都让学生明白算式中各数代表的意义。

  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里填上“+”或“—”。

(12分)

  4

  =5

  5

  0=5

  =2

  2

  2=4

  3

  2=5

  3

  =4

  答案都填加号

  资料链接:

  “+”和“-”的由来

  埃及人用表示“走来”的符号“

  ”表示相加,用表示“走去”的符号“

  ”表示相减。

古巴比伦用“”表示相减。

  古希腊人用倒写的希腊字母“φ”表示相减,也就是“↑”或“↓”。

  意大利人(十五世纪末至16世纪)用~或p(拉丁文“相加”的字头)表示加,用~或m(拉丁文“相减”的字头)表示减。

  5世纪后期,德国人开始用“+”和“-”表示加减。

横线上一竖,表示增加;与“+”相反,在“+”上减一竖,表示减少。

  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为大家所公认,那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

  说课设计:

  《5以内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

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33—33页内容。

  一、说教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地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信息窗1走进花果山情景图,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只猴?

”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只数,由此引出“3+2=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通过两个绿点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自主练习”的1~5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难点是: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

  实施本模式的基本理念: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育人为本,发展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基于以上两点我校也是我本人在数学新授课课型方面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标童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设置目标,第二步达成目标,第三步反馈目标。

  教法

  、游戏激趣法。

  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加法,做好准备。

  、图片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比较感兴趣。

教学中能更直观的看到计算的结果,由直观慢慢引向抽象。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3、教师示范教学法。

  在学生学习写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

一年级学生太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4、情境教学法。

  创设小鸭子学数学,小兔子数蘑菇和当小小邮递员送信的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更乐意去学习数学,巩固学习的加法知识。

  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数一数、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或者运用分与合的知识学习5以内的加法。

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理解加法,并在练习中掌握5以内的加法。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加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的价值。

  围绕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我创设游戏抢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设计意图: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利用教学挂图出示小朋友浇花的场景图,引导认识到:

要求“一共有几只猴?

”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

第二步,把这一现实情境用算式表示就写成了3+2=5,并介绍加号和算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

用讲故事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层次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设计意图:

利用情景和摆正方形让学生在直观中体会加法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列加法算式经历扶—帮—带—放的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分3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可操作练习,完成第1、2题,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后列出加法算式,学习书写,理解加法的意义。

  第二层次,深化练习,在摆脱具体图形后学生直接应用合起来的思想计算第3题。

  第三层次,实践应用,出示第4题,在学生自由表达题目意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第5题通过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五、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3+2=5

  

  4+1=5

  读作:

3加2等于5

  六、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首先是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合作交流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作一重要评价,因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对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表,在我的班里使用,而且对于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以奖励星星的形式呈现的。

  其次是针对本课时单元或者章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出检测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加以巩固。

  再就是,考察同学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的方法。

为促进家庭作业的实效性,每天的家庭作业我都采用家长签字、评价的方式进行。

然后建立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评价资料和成长的点点滴滴装进去。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

我使用了

  、尊重课本资源。

教材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们教师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之上,做活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

  2、努力挖掘生活资源。

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活化的、有意义的。

  3、巧用媒体资源。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教师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开发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

在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之后,我又用展示侧面积的转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接受了。

  4、善用学生资源。

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我们在互动的课堂中善于引用即时生成的学生资源。

  5、补充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教师的语言、知识、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平时中我们教师要及时补充能量,做教材的有心人。

  精彩片段:

  一、复习旧知

  游戏:

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评:

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

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

出示例1图。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

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

?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

  读算式:

3加2等于5。

?

  小结:

“+”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

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

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

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

是怎样想的?

?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

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

谈话:

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

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

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

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

得数。

  集体订正。

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加法算式:

1+1=□,

  你能说出结果吗?

把得数填在书上。

  出示:

2+1=□,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

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

  小结:

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评:

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

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

家呢!

  出示图1。

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说说图意。

  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

  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

女孩。

  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

  

  2

  猴子摘桃子——5以内的减法

  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6页的信息2,猴子摘桃子——5以内的减法

  

  教学提示

  创设情景,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特别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说等式中每个数的意义以及整各算式的意义,体会图与算式的联系。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2、创设情景,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再摆一摆中体会减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计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田字格。

  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5个小正方体;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教材第34页四幅情景图,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到花果山去玩。

大家看着这四幅图,谁能讲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把四幅图的内容串起来,请小组的代表起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如:

小猴提着篮子去摘桃子。

小猴来到一棵桃树上,摘走了树上的3个桃子,然后高高兴兴的往回走。

在路上,小猴看见小河岸上有两只青蛙,就放下篮子想去捉它们。

结果。

“扑通”两声,青蛙跳进河里,小猴回头看,篮子的桃子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这一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入新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初步理解了四幅主题图的内容,便于下面进一步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出示第1幅图,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看图思考,汇报:

山坡上有4只猴子,草地上有1只小猴,一共有几只小猴?

  教师追问: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可以用加法解决,列式4+1=5只),一共有5只猴子。

  教师在说几道5以内的加法算式,让全班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第一幅图复习复习上节课学戏以内的加法算式。

  2、再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联系第1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树上原来有5个挑子,小猴摘走3个,还剩下几个?

  问: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代替挑子?

(摆5个小正方体)小猴摘走了3个怎么表示,?

(拿走3个小正方体)

  引导;从5个里面拿走3个,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减法来计算。

(板书:

5以内的减法)

  边讲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