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31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解读李清照

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

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

  

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其词风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

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一、读准字音

1.纱厨(chú)      2.东篱(lí)

3.寻觅(mì)4.乍暖(zhà)

5.堆积(duī)6.梧桐(tónɡ)

二、词语解释

1.永昼   漫长的白天

2.瑞脑 一种香料,又称龙脑

3.玉枕 瓷枕的美称

4.暗香 清淡的香气

5.销魂 形容极度愁苦

6.帘卷西风 “西风卷帘”的倒文

7.戚戚 调养,保养

9.敌 对付,抵挡

10.损 极,表示程度高,这里相当于“煞”

11.怎生 怎么,怎样

12.次第 光景,状况

三、名句默写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文主旨]

《醉花阴》

《醉花阴》是青年时期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的情怀。

《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脉络梳理]

1.《醉花阴》

2.《声声慢》

《醉花阴》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提示: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

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提示: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

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3.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

景物: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

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声声慢》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5.《声声慢》中作者是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

提示:

作者用冷冷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如: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自己满腹的才学得不到施展,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正如满地堆积的黄花,没有什么可摘。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淅沥的秋雨敲打梧桐,那令人心寒的无影无情的“风雨”亦吹打在词人心上,使人难以坚持下去。

这一连串的情形,当然就远不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了。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分析此结句的妙处。

提示:

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

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

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

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

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七组叠字,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醉花阴》

1.一个比喻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均不及本篇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非常亲切。

2.两处双关

“薄雾浓云”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词人心境的写照。

“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秋风的凉爽,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

3.三处暗引

词中有三处暗化了诗词,丰富了词的内容。

(1)“佳节又重阳”,化用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不同的是陶诗表现出的是一种悠闲自得,而李词表现出的是独自一人的无聊寂寞。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用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多处衬托

“薄雾浓云”,用环境的凄冷,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

诗歌又通过“玉枕纱厨”这样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暗示词人的心境。

下阕的“酒”“西风”也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声声慢》

1.巧用叠字

开头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十四个字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

这样的开头,把词人哀愁忧伤、惆怅迷茫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铿锵有力,如珠落玉盘。

2.语言浅显自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

“这次第”,是宋代口语。

以家常话,写心中事,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非常自然、真挚。

3.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秋(愁)情的衬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对接

诗歌是表情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表现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这些情感可以折射出对人、事的观点,或不满,或歌颂,或赞同,或反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

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根据诗歌的题目、题材、类型、关键词、意象特点,从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这种思想情感。

从题目“望江南”及题材看,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是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向往之情;再从“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欢笑有儿童”等重点语句中可进一步确定作者的向往喜爱之情。

第二步,结合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由于下阕主要是写景,因此分析情感也就是要求分析“景”中蕴含的“情”。

参考答案:

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技法汇总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被诗的形象、意境吸引和感染,从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题材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

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感伤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流于世俗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

2.“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如对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倾向了解了,就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3.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如其人,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

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里,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气概,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叹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4.从内容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表达出来的。

因此,在阅读古诗词时,要找出其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

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5.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诗歌,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较多的内容,这就要求诗歌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练,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情感

在诗歌中,以景表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

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苦闷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苦闷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课内素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

她寻觅的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身为女人的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痛拍栏杆,无人理解她身担的家仇国恨,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寻觅的是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爱情,却破碎在转瞬间。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

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

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寻觅的是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完成了《漱玉词》,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才藻非女子事”的社会里,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应用角度:

“爱国”“现实与理想”“逆境与成功”等。

[应用片段]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你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于诗词,你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

你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柳”风景如画的古城济南,你成长在文化精英荟萃的东京城,在少女时代,你就充分显示了卓越的文学修养和多方面的才能。

你能书,笔势清新可爱;你善画,你的竹石、人物图卷一直为后人宝传;你的古文笔力雄健,无论难易,均能运笔自如,曲折尽情;你尤工于诗,完全是一种大家风范;你的词作,婉丽新巧,脍炙人口。

你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你的人格像你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你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你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之情怀。

你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你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于一身,人生的磨难和痛苦都折射在你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进而化为一种凄冷的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你个人的专有,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无人企及。

于是,你被当做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你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你一人。

对你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了后人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你词作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你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于是,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你和你的词也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1155年,在历尽了悲欢、荣辱之后,你这颗悬于太空的明星陨落了。

但是,你留给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而永远保存下来。

你就是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鲜活素材

中南大学美女教授颠覆李清照形象

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这位宋代奇女子凭借着什么样的魅力,让今天的人们念念不忘?

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

不过,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新作《莫道不销魂——杨雨解密李清照》中,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

在这位美女教授的眼里,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赌、好酒、好色。

[热评] 与纪连海“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的高论相比,杨雨的“李清照是好赌、好酒、好色之徒”,更让人难以接受,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文学作品能这么解读吗?

只要望文即可生义,我们古老的文化太浅显了吧!

真如此的话,李清照有如此“劣行”,她的词还被传承,这不是在贻害后代吗?

稍有文学根底的人都知道,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

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女性。

我们不否认李清照的词有一部分是情词,但情词也寄托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哀思,绝不能把字面的意义当作词的全面内涵,更不能因为词中有赌、酒、色,就说李清照是“三好”之徒。

国难家愁,艰难玉成

石上柳  李清照经历了自由、烂漫、无忧的少女时代,也享受了幸福、和谐、美满的婚后生活。

这一段美好的生活,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写下了大量清新秀丽的词作,但这一时期她的词作毕竟大气不足。

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难家愁彻底打破了她内心的平静,她的作品进入新的境界,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直取北宋国都开封。

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开封。

1127年,金兵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覆巢之下无完卵。

大宋王朝国土沦陷后,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赵明诚所收藏的几十万件文物面临厄运。

对此,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

“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这一时期,她改变了很多,心情极其失落,“人老建康城”“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沉沦沮丧,而是写出了不少悲愤豪壮作品,一方面抒发她对当局者的失望、沉痛与愤慨,另一方面抒发其报效国家、拯救苍生的抱负。

“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些诗句足以让那些软骨头的士大夫无地自容汗颜羞死。

诗中的“衣冠”指的是随高宗南来的士大夫;王导,东晋宰相。

当时西晋灭亡,一帮士大夫想起河山的沦丧,常常感伤落泪。

王导一反哭啼之态,慷慨陈词:

“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刘琨,两晋之交时北方著名的爱国志士,年轻时曾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立下宏图大志。

当行至乌江镇时,面对浩浩江面,她又吟下了千古绝唱《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连她书写博戏的《打马赋》,也处处贯串、浸透着保家卫国的心志。

“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在文中,她借题发挥,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

国难家愁让她痛苦不堪。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那首《声声慢》更是将这种悲愁表现到了极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此等等,无须一一罗列。

到底印证了韩愈那句至理名言:

“物不得平则鸣,人不得平则言。

”鸣,则发豪旷、醒世之音;言,则成工巧、惊世之作!

换句话说,李清照如果没有经历国难当头、家道中落、颠沛流离,怎能吟出那些悲戚满怀、愁苦感天的传世名篇?

爱国英雄岳飞如果未经靖康之耻、南渡之恨,怎能激发出“怒发冲冠”“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壮怀豪言?

词坛大家辛弃疾没有青年时揭竿抗金、壮年时遭谗落职、晚年时报国无望的坎坷经历,怎能发出“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的慷慨激昂之声?

[美文评点] 梁启超曾说:

“人生所经历的道路,大致不顺利的境遇占十分之六七,顺利的境遇也能占十分之三四,而且这两种境遇又常常相互交替和不断轮换,无论事情大小,必然会遇到若干次乃至十几次的波折和阻力。

”古语也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但苦难却完全可以塑造一个人。

一个经历了苦难的人,其思想必然更加深沉,其精神世界必然更加丰富。

本文论述了李清照后期词作风格及其影响。

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结合李清照的词作论述,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消瘦(shòu)     亲戚(qi)

憔悴(qiáo)暗香盈袖(yínɡ)

B.充盈(yíng)将息(jiāng)

脑髓(suǐ)乍暖还寒(hái)

C.颈椎(jìng)笨拙(zhuō)

不堪(kān)翘首以待(qiáo)

D.档次(dàng)东篱(lí)

内疚(jiù)人才济济(jì)

解析:

选A B项,“还”应读huán;C项,“颈”应读jǐng;D项,“济”应读jǐ。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