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62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定稿文档格式.docx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9

6

15

8

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学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课后反思:

 

第二课:

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问: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

5、完成统计表。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

(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解决第

(2)小题。

对于第

(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

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姓名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

练习课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2、收集和整理数据。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

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搜集胜利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五、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一课:

平均分的认识

(一)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动手分。

选择

请学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2.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二的第3题。

(1)学生根据题意。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一)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的认识

(二)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平均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扣数个。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

2.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的第4—9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再讨论回答。

三、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平均分

(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一份的份平均分

教学反思: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知道除法的含义

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本。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

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

3=5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12÷

4=3

读作:

第四课: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

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

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

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14面的做一做。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第五课: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重点、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一、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8除以4等于2。

15÷

5=3(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2--4题。

看图写算式。

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5--8题。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9--11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2=618÷

6=3

6=218÷

3=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4×

3=2×

5=3×

3=

2.填空。

()=43×

()=64×

()=8

()×

3=12()×

4=205×

()=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1.引出除法算式12÷

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

(1)个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

(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

商几?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求12÷

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练习四的第3、4题。

3=4

想:

三()十二商是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38÷

4=2

3=4l2÷

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9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2题请学生先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

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10、11题采用讨论的方法进行。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6=24

24÷

4=624÷

6=4

口诀:

四六二十四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