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0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了解生物圈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公用5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公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是按照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思路设计的。

因此,了解生物圈,初步构建生物圈的概念,是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等单元必要的基础,可见,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具有奠基的作用。

    要建立生物圈的概念,必须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然后要认识到,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由密切联系的,也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

正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本单元主题分为三个专题: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这三个专题都是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一专题是在个体水平上,二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三是在生物圈水平上。

   本主题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为以后的探究打基础。

本主题的最终目标是,不论从知识方面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让学生得到提升。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形成概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认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对应课标

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养育了自己和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以大熊猫为素材,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进行资料分析,构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阅读思考:

农药DDT为什么会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出现?

专题划分

(说明:

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2课时)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2 课时)

专题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1 课时)

…………

其中,专题一中的活动“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说出水、温度、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专题问题设计

以大熊猫为素材,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农田中的小麦为例,说出影响它的具体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教材中出现的大熊猫素材(视频);2.图片资料:

农田中的小麦及其生活环境;高山上不同海波高度分布的植被类型;3.蚯蚓10条,干湿土各一份及烧杯两个。

 

学习活动设计

本专题共需2课时完成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再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什么是环境。

二、  新授:

(一)      环境。

出示视频----大熊猫的分布。

出示问题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它的生活?

2……3……。

学生分析后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      生态因素。

师:

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

质疑:

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思考,交流表达。

师结:

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深谷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学生利用第一章所学知识将其归类为,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三)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

1.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2.其他植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阳光、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请举例。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问题:

没有阳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麦苗生长缓慢……;最后达成共识。

师归纳:

植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提问:

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植物的分布?

展示图片资料:

质疑,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分析图片,找到原因,得出结论:

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四)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

刚才分析了图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那么图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什么影响?

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展开讨论并分析回答。

教师一一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竞争、寄生等等。

(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提问:

1.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才能生存呢?

展示图片资料:

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

……通过教材的“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提问: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吗?

学生判断及举例。

小结: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存。

观察蚯蚓的图片,思考蚯蚓是怎样改变和影响环境的?

通过图片和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不仅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境,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  课堂小结。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

评价要点

1.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正确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4.各种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