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45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

2019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教案

【教材总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修模块(即诗歌:

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

五个单元18篇)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

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

据此,建议:

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

二、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总课时36课时

单元

建议课时

单元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

6课时

第四单元

8课时

第二单元

3课时

第五单元

8课时

第三单元

3课时

第六单元

8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歌的旨意

“赏析指导”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感知

〖“赏析指导”的要素〗

1、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3、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4、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5、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6、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

7、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赏析示例”的要素〗

把握诗歌的结构意脉,准确理解主旨。

〖“自主赏析”的要素〗

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鉴赏:

开头环境的渲染、诗中即景起兴、反问、比喻等手法的作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内容、风格的异同。

感悟:

1、整体梳理本单元双基要素,发现“赏析指导”的知识短文太过笼统、简单,而“赏析示例”强调的又过片面。

具备初步鉴赏能力的学生,不可能就前两个环节的学习,而独立完成后面的能力拓展与提升。

   2、本单元意图使学生独立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进而鉴赏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修辞、风格。

 据此,在“赏析指导”环节,教师应适当补充相应的练习,有效的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知识:

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结构。

          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诗歌的主旨、鉴赏诗歌写法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温故知新;辨析、梳理,建立知识网络。

态度情感价值观:

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之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及特殊句式

一、导入: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在古典悠悠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

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

这堂课我们就一同来从“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及特殊句式”方面探讨一下如何借一斑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便更快捷更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

“赏析指导”短文学习:

1、自读“赏析指导”,画出重点句子,归纳要点;

2、交流明确(略)

二、补充练习:

(学生独立作,然后交流,师生点评)

1、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2、请将下列诗歌按表达方式归类:

氓、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秋兴八首(其一)、登高、锦瑟、钱塘湖春行、行路难、登飞来峰、过零丁洋、卜算子·咏梅、论诗

A:

叙事诗:

B:

抒情诗:

C:

写景诗:

D:

哲理诗:

3、下列诗歌标题透露什么信息?

秋兴八首(其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愤、行路难、天净沙·秋思

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有何作用?

(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

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5、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

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6、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

※愁;夸张;忧愁。

7、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

本诗诗眼应为“独”字。

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

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堪为诗眼。

8、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表现了什么?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小结:

巧用动词。

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

形象生动。

(3)诸葛心中空有汉

※“空”字,就流露出作者对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的无限感慨。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小结: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是数词用得妙。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

※这首诗中,连用数字,且既有虚数,又有确数。

“二十”可以认为是确数,“三千”“一声”“双”都可认为是虚数。

“三千”——何其远也;“二十”——何其久也;“一声”——未必一声,而只写一声;“双泪”——何多怨也。

全诗句句都用了数日字,把事情、问题、情感表达得清晰、准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

小结:

运用虚数。

虚化烘托。

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

富于趣味

(7)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这是副词用得妙。

小结:

虚词——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

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小结:

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

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

A.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小结:

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13)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小结:

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句中“绿”字的运用,被推为讲求炼字的典范,据说王安石曾先后用过“到”、“入”、“过”、“满”等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

可以说,一个“绿”字,形容词动用,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

与此句类似的还有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二字。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   ’

(15)一“老”一“肥”,形作动用,把莺雏长大,梅子成熟写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长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

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梅子几经风雨,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肥”字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过程;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润。

小结:

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9、试还原下列画横线的诗句顺序: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小结:

1.主语后置。

 

(2)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辛弃疾《贺新郎》)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小结:

2.宾语前置。

(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叶梦得《贺新郎》)

※“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小结:

3.主、宾换位。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小结: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小结:

5.定语位置。

A、定语挪前

(6)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小结:

B、定语挪后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应笑我多情。

(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目穷千里”。

小结:

6、其他:

10、探究:

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兼而有之

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整理本节提纲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之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

一、           说说下列诗歌的体、裁题材:

氓、琵琶行、登高、登飞来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天净沙·秋思

二、           画出古诗体裁表格,并各举一例。

三、           概括下列诗歌的主题:

A、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杜甫《登楼》。

    

B、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文天祥《过零丁洋》、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杜甫《兵车行》、屈原《离騒》。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

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

屈原《离騒》。

C、温庭筠《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D、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小结:

请整理笔记: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四、           请写出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           说出下列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咏柳(贺知章)、望洞庭(刘禹锡)、月夜(杜甫)、登高(杜甫)登崖州城作(李德裕)、越中览古(李白)、闺怨(王昌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漫成一首(杜甫)、从军行(王昌龄)、登鹳雀楼(王之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卜算子·咏梅(陆游)、雨霖铃(柳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典)、咏柳(贺知章)(联想)、望洞庭(刘禹锡)(想象)、月夜(杜甫)(衬托)、登高(杜甫)(渲染)登崖州城作(李德裕)(象征)、越中览古(李白)(对照)、闺 怨(王昌龄)(抑扬)、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照应)、漫成一首(杜甫)(动静)、从军行(王昌龄)(正侧)、登鹳雀楼(王之涣)(直抒胸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借景抒情)卜算子·咏梅(陆游)(托物言志)、雨霖铃(柳永)(虚实结合) 

六、           请写出常见的修辞方法

七、           说出下列诗词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望洞庭(刘禹锡)、如梦令(李清照)、秋浦歌(李白)、登高(杜甫)、山园小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双调]蟾宫曲(阿鲁威)、叠题乌江亭(王安石)、锦瑟(李商隐)

※望洞庭(刘禹锡)(比喻)、如梦令(李清照)(借代)、秋浦歌(李白)(夸张)、登高(杜甫)(对偶)、山园小梅(林逋)(比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排比)、[双调]蟾宫曲(阿鲁威)(设问)、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反问)、锦瑟(李商隐)(起兴)、

八、           整理笔记

第三课时  温故知新之常见风格、常见结构

一、           说说什么是风格?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

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

二、说说下列诗歌的风格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饮酒(陶渊明)、锦瑟(李商隐)、梦微之(白居易)、上邪、如梦令(李清照)、鹿柴(王维)、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登高(杜甫)、出塞(王之涣)

※山居秋暝(王维)(清新)、饮酒(陶渊明)(平淡)、锦瑟(李商隐)(工丽)、梦微之(白居易)(明快)、上邪(直率)如梦令(李清照)(委婉-含蓄)、鹿柴(王维)(清幽)、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悲慨)、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奔放)、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洗练)、登高(杜甫)(沉郁)、出塞(王之涣)(雄浑)

三、小结: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四、说说下列诗歌的结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暮江吟白居易

五、整理笔记

 

“赏析示例”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           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明确理解作品主旨的方法

分析题目、词语的涵义、抓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

二、           听录音朗读,解决字音、词语的字面含义(学生听录音,质疑)

三、           探讨文章主旨

(一)分析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第三部分: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皇之长恨

第四部分: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女之长恨

第五部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二)问题探究:

1、长恨歌的“恨”指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

2、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汉皇是荒淫误国的昏君还是深爱杨女的痴心男?

杨女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还是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三)、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其他的诗歌。

1、创作背景: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

“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

”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机的整体,而《长恨歌传》云:

“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这句话明确地表述了《长恨歌》的创作指导思想。

2、白居易其它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她看作祸国之罪人。

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

中有在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古冢狐》中说: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又《李夫人》云: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

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对杨贵妃是这样的态度,如何会去同情、歌颂她?

3、白居易的创作思想: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四)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四、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本诗的主旨是歌颂了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还有人认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你同意那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试分析《书愤》、《蜀相》两首的主旨。

练习:

一、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回眸 鼙鼓  千乘万骑 花钿  云栈萦纡  马嵬坡 池苑  衾寒 临邛 绰约玉扃迤逦 仙袂 飘 凝睇  人寰 钗擘

2字形

春宵闲暇 宠爱 渺茫 辗转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汉皇重色思倾国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光彩生门户 

雪肤花貌参差是。

4、填空

(1)《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   诗,它的作者是    ,字   号     这首诗歌时他与友人同游仙游寺时有感于        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