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04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

  例1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相同,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

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品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实践操作法: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

你买过什么?

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

(出示:

一袋盐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

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

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质量该怎么办呢?

(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品析:

直接用实践操作,掂一掂,感受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了铺垫。

】游戏体验法:

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一胖一瘦,轻重对比明显)。

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品析:

在游戏中感悟物品的质量,体验轻重,在欢快的游戏中开始了对物品质量问题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克”。

  

(1)借助实物感知克。

  ①课件出示超市里常见的用“克”作单位的食品包装袋,让学生初步感知“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累生活经验。

  ②观察交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③小组活动:

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老师准备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装瓜子,体验3克、12克、100克分别是多重。

  ④全班汇报:

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⑤师生小结: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

克(g)。

  ⑥你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2)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让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①小组活动:

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②对比试验:

让学生试着从装黄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黄豆,使这些黄豆共重1克。

  ③提练方法:

操作后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黄豆?

  ④质疑交流:

怎样验证多少粒黄豆重1克?

(用称一称的方法来验证)教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2.认识天平。

  

(1)看一看:

①出示天平。

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②介绍砝码。

砝码中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中最重的是100克,你们知道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

  

(2)称一称:

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黄豆的过程。

  (3)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都取出约1克重的黄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

呈现教材第101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该题以1克为标准,估量物品的轻重。

以此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选定的标准去比较。

最后通过说出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1克的认识。

【品析: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认识“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①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苹果的实物图。

  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③多请一些学生来提一提这两样物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④师生小结: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

千克(kg)。

  

(2)算一算,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出示2袋盐,每袋500克,学生算出一共有多重。

预设1:

1000克;预设2:

1千克。

  ②教师小结:

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板书:

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体验1千克有多重。

  ①小组活动:

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老师准备好的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的质量。

在老师准备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谁找得准。

  ②交流找法: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的。

  ③操作比较:

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一手拿着1克的物品,一手拿着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感受。

  (4)游戏:

猜一猜。

  出示一物体,教师知道它的准确质量,让学生猜一猜。

在猜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猜的数据运用“重一些”“重得多”“轻一些”“轻得多”来进行提示。

并适当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引导学生运用参照物对比着来猜物体的质量,提高估量的准确性。

谁猜中了,就将物品奖给谁。

  【品析:

在学生认识克的基础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具体感知1千克的实际质量,并将它与熟悉的物品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1)认识盘秤。

  ①课件出示盘秤,教师介绍盘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盘秤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盘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针指向1,让学生认一认有多重。

还可以变换几种质量让学生加以辨认。

  

(2)认识弹簧秤。

  ①课件出示弹簧秤,教师介绍弹簧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弹簧秤的单位。

  ②课件出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指针指向1,让学生认一认是多重,有几个。

  ③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品?

你是怎样想的?

  (3)认识体重秤。

  ①课件出示体重秤,教师介绍体重秤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并找找体重秤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称体重时,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处,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出该生的体重。

  ③通过对三种秤的观察,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品析:

让学生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了解不同的秤称物体的方法,逐渐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进一步加强直观感受,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学生列举交流,比如1个2分硬币、1粒花生米、2粒黄豆等大约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矿泉水、1升大瓶可乐、16个鸡蛋、4袋牛奶等大约有1千克重。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还知道了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材的安排是分两个课时认识克和千克的。

由于这一节是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学生虽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2袋盐约重1千克

  ↓↓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比较重的物品常用秤来称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4页例3、“做一做”及第106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内容简析

  例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题目要求比较简单,但越简单可能越觉得无从下手,要引导学生转到对苹果个数的关注上,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称量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估量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量策略。

  2.本课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猜谜语法:

衣服有绿又有红,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脸红红人人爱。

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

(苹果)大家经常吃苹果,苹果有大有小,谁能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老师这里有20个苹果,大家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品析:

猜谜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借着学生的兴奋情绪,提出估计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的问题,为新授做好了引导。

  实践体验法:

老师带来几个苹果,它们有大有小,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掂一掂,估计几个苹果大约有1千克。

学生用手掂一掂苹果,交流苹果的轻重大小,估计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然后教师出示例题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进入新课教学之中。

  【品析: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法,通过讨论交流,确认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质量,估一估1千克苹果的个数。

  

(2)学生汇报。

  2.称一称。

  

(1)小组活动:

称1千克苹果并数一数个数。

  

(2)汇报各小组称重的结果,教师记录。

  (3)观察记录的数据,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4)讨论:

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品析: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先估再称”这个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代替老师的讲解,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估计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既培养了学生的估量意识,又渗透了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3.提出问题。

  

(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2)学生读题后汇报发现的信息。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量。

通过“知道了什么?

”环节理解教学,注意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

  师:

要想知道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预设一:

  生:

估一估每个苹果有多重,再算出20个苹果的质量。

  师:

这是一种办法。

你估计一下一个苹果有多重?

  生:

200克。

  师:

那20个苹果就有20个200克。

你认为计算起来怎么样?

  生:

用加法算比较麻烦。

  师: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预设二:

  生:

先估一估1千克有几个苹果。

  师:

以你的生活经验,1千克一般有几个苹果?

  生:

5个。

  师:

那就可以每5个苹果放一堆。

(用电子笔将5个苹果圈一圈。

)这样的话,就是求什么?

  生:

20里面有几个5?

  4.解决问题。

  

(1)通过阅读“怎样解答?

”两个学生的对话,突出了估计的方法,即运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

同时,通过答案的文字呈现突出了估计的标准。

  

(2)引导学生按苹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3)分组解决问题。

  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

  (4)汇报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