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12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docx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五年级上册课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单元,它同以往的课文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在执教这节课之前,我在深深地思考,何为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

学生能否在这种自主的活动中学有所获,在各个方面有所的提高。

初次接触,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开展这个单元大范围的.综合性学习,一是要确定活动内容。

首先我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把他们分成了五个活动小组。

有汉字的历史组;猜字谜组;谐音笑话组;汉字故事组;错别字组。

组长分配任务后,通过双休日的搜集、查阅资料,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的活动成果。

最有趣的就是猜字谜组,他们找了很多字谜让同学猜。

还有那些有趣的笑话,听了都让大家捧腹大笑。

学生们可以说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感受到了汉字的奇特、有趣。

第二块内容主要让学生开展的是寻找错别字。

从自己的作业本找,从同学的作业本找,从街头招牌、广告找……然后把容易出错的字汇集起来,巩固大家的汉字运用水平,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一点力。

最后让学生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感受。

学生们普遍反应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甚至那些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这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得都很好,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的主动性变强了。

虽然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失误:

第一,对孩子们的指点,目标不够细化。

第二,老师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第四,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

假如能重新再一次上这节课,我一定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提早准备,至少一个月,每次周末都让学生有目的做一次社会调查。

第二,多开展目标明确关于汉字的活动。

重视活动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给学生一些例文,让孩子们在制定计划时有据可依,同样不要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制定出内容丰富的活动计划。

第三,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课内能以点带面起到指导作用,课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学习,不断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能力。

总之,综合性学习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广泛的备课、思索,找到适合学情更好的教学方法,只要观点变一变,学生就会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第2篇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

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首先,请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

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article/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

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

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

歇后语和笑话.)

师:

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

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了解仓颉造字的过程,懂得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汉字演变历史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汉字谐音和字谜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欣赏和学习汉字的书法,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2、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到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通过活动,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约3分钟):

1.收集有趣的字谜。

2、收集有趣的谐音。

3、收集仓颉造字的历史资料。

4、了解“册”“典”“删”等字的来历。

5、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

6、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二、展示学习成果:

(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

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学生1:

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2:

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

学生3:

9笔的字数量最多。

学生4:

“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5:

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

学生6:

汉字很有趣,可以猜字谜。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设计意图:

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

扎实基础知识。

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

生1: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生2: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生3: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展示对课文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的感情朗读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力求每位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展示:

生1:

一点一横,一撇到西门!

生2:

“广”字。

生3:

一口小铁锅,中间两颗小豆豆。

生4:

“心”字

生5:

一只羊,四条腿,可惜没有尾。

生6:

“羔”字

展示:

生1: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

生2: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生3: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生4: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生5:

和尚的房子--妙(庙)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

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生1: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生2:

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生3:

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生4:

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

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生5:

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机会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生6:

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

  生7:

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

设计意图:

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的知识的冲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生1:

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

生2:

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

设计意图:

能否触动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是一位教师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节精彩课堂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你的课,学生不由自主地为今后自己课堂的再次展示作准备。

《猜字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字谜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字谜。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字谜,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2)认识汉字的字谜现象,探究猜字谜的方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4)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

2、这节课,我知道了谜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协作谜等。

3、我节课,我知道了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

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

象形法,如: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

意会法,如:

客满。

(二)活动展示。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班交流。

三、知识拓展延伸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

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

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

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

咸菜请香肠酱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

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

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板书:

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趣识谐音

1、谐音歇后语。

①狐狸吵架——()

②老九的兄弟——()

③和尚的房子——()

④和尚打伞——()

2、对联。

①上联:

二三四五,下联:

六七八九,横批:

缺一少十。

指名学生讲《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

②对联: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感受谐音用法的妙处:

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3、商品的广告词

随心所浴(欲)咳不容缓(刻)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酒负胜名(久)“骑”乐无穷(其)

一明惊人(鸣)别无锁求(所)首屈一纸(指)

4、古诗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

《仓颉造字》与《”册”“典““删”的来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讲结绳记事和物语的故事。

2、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4、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寻找资料,了解一些汉字的来历。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一些汉字的来历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到底是是怎么来的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仓颉造字》一文,讲讲“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与问题。

(2)读《“册”“典”“删”的来历》一文,了解“册”“典”“删”的本义。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仓颉造字》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结绳记事”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3、“物语”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4、仓颉是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的,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1、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本头上写字有关。

2、我还知道了“象形”和“会意”是汉字产生初期三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资料搜集展示:

1、汉字之最。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共36画。

(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3)汉字中形声字占82%。

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

nā,ná,nà,né,něi,nu?

,nèi,nuò

2、汉字起源的传说: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

汉朝刘熙在《释名?

释书契》中说: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

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

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

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

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3、一些汉字的来历。

(1)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

“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2)一开始金属只有“金”一种,但随著冶金技术的发展,对于金属的知识更加丰富,“金”被细化成“金”、“银”、“铜”、“铁”等等。

(3)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4)五代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字。

(5)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

例如随著“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

(四)创作性展示

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它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