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130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Word文档格式.docx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三类:

1.法规制度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涉及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观依据,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等。

3.主观依据,包括员工的变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技能等。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建重点工程、其他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场所。

一般单位可参照本节内容制定应急预案,并可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是指预案制定单位将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按其不同性质和类别所制作的应急预案。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别研究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全面加强灭火救援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此类火灾事故的情况熟悉与掌握;

有利于加强内部灭火救援器材的配置与建设,以更加有效地实施各类应急处置行动。

根据火灾类型,应急预案大致划分以下六类:

(一)多层建筑类

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多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二)高层建筑类

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高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三)地下建筑类

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地下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四)一般的工矿企业类

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五)化工类

针对生产与储存具有一定爆炸危险性的化工产品单位,在可能发生的爆炸、燃烧、有毒、其他泄漏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六)其他类

针对以上五类以外的单位,在可能发生各种火灾事故的情况下,根据其规律与特点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四、预案制定的程序

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是指其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明确范围,明确重点部位。

单位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或者部位。

(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制定应急预案,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

为使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符合客观实际,应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正确分析、预测单位内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各种险情,制定出相应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对策。

(三)科学计算,确定人员力量和器材装备。

通过计算,确定现场灭火和疏散人员所需要的人员力量、保障的器材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的数量,为完成灭火救援应急任务提供基本依据。

(四)确定灭火救援应急行动意图。

根据灾情,对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的目标、任务、手段、措施等进行总体策划和构思。

其主要内容有:

作战行动的目标与任务、战术与技术措施、人员部署与力量安排等。

(五)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善。

应急预案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单位安保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报请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审核的重点应当侧重于情况设定、处置对策、人员安排部署、战术措施、技术方法、后勤保障等内容。

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并通过演练进行验证。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火情预想、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注意事项等。

(一)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人员及装备配备情况。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或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通过明确重点部位并分析其火灾危险,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二)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口管理,统一指挥,讲究效率,权责对等和灵活机动的原则。

包括:

火场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1.火场指挥部:

确定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

指挥部职责:

根据方便现场指挥、通讯联络畅通、保证自身安全的原则,火场指挥部的地点可设在起火部位附近或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室,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根据火情决定是否通知人员疏散并组织实施,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

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指挥员报告火场内的有关情况,按照指挥员的统一部署,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行动组:

灭火行动组由单位的志愿消防队员组成,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灭火器材小组、水枪灭火小组、防火卷帘控制小组、物资疏散小组、抢险堵漏小组等。

负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操作消防设施。

3.疏散引导组:

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情转送医疗机构。

5.火灾现场警戒组:

负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

负责通讯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机动组:

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三)火情预想

火情预想即对单位可能发生火灾作出的有根据、符合实际的设想,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计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火灾特点,使之切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

其内容如下:

  

1.重点部位和主要起火点。

同一重点部位,可假设多个起火点。

2.起火物品及蔓延条件,燃烧面积(范围)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结构的倒塌,人员伤亡、被困情况等),以及火情发展变化趋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

4.区分白天和夜间、营业期间和非营业期间。

(四)报警、接警处置程序

1.报警。

以快捷方便为原则确定发现火灾后的报警方式。

如口头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报警的对象为“119”火警台(“三台合一”的地区为“110”指挥中心)、单位值班领导、消防控制中心等。

报警时应说明以下情况:

着火单位、着火部位、着火物质及有无人员被困、单位具体位置、报警电话号码、报警人姓名;

同时,还要报告本单位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

2.接警。

单位领导接警后,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确定内部报警的方式和疏散的范围,组织指挥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安排力量做好警戒工作。

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值班员接到火情消息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前往核实火情,火情核实确认后,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队和值班负责人,通知灭火行动组人员前往着火层。

(五)初起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 

1.指挥部、各行动小组和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发现火灾时,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若火势扩大,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通讯联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3.相关部位人员负责关闭空调系统和煤气总阀门,及时疏散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及其它重要物品。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1.疏散通报。

火场指挥部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决定发出疏散通报。

通报的次序是:

着火层。

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

2.疏散通报的方式。

一是语音通报。

可利用消防广播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消防紧急广播录音带或由值班人员直接播报火情、介绍疏散路线及注意事项,语言通报应分别采用普通话和常用外语(英、日、韩等语种)通报,并注意稳定人员的情绪。

二是警铃通报。

通过警铃发出紧急通告和疏散指令。

3.疏散引导。

一是划定安全区。

根据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事先划定供疏散人员集结的安全区域。

二是明确责任人。

在疏散通道上分段安排人员指明疏散方向,查看是否有人员滞留在应急疏散的区域内,统计人员数量,稳定人员情绪。

三是及时变更修正。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预案中担负灭火和疏散救援行动的人员变化后,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是突出重点。

应把引导疏散作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的重点,加强疏散引导组的力量配备。

(七)安全防护救护和通讯联络的程序及措施

1.建筑外围安全防护。

清除路障,疏导车辆和围观群众,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维护现场秩序,严防趁火打劫;

引导消防车,协助消防车取水、灭火。

2.建筑首层出入口安全防护。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建筑;

对火场中疏散的物品进行规整并严加看管;

指引公安消防人员进入起火部位。

3.起火部位的安全防护。

引导疏散人流,维护疏散秩序;

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部位;

防护好现场的消防器材、装备。

4.在安全区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于危重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利用电话、对讲机等建立有线、无线通讯网络,确保火场信息传递畅通。

6.火场指挥部、各行动组、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传递,保证火场指令得到及时传递、落实。

7.应安排专人在主要路口处接应消防车。

(八)绘制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 

计划图有助于指挥部在救援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挥和对事故的控制,应当力求详细准确,图文并茂,标注明确,直观明了。

应针对假设部位制定灭火进攻和疏散路线平面图。

平面图比例应正确,设备、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灭火设施和器材分布位置应标注准确,假设部位及周围场所的名称应与实际相符。

灭火进攻的方向,灭火装备停放位置,消防水源,物资、人员疏散路线,物资放置,人员停留地点以及指挥员位置,图中应标识明确。

(九)注意事项

1.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灭火疏散阵地设置要安全,应能进能退、攻防兼备。

3.指挥员要密切注意火场上各种复杂情况和险情的变化,适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伤亡。

4.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结束后,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第三节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后必须经过演练的检验方可确定,基本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实现制定预案的预期目标。

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演练,使参加演练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员工能熟练掌握“三懂、四会”等消防基础知识。

一、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准备。

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查对突发火灾事故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锻炼队伍。

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四)磨合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五)科普宣教。

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二、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二)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以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

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四)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三、应急预案演练分类

根据组织形式、演练内容、演练目的与作用等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分为不同种类。

(一)按组织形式划分,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火灾事故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

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二)按演练内容划分,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检验性演练。

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

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3.研究性演练。

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四、应急预案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其他单位应当每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

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

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

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一)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

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

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

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

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二)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

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总策划:

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

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文案组:

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

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

3.协调组:

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控制组: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演练进程按计划进行。

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宣传组:

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和开展新闻发布等。

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三)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

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四)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

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

评估组可由上级或专业部门组织,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织。

(五)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人员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火灾事故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

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到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顾客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准备

单位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之前,应当做好下列四项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

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火灾事件故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

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为影响。

4.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

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5.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

(二)设计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

1.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

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

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2.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

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1)演练场景概述:

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说明,主要说明火灾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可能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2)演练场景清单:

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

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火灾事故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

3.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

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

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

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

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

1—差、3—合格、5—优秀)、定量测量(如:

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

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4.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

根据演练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